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你的底缸設計重點:
1.如何在有限的濾槽單位面積內增加水停留的時間與去除水流死角,所以就產生L型的濾槽與分隔方式,而藻缸設計深度較淺增加光效能。
藻缸設計深度較淺增加光效能,為何要增加光效能??藻不是在底砂的上方,除非節能的因素或最低的成本?不過如果你的系統底砂用柏林系統是否多此一舉阿?
2塑膠生化球:硝化菌的作用需要有水流能均勻通過濾材與氧氣,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這樣的古早的濾材正可扮演這樣的功能,就滴流的方式來增加氣體交換,另外在濾材上的生物膜長到一定的厚度就會剝落重新生長,所以這樣的濾材也沒有阻塞的問題,可以保持硝化功能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