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是不是對論壇的各式功能不熟?
這篇有基礎的介紹,先來這邊認識一下功能介紹吧!
  1.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在鈣反中使用珊瑚骨的理由多半只是粒徑問題而已,因為太小的基質很容易堵塞水流或是太快溶成泥巴。 另外也是有人會用其他來源的霰石來填充鈣反,只是溶出的其他元素比例上會有一些差異。 幾乎所有的市售碳酸鈣基質底沙要嘛是直接從海岸或海中採集,要嘛是來自其他天然的石灰岩礦。 若是前者的話我不認為和珊瑚骨有除了粒徑外的差異;而同樣由珊瑚等造礁生物形成的咕咾石和活石本質上也只不過是大顆的珊瑚骨而已。
  2. J

    關於營養鹽的一些資訊與觀念整理

    除非你養的是仙掌藻之類的鈣化藻類,否則一般常見的蕨藻或是線藻並不會對KH有任何直接的影響。 KZ的產品我記得有一些裡頭會有蠻高濃度的微量元素(例如flatworm stop),所以也許這也是來源之一。
  3.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我只是好奇為何你會覺得這是珊瑚骨才會有的狀況。 絕大多數海水玩家所使用的底沙和石頭的主成分都是碳酸鈣(多半是霰石結晶的形式)。無論來源是生物性或是非生物性的沉澱,結晶形成的過程都會順便抓入各種不同的離子,而基本上任何碳酸鈣基質在溶解過程中也都會再重新把結晶內的東西放出來。 所以我是不覺得單純改為使用細沙會比較不容易釋放,除非特別改用更難溶解的方解石來當底材。
  4.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撇除比較主觀的美觀問題,可以解釋一下為何你會認為珊瑚骨比起細沙更容易放出其他物質嗎? 照這個邏輯那除了少部分人工材質的市售沙子外,所有天然來源的碳酸鈣基質,包含珊瑚沙、咕咾石、或活石等全都有一樣的問題,甚至因為細沙更高的表面積反而風險還更大。
  5.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我自己也沒有長期的成功飼養經驗,不過如果我還想再飼養海神仙的話以下是我會嘗試的方向(資訊來源主要是匯整了一些我見過肯分享經驗的2年以上飼養案例): 1. 高纖維和熱量的食物。對一般玩家來說餵食大量海綿實在不太現實,不過藻類同樣也是他們在野外會攝取的食物,而幾乎所有我看過的成功案例都至少有在餵食大量紫菜,我甚至還看過很多玩家會餵香蕉。有趣的是Mortimer等人的一篇研究還有發現海神仙的腸胃成分也有約10%的軟珊瑚,所以也許丟一些缸內長太多的雜草軟珊瑚也會有幫助。 2...
  6.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上面那兩缸都是用珊瑚骨舖底沒錯 不過適不適合還是要看你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7.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飼養上我倒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操作,平時也不會刻意去清理底材,只有偶爾移動珊瑚時可能會順便喇一喇。 有趣的是對於很多生物而言珊瑚骨似乎同樣也是更類似於石頭。比如倒吊或螺等食藻生物就會直接把珊瑚骨當石頭來啃;而在沙粒間隙中除了各種沙中常見的節肢或環節動物外,還能找到海綿、管蟲、水螅、甚至珊瑚(有時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附著在上頭。 不過前期光禿禿的碳酸鈣表面的確很容易引各種雜藻上去,而粗粒徑的珊瑚骨也確實沒那麼容易滾動翻攪。 實際養起來會比較類似咕咾石之類的死石基材,因此一開始可能也會需要靠減弱光照或食藻生物等方法來爭取一點時間讓鈣藻等其他東西先穩住陣腳來與雜藻競爭。...
  8. J

    請問,這是什麼藻類?

    如果沒什麼其他變動的話也有可能只是生態演替的結果,有事沒事吸掉一些也許過一段時間又會莫名消失了。 抗生素可能會有效,不過除非已經爆到鋪天蓋地且明顯影響珊瑚的程度,否則我是不太推薦貿然使用。
  9. J

    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鋪沙比裸缸漂亮這件事幾乎已經變成既定事實了,不過我倒不認為沙子美觀的優勢在每一個缸子都能體現出來(即使假設沙子都能維持潔白),因此我覺得也可以思考一下沙子到底能不能在你的缸內呈現出想要的效果。 舉例來說,很多沙上擺一堆軟體的缸其實到後來根本也看不太到沙子了,更不用講還有什麼美觀效果。 而缸子的光源也會影響到沙子的視覺效果,例如幾乎全打藍燈來凸顯珊瑚螢光的缸子其實相對也比較不容易注意到沙子。 此外若是使用的燈具混光沒那麼均勻的話,白色的沙反而還會讓不同的色塊更明顯。不過這倒也是看每個人的接受度就是了,至少我自己比起盯著一塊塊藍白紅綠的沙面反而還寧願裸缸就好。...
  10. J

    請問,這是什麼藻類?

    純看數據的話我不覺得你的case和營養鹽變低本身有直接關係,5ppm的NO3和0.2ppm的PO4都遠遠不到見底的程度。 倒是降營養鹽的方法可能會有些影響,例如使用碳源法便有可能促進藍綠藻或其他同樣也可利用有機碳源的東西生長;或是調整餵食也有可能改變缸內可用的氮磷養分形式。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