小丑魚的脫膜

十幾年的專業水族魚缸設計、訂製
0939-092862 Line ID: chusin86

dogspan

🔰
註冊時間
2018/07/26
文章
10
按讚
14
經驗點數
6
金幣
55
小丑魚的脫膜可說是飼養小丑魚的人的夢魘。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脫膜治療方式以及脫膜產生的原因,到底脫膜是什麼?為什麼只有小丑魚比較容易脫膜?而脫膜到底要怎麼治療才正確?我相信這應該是所有遇到小丑魚脫膜的人都會想要問的事情。

到底什麼是脫膜?所謂脫膜雖然看起來像是魚體表的黏液不知道為什麼掉了,造成體表的防禦減弱,最後導致魚隻被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而死亡。但事實上脫膜是黏液分泌過多所導致。我們所觀察到白色的膜狀物質是分泌過多的體表黏液,所以脫膜的小丑魚其實體表的狀況是黏液分泌過度旺盛,而非體表黏液變少。

那為什麼只有小丑魚比較容易觀察到脫膜現象呢?這就要牽扯到為什麼小丑魚可以和海葵共生。小丑魚為了防止自身被海葵辨認,其黏膜的性質與分泌量皆與一般的魚類不同。小丑魚體表的黏液分泌量約為一般魚隻的5~6倍,且黏液中含有大量的醣類分子。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喝過那種是果凍狀的能量飲料。那種飲料中的果凍就是由醣類分子互相連結形成。小丑魚的黏液就是因為有大量的醣類分子,所以比一般的魚類更容易形成果凍狀的黏膜。因此在小丑魚身上我們特別容易觀察到脫膜這件事情。嚴格要說起來,其實所有的魚都會脫膜,只是他們脫膜的表現大多是蛋白機打出的蛋白量突然變很大,但是小丑魚的脫膜因為可以被肉眼觀察到,所以才會產生小丑魚特別容易脫膜的講法。

而在什麼時候魚隻體表的黏液分泌量會增加呢?由於黏液是保護魚隻體表的重要成分,因此當魚隻受到不論是物理、化學或是微生物的刺激時,黏液的分泌量都會大量上升。像是撈魚時候漁網造成的創傷、水質的突然變化或是微生物的體表感染,都會造成黏液分泌增多。這裡要給大家一個觀念,水質好不代表魚就不會脫膜。大家所謂的水質好是指水中的所有數值都在標準範圍內,但是對魚本人來說,水質條件只要跟原本適應的水中條件差太多都叫做水質不好。魚對鹽度、溫度、KH、GH、pH的適應都需要時間來完成。家中水缸水的數值只要和水管中原本飼養的水缸水差異太大,小丑魚都會產生脫膜的現象。因此飼養小丑魚的時候對水與對溫十分重要,而這也是小丑魚脫膜的第一個主要原因。如果是水質問題引起的脫膜,若沒有伴隨原蟲感染或細菌感染爆發,則魚隻的食慾不受影響,而且通常在下缸後一天就會恢復正常。

剛剛有提到說小丑魚的黏液裡含有大量的醣類分子,所以當小丑魚因為物理或化學的刺激分泌大量黏液時,魚隻體表的糖量就會大量上升。而醣就是一種碳元,許多微生物都可以透過吸收醣來取得生長繁殖的能量。在小丑魚中最有名的就是布魯克原蟲(Brooklynella hostilis)感染,這也是小丑魚脫膜的第二個主要原因。布魯克原蟲平時少量存在小丑魚的體表與鰓上,當魚隻健康狀康良好且無太大壓力時,布魯克原蟲會被魚隻的免疫壓制。但是當小丑魚遇到壓力而且黏膜分泌大量增加時,不只魚隻的免疫力會下降,而且對蟲來說環境中的醣類也大幅增加。這讓布魯克原蟲可以大量的複製。布魯克原蟲與海水白點與海水卵圓的複製方式都不一樣。布魯克原蟲的複製與細菌較為類似,都是由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的方式以二分裂法進行複製。雖然複製一次不像是海水白點可以產生幾百個後代,但是其複製一次只需要數個小時,且複製出來的後代就直接存在於魚體上,也不要花費時間去尋找新宿主。所以在情況適合的情況下,魚體身上的布魯克原蟲可以在短短的一天中增加數百倍。布魯克原蟲與海水白點與海水卵圓的另一個不同是,牠們進食方式相對的殘暴。布魯克原蟲是透過大口啃蝕魚隻的鰓與體表組織與黏液或許養分,而海水白點和海水卵圓則是透過”優雅”的吸食細胞內液體獲取養分。因此單隻布魯克原蟲對魚體造成的傷害遠比單隻白點蟲還要多,而且對魚隻體表造成的刺激也會更為嚴重,導致魚分泌更多的黏液。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由於布魯克原蟲主要先感染鰓,然後才是感染體表,所以如果發現小丑魚除了脫膜外還有明顯的呼吸急促或磨底、磨鰓的症狀,則大多是布魯克原蟲感染造成。布魯克原蟲原蟲不怕銅離子,所以硫酸銅對其無效。但是布魯克原蟲很怕淡水和福馬林。因此在網路上常常會看到脫膜就使用泡淡水或福馬林浴治療的說法。不過我個人不推薦淡水浴,原因是布魯克原蟲會造成魚隻的鰓和體表嚴重的受損,體液的平衡已經不易,此時再給予淡水很容易造成大量的水分流入魚體中,導致魚隻更快的死亡。因此我個人推薦使用福馬林浴,福馬林除了可以殺蟲外,也會讓魚隻的黏液脫落,因此能夠減少蟲體的營養來源。不過要注意的是福馬林會搶氧氣,但在布魯克原蟲感染時鰓可能會有所受損,所以增加供氧在福馬林治療時十分重要,如果情況允許,稍為的降低溫度(約降低3度左右)除了可以降低魚隻的需氧量外,水中的溶氧也會增加。不過福馬林因為會使黏液減少,加上布魯克原蟲已經造成體表受損,所以在治療原蟲之後魚隻要面對的就是細菌感染,這也是小丑魚脫膜的第三個原因。

魚的黏液裡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質,且因黏液的黏稠度讓細菌很難透過魚的體表感染魚體,但是當布魯克原蟲感染或是使用福馬林治療魚隻後,蟲體本身在啃食的過程中就會把細菌帶入魚隻的傷口中,而福馬林治療更是讓魚體對水中細菌的抵抗力大幅下降。除此之外細菌也是以醣類為生的主要微生物,所以小丑魚黏膜分泌過多時,體表的細菌量也會大幅增加,導致魚隻被感染的機率大幅上升。事實上使用抗生素真的可以減少脫膜小丑魚的死亡率,但這不全是因為細菌會造成脫膜,在某些狀況下是脫膜會造成細菌感染。如果是細菌感染造成的魚隻脫膜,則魚隻不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與磨底的症狀,但是精神會變很差,且體表與魚鰭可能會有血絲,下巴處可能會發紅。

總結來說,小丑魚的脫膜主要有三種原因:水質差異太大、布魯克原蟲感染以及細菌感染。這三者可能同時發生,也有可能單獨發生。至於是哪一種原因導致的脫膜,則必須要透過密切的觀察魚隻本身的狀況給予判斷。主要判斷的項目有食慾是否正常?呼吸是否正常?有無磨底的現象?體表有無血絲?。如果一切皆正常只有脫膜的話,則很有可能是水質差異太大造成。如果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則布魯克原蟲可能是元凶,且有可能伴隨細菌感染。如果呼吸正常但是魚隻看起來狀況就不太好,則非常有可能是單純細菌感染導致。
 
推,感謝分享每一篇文章
 
五天前

我養的一隻黑色小丑魚大約4-5公分(新手剛開缸養了1個月)

自從放了公主海葵(大約10公分)下去後

他剛開始就...幾乎躺在公主上面大約2天,第一天就發現他脫膜了

我是滴西肯的傷口治療藥劑下去

(主要是因為在主缸的兩隻公子玩地毯一開始也是脫膜很嚴重,我就只有每天滴西肯下去,看會不會好,結果兩隻公子現在都活著,然後前陣子時好時壞的就是,最近都沒發現脫膜都滿健康!)

到了第三天晚上感覺黑公子看起來沒有脫膜了...但有注意到呼吸有變急促,後來隔天一早9點發現他卡在水面上的漂浮管跟缸壁之間的縫中沒有生命跡象,撈起來看黑色的身體已經退到有點白了,檢查縮時相片,發現一直到早上7點30分都還有看到身影,但7點30分後就沒在出現過,研判死亡時間是7點30左右

(因為是一分鐘拍一張照片,所以沒辦法有更詳細了解的過程)

當天只覺得如果早個1小時半床或許就能發現甚至救回來...(不過我沒有正確的治療藥物,福馬林跟抗生素...可能也還是救不回來)

謝謝大大發這篇,學習到更正確的觀念!
 
如果說確定是原蟲感染造成的脫膜,福馬林+抗生素會是比較好的組合。
 
能了解到這麼細膩應該是水產養殖科班出身的吧?

我認為應該是先有細菌感染而後原蟲入侵,我鏡檢過這種原蟲形態上比較像是Uronema marinum海洋尾絲蟲,但有些地方叫做布魯克原蟲,這並不是專性寄身蟲而環境常在的腐生性原蟲,只在魚類免疫低下造成細菌感染後才會附著上去食爛肉,所以我的推論是很可能是環境不良或個體不健康造成免疫力低落而細菌感染形成爛肉而腐生性原蟲才附著上去的....

因為我發現每隻病魚體表鏡檢時~沒有潰瘍的體表上並沒有尾絲蟲,但會在患處大量聚集...

我的實驗是銅藥福馬林淡水浴都無效,國內外的文獻也都說無藥可治....

不過大家還是可以試試看樓主的做法...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