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底濾也是做在陽台,NO3也都是0,不過真的幾乎2.3天就爆藻,刮除後跟著就順便換掉大約120L的水.所以一桶軟體鹽大約一個月就沒了...海綿上的藻水管大力沖下去,曬個太陽就可以重複使用2個月不是問題...

我覺得暴藻 我會瘋掉 因為我養魚 看魚 是想舒解工作上的壓力...如果變成另一種壓力 就好笑了~"~
 
如果是FO缸 長藻是沒有大礙的 除了比較難看以外

流動性佳(不過太過分的超強水流) 的確有助過濾 不管是物理性過濾 或需氧的生物過濾
濾材過濾的功能 其實也很重要 不過這一部分 通常比較難驗證比較

其實...我甚至想要把蛋白機想辦法 跟沉馬造流 都連貫起來 用一顆馬達跑一個循環 因為沒底櫃
希望不要弄得跟葉客膜一樣到處都是線...
 
可是這樣照魚缸的溫度在拉升不是很快麻?冷卻方面電費因該會滿可觀的吼

其實是只有早上日出的時間會直射 等到我出門 冷氣退掉之後 就不會直射了 所以就還好
 
其實...我甚至想要把蛋白機想辦法 跟沉馬造流 都連貫起來 用一顆馬達跑一個循環 因為沒底櫃
希望不要弄得跟葉客膜一樣到處都是線...



我目前的缸子設定就是 沒蛋白 沒冷水機
只有一顆馬達15w 和led 30w

準備來弄一個串聯系統

因為我不喜歡用蛋白 我喜歡自然養法
 
我目前的缸子設定就是 沒蛋白 沒冷水機
只有一顆馬達15w 和led 30w

準備來弄一個串聯系統

因為我不喜歡用蛋白 我喜歡自然養法
Accrod, 我搞過, 前幾個月還算順, 但後來就搞得很累, 爆不完的藻, 老是養不太好的軟體
最後滿一年, 終於屈服現實, 換掉我的底缸, 改做一個可以容納大蛋白的底缸, 到目前為止, 蛋白越換越大隻 (加NP豆)

希望你的ATS能做到他該做到的效果
 
Accrod, 我搞過, 前幾個月還算順, 但後來就搞得很累, 爆不完的藻, 老是養不太好的軟體
最後滿一年, 終於屈服現實, 換掉我的底缸, 改做一個可以容納大蛋白的底缸, 到目前為止, 蛋白越換越大隻 (加NP豆)

希望你的ATS能做到他該做到的效果

如果在裡面丟一堆 食藻螺 或者會吃澡的生物 是能夠解決這問題嗎? 還是會製造更多的污染?
 
如果在裡面丟一堆 食藻螺 或者會吃澡的生物 是能夠解決這問題嗎? 還是會製造更多的污染?
沒用蛋白的話, 營養鹽的累積速度很可觀, 再多的食藻生物, 也無法將養分移出缸外

為了不想用蛋白, 又要養魚, 結果又敗了雙管NO3化除器 (硫磺珠+鈣石), PO4用鐵釘桶, 然後因為KH掉太快, 又咬牙敗了一個鈣反, 然後發現鐵釘如果鐵屑擋的不乾淨, 整個底缸會變成鐵鏽色, 因此鐵釘桶後面又加一個活性碳桶, 每兩個禮拜更換. 為了趨向"自然", 又設計一個ATS, 主缸放一堆葡萄藻, 長得亂七八糟.

以上這些, 整個底缸都是一堆管與電線

然後軟體還是養的不怎麼樣, 魚缸分享區都不敢去更新了

最後改回傳統養法, 葡萄藻花了很久的時間拔除掉, 改用強力大蛋白, 輔助的NP豆, 底缸就這兩個設備而已, 剩下的空間就當作汙泥沉澱池
 
沒用蛋白的話, 營養鹽的累積速度很可觀, 再多的食藻生物, 也無法將養分移出缸外

為了不想用蛋白, 又要養魚, 結果又敗了雙管NO3化除器 (硫磺珠+鈣石), PO4用鐵釘桶, 然後因為KH掉太快, 又咬牙敗了一個鈣反, 然後發現鐵釘如果鐵屑擋的不乾淨, 整個底缸會變成鐵鏽色, 因此鐵釘桶後面又加一個活性碳桶, 每兩個禮拜更換. 為了趨向"自然", 又設計一個ATS, 主缸放一堆葡萄藻, 長得亂七八糟.

以上這些, 整個底缸都是一堆管與電線

然後軟體還是養的不怎麼樣, 魚缸分享區都不敢去更新了

最後改回傳統養法, 葡萄藻花了很久的時間拔除掉, 改用強力大蛋白, 輔助的NP豆, 底缸就這兩個設備而已, 剩下的空間就當作汙泥沉澱池



哈哈哈哈 是喔 有你的經驗 我看 我還是乖乖 換水好了
我也正在觀察我朋友的狀況 他也只用一個月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