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哈囉 赤子大 50那支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一坨坨沉澱物... 但在操作成長試驗的過程中(0.1ml加到6ml海水中) 確實看不到有增殖的菌 把50的那坨沉澱物送去做16S rRNA定序與鑑種 (怕的是有菌在 只是來不及活化與增殖) 結果...是一堆雜訊 證明....... 大家自己想像吧!!!
  2.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唉 如同赤子所言 想當年大家用zoevite不也一窩瘋@@ 最後真的人人得道? 成仙的珊瑚還比較多... 一種又一種的產品/養法 T8/PL/HQI/T5到LED 低比重/加鈣水/鐵釘法/連翹/蒜精...... 一波波的熱潮此起彼落 有用無用或是說該怎麼用 大家各自點滴在心頭 養魚這件事 真的個人造業個人擔 一樣的條件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沒有絕對~
  3. I

    氨與緊迫是海水魚發展成"一般性"細菌感染的主因

    赤子兄 我只是把所知的如實敘述一下 希望您別誤會要討戰@@ 我指的不是直接用糖蜜來養殖拉@@ 我是說許多養殖業者遇到氨的問題時 過往都是用沸石救急... 這我以前養土班也用過 但真的使用方式會大大影響成效(這我們有討論過) 尤其在海水環境.... 而近幾年 養殖戶的做法是會先把異營菌類的產品+約2~4%的糖蜜 再次活化後再下土塘... 選對菌種用對方法 其實效果很不錯... 當然他們除了用糖蜜也還有很多替代的"撇步".... 有在用的養殖戶人雖不少 但是我實際的經驗是 這些會善於處理的人 往往不願意公開!!更別說推廣!! 都怕別人養的比自己好...
  4. I

    氨與緊迫是海水魚發展成"一般性"細菌感染的主因

    實際上用異營菌降氨的養殖戶不少!! 如果您到台南七股/四草/土城 甚至嘉義布袋/高雄茄萣跑幾年現場就會知道 他們使用B.S.等菌的其實不少 那樣的產品也很多....(很多是業務出來賣 架上看不到) 養殖跟玩魚不一樣 是關乎吃飯錢有沒有的大事 各種因素造成氨爆發時 養殖戶們也不會坐以待斃 所以有些行之有年的解法早就存在 在養殖這一塊 往往不是學術文獻領導養殖 而是顛倒過來 但真正養的好的人 卻難以肯跟您說全盤實話 有時卻還放假消息 至於膠羽的形成 是跟菌種有關! 而全部異營菌 有些菌種搭配沸石使用會出現的更多更快 過去的人 覺得地球不可能是繞太陽轉...
  5. I

    終於發現一款處理水質還算有效的市售菌了..

    赤子兄 一早起來很疑惑 怎麼驚動您需要用到一文二貼 已回應在硝化菌評比的主題內囉~
  6.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感謝赤子兄的回覆 雖然說赤子兄這樣的換算有點"怪怪"----> "20小時分別能降5-6ppm的氨與亞硝酸, 實驗水只有6ml,使用0.1cc, 也就是說60L的水要使用1000cc的產品才能達到如此效果" --- 客觀來說(赤子兄 非筆戰與推銷 純理性討論) 因為實驗6ml是為了操作方便 是否已達到菌的最大能力 其實尚未可知! 是否它的能力更好? 或是只要時間拉長2.3天, 處理水量可以加增更多, 這些都是合乎邏輯的推論 但相較之下 其它這些這些賺過我ㄧ堆錢的國外大廠牌 我都放了一個禮拜了 再測! 不降就是不降! 所以我想我並不是要神話CW...
  7. I

    氨與緊迫是海水魚發展成"一般性"細菌感染的主因

    附議... 一般在大規模土塘養殖 驟雨後或變天 藻相或浮游生物快速掛掉 爆氨是常有的... 伴隨而來的還可能有硫化氫與溶氧問題 此時也是魚蝦最虛弱也最易病變的時候 但土塘要大規模換水是很難的.. 異營菌(某些品系的芽孢桿菌或其他)+糖蜜 活化後下水 是降氨的好方法.... 但是鹽度一拉高 這些非原生於海水的菌種往往效率大打折扣@@
  8.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謝謝camelevil兄的鼓勵 實驗條件的不同與觀察角度的不同往往會導致很多殊異的結果 希望大家多一點觀察紀錄與理性討論 放下許多主觀成見 才有找到最大公約數的可能 這也是一種養魚的樂趣~ 一同加油之~
  9.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已放上新的實驗結果 請大家參考 原理部分請看赤子大所發的那篇詳細解說~
  10. I

    六品牌硝化菌評比(完結篇)

    赤子兄真是厲害! 謝謝您費心寫這麼多! 也將許多實際層面說的很精闢~ 呼應赤子兄之前的文章 我覺得沒有東西是萬靈丹 也不覺得有什麼益生菌可以無往不利 養海水魚的萬靈丹我想就是耐心 其他的東西只是輔助 態度才是重點 10年前剛養時也是心急亂買很多東西 大都是浪費了 慢慢來 多觀察.....海水魚的世界真的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