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快讓我倒缸的怪東東

    小弟爬了整篇文章和你缸子的文章,對你14樓的分析比較有認同感,其他部份還是存有一些疑點,解釋如下。 先說小弟目前存疑的部份.. 渦鞭毛藻顯微鏡下應該是有鞭毛,假如是無鞭毛的渦鞭毛藻應該會比較偏圓型,比較不像你72樓的第二張照片(有點橢圓的樣子), 另外渦鞭毛藻事實上牠也是屬於共生藻一種,所以你照片裡的原生蟲看起來應該不是渦鞭毛藻。 至於是不是草履蟲,雖然外型很像..但草履蟲應該是沒有到像你照片中這麼小,而且草履蟲也不是攝取共生藻生長的,這是小弟所了解的部份,除非是小弟認知不足..有吃共生藻的草履蟲這種生物。...
  2. J

    深論題:活石

    不用想太多..+1 從大海的角度 活石=海底造礁珊瑚死亡石化,與海底沙塵推積成的石塊狀礁岩 因其內外具有大量菌種和微生物與海生物寄生,並持續在該礁岩上生長穿孔寄居與啃蝕和腐化, 又加上造礁生物日積月累的在該礁岩上石化,導致礁岩因長時間有各種不等與不同的形狀和外觀之改變, 故以活石之名來形容該礁岩所具有的特色。 從普遍的角度 活石=從海洋被人們敲下大小不等的礁岩,因本身已具備多孔隙與菌種和微生物生長,放入缸內除了可培菌用也可引入海洋菌種與微生物,使魚缸水質與生物鏈能更接近於大海環境。 從飼育或廣義的角度...
  3. J

    菌種單一化

    你只是把我們原本討論的因..轉變為果而已, 正如你說米飯與麵粉是不一樣的食物,我們吃下去後都是消化澱粉 你現在的意思已經變成..不同的因只要結果相同,都能一概而論為屬於共同。 這樣就離提了.. 樓主是要單純的了解菌種[單一化的涵意]小弟完全針對樓主的主題回覆 並無特別的需要進一步了解各菌種的食物與分解後轉變為什麼..甚至吸收後轉變為何種能量等等.. 如果是要討論上面這些,這些小弟也不會懂的比你少。 但如果你只針對小弟的回答有疑慮,小弟回答你的很簡單 來源雖相同不能稱之為共同,即轉變的能量相同也一樣不能視為共同 因此各菌種各攝取不同的食物,小弟這樣的說法還是自認並無不妥。...
  4. J

    菌種單一化

    一.是的,置換活石或添加菌種是用以平衡缸內菌種,這是對的 二.第一點..就已回答到你提的第二點的問題 三.是的,小弟指出所謂的食物..就是你所提的這些所謂的分解,雖[有因才有果]這觀念是對的,但我們不能把每個東西只要來自同一個因都可以說成是共同的, 正如我們人類不會直接用湯匙掏麵粉起來吃,但如果把麵粉拿去做成麵包我們就會吃, 也就是說..很多東西來源雖然相同,但我們不能把來源相同的都說成是共同, 也不能用[萬物皆來自宇宙]一句話,而把人類和貓犬或魚類視為相同或共同, 這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小弟解釋這些菌種各攝取不同的食物並無不妥。
  5. J

    菌種單一化

    一.各項水質數據正常,SPS、LPS失常,置換活石或添加菌種後有改善,就可以歸咎於原先的失常是菌種或微生物單一化造成。 二.換水、置換活石、添加菌種、培育缺乏菌種、改變系統或環境 三.每一菌種各攝取不同的食物生存,你加入魚缸的添加物或碳源為某一菌種所需攝取的食物時,或你加入了某菌袍過多,該菌種就可能會過於優勢,導致其他菌種劣勢,長期的處於劣勢就會造成生物鏈不平衡,或所謂的系統硝化循環失調。 補充:菌種單一化是代表某一菌種在缸中過於強勢,正如齊大所說,化只是代表進行式,並不是真正的代表單一。 例如我們常說水質老化或海水酸化等,老化代表舊或太久沒換水或海水離子甚至微生物貧乏化,...
  6. J

    遏止鈣藻

    如果是>>要讓鈣藻不長,養分全都留給珊瑚..唯有讓鈣藻死亡最快 去除活石上的鈣藻,小弟是這樣做的,你可以參考看看 1.準備滾燙的熱水一壺(淡水),煮沸後拿到缸子旁邊備用 2.整顆活石從缸內取出,用油漆刷或水彩刷或棉布沾熱水對準鈣藻畫上去或用點的(不要劃到SPS)處理後可以馬上立即放回去。 3.鈣藻當天會變色,三天內就會變白,不論什麼顏色的鈣藻這方法都有用 至於死亡的鈣藻是否會影響到水質,小弟並無明顯感受到 而變白的鈣藻復原的情形也是有的,但保守估計至少半年以上 但如果你當天殺鈣藻的範圍太大,KH可能會有些許波動情形(建議行序漸進) 而長玻璃上的用括刀就行。
  7. J

    出遠門前的準備事項

    小弟以前出遠門3天以上,會用一般電腦用的普通UPS接一個小瓦數的造流在水位下來一點點的位置 停電後大約可以繼續供電約20小時,沒出過問題,這對SPS和LPS缸會比較有用 以溶氧的觀點比較下,個人是偏好造流,而放棄打氣機。 接主馬比較危險..如果停電超過半天一下就玩完了。 河馬這一篇心思很細,又是在過年前發佈,確實能造福很多魚友! 值得推廣!
  8. J

    倒菌換海水 KH提升???

    是的..KH的震盪雖重要,但你的KH數據看起來目前還好, 不要忘了你缸子還有很多鈣藻等各種藻類和菌種微生物等,這些和KH消耗都有直接關係 因此這樣大量換水後,KH要不變化反而是困難的,但只要這數值是在合理範圍(至少不要偏離正常太多)就行了。 日後的換水..小弟是建議盡可能可以緩和行序漸進的換,越慢越好, 讓新舊海水離子的結合與交換不致於使生物感受到是最好的 之前那是明顯的出了狀況,大量換水是必然也應該,但現在應該是讓缸子穩定最重要。 假如之前有停擺的機絲,現在應該可以慢慢開始運作, 控制鈣反與滴定,讓KH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正常會比較容易。...
  9. J

    倒菌換海水 KH提升???

    觀察後..也爬過你缸子的文章 其實小弟的看法,現在反而比較偏向於直接觀感 所謂直觀..是以比較不複雜的觀點來思考這問題, 小弟看法是如下這樣的,直接把原因說在前面 簡單說..也就是在你換水的24小時中,產生KH的機制依然持續運作..但你全缸的生物只是短暫的停止了KH的吸收而導致隔天你量有提高的情形。 小弟進一步解釋如下.. 原因是你目前換的新水稀釋掉了目前缸中的營養鹽濃度 但又因為新海水中的離子需要時間與舊海水中的離子結合 然後在結合這段時間,缸中生物又因為需要利用新水中的營養鹽持續生長 使得生物為了適應缸中的水質,暫時仰制了鈣化與KH的吸收...
  10. J

    倒菌換海水 KH提升???

    如果你是要出考題..小弟是猜問題出在小蘇打粉.. 因為NaHCO3在不同的溫度下溶解度不會一樣 如果是希望解決問題,小弟建議你找一次不要先調KH(如小邱大所說..),然後再多一道程序對溫後再換,換看還有沒有這問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