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0/27 08:51am 第 2 次編輯] 記錄一下目前最新的情況: 9/7的蝦苗目前只剩下一隻,體型大約8mm左右,昨天一直在底下爬著,不知道是要變態沉底了,還是要回天國了,所以趕緊拍個遺照記錄一下,今天早上觀察又飄回到水面上了,昨天可能是喝醉了所以才一直沉在底下
  2.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09/12 09:08am 第 4 次編輯] 補一下第5天的照片,目前剩約百來隻左右,目前餵予輪蟲和飼料並沒有觀察到有攝食的情況,看來餌料還是個大問題 第5天 第1天和第5天比較 感覺上5天來好像沒有比較成長的感覺,可能是沒吃飽的關係吧!目前沒發現脫殼 歡迎有興趣和有經驗的朋友一起加入討論
  3. L

    蛋白 DIY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09/09 10:26pm 第 1 次編輯] 加工製作方式不太一樣,所以成本也不盡相同 有阿,我設計是揚馬跟沉馬兩用的,目前揚馬的刷葉還在測試中,改裝好了在鋪照片上來 之前使用rio 14hf確實會有加溫現象,所以現在改揚馬測試
  4. L

    [討論]水族新寵物 - 烏賊

    哈哈,我也有同感
  5.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09/09 08:11am 第 1 次編輯] 謝謝 機械蝦需要一公一母,或是一公多母也行,呵呵,不過這樣要多準備威爾鋼才行
  6. L

    DIY 致冷晶片冷卻系統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09/09 08:09am 第 2 次編輯] 海水是在鈦管裡面,鋁合金並未與海水接觸所以沒腐蝕的問題 還沒長時間運轉測試,所以目前也不清楚晶片耐用度如何 謝謝
  7.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TO TONY:我再試看看啦!目前只是玩玩而已 TO 黃大哥:機械蝦的浮游期雖然比清潔蝦短,但剛出生的體型也比清潔蝦小一點,並不容易觀察它們是否有在進食,反而是清潔蝦比較能夠觀察到它們的攝食情況,機械蝦苗是我第一次培養,感覺好像比清潔蝦難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清潔蝦苗養習慣的關係,呵呵,感謝你的綠水跟輪虫,綠水不管我怎麼培養還是無法達到你培養的那種地步所以就先放棄了,清潔蝦苗目前最久還是只培養到第30天而已,看來要突破還是很困難
  8. L

    DIY 致冷晶片冷卻系統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09/08 00:20pm 第 1 次編輯] 看很多人都在投入晶片冷卻的研究,我也來分享一下我這組晶片冷卻系統 原理: 晶片→鋁合金冷卻塔→冷卻液→汰管→海水 晶片規格為 DC 15.4V 12A 113W https://www.cpu.com.tw/kh/m/cool/cool.html 直流電源供應器 12V 24A,當初想說如果一片冷卻效果不佳可以再加一片晶片,所以電源供應器就買大一點的 6MM的鈦管,將其彎成5圈 鋁合金冷卻塔車削...
  9. L

    機械蝦幼苗 (11/21繁殖成功)

    [這篇文章最後由loverose在 2008/11/21 09:52am 第 3 次編輯] 昨天早上機械蝦剛生了大約500隻左右的幼苗,目前已經隔離飼養中,隨後再每天來記錄它的生長 目前目測大小約2MM左右 種蝦 像機拍攝 1 像機拍攝 2 顯微鏡下拍攝 1 顯微鏡下拍攝 2 顯微鏡下拍攝 3
  10. L

    尋找清潔蝦

    嗯,謝了,下班馬上過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