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911199919 🏅🏅🏅 註冊時間 2012/04/16 文章 1,375 按讚 5 經驗點數 1,006 位置 台北 金幣 22 魚缸大小 1.5呎背濾/檢疫缸 系統類別 柏林活石 生物種類 魚、蝦、硬、軟、∞菌 魚缸資料簡介 能自己動手做得盡量自己做 2012/04/22 #1 甚麼是菌種單一化????
laiduj 💎💎💎🏆🏆 註冊時間 2004/11/15 文章 8,504 按讚 546 經驗點數 10,806 位置 中壢 金幣 3,707 小名 阿賴 魚缸大小 2.6X2X1.4 米 系統類別 抽底砂系統 生物種類 FO 2012/04/22 #2 http://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181058&highlight=%E8%8F%8C%E7%A8%AE+%E7%A8%AE%E5%96%AE+%E5%96%AE%E4%B8%80 看看~
http://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181058&highlight=%E8%8F%8C%E7%A8%AE+%E7%A8%AE%E5%96%AE+%E5%96%AE%E4%B8%80 看看~
OP j1911199919 🏅🏅🏅 註冊時間 2012/04/16 文章 1,375 按讚 5 經驗點數 1,006 位置 台北 金幣 22 魚缸大小 1.5呎背濾/檢疫缸 系統類別 柏林活石 生物種類 魚、蝦、硬、軟、∞菌 魚缸資料簡介 能自己動手做得盡量自己做 2012/04/22 #3 看完了,但他們很像沒有結果!對魚缸會有啥影響?
Jeff520 🏅🏅🏅 註冊時間 2011/01/08 文章 1,142 按讚 1 經驗點數 1,001 位置 中和 永安市場 水源路 金幣 0 魚缸資料簡介 沒養中 2012/04/22 #4 這種東西 不要想太多 如果怕發生 可以買一塊新鮮的活石 丟到魚缸裡面 那顆活石 可以2個月換一次 這樣就不怕單一化
OP j1911199919 🏅🏅🏅 註冊時間 2012/04/16 文章 1,375 按讚 5 經驗點數 1,006 位置 台北 金幣 22 魚缸大小 1.5呎背濾/檢疫缸 系統類別 柏林活石 生物種類 魚、蝦、硬、軟、∞菌 魚缸資料簡介 能自己動手做得盡量自己做 2012/04/23 #5 嗯!好我知道了!
Minnow 🏆🏆🏆🏆 註冊時間 2001/10/29 文章 8,588 按讚 21 經驗點數 5,006 位置 台北市 金幣 155 2012/04/23 #6 就國外常見的菌種單一化問題(當然是當事者猜測), 通常是長期加入碳源 例如 酒精、伏特加、醋、糖 或是 NP豆豆之類的固態碳源 在失衡的狀態下, 表象上 cyano (一般稱紅泥藻) 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也容易引起 RTN 但, 並不是添加碳源不好, 這種方式是最早好像是德國同好在討論, 國外也有許多成功控制NO3&PO4的案例(SPS長的更快更漂亮), 只是目前此方式仍無法100%安全的掌握 使用上當然就要更多的觀察及小心。 換活石當然也一種方式, 只是頻率及比例是多少, 好像沒有定論。
就國外常見的菌種單一化問題(當然是當事者猜測), 通常是長期加入碳源 例如 酒精、伏特加、醋、糖 或是 NP豆豆之類的固態碳源 在失衡的狀態下, 表象上 cyano (一般稱紅泥藻) 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也容易引起 RTN 但, 並不是添加碳源不好, 這種方式是最早好像是德國同好在討論, 國外也有許多成功控制NO3&PO4的案例(SPS長的更快更漂亮), 只是目前此方式仍無法100%安全的掌握 使用上當然就要更多的觀察及小心。 換活石當然也一種方式, 只是頻率及比例是多少, 好像沒有定論。
A accrod 🏆🏆🏆🏅 註冊時間 2004/12/31 文章 3,854 按讚 8 經驗點數 3,006 位置 叢林 金幣 40 魚缸大小 2尺 系統類別 強化生態維護系統 生物種類 LPS 魚缸資料簡介 簡單 好照顧就好 興趣就是要輕鬆 不要變成負擔 2012/04/24 #7 沒有菌種單一化這東西 只有菌種少量化
R ruderkwa 🏅🏅🏅 註冊時間 2004/01/09 文章 1,129 按讚 16 經驗點數 1,006 位置 台中 金幣 370 魚缸大小 10×3×3.5尺 系統類別 Fish Only 生物種類 大型魚 2012/04/24 #8 添加碳源後 魚缸中某些細菌會大量繁殖 這些細菌中的某些菌種是對軟體、魚隻具有侵略性的 失控時(前述菌種密度高於某種程度時) 軟體、魚隻就會大量陣亡 但是不見得每個魚缸都有這些菌種 也不見得這些菌種都會取得優勢 因此不同環境下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要避免這種狀況比較保險的作法 是使用多種方式並行排除養分
添加碳源後 魚缸中某些細菌會大量繁殖 這些細菌中的某些菌種是對軟體、魚隻具有侵略性的 失控時(前述菌種密度高於某種程度時) 軟體、魚隻就會大量陣亡 但是不見得每個魚缸都有這些菌種 也不見得這些菌種都會取得優勢 因此不同環境下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 要避免這種狀況比較保險的作法 是使用多種方式並行排除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