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數據

    缸主當年施工小弟我印象中有看過這缸,不是在台灣 至今大約10年左右,應該是沒有到17年這麼久 它是使用三面水泥牆,正面有兩個5x8觀景窗 用的是臭酸說的早期那種單顆1000w的,約有20顆左右 記得它進出水的流量做很大,有一個房間是用來放置過濾器材處理水質(類似底缸), 還有一個將近兩個成人高的大蛋白機在後面負責水質處理 而NO3有到這麼高可能是最近的事,這部份就不是很清楚, 不過小弟也常強調NO3是主缸測的和底缸測的與早上晚上測的都會略有差異 而營養鹽高或低雖說是屬於珊瑚生長的條件之一,但嚴格來說應該不算是唯一的條件 海水來源和換水方式與換水頻率相對也非常重要...
  2. J

    請問一下這榔頭是支裝的還是脈狀的

    這種的有些盤商確實稱做脈狀 小弟有遇到都會糾正盤商和零售商請他們統一叫柱狀 榔頭有枝、柱、脈三種,故名思義就是細枝、粗枝、和片狀 多了一個柱狀會比較容易分清楚 分解前你可以看一下有的頭與頭距離很近的這兩個頭保持一起不要分 因為牠們共肉是在一起的 以你的圖來說,右側兩頭和左上三頭分的時候盡量保持一起 下面可以單獨分一個出來,先用剪的或先鋸出一道溝再剪 也可以直接從外側鋸進去一半,再用平口起子推斷 底基可以不留只留頭也行 但建議連底基座一起分你會比較好擺
  3. J

    這是甚麼東西阿?

    看起來很像是海棉 如你說的>>缸中越來越多小灰塵 這種海棉通常就是生長在有機質過多的缸子 而牠是分解溶解性有機質 大部份是生長在過濾系統或第一層海棉後面 會挑較為乾淨的水質生長 因此..如果你底缸有濾材,濾材上應該也有 改善的方式是偶爾用沉馬進去缸子吹一吹或換水的時候吸一吸粉塵 有生物狀況不好要盡早處理,避免溶解性有機質產生 換海棉前海棉用水先洗一下或沖一下 加強蛋白機的效能也可以,猜測你的蛋白應該不是很夠力 海棉本身是無害的,你要除去或不除去都可以 另外推斷你的生化球應該是泡水才會長海棉 泡水效果會打折扣,建議生化球採滴流方式使用 以上請參考
  4. J

    感想:長期使用沸石,碳源系統之後果..

    珊瑚退色是共生藻密度降低和色素細胞滲透濃度降低, 所以珊瑚看起來顏色偏淡,與共生藻改變顏色,這兩者有差別 小弟個人也認為樓主系統有問題沒錯,但基本上不是很嚴重的問題, 通常珊瑚退藻共肉組織也會比正常顏色的珊瑚表現較為不敏感 因攝取養份需求更加吃緊與困難,這樣的珊瑚其生長狀態也幾乎都是處於停頓的狀態 就算有生長也比不上正常顏色的珊瑚生長速度,SPS或LPS生物都會有這情況 不論是水質各項數據、水溫、營養鹽、鹽度各方面的波動都可以讓共生藻密度降低 成因不只有單一種,小弟並不是指很多原因共同造成,而是說需要針對特定的單一原因去改進才會有效果 因此要在你的缸中找出原因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5. J

    感想:長期使用沸石,碳源系統之後果..

    這部份沒人回答..小弟來回答你 有機質分為溶解性DOM和顆粒態POM與揮發性VOM 已溶於水無法濾除的是DOM,可以濾掉的是POM 而無法濾除的溶解性有機質也包含微生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等 揮發性的是屬於分佈在空氣中的這部份我們就不討論了 假如說..你用沉馬把缸子沖一沖,水會變霧,這些可濾掉會影響透明度的通常是POM 而你加入缸子裡的液態物,例如液態飼料胺基酸蛋白質等液態性養份.其實這些也都是屬於DOM的一種 溶解性有機質又分為可生化分解與不可生化分解 除了生物吸收分解以外蛋白機也可以打出部份DOM 以人類來舉例..假如人體是大海的總合 我們吃一碗飯,營養鹽等於我們人體所吸收的營養...
  6. J

    NO3 & PO4 長期:0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氮與磷循環的硝化過程多少會影響或干擾到缸中水質變化和缸中生物的穩定, 在主缸完成比較不容易控制,過和不及都會徒勞無功,缺點較多 既然要的東西是營養鹽產物,只需要另外設缸或設個大桶去產生帶有營養鹽的海水, 重點是把整個硝化過程搬到缸外去完成,然後把帶有高濃度的NO3和PO4當做添加物補充。 當然如果有小郭兄說的這種產品,就可以更簡單解決了 至於你的自動換水系統是可以避免營養鹽濃度過高沒錯,但基本上是沒辦法低到0的程度 假如沒有反硝化系統或異營菌種加持..不論流量多高的換水營養鹽還是會測的到, 再不然就是可能沒有真正的把這兩個值測出來而已
  7. J

    NO3 & PO4 長期:0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小弟有想到一個方法,你可以研究看看 架設一個簡單的循環與舊濾材加打氣組成的缸子,利用檢疫缸去做也可以 缸子使用天然海水,開微光(微光可以避免藻類大量生長維持水中元素與增加硝化菌繁殖效率) 然後利用這個缸子去製造氮與磷循環,使NO3與PO4維持在一個高溶度的狀態 接下來你換水的時候就可以取少部份這缸的水倒入主缸, 使主缸NO3與PO4可以使用添加的方式而不需要再次經過氮與磷的循環去維持 假如提高缸中的氮與磷循環,與異營菌競爭或取得一個平衡也是可以 但是增加濾材然後增加污染源培養硝化菌和異營菌競爭,這樣對於主缸很冒險 除了有機質與NO2傷害以外,萬一競爭失敗異營菌也會更加強大...
  8. J

    NO3 & PO4 長期:0的後果會有多嚴重?

    關燈之前測的NO3和開燈前測的NO3應該會差一點點 你關燈前測一次NO3看看 然後隔天的早上要開燈之前再測一次 如果其中有一個不等於0就比較不需要擔心
  9. J

    KH不用加 自己提升?

    有非常大的影響 PH7.8小弟認為算是比較偏低 講珊瑚鈣化原理可能比較多人看不懂 所以小弟簡單說,包括LPS在內只要是屬於造礁類生物(本身有骨架和珊瑚蟲)的生物 基本上都沒有辦法在酸水中持續生長,或比較難生長 以SPS來說本身要在酸水中吸收鈣是有困難的,幾天後共肉就會開始出現萎縮變薄的現象 罷工後的共肉在沒有持續為骨幹吸收鈣最後就可能會骨肉分離脫皮或從底部開始白化兩種情況 而以大海的觀點來說PH過低已稱的上是危機或浩劫了。 另外魚的部份不論是以魚病還是抵抗力來說,水酸性的傷害會大於鹼性,養魚的缸中PH也不建議太低。...
  10. J

    KH不用加 自己提升?

    應該是你的水質偏酸,加上你缸子內一定有珊瑚骨而溶出了碳酸根 與碳酸鈣,所以你的主缸KH會梢高,鈣含量自然也會增加 因上面的原因去推斷有可能是你的缸子藻類比較多(例如褐藻低等藻等) 夜間回吐CO2使你的缸子PH比你量的更低,溶出碳酸根與鈣的機會就更大 所以你夜間測PH如果藻類並未完全回吐CO2時就有差一點了, 你可以接近白天黎明前再測一次PH看看 如果你缸子沒有珊瑚骨,另一個可能性就是有用霰石沙,例如有用西肯或KZ的Aragonite做為底沙或濾材,PH7.8就可能溶出10以上的KH。 總之..只要了解KH怎麼來的,找原因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