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用上部過濾的嗎

各類海洋生物,提供宅配服務
代客訂製魚缸以及保養
上部養海水並無不妥,只是不美觀
且設備只能買外掛,而外置設備比較貴,所以不會比較省,又麻煩
 
我也是上部過濾很會卡鹽
馬達要常注意卡鹽發出噪音要上油
很會噴的到處都是鹽巴水蒸發也快
 
上部養海水並無不妥,只是不美觀
且設備只能買外掛,而外置設備比較貴,所以不會比較省,又麻煩
上部是不是一定要加圓桶~這樣濾材才會夠阿= =

因為底櫃都是東西 無法加裝 不然也會去弄個底濾缸
 
上部是不是一定要加圓桶~這樣濾材才會夠阿= =

因為底櫃都是東西 無法加裝 不然也會去弄個底濾缸

上部你愛加幾層就有幾層,不可能不夠用

不能底濾,還有背濾,並不是問題
 
上部過濾 --> 優點 : 溶氧率高 , 培菌快 , 過濾系統強,設備便宜
缺點 :不美觀 , 容易卡鹽滯 ,添加設備較佔主體空間
底部過濾 --> 優點 : 美觀 , 好整理
缺點 : 價格昂貴 , 過濾效果較差(馬達流量增大得以改善),溶氧濾較差
側濾 --> 優點 : 美觀 ,
缺點 : 容易魚白棉阻塞造成馬達吸不到水 ;整理上比底濾差 ,溶氧濾較差

所以最好的三者合一 , 上部加側濾在加底濾 , 濾材量大於主缸水量兩倍以上

以上是以FO 為主 , 至於軟體缸就有另一種養法 , 重點是 平衡 (多種點葡萄藻,來去除 NO3)

以上是在哥人淺見, 已玩了快十年海缸, 目前已撤缸改回淡水的經驗


任何魚缸在設計上都各有盲點 ,這是需要累積經驗 ,才能克服的
 
上部過濾

如買不到一體成形的上部過濾,(高約35cm 寬15cm 長就看幾尺缸),就要三思了,市面上的上部過濾,缺失蠻多,會把你的缸搞得很複雜化,鹽漬,氣泡.蛋白機.除油抹....;如有一體成形還可議,就如SKY魚友所言,要靠經驗的累積,去設計改裝,把上面所提的都歸化在上部過濾,不可能有鹽漬.氣泡等問題,缸裡只有揚水馬達與出入水管,很簡潔,只有美觀上的個人意見,一排35cm高 15cm寬的整潔過濾系統;
 
上部過濾

使用上部過濾,就要很注意不要讓揚水馬達卡鹽漬,會造成負載過重,易燙,水流減少,軸心損壞,易起噪音,壽命簡短;
揚水馬達要使用前,建議先抹上一層凡式林(薄薄即可),較不卡鹽漬及卡藻,最重要的地方是軸心上頭,防水橡膠那一塊,但不容易抹到,(使用過後沒經驗的不建易拆解,易損壞扇葉),沒下水前較容易拆,這是防止不小心被海水侵入時,會殘留在軸心上,不用多久就會變成整朵,所以要即時用淡水沖洗;

如要使用到,手入缸,切記先抽些海水出來,完再倒進去,不然海水一定會跑進軸心上,如以上能做到,你會忘記揚水馬達是幾時安裝的;
 
如果魚缸是標準缸、缸壁又夠厚的話
我覺得可以用上部底濾,我就是用這個
濾材比傳統的上部多很多
但是前提是魚缸玻璃真的要夠厚,因為珊瑚股+水+馬達重量應該有30公斤(4尺缸)
 
上部過濾

上濾比底濾在前置作業上,可能來得麻煩,因目前還沒有一台很合適用來養海水的;但上濾真的很好用,我舊5尺缸(已打算除役換新,因有點大肚),使用長70cm寬15cm高35cm已N年都忘了換水,濾材也未清洗過,沒發生什大問題!因設備簡陋,都養些粗俗軟體及魚;
去年初要在2F增一缸,所以製做一上濾實體圖,打算訂做,很巧在鹽行地中海看到一6 尺上濾(壓克力都已泛黃),買回來光改上濾,就發掉3個月,在兩邊各加除蛋白(氣泡木式)以減少上濾負擔,在各加一隔集污用,但空間不過,實在很免強,本來除蛋白設計長寬各15cm,集汙隔5cm;又把灑水式改成滴流式;
上濾一定要改成滴流式,沒流水聲,不卡鹽漬,且能達到最高過濾效果,灑水式的缺點,因污物幾乎固定在濾棉的某地方,容易由旁滲入濾材再回流,且有些濾材根本沒沾到水,功能就打折扣;滴流式能讓各角落都有水柱流下,濾棉能充分利用,容易調整到各濾材都有海水流過,
上濾最好放在缸壁上,(才不會影響到採光),一邊在以壓克力盒放在拉邊玻璃上去支撐,但前置作業要先做好,揚水馬達的坐位要與上濾分開,處理後再組合,因馬達一定要放在拉邊條上,再來落水口要先處理好固定封死(不可讓它有漏水機會)如距離與拉邊條有衝突,使用L管或壓克力盒接出;*瞬間膠黏過,接縫處務必再以保麗龍膠黏上;
接上濾的排水管,要接到缸底5cm處,在排水口用熱容膠黏上珍珠板,在慢慢挖洞調整出水量到上濾落水口沒空氣進入為止,所以上濾的水位大約保持在2cm左右;氣泡絕不會產生;更換馬達要再校正;,
揚水馬達最好買雙输出,一當造流用,一當上濾與除油抹用,如此整個很簡潔;上濾前後要用黑色薄泡棉黏上,才不會卡綠藻,後面要開一小口,觀查水位;
 
上部過濾

上濾除蛋白一定要,因會手癢,生物量會增加,但最好在上濾解決,不要像在綁肉粽,外觀復雜難看;只要揚水馬達接出的排水管離上濾能拉出20cm以上即可,除蛋白本身就占用15cm,圓洞預流直徑9cm(一般杯口尺寸,用來输出氣泡污水用)周圍各2cm,集污水用(要留汙水溢流孔,如滿了直接流到上濾)在隔3-5cm做出水(由下往上流到上濾的滴水盤)與集污用(砂.小石類),所以15cm大格的水要流到5cm這格要做30度的斜坡;
上濾最難看的就是左右兩支黑煙囪,但不要小看,它是缸中最要的健康指標,平時只要定時去挖QQ的黑泥巴,如冒泡多就知有狀況,兩邊都冒不死也有傷,除了加酒精當碳源時例外;(左邊造景少,人口少,右邊多),由其現在溫度都28.5-30度,要特別注意,要適時把燈光及餵養減量;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