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da

    關於藍倒吊生病?

    我是建議如果沒有收口不吃就先別太緊張,收口超過2天再考慮要不要隔離治療。
  2. Inda

    魚不開口為什麼沒人研究灌食?

    魚隻收口不吃最主要還是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個體健康狀況不佳,二是水質惡化,或許朝這兩方面去確認和改善會比較OK,畢竟“收口”只是魚隻狀況不佳所表現出來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強迫灌食不太可能會比較好,因為真正影響其收口的原因並沒有解決;不過我並不排除魚隻有心因性收口的可能,也就是類似人類的厭食症,這種情況下理論上是可以用灌食的方式維持他的健康;只是我們所飼養的珊瑚礁魚類多半體型都不大,以我們人類的力量一不小心就會置他於死地,所以在灌食的過程中很容易會造成其他部位的傷害,找大隻一點的魚類或許有成功的可能吧!還是建議朝健康和水質這兩方面去改善,成功機會應該還是會比較高的。附帶一提,我自己的個人經驗...
  3. Inda

    換水問題

    個人建議還是規律、少量地換水,因為就算沒有病原體的問題,缸中的其他活物、菌類、藻類、微量元素也都會持續不斷地在影響整缸的平衡,尤其你之後想養軟體,維持水中各類所需物質和元素的濃度很重要,而要找很多試劑來監控各項指標,再用各種化學藥劑來調整維持,也是蠻辛苦的,畢竟我們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所以規律的換水策略雖然不是那麼科學,卻是蠻實際有效的方法,提供參考。
  4. Inda

    新手藍倒吊白點詢問

    藍倒吊長白點很常見,我是覺得如果缸中的魚密度不高,就不需要太緊張,水質顧好他應該會自然痊癒,但如果魚密度很高的話,尤其是同種魚較多的情況,建議趕快取出隔離治療,畢竟病魚需要比較不那麼緊迫的環境才會恢復得較快,也防止將災難擴大到全缸。
  5. Inda

    新手養水問題(活石 天然海水 貝殼肉)8/6更新

    使用汙染源養水的第一階段是“爆NH3→無NH3”,這個階段比較短,通常1~2週內就會完成,第2階段才是“爆NO2→無NO2”,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較長,通常會超過1個月,基本上一定要有這兩個完整的階段才算確實養水完成,當然如果你沒有用試劑做持續監控的話,或許不能完整掌握這個過程,但不代表系統沒有成功培育出硝化菌,而且因為你有投入其他的硝化菌產品,或許真的是有效到讓你的污染直接化於無形(我沒用過,不知道功效如何,只是猜測啦),比較保險的做法是再投入一次汙染源(要適量)作測試,如果還是測不到NO2,並且測到NO3,應該就可以放心了,恭喜你養水成功,如果沒耐心等待,不妨就直接下一兩隻魚看看吧,因...
  6. Inda

    [請益]我可能要砍掉重練 ><...圓桶過濾剛買想換底缸

    我自己是沒用過圓筒過濾,不過我詢問過使用圓筒過濾的同好,他們是覺得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不然照理說如果缺氧問題很嚴重的話,應該很快這個系統就會失衡崩壞,我個人是認為這種設備的問題還是在於濾材的容積效率可能會不夠,在活體密度較高時怕會跟不上,所以在圓筒機型的選擇上,應該要選擇超過其適用規格的設備,也就是如果主缸水量是50公升,可能要選擇處理水量是80公升以上的圓筒機型,以增加其過濾室的空間,增加濾材量,提高容積效率。所以我是覺得設備夠不夠用最好還是有比較科學依據會比較踏實一點,如果你已經確實養水成功,並開始飼養活體,而監控NH3、NO2也都一直沒有異常,那就表示目前的過濾設備是夠用的,就算發生...
  7. Inda

    柏林系統建立

    大顆又較實心的活石,其作用是可以培養厭氧的脫氮菌,可以讓你的NO3較低。
  8. Inda

    海葵山

    真是壯觀,小丑魚+海葵 真許多人跳海的初衷啊! ^^
  9. Inda

    [請益]我可能要砍掉重練 ><...圓桶過濾剛買想換底缸

    過濾設備夠不夠用?最好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判定,也就是使用NH3、NO2、NO3等試劑來驗證,圓筒未必不夠用,也不必太執著於一定要有底濾這件事,各種設備都是可以的,端看你如何操作。 既然要養軟體,就要考慮水冷設備和足夠的燈光設備,這兩者也是需要花不少錢的東西,預算上可別漏掉這兩部分,祝你開缸大吉。
  10. Inda

    換水治百病嗎 ?

    對於水質、燈光、溫控設備都已經到位的系統缸來說,飼養軟體通常會比飼養魚隻更容易,主要是因為魚隻有許多疾病感染的問題,而軟體較沒有,所以許多魚友都有一種經驗就是各項水質數據都很正常、漂亮,魚卻養一隻死一隻,最主要就是主缸已經被某種致命性的病原蟲或菌所汙染,而這些病原體多半都是以魚體為寄生對象,所以對軟體較無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