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PH84_250824010708_15b49.jpg

PH84_250824010715_543e9.jpg

PH84_250824010727_aef67.jpg

PH84_250824010741_e70fb.jpg

PH84_250824010756_023aa.jpg

PH84_250824010817_0e1f1.jpg



2025/11/22 出差三個月過去~已團滅
2025/08/24 出差前的最後一次紀錄(遺照?...
2025/08/07 十個月 即將出差國外兩個月...QQ
2025/07/07 九個月紀錄~居然3/4年了
2025/06/11 特別的米粉紀錄
2025/06/08 八個月久違上空照🫣
2025/05/18 七個月隨手紀錄
2025/05/13 斯瑪萊KH & PH監測感想
2025/04/19 冷水機不同流速的冷卻效率測試
2025/04/16 半夜偷偷看 都跟白天不一樣
2025/04/13 六個月大紀錄 字多圖多
2025/03/11 尼莫把尼羅河當成家了~
2025/03/07 五個月~例行紀錄 & NP紀錄
2025/02/15 四個月~SPS紀錄
2025/02/05 海金魚變性
2025/02/04 底缸迷你繁殖區十天之效果
2025/01/22 底缸空間大利用XD
2025/01/16 三個月SPS紀錄
2025/01/03 小黃拯救記
2024/12/27 三個月~LPS來點名
2024/12/03 兩個月~SPS換血錦集
2024/11/26 對抗鼻涕藻勝利!
2024/11/11 一個半月所有SPS&LPS照片記錄
2024/10/23 感謝第二批湖民加入
2024/10/20 PAR值量測and實驗燈圍加反光鏡效果意外很好!
2024/10/19 梧棲魚友大哥的美骨+藍箱抽抽樂抽
2024/10/10 第二批魚民們加入啦~
2024/10/05 湖民們接續入住
2024/09/28 第一批魚民入住 呆萌海金魚
2024/09/24 養水開始!
2024/09/19 RO+DI水質測試
2024/09/09 DIY造景完成
2024/09/04 DIY造景基座插座
2024/08/25 設備電力使用分配
2024/08/24 壓克力電箱最終圖面完成
2024/08/22 網購設備到貨
2024/08/02 主缸+底缸+底櫃最終圖面完成
2024/06/25 造浪討論
2024/06/23 底缸設計&循環討論


這次的理想缸85(長)*55(深)*55(高)上缸 + 95(長)*43(深)*45(高)底缸 + 105(高)底櫃
粗估上缸+底缸水量合計共約300L
燈具: 施特馳Seatorch LM-15 PRO 90W × 6盞

造浪: 中科造浪Slim pro 16000L/H × 6顆
主馬: 邁光MJ-DC6K
6000L/H(20段可調) × 2組(出水並聯)
蛋白: HC TOR 200

捲紙機: 珊瑚熊YL-200 (10000L/H以下)
冷水機: 阿提卡1/4
滴定機: Utrao XE-5 × 2組,滴定kh / ca / mg
/ 碳酸氫銨 / colombo coral vits

KH監測: 斯瑪萊S-KH
PH&溫度監測: 斯瑪萊PH-03w


2024/06/21

目前下海入坑1.5年
由原本最初的25公分開放缸+外掛過濾器開始踏入這個海水世界中
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日子
為了讓魚兒、珊瑚過得更好更舒服
一路上爬文、摸索、請教前輩、交學費等等的歷程
相信大家都是過來人,都心有戚戚焉

在越養越有心得感想的情況下
魚缸永遠不夠大是海水世界的第一定律
連續擴缸從25公分開放缸>45公分背濾缸>60公分背濾缸
到現在...
想換成85公分底濾缸了...
這次想換缸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背濾缸日常維護上較為不方便
背濾過濾格空間狹小,設備維護不易
次要原因為養著養著,總難免越來越多想法
想讓SPS長得更好、想讓LPS開得更漂亮
想追求更廣更均勻的燈光、想要缸內更多更亂的水流循環、想要外觀更簡潔好看的魚缸底櫃
因此起心動念想換成大一點的底濾缸
只要擴缸的想法在內心萌芽
就開始整天幻想著未來用新的設備、新的配置、新的規劃養著魚兒珊瑚的樣子
真的是作夢都會笑
但算一算花費想到都會哭...

沒有打算配置過多複雜的設備
以基本、好操作、運轉穩定、設備維護簡單等幾個面向來建置運行這個缸
我對於底濾缸配置的很多細節還不清楚,還需要努力爬文看看哪裡還有不足之處哈哈哈哈
這陣子也跟很多魚友前輩們討論一些設計上的小細節或小巧思
等過陣子確定完善之後就可以來準備訂製缸櫃了!!

真的很謝謝站上前輩不吝嗇提供寶貴且巨量的設缸經驗!!
讓我避免了日後很多困擾及麻煩!!
 
最後編輯:
這段時間p比較浮動(因為一兩個禮拜才請太太測一次🤣
但大致上在0.15~0.05之間跳動
反而是n,中間有幾次已經測不太到(印象中此時缸內也開始有紅泥)

我到缸子一直都是p高n低,所以從一開始額外補no3到後來參考j大的經驗,改補碳酸氫銨(每天約0.15ppm),才改善np失衡的問題(同時藻像也都比較好)

不知道這樣跟j大的經驗有連結到嗎?
這次我也懷疑有機物的問題…因為整缸的骨跟米粉都有影響,掛掉的骨似乎也有的細菌感染的感覺(脫皮後骨身綠綠的)
那應該就不是營養鹽方面的問題了。
我目前手邊多數缸子也都是長期維持在NO3完全測不到,而PO4則是刻意拉到0.1~0.2ppm之間。

不過操作上的差異可能會是在於我的魚都很少,也幾乎沒什麼在餵珊瑚,所以營養鹽都是靠滴定添加來控制(PO4的添加我是看數據調整,碳酸氫銨則是看珊瑚顏色和藻類生長狀況),因此有機物的累積和疾病的確是一個可能性。

至於綠色骨骼的話我之前也曾經覺得是一種疾病,但我目前是比較傾向認為那些應該只是普通的內生性藻類。
不過我有觀察到它們比較會出現在長期沒生長的分枝,反之生長旺盛的部份就都是白的(像我之前家裡煮湯倒缸後掛掉的A屬骨骼就可以靠顏色明顯分出哪些地方曾是生長點)。
至於為何會常和珊瑚脫皮一起出現可能只是因為沒在長的骨往往健康狀況也會比較差,因此要脫常會在第一時間出事。
 
我平時的維護其實也不是很複雜
1.每天觀察珊瑚
2.每周固定換水20%
3.檢查捲紙機
4.檢查滴定液
5.清洗蛋白機
6.量測水質
以上這樣

平時太太每周可以幫我的是可以幫忙
3.檢查捲紙機
4.檢查滴定液
5.清洗蛋白機
6.量測水質
唯一沒辦法做的是
1.每天觀察珊瑚
2.每周固定換水20%

我其實出國前有問過店家協助每周維護及換水20%的價格,大概都在4~5000左右
三個月下來也是一筆錢(雖然現在死光的珊瑚也是一筆錢...)
所以當時想著我就依靠水質數據跟視訊來操作魚缸,這三個月就停止換水
結果是水質數據其實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缸況卻不容易透過視訊看清楚
缸壁不常擦,一堆鈣藻跟硬綠藻,視訊看不清楚,等發現珊瑚有異常時已經來不及救了

狀況不好時中間其實有兩次請店家來協助觀察跟換水,不過都是沒有用...
如果真的打算請店家幫忙,真的是需要配合我原本每周維護的習慣才有幫助
因為自己的缸子觀察重點、操作情況、維護方式其實店家也不清楚,如果只單純的來幾次維護應該效果有限...
天啊。。。你有想過你太太可以幫忙。簡直就是比頭獎還要誇張嗎
 
我平時的維護其實也不是很複雜
1.每天觀察珊瑚
2.每周固定換水20%
3.檢查捲紙機
4.檢查滴定液
5.清洗蛋白機
6.量測水質
以上這樣

平時太太每周可以幫我的是可以幫忙
3.檢查捲紙機
4.檢查滴定液
5.清洗蛋白機
6.量測水質
唯一沒辦法做的是
1.每天觀察珊瑚
2.每周固定換水20%

我其實出國前有問過店家協助每周維護及換水20%的價格,大概都在4~5000左右
三個月下來也是一筆錢(雖然現在死光的珊瑚也是一筆錢...)
所以當時想著我就依靠水質數據跟視訊來操作魚缸,這三個月就停止換水
結果是水質數據其實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缸況卻不容易透過視訊看清楚
缸壁不常擦,一堆鈣藻跟硬綠藻,視訊看不清楚,等發現珊瑚有異常時已經來不及救了

狀況不好時中間其實有兩次請店家來協助觀察跟換水,不過都是沒有用...
如果真的打算請店家幫忙,真的是需要配合我原本每周維護的習慣才有幫助
因為自己的缸子觀察重點、操作情況、維護方式其實店家也不清楚,如果只單純的來幾次維護應該效果有限...
你太太的操作項目已經遠超我想像了~
或許下次把用磁刷刮玻璃藻改為首要項目~

真的不熟的人來幫忙,只適合救急,很難幫忙維持原有操作;而且最好熟悉如何在現有環境大量換水.

我在想若是有個社區,都住著養海水的人,那互助圈就長大了,救援能力也可以變的無比強大~

這樣不論出差或旅遊,壓力就可以小一些~
 
那應該就不是營養鹽方面的問題了。
我目前手邊多數缸子也都是長期維持在NO3完全測不到,而PO4則是刻意拉到0.1~0.2ppm之間。

不過操作上的差異可能會是在於我的魚都很少,也幾乎沒什麼在餵珊瑚,所以營養鹽都是靠滴定添加來控制(PO4的添加我是看數據調整,碳酸氫銨則是看珊瑚顏色和藻類生長狀況),因此有機物的累積和疾病的確是一個可能性。

至於綠色骨骼的話我之前也曾經覺得是一種疾病,但我目前是比較傾向認為那些應該只是普通的內生性藻類。
不過我有觀察到它們比較會出現在長期沒生長的分枝,反之生長旺盛的部份就都是白的(像我之前家裡煮湯倒缸後掛掉的A屬骨骼就可以靠顏色明顯分出哪些地方曾是生長點)。
至於為何會常和珊瑚脫皮一起出現可能只是因為沒在長的骨往往健康狀況也會比較差,因此要脫常會在第一時間出事。
我一直覺得np其中一項測不到,就屬於需要比較高精準控制的操作了,若是沒有緊盯著缸內狀況,就很有可能發生某一項不足而牽引到一連串連鎖反映~
沒想到你還能在多缸同時這樣操作,真是蠻厲害的!
 
那應該就不是營養鹽方面的問題了。
我目前手邊多數缸子也都是長期維持在NO3完全測不到,而PO4則是刻意拉到0.1~0.2ppm之間。

不過操作上的差異可能會是在於我的魚都很少,也幾乎沒什麼在餵珊瑚,所以營養鹽都是靠滴定添加來控制(PO4的添加我是看數據調整,碳酸氫銨則是看珊瑚顏色和藻類生長狀況),因此有機物的累積和疾病的確是一個可能性。

至於綠色骨骼的話我之前也曾經覺得是一種疾病,但我目前是比較傾向認為那些應該只是普通的內生性藻類。
不過我有觀察到它們比較會出現在長期沒生長的分枝,反之生長旺盛的部份就都是白的(像我之前家裡煮湯倒缸後掛掉的A屬骨骼就可以靠顏色明顯分出哪些地方曾是生長點)。
至於為何會常和珊瑚脫皮一起出現可能只是因為沒在長的骨往往健康狀況也會比較差,因此要脫常會在第一時間出事。
我倒是魚偏多,一天自動餵三餐,再加上還有底沙
也許是原本每周換水的情況下算是把有機給平衡住
結果都沒換水後變成一直在累積有機...

另一個猜想是可能有哪顆軟體狀態不好,導致脫骨飄散在缸內
只要黏到骨上都沒發現,可能被黏到的骨就掛了
然後就開始惡性循環...掛掉的產出汙染,繼續影響缸內其珊瑚反覆循環
所以下次翻缸後要全養骨 or 還是依然混養一些飄飄系列的軟體我也很掙扎...
沒顧好也是很容易讓軟體影響到骨
 
天啊。。。你有想過你太太可以幫忙。簡直就是比頭獎還要誇張嗎
你太太的操作項目已經遠超我想像了~
或許下次把用磁刷刮玻璃藻改為首要項目~

真的不熟的人來幫忙,只適合救急,很難幫忙維持原有操作;而且最好熟悉如何在現有環境大量換水.

我在想若是有個社區,都住著養海水的人,那互助圈就長大了,救援能力也可以變的無比強大~

這樣不論出差或旅遊,壓力就可以小一些~

哈哈哈哈請太太幫忙也是要付出一點代價,連哄帶騙的(?
不過捲紙機跟滴定液只是請太太幫忙看剩餘的量而已啦~
要更換或補充的話沒辦法~
但真的刮玻璃要改成維護首要項目了,只要開始有鈣藻、硬藻,手沒有深進去缸內用刮刀或卡片就真的刮不起來

真的如果有一個魚友社區就好了~不會受限於距離及時間,可以協助的限制大大的減少!!
現在很擔心如果還有下次出差怎麼辦了XD
 
出差真的是一場硬傷,有自動設備協助維持但在無法觀察與立即做出對應的處置很常就是災難的開頭。

我之前出差其他國家分別停留了各1-2月,每次回來也都是清得清⋯今年8月那次回台灣9成的骨跟單包陣亡去了,丟完 整個缸子瞬間空了一半⋯

家人能幫忙的也只是能倒蛋白機污水、換白棉、餵魚⋯ 其他也不敢多做要求
 
對...我原本每周換水20%,出差期間都沒換
一個多月後發現骨出狀況
兩個月時請店家協助換50%
三個月時回家收拾殘局XD
可以說幾乎都沒換...
我覺得沒換水一個月就很極限了。

不過你老婆還能幫你洗蛋白
處理滴定跟量測水質 已經超強🤣
 
這段時間p比較浮動(因為一兩個禮拜才請太太測一次🤣
但大致上在0.15~0.05之間跳動
反而是n,中間有幾次已經測不太到(印象中此時缸內也開始有紅泥)

我到缸子一直都是p高n低,所以從一開始額外補no3到後來參考j大的經驗,改補碳酸氫銨(每天約0.15ppm),才改善np失衡的問題(同時藻像也都比較好)
其實不建議補碳酸氫銨….

要就補無機鹽 NO3或是PO4
NP的值對了,珊瑚自然會用缸內的有機物
你直接補有機很危險….

給你建議啦

但當然補氨有補氨的好處…
對我來說是弊大於利啦….
畢竟要給珊瑚吃食有很多其他更好的方式(我認為啦)

對了我至今也是補NO3來維持我的NP比例。

不知道這樣跟j大的經驗有連結到嗎?
這次我也懷疑有機物的問題…因為整缸的骨跟米粉都有影響,掛掉的骨似乎也有的細菌感染的感覺(脫皮後骨身綠綠的)
當大量珊瑚掛掉
整缸狀態都會出狀況很正常

我之前造景倒就遇過類似的狀況了

珊瑚都會分泌一些東西
你有沒有換水
光幾顆珊瑚分泌的東西就可以影響整缸了
(我造景倒的時候 早上稍微喬一下就去上班,晚上回來一顆米粉跟一顆骨打架,光這樣就帶走另外三顆骨)
 
我一直覺得np其中一項測不到,就屬於需要比較高精準控制的操作了,若是沒有緊盯著缸內狀況,就很有可能發生某一項不足而牽引到一連串連鎖反映~
沒想到你還能在多缸同時這樣操作,真是蠻厲害的!
我之前也有嘗試過拉升NO3,不過以我目前滴定ammonia的方式通常在測的出來之前珊瑚的顏色就會變得有點太深,藻類生長速度也會變得非常快。
但珊瑚的健康狀況倒是沒什麼影響就是了,甚至有些骨的成長還更快,不過我個人還是偏好乾淨一點的顏色,也不太想每一兩天就刷一次玻璃。

不過之所以我會放心讓NO3見底也是因為我先前有在三個缸測試過真的完全只補PO4一段時間看到底要多久才會出現N見底的反應。
結果發現N在缸中似乎會有類似庫存的狀況(可能是儲存在藻類、細菌、或其他底棲生物體內),因此要耗到珊瑚顏色明顯淡回來通常要幾周甚至幾個月(我家裡那缸搞了三個月還沒測出極限就先炸了……),反之P有時候一週內就會有狀況了。

我倒是魚偏多,一天自動餵三餐,再加上還有底沙
也許是原本每周換水的情況下算是把有機給平衡住
結果都沒換水後變成一直在累積有機...

另一個猜想是可能有哪顆軟體狀態不好,導致脫骨飄散在缸內
只要黏到骨上都沒發現,可能被黏到的骨就掛了
然後就開始惡性循環...掛掉的產出汙染,繼續影響缸內其珊瑚反覆循環
所以下次翻缸後要全養骨 or 還是依然混養一些飄飄系列的軟體我也很掙扎...
沒顧好也是很容易讓軟體影響到骨
這種大規模死亡的情況的確常常會有連鎖反應
不過你這次除了軸孔以外的珊瑚有損失嗎?

其實不建議補碳酸氫銨….

要就補無機鹽 NO3或是PO4
NP的值對了,珊瑚自然會用缸內的有機物
你直接補有機很危險….

給你建議啦

但當然補氨有補氨的好處…
對我來說是弊大於利啦….
畢竟要給珊瑚吃食有很多其他更好的方式(我認為啦)

對了我至今也是補NO3來維持我的NP比例。
碳酸氫銨倒是目前我最推薦用來長期補N的手段,除非滴定失控、P見底、或是手滑補太多否則風險非常非常的低。
唯一的缺點大概是沒辦法一次補大量,因此若要瞬間拉高濃度的話還是直接補NO3比較適合。

NH4+和NO3一樣是無機鹽,同時也是包含珊瑚在內多數生物會比較偏好的吸收形式,因為所有生物在同化NO3的過程都還是得要先還原成NH3/4+,所以直接補充算是省了一步。

另外一個我會推薦碳酸氫銨的原因是在於臺灣能買到的硝酸鹽補充劑幾乎都是硝酸鉀,因此補充時會同步加入不少鉀。然而鉀的生物性消耗多半很小,因此如果沒有監測的話很容易會導致過高(在高N消耗的缸中其實很容易發生,除非你有沸石之類的東西會額外消耗鉀)。

碳酸氫銨還有另一個好處是對於KH的淨影響是零,反之補充硝酸鹽則會在被生物吸收後輕微提升KH。當然這部分多半問題也不大就是了,不過我喜歡讓缸內所有的輸入輸出都盡量單純一點我會比較好預測可能發生的狀況。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