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ie 的最近動態

各類海洋生物,提供宅配服務
代客訂製魚缸以及保養
  • J
    這個拉升幅度我經驗上是挺安全的,頂多就部分珊瑚的顏色可能會變深一些。 通常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情況會是長期高濃度下的驟降,驟升的影響多半比較小。 至於單次提升的上限在哪我也不曉得,但應該比多數人認為的高很多。...
  • J
    如果是要處理鼻涕藻的話我會比較建議先直接一次性的拉升後再來慢慢調整添加量,這樣在見底前會有比較多緩衝。 NO3可以一次拉到5~10ppm;PO4則可以一次拉0.1~0.2ppm(PO4會被沙石吸附所以實際提升量可能會比預期低)。...
  • J
    https://en.oceamo.com/reaktormedien2/ 重新看了一下Oceamo的實驗結果,沸石似乎確實有可能提供少量的鈣。 機制上倒也還算能解釋。若是使用的沸石本身結構內已有大量的鈣的話,在海水中是有可能被鈉或是鉀之類的高濃度陽離子交換出來。...
  • J
    700多是在攝氏二十度下,若是在二十五度室溫是可以到800。 會提供鈣的額外途徑其實沒那麼多,有的話應該也很容易發現,除非KZ有哪罐神水裡頭是一堆鈣鹽然後添加量又剛好很大。 這我覺得還滿值得檢查看看的。 我是沒用過紅海的滴定,但我也不會assume它會比較不容易有偏差。
  • J
    無水氯化鈣在常溫下溶解度可以到近800g/L,所以紅海的配方離飽和倒還有一些距離(紅海大約是550g/L)。 但常規滴定桶的蒸發狀況到底有多顯著我也還沒測試過就是了,之後有空再來弄個實驗玩玩看。...
  • J
    更正一下,目前的Ca 每天是16ml才對 上面眼殘了 @jeremie 不過既然來回覆了,就順便更新今天的操作 先上圖 應該蠻明顯的kh消耗增加 已於今日增加4ml/day (約等於島久12ml) 也應該蠻明顯的Ca消耗沒變…...
  • J
    這半年來你有更新或補充過鈣滴定液嗎?我想到的另一個可能是滴定液隨著時間逐漸蒸發使濃度上升,因此添加體積不變的話補充的Ca反而會增加。 過程中你的KH有顯著變化嗎?鈣的話倒是完全沒有任何會大量獨立消耗的機制,所以必定會和KH一起耗。...
  • J
    也是有可能其中的偏差在換水中就被稀釋掉了。 若是用你之前文章中的40mL/day紅海KH添加劑的話對應的鈣添加劑消耗會是14.28mL/day,而增加12mL的KH添加劑至52mL/day則會讓對應消耗升到18.564mL/day。...
  • J
    可以算一下你增加的KH添加量對應到鈣會是多少。以你上述的0.12dKH/day來說應該幾乎不可能在兩三週內測量出鈣的消耗差異。 只要還有在定期測鈣我是覺得不需要擔心那一點的偏差,反正在嚴重走鐘前一定可以發現。 很多以原始Balling...
  • J
    除非NO3有顯著變動不然實際的消耗比例基本上不會偏離多少(鈣的比例多半會低一點點,因為鈣化時有一部分會被鎂或鍶給取代,不過也不太會掉出2.8dKH:18~20ppm的範圍)。 我覺得很多人觀察到的比例跑掉其實是來自於測試誤差,尤其是鈣的測量結果。...
  • J
    看legend大分享這麼多,我忍不住也想分享我做的一件無聊事......XD 以下是今年夏天我從北部我覺得珊瑚成長及分布還不錯的沿岸取的海水送的 ICP結果 有興趣的可以仔細看看跟你想像中的有沒有差異~ 我比較吃驚的是,錳跟銅比想像中的高呢~
  • J
    就直接用2.8dKH : 20ppm來補,因為絕大多數的缸也不會偏離這個比例太多(就等同於直接當鈣反來用)。 雖然長期下來的確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不過基本上也都要累積到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比較看得出來,所以一個月測一兩次做一點小調整也已經很夠了。
  • J
    微量元素的數據我是覺得除了嚴重過高外基本上不用太在意,因為很多元素在海水中的常規天然濃度也都低於ICP-OES的偵測下限。 對生物有已知用途且濃度比較容易落在穩定可測得範圍(至少1ppb...
  • J
    jeremie 回覆了 分享最近看到的YT 主題。
    目前我知道的活魚氰化物檢測方法幾乎靠的都是測量魚尿液中的濃度,所以會需要把目標魚隻單獨養在一桶水裡數小時。 不過即使有中毒,排出的濃度通常還是很低(多半都在ppb級別),而且很多比較容易買到的氰化物測試劑也都不適用於海水,所以一般玩家或水族業者基本上也很難應用。...
  • J
    十個月了~最近剛好有一些內容可以來做更新 首先最重要的是...沒意外的話九月份我會出差國外兩個月... 這難道是即將倒缸的前奏嗎...:ROFLMAO: 上個月我得知消息後,立即開始慢慢籌備出國期間魚缸該怎麼維護的計畫 再來就是近期的一些小改動 1...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