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

    為什麼我米粉根部變成螢光綠的

    米粉目前在缸子裡面長得很快, 上禮拜看還很正常, 這禮拜米粉已經長出第二個嘴巴了, 可是很奇怪的部分是, 根部的地方從咖啡色, 變成螢光綠.... 這株到底是不是米粉, 還是被我養到共生藻跑了, 可是也不可能,因為最近長的滿快的... 想不透為什麼.
  2. F

    NO3 過高要怎麼解決阿? 有除了換水以外的方法嗎? (無內容)

    藻缸水量主要取決於藻種的選擇跟養殖密度, 目前RC 上主流討論的藻種為 Chaeto 一種絲狀的藻, 平常在藻缸內為球狀, 優點如下 1. 不生根, 入主缸不會有像羽毛, 葡萄亂長的問題 2. 不會白化, 光需求少 3. 生長快速, 鐵需求少 4. 提供足夠的空間讓浮游生物生存 基本上藻缸設置方式正確, 提供足夠的水流與光線, 只需要 主缸 20%的水量就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 以下內容由 flyingfishtw 在 2008年03月17日 01:01am 時新增 -=-=-=-...
  3. F

    有人在缸裡養文蛤嗎?

    原來邋仔湯的主角是活沙的好伙伴... 放一斤的邋仔如果加溫棒壞了, 剛好可以切一些薑絲下去提味了.
  4. F

    [求助]草皮會死掉嗎!?!?

    草皮很耐命吧,我放在缸底 約60cm 光照只有 T5x4 , T8 x2. 水流也不強, 但是草皮還是長得很凶, 都已經爬到活石上面了. 原本在缸底的裝飾貝殼也被草皮蓋滿... 差點被寄居蟹拿去穿. 水流跟光照和原本的缸子類似的話, 幾天就會開了喔.
  5. F

    生物發光 與 珊瑚螢光

    我缸中曾經出現會發光的生物, 在毫無燈光的情況下, 光點非常亮, 而且會移動. 只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到那是什麼生物.
  6. F

    無棉過濾系統

    真的是魚與熊掌的問題... 我的圓桶從主缸抽水後流入藻缸, 過一個超簡單的溢流 + 虹吸管入主缸, 藻缸內水流不足,反而變成沈澱缸 -.-" 發覺自然派的養法缸內生態會比較完整, 不過設備佔用的空間也遠比用 白棉 + 蛋白來的大. 有機會我挑戰看看沈澱缸 :) 扁蝦其實大部分人缸子裡面都一堆阿, 只是在主缸內只要跑出來就會被於吃掉, 藻缸會有效增加扁蝦的密度, 是因為提供一個無掠食者環境, 可以安心的吃,安心的生~ 若是藻缸藻種選對, 增加的表面積會更多. 我藻缸的 cheato 很類似莫絲的東西, 從一個拇指大的小球, 目前已經佔了2/3 的藻缸空間了 藻缸大概 45 X30 X...
  7. F

    無棉過濾系統

    我的缸子內沒有蛋白, 所以幾乎用肉眼很難看到的微生物都在. 請問各位高手所謂的沈澱池是什麼樣子, 以我的水缸為例, 水量為 150 ~ 160 L, 沈澱池若是用 60 cm 高的水族箱來替代可以嗎? 水從主缸導水進入沈澱池表面, 在進入過濾系統. 水族箱的最深處裝水龍頭, 直接可以把雜質手動弄出來. 只是沈澱池的觀念也是只有聽過, 並沒有具體的實踐方法. 是不是沈澱池高度, 寬度, 水流強度都有影響. 若是用到沈澱池, 則勢必要在準備地方放置. 很羨慕國內家裡有院子的人, 或是國外有車庫的人. 能把所有雜七雜八的系統放在展示缸之外, 房間裡面只看的到主展示缸...
  8. F

    請問一下 小鳥跟青蛙的飼養

    不知道樓主的缸子有多大, 過濾系統是用什麼過濾的 ? 青蛙捕時小白蟲, 除非樓主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小白蟲, 否則缸子內的白蟲吃完, 青蛙就要活活餓死了. 下面我講一下我養青蛙的心得. 台灣青蛙來源都是野外捕捉的, 而且水族館售價很便宜 150 ~ 250 元, 基本上在野外青蛙只會啄食活石上的小蟲, 所以當青蛙被捕捉之後, 放在水族館的展示缸內, 缸內空無一物, 根本是毫無食物, 青蛙是會吃豐年蝦, 但這也是少數. 這麼低利潤高麻煩的產品, 很難被老闆照顧到, 若是你長期觀察一家水族的營運, 你會發現, 剛進的青蛙很活潑, 四處游動, 眼睛總是盯著活石 底沙看, 而且腹部會鼓鼓的...
  9. F

    無棉過濾系統

    為了養活挑嘴的青蛙, 兩個月前把圓桶內的濾棉全部拿起來了, 缸中的過濾系統主要是活石 , 藻缸 + 活沙, NO3 相當低,接近 0 的程度。 會把濾棉拿起來最主要也是想要配合藻缸培養浮游生物, 目前看的到的小白蟲至少有五個品種, 還有些在水裡像是豐年蝦幼蟲的浮游生物, 以及隨便就能看到上百隻的扁跳蝦, 青蛙目前已經養了將近半年, 肚子還是整天鼓鼓的. 以兩呎半的水量來說,能養活青蛙算是不簡單了吧? 缸中還有小丑,根本就不需要餵食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採用無棉過濾, 目前遇到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缸中雜質很多, 有沒有前輩遇到這樣的問題過? 難道要採用沈澱缸來過濾這些雜質...? 小弟感到很好奇.
  10. F

    自行培養活石的可行性

    一般來說要兩年左右比較恰當 附著的生物會比較多 半年的話有點短 活石上可能只有生命週期比較短的東西吧 若純粹養菌,並不需要丟到海裡面養. 幾顆活石在缸子裡面當種就夠了. 若是希望有管蟲, 海鞘, 海綿, 則需要更久的時間, 以時間成本來計算,並不划算, 倒不如收別人的二手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