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性凸眼希望有經驗的魚友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5/08/31 11:57am 發表的內容:
我沒說要用壓力增加溶解量壓???
大氣壓力很難用人為的方式改變吧...
是ㄚ
所以SKIMMER打的過量氣體又怎麼能讓開放空間的水族箱過飽和
而過飽和的氣體不會自動跑出來 會從魚的鰓調節釋出
你的假設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這篇文章最後由jeremychen在 2005/08/31 12:32pm 第 1 次編輯]

我先回覆您第二個問題,SKIMMER的壓力當然會造成更多的氣體溶解在水體,如果水流沒有激烈的擾動的話則很容易過飽和,如果又在小水體使用強力蛋白則過飽和狀態其實比你想像中的還容易達成的,你可以用個小桶子去接1408的出水,經過消泡後,用筷子擾動他,你會發現慢慢的有氣泡逸出來,或者沾黏在桶璧上....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光合作用強烈的水草缸,或者是大自然的湖泊水池,也都是在開放空間達成過飽和狀態的...我實在不清楚為何在開放的水族箱就無法過飽和??
由於過飽和狀態釋出的速度在為擾動的情況下是很慢的,所以來不及從鰓部釋出的氣體就會累積在組織內.....
你做完實驗你就會知道我要傳達的意思,過飽和沒想像中的這麼難達成.....除此之外我就不了解您要傳達的意思是如何了???
我不清楚您的第一個問題跟您後來的問題有什麼關聯??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5/08/31 12:18pm 發表的內容: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光合作用強烈的水草缸,或者是大自然的湖泊水池,也都是在開放空間達成過飽和狀態的...我實在不清楚為何在開放的水族箱就無法過飽和??
您是不是把"飽和"給誤解了
那麼容易"過飽和" 那化學家都是豬頭 直接修正飽和度數據就好了
海邊的浪花拍 豈不每條魚都要禿眼
只是一直加入就能一直溶解到過飽和?
有這回事嗎?
拿筷子攪桶子 這是哪門子的實驗ㄚ
我的前兩篇發言
只是希望能夠很娓婉的告訴您
您對飽和度的詮釋有點問題
冀望您能發現 也許不是氣體飽不飽和的原因
寫的像這篇這麼直接
又怕被人說是對您有什麼不好的意圖
這篇打完就算了 不然又變口水一堆
如果您覺得有必要 我們私下簡訊討論吧 不需多佔版面
 
我想你真的不清楚什麼是氣體過飽和,我並沒有把"飽和"的定義誤解,學過基礎物理化學的魚友應該多少聽的懂我的解釋吧....
"海邊的浪花拍 豈不每條魚都要禿眼"我實在搞不懂這兩者有何關聯,這完全是你的誤解...
"拿筷子攪桶子 這是哪門子的實驗ㄚ "只是讓你了解何謂過飽和的簡單實驗,未達過飽和狀態的話即使你擾動水面也不容易有氣體逸出....其實你即使不去動水面,氣體也會慢慢的釋出來...
"您是不是把"飽和"給誤解了
那麼容易"過飽和" 那化學家都是豬頭 直接修正飽和度數據就好了
海邊的浪花拍 豈不每條魚都要禿眼
只是一直加入就能一直溶解到過飽和?
有這回事嗎?
拿筷子攪桶子 這是哪門子的實驗ㄚ "

從以上的文字我真的不知道我的詮釋哪裡有錯,有沒有人可以幫忙解釋啊????
"冀望您能發現 也許不是氣體飽不飽和的原因 "
我沒說過氣體過飽和是氣泡性禿眼的唯一因素壓,因為我發現仍然跟魚本身有關,因為不是每隻魚都會如此.....這只是根據魚類病理學方面的資料做出的合理推斷與懷疑,由於我接觸太多魚友有關氣泡性禿眼的案例,經過歸納分析出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會發生,比方說急劇的升溫,或者是使用蛋白機,所以這篇我定義成討論...這只是討論而非絕對正確的真理,希望小拉兄別太緊張...
我在友站也有看到相關的資料,陳大哥說是跟硝酸鹽的含量有關,可是硝酸鹽是離子態(溶解於水),這跟眼球裡面出現氣泡有何關聯??陳大哥的說法是硝酸鹽會影響血液的輸氧能力,可是據我所知好像是亞硝酸或者是氨才會影響血液輸氧能力,有關硝酸鹽的部分我是真的沒看過類似的資料報告,我覺得很奇怪,因為這跟我的皇帝跟黃三角所產生的禿眼環境完全是不同的,因為我的檢疫缸都是百分百換水且設缸沒多久,水很新裡面的硝酸鹽含量接近0,當時發生時我確實是用兩個蛋白在小缸裡面狂打而發生的,後來放回主缸由於目前沒換水,NO3越來越高,氣泡性禿眼症狀並沒有加重反而減輕,黃三角的眼睛已完全痊癒,皇帝原本極大禿變成小禿.......為什麼會這樣壓????NO3高跟氣泡性禿眼有絕對的關西嗎???陳大哥知識淵博一直是我很敬重的前輩,我絕非在反駁他的說法喔,只是提出小小的疑問,想要多學習一些知識而已(我很怕會被誤會所以一直都沒PO上我的疑問,如果造成誤會我會馬上把這段編輯掉,當作我沒問)
無論如何還是很感謝小拉兄的指教,希望小拉兄能提出更好的看法供大家學習,謝謝你^^
 
轉貼養魚世界翁有助、八十八年三期的雜誌內容給大家參考....

氣泡病
前言:
所謂氣泡病就是養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過飽和而進入魚體栓塞在組織內的疾病。導致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過飽和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地下水含有過和氮氣,沒有經過充分曝氣,立即導入池中,或者是池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過多,經日光照射,產生大量氧氣使得溶氧過高。這些氣體一旦進入魚隻組織中,會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種症狀與病變,如呼吸困難,突眼、貧血,甚至死亡。氣泡病易發生於夏季高水溫期,死亡率一般低於5%,但急性病例可造成魚苗100%的死亡率。
病因:
過飽和的氮氣與氧氣是引起氣池病的主因,其他溶於水中的氣體尚有氫氣與二氧化碳等,但是含量較少,且二氧化碳進入血中之後多數會與鈣鹽等結合,因此不易形成氣泡阻塞血管。在台灣多數水產養殖的水源是地下水,若將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過90公尺)抽出後直接導入魚池中,而沒有經過減壓是曝氣處理,會使地下水中的氮氣迅速被釋出,進入魚體組織內而發病。這時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過飽和,而是因為沒有曝氣或減壓所造成。
另外,有些地區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鹽化合物,使該地區之地下水就含有過飽和氮氣,以這種地下水為魚池水源也易引起氣泡病。
觀賞魚發生本病的原因大多是加壓幫浦的使用不當,送入過量的氣體入水中,使水中氣體達到飽和狀態而造成。<============(這是我要提的重點....比方說強力蛋白,或者是底部缸水位過低吸到空氣)
溶氧量過飽和常見於夏季高水溫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經日光照射下,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而產生本病。一般溶氧之飽和度高於125%被認為是有危險性(但不得低於70%),若高於300%則有致死性。
症狀與病變:
氣泡病的外觀症狀是在體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氣泡,常見於頭部皮膚(尤其是鰓蓋),眼球四周及角膜,對光檢查上述部位不難發現氣泡的存在。若氣泡蓄積在眼球內或眼球後方,會引起眼球腫脹,嚴重時可將眼球向外推擠而突出,所以本病亦為突眼症原因之一。若氣泡栓塞而鰓絲血管則會引起病魚呼吸困難,而浮游水面,可取病魚之鰓絲進行鰓壓片鏡檢,而鰓絲血管中很容易看到氣體栓子。
急性病例(過飽和氣體壓力小於50mmHg到200mmHg之間)易發生於魚卵孵化期或魚苗期,病程往往只有幾分鐘,卻可造成100%死亡率。主要症狀為腹部膨大、突眼、鰓絲腫大及卵黃囊異常膨大,養殖業者發現時往往只見到腹部膨大已經死亡之魚苗。但是絕大多數病例屬於慢性(過飽和氣體壓力小於77mmHg,或氣體飽和度低於100%),死亡率低於5%,但是所產生的症狀與病變則較多與明顯。
診斷:
在臨床上要診斷氣泡病並不太困難,仔細檢查病魚之外觀,特別是鰓蓋皮膚及眼睛的角膜有無氣泡,或是眼球向外突出。另外,取病魚鰓絲作成鰓壓片鏡檢,在血管中可看到氣體栓子,鰓絲可能會呈現腫脹或是鬱血。接著了解養殖池的管理情況,池中植物性浮游生物是否過多?業者是否將抽出之地下水直接導入池中?如此便可判定引發氣泡病的原因,由病源著手改善,方可杜絕本病再發生。
如果想要知道養殖池中氣體是否過飽和?則必須經過檢測與換算。公式如下:
水中總氣體飽和度=〔(大氣壓+氣體飽和度)�大氣壓〕×100
通常水中總氣體飽和度超過110%,被認為對魚隻有害,但亦須視魚隻種類、性別及年齡而定。這項檢測過程繁雜,一般除了學術研究外,均不需檢測,養殖業者只需做好預防措施即可。
防治:
1.一旦發現氣泡病,魚池應立即注水,加強曝氣,同時打開池中水車,藉由水車之運轉增加大氣中與水中氣體交換速率(運轉之水車數量須控制,以免同時注入過多氣體入池中),將過飽和氣體迅速帶離池水。
2.在預防上,避免將抽出之地下水直接注入魚池中,須經過曝氣處理最簡便的方式就是把地下水注入一空池中,經過1∼2天曝氣後再注入魚池,可防止本病發生。若無空池,則可將入水中處之水管架高,讓地下水呈瀑布狀宣洩入池中,用這種方式增加地下水與大氣接觸面,藉以排出多餘氣體。
3.若養殖池中植物生浮游生物過多,且正值夏季高水溫期,則有必要使用藥物去除部份植物性浮游生物,以防止溶氧量過高。在白天,最好停止部份水車運轉,避免送入過多氣體,增加氣體飽和度,但在夜間,不可停止水車運轉,因為水中綠色植物在夜間是行呼吸作用,與魚隻同時競爭氧氣,此時若無水車輔助,恐怕水中溶氧過低,對魚隻有危險性。

PS.在水族箱打氣泡石所產生的大氣泡也有助於排除過飽和氣體,這是東港水試所張教授教我的....也許有人認為我胡說八道,可是這些資料確實是有求證過,並不是憑空想像的....
 
哎呀 果然高招
我只是很單純的就你指skimmer會過飽和的部分
這會兒搬出chen的文章作啥
該不會赤子兄此刻正在咒罵著說我是chen養的狗 來當打手的吧
cc
基礎物理化學提到的飽和是可以用攪拌使之過飽和嗎?
這麼一槍我又成了沒讀書的半調子打手了 高呀
可能我唸的是野雞大學生物系吧
所以我不太理解原來實驗可以用眼睛看憑感覺就算數了
怎麼你句句客套的字理行間我都覺得怪怪的 是我想太多了吧cc
其他的我也不想再浪費時間
我說的部分你再三的表明不了解我在說什麼
我也沒辦法了 看看有沒有看的懂火星話的幫我翻譯一下吧
我建議你還是測測你的O2 再判斷是不是跟你假設的一樣
也許你的資料晃點你也說不定
我的小缸子滿滿的絲藻 兩盞HQI 刷葉蛋白 缸壁到處是泡泡 沒凸過
你願意就參考看看
不喜歡我改成 推推推 也行 當我沒說
 
以個人的認知,一般水族箱的環境中應不會產生氣體過飽和現象。氣體過飽和的條件是要降低溫度(與背景溫度比較),增加壓力(例如汽水的製造),沒有外力的攪動,突然再增加溫度,降低壓力,短時間內才會產生氣體過飽和的現象。水族箱中水是一直在攪動,SKIMMER雖然增加氣體溶解率,但在正常條件下--所謂的STP標準狀態下,都無法超越個別氣體的飽和濃度。
雖然沒有過飽和氣體的問題,但魚體可能應外界溫度突增導致水中氣體溶解度降低,而體內血液中高濃度氣體一時無法平衡,而造成凸眼的傷害。
以上存屬個人看法,沒有任何依據,敬請參考。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5/08/31 06:17am 發表的內容:
說的很正確,像這種外傷造成的矇眼禿起,只要排除掉造成外傷的主因,在水質正常的環境(當然魚的免疫力也要正常),通常都會自己痊癒....感謝您的經驗方享
不過矇眼跟氣泡性禿眼是不同的喔....因為後者並非機械性的損?...
赤子版主你說對了喔,矇眼用棉花棒是撥不掉的(我的經驗)但我朋友有成功吔,不知是不是誤打誤撞
 
下面引用由leujs2005/08/31 11:30pm 發表的內容:
以個人的認知,一般水族箱的環境中應不會產生氣體過飽和現象。氣體過飽和的條件是要降低溫度(與背景溫度比較),增加壓力(例如汽水的製造),沒有外力的攪動,突然再增加溫度,降低壓力,短時間內才會產生氣體過飽 ...
興仔兄的觀點很棒,很有參考價值,所以之前我也發現了,跟溫度有或多或少的關西....
其實水流經過文試管或者馬達進氣過程中的氣體也會被增壓,氣體就是在這個階段被加壓的....
不過還是很感謝興仔兄的分享...
我有時在想,水族館包魚如果氧氣灌很飽,讓更多的氧氣溶解進去,我們瞬間打開洩氣,好像也有可能會氣泡病ㄝ....
 
赤大:
我的小丑氣泡眼睛消了...但是眼睛上還是有一條濛濛的東西...怎麼都用不掉>? ??
該怎麼辦哩???(淡水浴1分鐘.點眼藥水.都沒用)
吃東西還是跟豬一樣...但是看他這樣有點痛苦.......^^
 
矇矇的東西不要刻意去弄掉,你只需要點眼藥水,或者改善水質讓他自行痊癒即可...
一分鐘的淡水浴有做可能根沒做一樣,沒殺到蟲卻讓牠更緊迫,這個動作先不要做了...
小丑對于級病的抵抗力很強,即使沒驅蟲都很有可能會自己抵抗....
小丑加油喔....
 
話說5/3 當天回家發現某隻強壯的夏威夷海金魚左眼竟誇張的凸出, 感覺快爆掉了,
當下覺得他好可憐...:em10::em10:
上來查了一下"凸眼"找到赤子大大這篇討論文, 評估一下後覺得應該是"氣泡性"凸眼,
(雖然當時魚的眼睛並無發現到氣泡), 不過因為工作忙碌加上不敢斷然的停止蛋白(魚缸有28條魚)
想說先觀察幾天再下action, 隔3天後(5/6)...不得了了,病魚凸眼更嚴重且有觀察到2~3顆氣泡出現
,且活動力也變差, 一直擱淺在活石上, 但還是會吃... 因此就依循赤子大提到的治療建議方式:
1. 關蛋白 (&減少餵食)
2. 買打氣pump放入底缸打氣
3. 5/8 換1/10 海水 (例行性換水)
結果今天觀察海金魚的凸眼氣泡已經消失, 且凸出程度大幅下降, 眼珠子已經會轉動了
(雖然還是會躲著...) 但實在是可喜可賀...:em09::em09: 這幾天會再持續觀察看看魚ㄦ
會不會完全恢復正常

以上:em01: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