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倒吊這樣還有救嗎

金幣可以幹嘛?要如何獲得呢?
先了解一下金幣,再多多參與文章討論
後面就可以用金幣來參加各種活動與折扣了。
所以您有試過下除藻類的藥劑解決卵圓蟲的問題嗎?
不然怎麼叫樓主下除藻類的? 單純好奇
藻類以銅的濃度要殺死,沒有魚活的了,所以我才這樣說,不過我也沒試過,一次團滅沒養魚了。
 
藻類以銅的濃度要殺死,沒有魚活的了,所以我才這樣說,不過我也沒試過,一次團滅沒養魚了。

如果是沒有試過的方法 我是覺得不要回覆比較好
正如四樓所說 不要把魚友的魚當試驗品…
 
除藻劑很多水管都在賣,不傷魚跟珊瑚,銅藥才是會造成魚的負擔,降低魚的抵抗力也有殺蟲作用,我確實不知道魚的爆發速度,不過除藻劑安全無虞。
看過閣下過往戰績有預感會發展成罵戰, 所以沒打算回覆你問題.
 
關於卵圓鞭毛蟲的特點:
  • 分類:
    卵圓鞭毛蟲是金藻門(Chrysophyceae)的一個屬,這類生物在分類上介於藻類和原生動物之間。
  • 特徵:
    牠們通常有兩根鞭毛,可以進行運動,並且部分種類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像藻類),但也有部分種類是異營(像原生動物)。
  • 和藻類的分別:
    雖然部分卵圓鞭毛蟲能進行光合作用,但牠們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藻類,而是具有這項特點的原生生物。
  • 「藻類」的定義:
    通常,「藻類」是指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真核生物,但卵圓鞭毛蟲的分類更複雜。
因此,說「這全部是因為卵圓鞭毛蟲其實是一種藻類」是不準確的。 牠們是具有藻類特徵的原生生物,而不是單純的藻類。
 
如果是沒有試過的方法 我是覺得不要回覆比較好
正如四樓所說 不要把魚友的魚當試驗品…
是的,如果有真的成立一個好的治療方法,
有實驗過在發表會好一些,
不然很可能會出問題,這點相當支持~
不過我覺得這個比較像卵圓🤣
因為牠很像麵粉~~
 
我提供建議而已,我不是就正確的,銅藥跟除藻也可以同時下,除藻不太會影響生物跟珊瑚。
 
其實遇到了這種,不管是白點還是卵圓,都是缸況不佳,應該是想辦法先把水質盡量調好,可以的話讓他自己好,下各種藥其實呢都有好有壞,藥的劑量其實也很難抓,因為你其實並不知道他的嚴重程度,有的時候很嚴重了一下藥馬上死,所以盡量先把水質調好看看還有沒有機會活對於一般人來講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了。
另外,我會覺得就是你缸子看起來不大,如果這次真的不幸死了,還是淨缸重新開缸把水養好,再放魚會比較好。
 
一般來說 這種白白小點 我都直接下銅藥 給他一個痛快.....噢不,給他殺蟲,有點痛 好得快😂
然而 不管白點還是卵圓 進入魚體都會破壞魚的鰓或是造成細菌橄欖
我發現 黃藥很好用 爛爛快死的我都泡活過! 😄
 
下銅藥吧!注意好劑量這隻體態不差,可以好起來的!等待魚隻自行康復更折磨,拖到收口就來不及了
 
借版問一下,下過銅藥的缸還能養珊瑚嗎?如果要養珊瑚,活石跟濾材全部換新之外,缸子裡面的銅洗得乾淨嗎?
不能喔,下了你整缸就毀了
建議魚撈起來用AB桶+打氣
就是兩個桶子輪流24小時換一次桶子,換起來的桶子清洗後曬乾
一直重覆到魚康復

還有卵圓和白點是藻類沒錯喔
 
稍微小小離題一下。
藻類這個詞其實也不是什麼嚴謹的科學分類,不過通常還是會被用來形容能行產氧光合作用的生物。
因此若是在此定義下,海水的卵圓蟲(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白點纖毛蟲(Cryptocaryon irritans)就不太算了。

不過這些物種都是屬於一個更大的分類叫做Alveolata,而在這個分類底下也同時包含了有葉綠體以及沒有葉綠體的物種,像是淡水的卵圓蟲(Oodinium)或是珊瑚的共生藻(Symbiodiniaceae)都是在這個類群下能行光合作用的種類。


PH84_240606055742_e5864.png

(Keeling., 2004)
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到這些東西的演化基本上就是各種吃來吃去的過程。
所以有些類群也許祖先是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只是在之後又丟掉了。
再引用一次我之前這篇回覆。
淡海水的卵圓都是渦鞭毛藻/甲藻(Dinoflagellate)這個類群下的成員,不過有趣的是淡水卵圓仍然能行光合作用,但海水卵圓卻已經丟掉這個能力了。

至於銅藥能治療海水卵圓這點現在基本上是沒什麼太大的爭議。除了玩家幾十年來的經驗外也已經有很多的實驗證據證實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了。
這裡我舉幾篇為例:
Copper sulfate as treatment for the ectoparasite Amyloodinium ocellatum (Dinoflagellida) on milkfish (Chanos chanos) fry
Study on amyloodiniosis outbreak in captive-bred percula clownfish (Amphiprion percula) and improved control regimens
Amyloodiniosis in farmed Sardinella brasiliensis (Steindachner, 1879): Case report of successful therapeutic control with copper sulfate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