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

    蛋白 DIY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9/01/01 07:24pm 第 1 次編輯] 鋪一下試打狀況 1. 2.
  2. L

    蛋白 DIY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2/29 04:59pm 第 1 次編輯] 目前要做150MM的新玩具,今天試試錐形堆泡模具壓出來的情況,感覺還不錯 錐形堆泡板
  3. L

    蛋白 DIY

    蛋白在調校的時候,通常我會將吸風量關到很小,我有測試過將吸氣量開到最大的狀態,結果汽泡的顆粒變的很粗,應該是要和吸水量搭配才對,而不是只增加吸氣量
  4. L

    蛋白 DIY

    1.使用漸縮頸的話需要開模製作,這個只是做來玩玩的,所以沒辦法使用漸縮頸,而且漸縮頸的效果會比較好嗎?參考BK的好像也沒使用漸縮頸阿 2.業餘的那有空氣流量計這玩意阿!純粹只是玩玩的而已,謝謝指教
  5. L

    蛋白 DIY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2/23 08:37am 第 1 次編輯] 謝謝 新玩具終於做好了 1.馬達進氣入水口 2. 3. 4. 5.
  6. L

    蛋白 DIY

    舊的蛋白重新改裝,原來是設計要裝4顆氣泡木造泡,使用後很麻煩所以重新改裝成刷葉蛋白 舊蛋白 改裝 後 1. 2. 3. 4. 5. 其實說整修,也只有蓋子和底部使用到舊材料而已,其他的部份還是製作新的,所以一開始設計好是很重要的
  7.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1/24 09:02am 第 4 次編輯] 又一隻罔么變態為稚蝦,總共花了53天,體長大約7mm左右,比起第1隻整整小了一半左右,體色也跟成蝦差不多,出現紅白線條 另外插花一下,第7天清潔蝦的幼苗
  8.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黃大哥謝了,如果不是你的綠水這次可能也無法成功,再次感謝你的幫忙 目前機械蝦苗還剩大約10隻左右沒成為稚蝦,最近忙著清潔蝦的繁殖所以就比較疏於對它們的照顧,清潔蝦苗比起機械苗真的更難照顧,我會再努力看看
  9.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1/21 10:57am 第 2 次編輯] 經過75天的奮戰終於有一隻成功的轉變成為稚蝦,觀賞蝦的繁殖還真是困難 當初同事為了不使這些蝦苗夭折就把它們命名為罔么,原來還真的是有效,不過500多隻的罔么也只有成功的存活下一隻,下次再想想叫什麼才能使更多的蝦苗存活,呵呵 目前體長大約11-12MM左右 第75天
  10. L

    [求助]我的清潔蝦

    只有一隻保證生不出來,一定要兩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