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SPS混養缸(暫且上岸)

閒聊一下最近的NP控制策略。近期都是N 0~0.3,P 0.03~0.06,藻相、微生物數量還不錯,水也非常清透,碳源、硝化菌都免加,也趁此機會把整套AF藥水售出了。

目前N持續會探底,P每周會從0.03飄到0.05(不控制的話),做法1:吸附P;做法2:補N。
做法1:吸附P;P只有0.05,每周增加也只有0.02,或許都在量測誤差範圍,所以吸附不是好方法,如果不像我每周確認水質的話,不小心會進入貧脊的水質,NP一旦失衡就會跑出討厭的兩種赫赫有名的"藻",貧脊下SPS震盪也會更敏感。
做法2:補N;補KNO3,一口氣提升1ppm也是很安全,靠藻、菌一天就可以吃完P0.1以上、N1ppm以上,補N比較不會造成貧脊,但前提是系統穩定、有能力可以額外消耗掉這些NP、水質量測手法也要穩定並且正確。

因為藻、微生物一直持續生長的狀態下,NP就不會是0,調整NP平衡可以讓菌、藻、微生物族群穩定生長而已,因為P測出來是有增加的,就表示N"可能"某些時候消耗到底了,或是P釋出增加,不管如何,我認為補N還是更安全;這周要再加倒吊、海龍,NP平衡會再變化,一樣會依此策略下去執行,如果是P到底了,一樣看N會不會增加來決定要不要補P。


所謂系統藥水被隨便用得亂七八糟,我覺得是毒害新手,菌相很難觀察、蛋白有沒有打出菌也看不出來,根本把難度提高了,回頭檢視系統應該是更佳的處理方法。
處理NP真的只是海水缸的入門功課,也不是只有一條路,也沒有那種靠什麼三寶就可以飛天的,因為我依賴過什麼三寶,回頭檢視系統才回到正途。好在我目前不用加菌、加碳源,直接省兩筆,可以多投資其他項目。
如果開缸就是要養個10年以上,那真的需要好好理解海水的相關知識才行,去年進來玩SPS真的感覺很棒,SPS真的好有趣,SPS混養LPS更有挑戰,加倍有趣。
NP平衡是藻还是菌的工作?还是两个都是🤔因为我的NP永远是0之后用nyos的no3plus提示才能平衡。而且有个好奇我朋友的SPS缸2年了,NP平衡是用TM的NP平衡液。那么自然的柏林系统缸是如何平衡NP的呢?🤨(个人好奇)
 
做法1
比較像急救,快速見效,
做法2還是降不下,搭配吸附讓環境加快穩定
不過KZ非常不建議,環境快速變化對珊瑚也是種壓力

做法2
跟KZ的start3,food7有點像,補N跟C
原理來自CNP,效果比較緩。
只補N搭配大量餵食代替碳源
 
做法1
比較像急救,快速見效,
做法2還是降不下,搭配吸附讓環境加快穩定
不過KZ非常不建議,環境快速變化對珊瑚也是種壓力

做法2
跟KZ的start3,food7有點像,補N跟C
原理來自CNP,效果比較緩。
只補N搭配大量餵食代替碳源
我目前NP没有失衡,只是想知道正常的柏林缸/厚沙缸NP是怎么平衡的??
 
3/25下藥造成的震盪,並在幾天內控制住了,NP也很快回到正常水準,4/1陸續進了一些硬骨,至今5/4查看了一下紀錄表,4/1~4/5的硬骨有1/3存活並生長、1/3卡B、1/3應該近期就會掛了;4/13後來的硬骨看起來就比較健康很多。
感覺上震盪後那兩周雖然量到的水質OK,不代表真的OK,這段時間新進的硬骨很敏感,兩周後再進的硬骨就好很多,幾乎全數都觀察到生長的跡象,所以任何震盪都緩個兩周再進硬骨比較好。

另外,如大大所教,基座那一點點包底真的不代表什麼,果斷剪掉加強檢疫效果比較好,因為包底的也不是在你缸裡包的。

紫娜娜變白、變綠、變藍、開始要變紫了,毛還是綠的,看起來很樂觀;以下猜測:變綠應該是保護機制,為了抵抗紫外線,等健康後才會恢復原本顏色,這段時間毛都拉很長(感覺很餓)。

稍後再補圖
紫娜娜恢復狀況不錯,生長也加速了。

P5040026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5/15 確定娜娜出了兩個生長點了

P5160013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這支骨從4/4黑嚕嚕骨,轉成綠骨(4/24),現在轉成黃骨了(5/4),看有沒有機會更亮,不過以目前來說很滿意,算是挖到寶了。
4/24

P4240041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5/4

P5040043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5/16越來越亮了,剛好拍到一處破皮,這地方比對一下之前照片的位置,是沒變色的一個地方,是巧合還是某種機制?

P5160027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最後編輯:
觀察攝食毛。鐵牛越來越瘦...瘦到死延伸討論到攝食毛,所以回到這裡繼續記錄分享。

早上出門前用手機+手電筒拍了凱迪拉克夜間出毛,真的有一條長的毛(只有局部有),之前只注意有沒有出毛就沒注意到這根毛。
剛滿三周的凱迪拉克。補一張昨天拍的,拍照時間稍晚錯過平常紀錄的時間,所以燈具調到平常紀錄時段的光譜。

P5160023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最後編輯:
觀察攝食毛。鐵牛越來越瘦...瘦到死延伸討論到攝食毛,所以回到這裡繼續記錄分享。

早上出門前用手機+手電筒拍了凱迪拉克夜間出毛,真的有一條長的毛(只有局部有),之前只注意有沒有出毛就沒注意到這根毛。
剛滿三周的凱迪拉克。補一張昨天拍的,拍照時間稍晚錯過平常紀錄的時間,所以燈具調到平常紀錄時段的光譜。

P5160023 by James Liao, 於 Flickr

今天打雷下雨,室內更黑,凱迪拉克出毛更好一點,室內燈打開一陣子就縮回去一些了;一樣手機拍的。


感覺珊瑚需要黑的環境來伸展,由於燈具配合觀賞時間、藻缸的開燈時間交錯、藻缸又接到白天(雖然有窗簾,還是很亮),看起來沒有全黑的環境產生,會不會是這原因讓硬骨壓力很大呢? 來試看看每天至少8小時的全黑環境,看硬骨會不會更健康一點。
 
最後編輯:
PAR傳感器到了,防水也沒問題。表還沒開始做,先測幾個數據試試看。
PH84_230601195928_276c6.jpg



1. 魔塊4(離水面30cm)正下方,水上5cm,PAR 755。
2. 水下20~30cm,礁石中層及上層位置,隨機量幾個點:182~272。
回到HME官網,官網資料,水面864,水中30cm 294,量測數據應該能參考。


問題:原本期待燈具間可以互相貢獻大角度的光,但量測起來並沒有"感覺"出旁邊燈具的貢獻。
分析1:傳感器收光區域比較小,限制大角度的收光。
分析2:仔細看水波紋,交疊的光影,確實沒有在主礁石上,魔塊4光角太小,G6設計上好很多,想說挑戰大家說爛的魔塊4。
PH84_230601200008_9d873.jpg

分析3:燈具密度太低。魔塊4在主礁石上方,原本是做A、B島,這樣放比較有Fu;看來燈具擺放要再調整一下(魔塊4轉90度),再補一條Wing2在後面,後續等調整再測試看看。
PH84_230601194107_c9819.png


在這之前懷疑過硬骨燒頭會不會是光太強,哈哈,量一下就知道是很大的誤會,至少有個方向可以調整。

等表頭、線做長就可以量的更仔細一點,也會租借一台MQ510來確認。但是呢,最近要去“聖休亞瑞”旅遊,快快調整燈具後,再慢慢處理PAR Meter了。
但問題是如果燒頭原因不是光太強
那原因是啥呢😂
 
PAR傳感器到了,防水也沒問題。表還沒開始做,先測幾個數據試試看。
PH84_230601195928_276c6.jpg



1. 魔塊4(離水面30cm)正下方,水上5cm,PAR 755。
2. 水下20~30cm,礁石中層及上層位置,隨機量幾個點:182~272。
回到HME官網,官網資料,水面864,水中30cm 294,量測數據應該能參考。


問題:原本期待燈具間可以互相貢獻大角度的光,但量測起來並沒有"感覺"出旁邊燈具的貢獻。
分析1:傳感器收光區域比較小,限制大角度的收光。
分析2:仔細看水波紋,交疊的光影,確實沒有在主礁石上,魔塊4光角太小,G6設計上好很多,想說挑戰大家說爛的魔塊4。
PH84_230601200008_9d873.jpg

分析3:燈具密度太低。魔塊4在主礁石上方,原本是做A、B島,這樣放比較有Fu;看來燈具擺放要再調整一下(魔塊4轉90度),再補一條Wing2在後面,後續等調整再測試看看。
PH84_230601194107_c9819.png


在這之前懷疑過硬骨燒頭會不會是光太強,哈哈,量一下就知道是很大的誤會,至少有個方向可以調整。

等表頭、線做長就可以量的更仔細一點,也會租借一台MQ510來確認。但是呢,最近要去“聖休亞瑞”旅遊,快快調整燈具後,再慢慢處理PAR Meter了。
島礁式的造景 真的不好控制燈光
我覺得你可能需要斜打會好一點

我目前 133 * 69 * 60 三面景
主 Led 配置 40w * 10 日出日落 峰值 75%
副 Led 配置 30w * 4(補色)日出日落 峰值 80%
斜打 Led 配置 30w * 4 (補色)功率 開80%
T5 藍白*1 藍紫 *2 紫紅 *1 開三小時

PH84_230601212419_b8425.jpg


預計可能 斜打 改成 8盞 讓均勻性更好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