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_V_Mark

    关于red sea的no3 po4-X问题😁😁

    您說的這報告我也有印象看過,最之前是使用ATI的鐵質吸附劑,ATI的原廠說明是表示若是長期使用建議使用鋁質的吸附劑,或者交互使用,因為之前鐵質的使用很久了其他問題還沒發現但我缸內部分紫藍色的珊瑚都養成綠色的了,懷疑是長期使用鐵質吸附劑的因素。 最開始是想找鋁質的使用,但最好入手的是西肯的,原廠說明是說不會釋放會影響生物的物質,可以長期使用,目前使用近一年還沒發現對珊瑚有影響,但變綠色的也沒變回來,生物表現都正常所以也就繼續使用下去了… BTW….我大約2-3個月才換一次水,一次換40L… 以上換水週期提供您參考…...
  2. C_V_Mark

    关于red sea的no3 po4-X问题😁😁

    這東西我是用滴定在每天使用(4ml/12hr),PO4則還搭配西肯鋁基吸附劑使用,一般餵食狀況下,目前NO3穩定在5上下、PO4穩定在0.05左右,redsea的碳源就是您說的NO3POx,個人使用心得如下: 1.需至少使用一段時間(至少持續1個月)後才能穩定顯出功效 2.不建議一次添加過多劑量應對較長的周期,例如一周一次添加20ml 3.持續使用期間內NP會按照一定比例下降,如N不足則P不會再下降,比例約為N : P 10:1...
  3. C_V_Mark

    ROWA PO4磷酸鹽吸附劑用量請教

    紅泥藻還有您說的那種褐色泥狀藻(可能也是紅泥,吸收了別的東西混色的紅泥?),可以採取去除或降低有機質的手段,或者靠UAS收割、清理來降低或阻斷其發生。 ROWA這種鐵質的P吸附劑,其實太過擔心加過頭的狀況(當然太離譜的用量例外),特別您缸內的P量也不是太高,就0.1ppm,就算稍微加多了一些也不過是0.1跟0的差別,在測試用量的期間,水質測試會很頻繁,P真的掛0幾天,也應該還不至於有什麼嚴重反應或者後遺症產生,不然每次5g、5g的添加、間隔3天,假設最終確認是50g,整個測試週期會拉到30天,考慮到吸附劑使用壽命,測試週期越長,結果的誤差會越大,以上您參考看看…
  4. C_V_Mark

    ROWA PO4磷酸鹽吸附劑用量請教

    所以現在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有機質是主因,NP失衡是輔因,主要因為有機質過高引發紅泥,若是這情況又是發生在NP失衡的缸子則會加速、加大紅泥的發展,但NP中那種過高會有增強效應或兩者皆有差在增強效果,這部分就不知道了…
  5. C_V_Mark

    ROWA PO4磷酸鹽吸附劑用量請教

    一般紅泥問題,一說是NP失衡,一說是有機質過多,我自己的經驗是即使一段時間(1個月以上)NP比例失衡(非N10:1比例)也不太生紅泥(以活性碳及有機吸附濾材去除有機質),但一旦將去除有機質的手段停止,慢慢的紅泥就開始出現,所以個人經驗是有機質是主因,NP失衡是副因或者說輔助因素。 目前我的缸內是保持P在0.05以下、N為0,正在想辦法提升N,目標是N在5上下P維持不變,所以NP以正常比例來說已經達到近100:1,但自從將貓鯊請到檢疫缸、停止在主缸內餵食蝦仁後,在輔以吸除作業,UAS內的紅泥在1個月內快速退去,目前已不復見到,以上您參考…...
  6. C_V_Mark

    ROWA PO4磷酸鹽吸附劑用量請教

    我是沒有用ROWA的,但是我有用ATI的,一樣是鐵質吸附劑,使用心得:沒有想像中恐怖,吸附劑就是有放有用,取出即終止效果,但同樣的吸附力沒這麼可怕就表示它在原廠使用量下也不會有爆衝效果,我是2呎底濾總水量約170L,兩個月一換每次更換200g,至少維持一年超過了,因為生物多污染量大,我的用量已經達到原廠指示的2-3倍,但缸內生物也還都頭好壯壯、沒什麼問題,鐵質吸附劑對於PO4的吸附是較為有效的,特別是針對生物多、污染大的缸子,以您的NP數值來看,其實不算高的,用鐵質吸附劑,可以先以原廠指示一半的用量使用,用絲襪包裝,先以清水洗去9成以上的鐵銹粉塵,放在水流過的地方,個人建議鋪平放在底缸下...
  7. C_V_Mark

    請問兩尺底濾大家有推薦的蛋白機嗎謝謝

    BM A5便宜好用,18*18cm就能放得下,一般常見尺寸及正常生物負載內,可以對應3呎的缸子,我是2呎缸但生物負荷量大(魚口約15),這隻蛋白個人使用已過2年,狀態皆正常功能足敷使用,若您底缸空間允許還蠻推薦的。 以上您參考…
  8. C_V_Mark

    不會髒的底砂有人用過嗎?

    照理論上來說,越細小的沙床要產生厭氧脫氮效果的所需深度越淺,因為水流會越不易流動,在微生物消耗掉多於氧氣後,越不容易交換補充,但是不是需要到0號這麼細,個人持保留態度,自己缸內自開缸以來一直使用的是1號的沙灘沙,就是沙灘常見哪種沙子,只是是廠商檢挑大小處理後打包販賣的,理論上這類沙石英成分較多,缸內沙床厚度約在5cm不到6cm,在一開始補充厭氧菌粉希望能加入啟動後,仍須至少3個月以上才能在砂礫間開始看到產生氣泡,對…5cm就能開始有脫氮反應,但效果應該絕對沒有10-15cm厚度的厚沙強大,畢竟一開始是抱著實驗的心態鋪設的厚度…...
  9. C_V_Mark

    不知道是否倒缸了

    那應該是箘膜,水白霧可能是箘增生過多因水中營養物質過多,作用本就在進行中,添加硝化箘以加速這個過程…
  10. C_V_Mark

    不知道是否倒缸了

    把死魚撈出,如果水變臭能忍受,就加硝化菌直接繼續養水,不能忍就換掉一半或全部的水,再照步驟繼續養水,如果沒換水或換一半水的,水都會由白濁養到變清澈,間中應該可能至少會經過或開始爆褐藻的階段,繼續養到褐藻退、綠藻出、綠藻白化就可以拔拔藻開始開心的養魚時間,初期建議一次1-2隻小魚間隔2周後才能再放魚。 如果等不到綠藻白化,也至少要測到水中NH3/4跟NO2都完全測不出來、完全為為0了,才能開始放魚,但要更慢間隔更長讓系統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