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 買了貴貴的飼料 然後都不給我吃!!

赤子大好 我買的跟高夠力差不多大顆~ 但真的好像只對高夠力比較興趣
新買的飼料有比高夠力腥 但是只要會吃顆粒 就超開心拉~:em03:
對魚來說飼料的香腥味根本不重要,看起來差不多但實際測量你買的飼料肯定比高夠力S大顆,只要大那麼一點點魚的視覺就能分辨出來了,我的香魚飼料也沒比高夠力S香,但就只是比高夠力S小那麼一點點,會吃高夠力S的魚完全不需要適應就直接衝了,甚至衝的比高夠力S還要兇,而另外一款飼料約1.2-1.5mm,只是大那麼一點點而以,魚就不怎麼愛吃了...

我分別用幾種粒徑不同大小的同時灑下去,最小粒徑的一定吃的最乾淨,殘餌一定是最大粒徑的,只要讓魚有選擇,魚一定是靠視覺分辨粒徑大小選擇要衝的食物....

即使是初期不吃飼料的新進碟魚用文蛤馴餌也一樣,同樣的文蛤剪成不同大小的碎片,蝶魚也一定先衝最小的碎片,忽略大的碎片,有時不小心吃到大的還會吐出來不會直接吞嚥...

所以馴餌初期一定要由小粒徑到大粒徑慢慢馴,不管生餌或者顆粒都一樣,魚天生就會對比口徑小很多的食物感興趣.
 
我買了一種貴松松的飼料,竟然沒有想像中好,問題是我又買非常多包,現在正苦惱中。
 
感謝赤子大的解說:em01:
 
我買了一種貴松松的飼料,竟然沒有想像中好,問題是我又買非常多包,現在正苦惱中。
想說買貴一點的讓魚吃好一點的 結果不怎麼吃:em16: 但是會吃他牌的就很開心了:em01:
不然就餵海邊的厚殼仔~一定爆衝XD!!
 
魚愛不愛吃的關鍵在於粒徑不在於香味與價格....你新買的飼料粒徑肯定比高夠力S大顆對吧...

不信你丟香魚飼料1號粒徑0.6-0.9mm給魚吃,肯定比高夠力S更衝...因為高夠力S粒徑約1mm

在下作過很多飼料實驗歸納出來的結論

http://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251598

但是赤子大大 小弟個人會覺得飼料的香味 應該是說腥味 好像比較吸引魚的注意

尤其是在訓餌階段 當然你說的顆料大小也很重要 一定是從小的慢慢適應到大

例如我用某款的乾燥蝦 腥味極重 它很脆...我通常用手搓揉讓它碎片式的飄進魚缸裡

在還不會吃的魚面前 牠至少都有看一下(這個動作我認為滿重要的 因為這樣注視法..在我的解讀認為牠想啄了)

然後慢慢的他可能會從小片的開始啄 再進一步吃進去吐出來 再來就是至少能吃很小片不吐 再慢慢的牠就會去找比較大片的

相較於你若丟其它氣味比較不重的飼料 牠們可能連看都不看一眼 有的還會害怕

我試過再把這些氣味不重的飼料泡水泡蒜精 再丟...反應又不相同了 就算不吃的也一樣會有注視一下的感覺

綜合以上 小弟個人覺得由小到大是關鍵 但氣味腥味好像也是關鍵耶

當然魚已經很會吃 吃的跟豬一樣的時候 或許氣味就不那麼重要了 大小也只是看牠的口徑決定要不要吃

當然這是我個人感覺而已啦~~~~:em06:
 
默斯特的味道本來就沒高夠力腥.

我買的幾隻魚,在水館是吃默斯特的(大顆粒,應該是XL~XXL),而且吃好幾個星期了,買回家後,用高夠力藻類(M)餵一陣子後,想說再買默斯特給牠們吃好了((反正牠們以前也是吃這個)).

就去買了一瓶默斯特(M,和高夠力S差不多大),結果通通不吃,還是只吃高夠力藻類(M).
 
但是赤子大大 小弟個人會覺得飼料的香味 應該是說腥味 好像比較吸引魚的注意

尤其是在訓餌階段 當然你說的顆料大小也很重要 一定是從小的慢慢適應到大

例如我用某款的乾燥蝦 腥味極重 它很脆...我通常用手搓揉讓它碎片式的飄進魚缸裡

在還不會吃的魚面前 牠至少都有看一下(這個動作我認為滿重要的 因為這樣注視法..在我的解讀認為牠想啄了)

然後慢慢的他可能會從小片的開始啄 再進一步吃進去吐出來 再來就是至少能吃很小片不吐 再慢慢的牠就會去找比較大片的

相較於你若丟其它氣味比較不重的飼料 牠們可能連看都不看一眼 有的還會害怕

我試過再把這些氣味不重的飼料泡水泡蒜精 再丟...反應又不相同了 就算不吃的也一樣會有注視一下的感覺

綜合以上 小弟個人覺得由小到大是關鍵 但氣味腥味好像也是關鍵耶

當然魚已經很會吃 吃的跟豬一樣的時候 或許氣味就不那麼重要了 大小也只是看牠的口徑決定要不要吃

當然這是我個人感覺而已啦~~~~:em06:
魚的嗅覺與味覺感受器主要偵測胺基酸這種化學分子來判讀食物的可食性,只要是飼料當然都免不了有食物的味道,但我感覺味道重與不重似乎不是這麼重要,但粒徑大小的差異性就很大,比方說乾燥南極蝦不搓碎,與磋碎....同樣的食物同樣的味道反而粒徑小的會獲得更多的注意...

還沒吃進去的食物是靠嗅囊的化學分子感受細胞偵測,吞進去的才是靠味蕾細胞偵測,只要是飼料不管香不香都一定有胺基酸分子被偵測到...但最終決定要不要吞嚥主要還是要靠視覺的判讀粒徑的大小...還有過往的經驗...

大多數的魚類口徑都比咽喉食道大很多,很多魚類缺乏咀嚼齒無法像人類把食物磨碎後吞嚥,所以天性自然會傾向於吞下粒徑小的食物...
 
KO大有分享過一種假期飼料,粒徑大的嚇人,但很多難開口的蝶都衝囉,所以有興趣的新手們,可以去買這款試試,KO大推薦的,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http://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152090

但如果解讀成KO大這款假期飼料,是因為遇水後,會化成小粒徑的粉狀,所以魚才衝的話,那就更奇怪囉,為啥魚就特別衝這款ko大推薦的假期飼料??別種假期飼料魚兒們根本很少買單啊??
 
我覺得每隻魚的口味都有差別 可能只吃這款飼料別款的不吃 就跟我的例子一樣 影片也是把飼料擠成一團遇水後有小碎粒
 
魚的嗅覺與味覺感受器主要偵測胺基酸這種化學分子來判讀食物的可食性,只要是飼料當然都免不了有食物的味道,但我感覺味道重與不重似乎不是這麼重要,但粒徑大小的差異性就很大,比方說乾燥南極蝦不搓碎,與磋碎....同樣的食物同樣的味道反而粒徑小的會獲得更多的注意...

還沒吃進去的食物是靠嗅囊的化學分子感受細胞偵測,吞進去的才是靠味蕾細胞偵測,只要是飼料不管香不香都一定有胺基酸分子被偵測到...但最終決定要不要吞嚥主要還是要靠視覺的判讀粒徑的大小...還有過往的經驗...

大多數的魚類口徑都比咽喉食道大很多,很多魚類缺乏咀嚼齒無法像人類把食物磨碎後吞嚥,所以天性自然會傾向於吞下粒徑小的食物...

增廣見聞了 感謝赤子兄~~~~!!:em04:

KO大有分享過一種假期飼料,粒徑大的嚇人,但很多難開口的蝶都衝囉,所以有興趣的新手們,可以去買這款試試,KO大推薦的,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http://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152090

但如果解讀成KO大這款假期飼料,是因為遇水後,會化成小粒徑的粉狀,所以魚才衝的話,那就更奇怪囉,為啥魚就特別衝這款ko大推薦的假期飼料??別種假期飼料魚兒們根本很少買單啊??

我比較好奇 影片中的魚 只吃這款嗎 還是什麼都吃了:em06:
不過我想...不管怎麼樣啦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最適合最舒適的方法餵魚
魚兒會吃長的健康最重要了 :em09::em04:::em09::em04:
 
我覺得每隻魚的口味都有差別 可能只吃這款飼料別款的不吃 就跟我的例子一樣 影片也是把飼料擠成一團遇水後有小碎粒
對~沒錯,魚就是吃小碎粒,大粒的絕對不可能會吃的,更不可能會吞進去,我馴餌時也是把文蛤剪成非常細小的碎片混小粒徑飼料弄成一坨黏在殼上,魚在啄的時候就會有小碎片與小顆粒跑出來,魚就會去吞食...

比方說KO如果直接把那種超大顆粒灑進去魚缸,我跟你保證通通會變成殘餌不會被吞食的...呵呵

蝶魚在野生環境吃東西有兩種吃法

一種是吃浮游生物,會飄會動的,所以如果是新魚用灑飼料的方式馴餌一開始千萬別灑大粒徑的,絕對會失敗造成一堆殘餌汙染水質,一定要從小粒徑的開始.

另一種是吃附著性軟體,蝶魚可以透過撕扯的方式撕成小碎片吃,但食物一定要有附著點不然蝶魚很難扯成小碎片他也不會吞嚥,一般就是用文蛤或蝦肉剪成細小碎片混小顆粒黏在殼上或者珊瑚骨上讓魚啄下來吃,因為我們終究是要把蝶魚訓練成能空接顆粒飼料而不是讓他去吃附著性的飼料,天天在那黏飼料多麻煩,用碇狀飼料只是多此一舉,因為用那種方式馴餌蝶魚終究不會衝錠狀飼料的,灑下去因為沒附著點很難啄成小粉末,且那種飼料被啄只會變成粉,很難吃的飽的...用碇狀飼料馴餌其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他只會化成粉不會變成一般粒徑的飼料.

所以你看每個飼養蝶魚的魚友根本很少看到有人會去買錠狀飼料馴餌,因為大家馴餌的目的就是讓魚直接吃顆粒比較方便,不想天天在那黏飼料給魚吃.
 
增廣見聞了 感謝赤子兄~~~~!!:em04:



我比較好奇 影片中的魚 只吃這款嗎 還是什麼都吃了:em06:
不過我想...不管怎麼樣啦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最適合最舒適的方法餵魚
魚兒會吃長的健康最重要了 :em09::em04:::em09::em04:
其實只要異形鼠魚的那種錠狀飼料就能黏上去了,一般的飼料也是能黏上去,但一定要先用文蛤蝦肉混飼料黏在殼上或者珊瑚股上訓練過魚才會去啄,如果新蝶魚一開始把飼料粘上去是沒用的,蝶魚才不會理會的...只要碟魚有訓練過黏什麼廠牌的飼料他都會去吃的,因為重點並不是品牌^^

且吃那個都只有吃到粉而以,吃不飽的,如果那款飼料這麼好用,天底下就不會有這麼多蝶魚不開口餓死了.沒有任何蝶魚天生就愛吃飼料的,別被影片誤導了,連KO也沒說一開始蝶魚都能接受那種錠狀飼料吧,之前一堆人看了XXX影片跑去買飼料回來攻蝶魚,結果是怎樣?好吧~難開口的碟魚就別提了,雀鯛小丑這種超容易開口的魚很多人也是告訴我比較愛吃高夠力S或者孔雀魚飼料,XXX也不怎麼捧場= =
 
最後編輯: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