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1.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半年多前我也是因為整天被嘴只會養垃圾骨所以還是跟風買了分切的小根特價沙巴牛和火蟻XD,目前除了長得慢以外倒也沒遇到什麼障礙(顏色可以盡量噴,反正自己是沒那麼在乎:em01:),沒有什麼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話我也是有一定的信心可以讓他們在缸中繼續成長到我不想養或是沒辦法繼續養的時候。 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與其爭這種事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實驗、讀讀文獻、寫寫文章、跟其他玩家聊聊天、然後好好享受飼養的樂趣,反正我現在也已經沒那麼執著於Acropora了。...
  2.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沙層的微生物相是有可能可以協助分解一些有負面影響、生物分解效率低、又不容易被過濾移除的有機物(例如部分毒素),或是與一些水體中的病原和菌藻競爭資源。 只是實際狀況到底如何還是需要一些實驗或至少大量玩家缸內的有機物種類&濃度測試結果才比較能驗證這個假說。 另一個我認為可能的優勢是提供磷酸鹽見底的緩衝。碳酸鈣對於磷酸根離子本來就有很強的吸附能力,而若是水中的PO4下降低於平衡濃度的話也會再緩慢釋出,所以或許在某些情境下反而可以降低磷長期見底對珊瑚造成傷害的風險。
  3.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回頭看了一下自己的回覆發現我的人設好像快變成珊瑚骨推銷員了XD,但我的本意也只是多提供一個我認為可行的選項給大家參考。 當然使用珊瑚骨舖底的玩家的確較少,但目前我還沒有找到什麼理由能說服我這個操作長遠下來有什麼足以嚴重影響飼養成果的致命問題,單純只是各有優缺點而已。 我自己喜歡珊瑚骨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沒事在裡頭尋寶也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生物,這邊有一些我剛剛順手拍的東西。 殼狀珊瑚藻我覺得是被多數人忽略的一大類生物。玩家通常把他們統稱為鈣藻,不過這類群的種類其實非常豐富,也有許多不同的生長型態和質地。 從珊瑚骨上長出來的玫瑰狀鈣藻 來路不明的M屬...
  4.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我自己剛入坑時的確多數人都會建議不要用珊瑚骨當底材,原因不外乎就是上述提到的藏汙納垢或翻沙生物難清,十年來我也一直沒什麼懷疑。 不過實際自己養過後倒是沒有遇到什麼特別的障礙。至於美觀的問題坦白講我目前是看得挺開心的,反倒還開始覺得普通的白沙有點無聊XD 我甚至認為珊瑚骨鋪底還更適合SPS缸一點,因為水流的調整限制少了很多,可以做到更接近裸缸的設計。 順便來聊聊幾個大家常提到的基材優缺點好了。 1. 藏汙納垢 很多玩家都會認為舖沙or珊瑚骨會造成營養鹽或是有機污染更容易累積,我也還算可以理解這個觀點的邏輯是什麼。...
  5.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有用藻桶的時候這個變化變很小,我猜是藻桶晚上開燈的關係。除此之外沒變化” 我會覺得可能是pH所致也是因為你有提到這段,我也認為單單夜間的拉升其實就足以造成測得出的消耗差異了。
  6.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我當初也是相信藻類會消耗KH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我把所有可能的機制全都確認完一輪並直接自己做了幾次上述的桶子實驗後才總算被convince一般藻類真的是對KH沒影響。 我也相信你觀察到的現象是真的,只是理由的話我會把藻類本身的消耗這個因子排除。 pH升高所引起的鈣化加速反應其實是很快速的,像之前L大也有觀察到使用CO2吸附劑pH上升後KH消耗量也很快的就有變化。
  7.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光合作用不會消耗KH這點我還蠻確定的,因為這是很基礎的生化機制,也有非常多的文獻可以證實。 最簡單的驗證方法是直接抓一坨藻放到桶中打氣照光,然後比對隨著時間KH的變化。
  8.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既然你有提到Ca也是有變動那消耗應該就是來自某種鈣化沒錯了。 有注意過採集前後的pH變化嗎?也有可能是光合作用造成的pH上升使得缸內的各種鈣化作用都跟著加快。
  9.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濃度變化都不會對KH的數值有任何淨影響,原因可以參考一下我在這篇中的解釋。
  10.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如果NO3沒有顯著的變化的話那KH的消耗基本上會是來自鈣化作用。 或許你那陣子剛好珊瑚或鈣藻長得也特別快,抑或是因為某種原因而有比較多非生物性的鈣化沉澱。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