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作法其實有點像Kalkwasser reactor,只是沒攪拌的設計,偶爾會稍微手動擾動一下。其他部分和reactor差不多,讓多餘的氧氧化鈣停留在底部,水流維持下進上出的狀態,趁補水時補進底缸。因為不用攪拌器,所以整個設計沒佔什麼空間,就一個大約15 x 15 x 60的格子而已。如果只是要拉pH,我覺得這個作法還不錯,在ph probe還能用的時候,觀察到的pH大致穩定在8.2~8.4之間。
我的補水時段也設定和主缸開燈的時間錯開,因此拉pH的時間大約正好是原因pH較低的時段,可能這也有一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