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從一年前海邊露營,帶回來一些石蟳開始進入海水世界,到另一次露營,帶回來一大堆寄居蟹,到為了把它們送走而在 ph8.4 註冊,後來想想沒送出開始養小丑魚和海葵,後來想撤掉1.3尺小魚缸,換上二手的二尺缸,就這樣開始嘗試用正規的方式來設立這個二呎缸。在這邊記錄下來,紀錄我這段花在魚缸上的時光,也期待收到魚友們的回饋,感謝 ph8.4 這個平台。

「擴缸」
原本想要一切都自己來,但是一來沒經驗,二來知道有魚友的二尺上缸(60x45x45)和角鋼架可以接手,在朋友的幫忙下載回家,開始整理。首先用檸檬酸跑熱水,沉馬打一個晚上後便清潔溜溜。
PH84_190117142748_bb401.jpg


由左到右:玻亮的新缸, 檢疫缸, 1.3呎舊缸 (這個空間弄個四尺側濾缸好像也是可以...)
PH84_190117142907_a993d.jpg


角鋼,有上漆的好處理,沒上漆的鏽蝕較多,本著能修則修的精神,雙手用砂紙去鐵鏽後上防水漆
PH84_190117142908_5d0bf.jpg


登登~
PH84_190117142908_d6dfa.jpg

PH84_190117142909_0e71a.jpg


跟阿豪大大買了九公斤的活石回來 cure
PH84_190117143054_f92c3.jpg


先泡了淡水,抓出一些小螃蟹,還有一支槍蝦
PH84_190117143054_0b33e.jpg


剛好遇到 3M 魚友贈送使用多年的厚砂,十分感謝,我也就這樣往厚砂邁進了
PH84_190117143055_7cb4d.jpg


這活砂提回來,沒空間可以另外跑水了,乾脆連 cure 中的活石一起下新缸,直接養水吧!
PH84_190117143055_de2a9.jpg


本以為盪皮參生小孩了,查了一下是活石帶入的苦瓜參,無害留著
PH84_190117143257_13d09.jpg


開始配管,底缸用整理盒頂著先
PH84_190117143344_68595.jpg


PH84_190117143345_6831a.jpg

這個單孔溢流的揹娃娃著實讓我傷了好一陣子腦筋,有想過要改 Bean Animal, 但覺得工程浩大

有用過 Stockman Standpipe,但還是有點聲音,而且怕塞住,揹娃娃也失去放白棉的空間。
PH84_190117143618_d9b5d.jpg


後來真的讓我調整到不用管子,有白棉,滿虹吸所以無聲,想說那就先這樣用,只不過沒有緊急溢流管,還是會怕怕的。
下圖是目前的樣子,沒有滿虹吸,考慮放生化球減少音量
PH84_190117143618_9d907.jpg


接手網友的二手太陽神HQI 150W 14000K,在木作天花板上,鑽洞穿過角材懸吊鋼絲,支撐二點多公斤左右的燈具應該還行。
鋼絲不夠長,之後再換長一點的。預計離水面 30cm.
PH84_190117143745_1bec1.jpg


活石帶入的不知名小魚,是蝦虎吧?
PH84_190117143802_d49ca.jpg


開始設計底缸
把觀賞用的澡缸放在前面,後面是蛋白和主馬區
水的流向是 入水蛋白區 -> 澡缸 -> 主馬
PH84_190117143832_c5a26.jpg


設計好之後在網路上請商家切好玻璃,外層做強化熱處理,寄到家裡我再自己黏缸
PH84_190117143921_d28d7.jpg


換上手作底缸,NO2 為 0, NO3 還爆紅, 不管了, 舊缸的兩隻小丑, 一隻藍倒吊, 一隻紅龍, 十幾隻寄居蟹全部搬新家,正式撤掉舊缸。主馬 Eden 130 很吵...
PH84_190117144019_a28a3.jpg


魚兒近拍
PH84_190117144040_76c20.jpg


跟新莊阿名買了蛋白 AE-401, 造流捷寶 OW-10, DC 主馬 DCW-4000,總算基本的底缸設備到位啦~
PH84_190117144136_e5eca.jpg


PH84_190117144136_f822a.jpg


PH84_190117144136_74ef7.jpg


澡缸放線藻, 目前 14W 的藻燈,光譜不對, 強度也不足, 線藻呈現枯黃, 預計換上 50W 的植物燈試試看
PH84_190117144201_17b53.jpg



在 NO3 下降之前,暫時不會進生物。接下來的空擋,想開始搞點物聯網相關的事情。想法很多,應該從 Arduino 8 Port Relay Power Box 開始... (是的我知道 Apex, 但是我想自己來)
 
最後編輯:
pH 懸崖

PH84_210127102113_42946.png


這個週末家裡來了不少人,最多曾經有 14 個人,加上最近把魚缸旁邊的抽風機移除整理,室內通風不夠快
pH 像跳崖式的往下掉。pH 最低到 4.8, 這個當參考就好。因為 pH 計很久沒校正了,另一個是因為 pH 計是根據 pH7 和 10 來校正,所以 pH 低於 7 以下的數據就會比較誇張些,參考就好。
但是...新來的小紅奶嘴似乎因此陣亡,哎...好慘。該想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方式是在蛋白機的進氣孔串連 CO2 吸附劑,根據研究,CO2 吸附劑應該是氫氧化鈣燒結的。但是氫氧化鈣是白色的,有一說法是當紅色變成白色就該換了,那麼紅色應該是另一種濕度指示計,用潮濕的程度來當作輔助參考。

PH84_210127102324_8a4ed.png



但是另一個想法又冒出來,既然是氫氧化鈣,我也可以在 pH 低落的時候,把氫氧化鈣當作 pH 提升劑, 順便補鈣和 KH,Why not? 只是鈣和 KH的平衡也需要一併考慮。

當然啦,該做的還是得做
  1. 校正 pH probe
  2. 實作室內 CO2 偵測與抽風機的連動
 
  • 讚
Reactions: kch
pH 懸崖

當然啦,該做的還是得做
  1. 校正 pH probe
  2. 實作室內 CO2 偵測與抽風機的連動
這天晚上開始校正 pH probe, 但是所得的結果(pH 6.6)還是偏酸,
並且與 pH 試劑(pH 8.5)相比差太多了
翻閱 pH probe 說明書,probe 的壽命大概就是一年,目前也用了一年兩個月,
看來是該換個新的再看看囉
 
  • 讚
Reactions: kch
「旋轉的線藻,效率有多好呢?」

兩週前去阿豪的店裡參觀,印象深刻的是乾淨的底缸和旋轉的海藻,
老闆說,這樣效率比較好啊

我這次在換水之際,就把藻缸的活石等障礙物紛紛移除,只留下線藻,
造浪在缸底吹送,每五分鐘會暫停一分鐘,避免有東西長期卡在造浪上
旋轉的藻類,看來就是很舒服

那效率有多好?
藻類行光合作用,可以把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提升 pH 值,
所以海藻的效率就看 pH 的斜率可以得知
好看又有效,您說是吧!

PH84_210804142822_cf533.png
 
「2024上半年臨時三連缸」
因為自己做了五呎的木櫃,想要取代原本用角鋼搭建起來的底櫃,這才發現厚砂缸要搬動真的是一點都不容易。
要移動魚缸就得全部清空,索性,厚砂移除後就不要鋪回去了。換換不同的飼養方式試試看。
由於二尺缸上下缸要清洗、遷移、配管等等動作需要時間,這時候只能先建立臨時的魚缸,所以這邊來介紹一下。

正面圖
45cm主缸, 後面一個塑膠桶放主馬,右邊再一個藻桶。 沒有蛋白、過濾棉,只有生化棉過濾桶、藻桶來移除多餘養分,主缸容易長藻。
PH84_240523125532_4d1b6.png


俯視圖
主缸與溫控缸用兩根PVC組成的溢流管串連,溢流管一段時間後會跑入空氣後失效,所以使用透明橫管有利觀察,上面連氣管加單向閥,使用嘴巴抽真空,恢復虹吸功能。虹吸管使用自製3D打印件作為固定。
溫控缸使用小馬達將水抽到外部過濾筒,再流到藻缸
藻缸透過兩管溢流到主缸,兩管有做高低水位,高水位主要是緊急溢流。
由於這樣的設置我可以輕易透過主缸的補水線,調整主缸水位,也幸運的躲過 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之後的任何餘震。
PH84_240523125533_b6488.png


溫控設計
本來是兩根Eden 200W 自帶溫控玻璃加熱棒,但已經用了好幾年,溫控有些失效。後來就直接購買 300W 的鈦合金加熱棒,
配合原本就有的水溫計和智慧排插,自己做溫度控制。
到了四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新缸還沒好,只得先用12V快風扇架在溫控缸上降溫,但這個風扇有夠吵,雖然風扇有 PWM 控制線,但我想到要用 EPS32+L293D來做控制就覺得麻煩。後來在藻缸上架上兩個 12V 的安靜的慢風扇。安靜的慢風扇做第一階降溫,較吵快風扇做第二階的降溫。溫控邏輯都是用 Node-Red 來寫。
因為也有監控室溫,以及魚缸旁邊的抽風扇,以及透過氣象API獲取室外天氣溫度,所以我可以完全自主地控制魚缸水溫,以及魚缸周圍的微型氣候。

PH84_240523133600_db8e2.png



我的溫控邏輯如下:
  1. 目標溫度:24 小時內的溫度是個正弦波,17點最高溫度 26度, 05點最低溫度25.5 度。
  2. 目標溫度直接供給風扇降溫使用,目標溫度減0.5度,給加熱棒使用。
  3. 為何目標溫度不是定值,而是是正弦波?因為我希望白天室溫高的時候,目標溫度也稍微提高,避免風扇很吵地全力運轉。也在想模擬自然環境下的溫度變化。
  4. 抽風扇控制邏輯:如果室內溫度高於閾值且室外溫度低於室內溫度,開啟抽風扇,其他情況關閉抽風扇。
  5. 異常檢測(如有異常,則關閉溫控,透過 Line 發送通知)
    1. 確定溫度計在線
    2. 確認水溫計和室溫計的溫度合理
    3. 水溫計離水警告(水溫突然變化,接近室溫)
    4. 防空燒:若啟動加溫棒不會拉高水溫,則關閉加溫棒,發送通知 (這個最後無法實現,溫度計在加熱棒的最下游,來不及偵測加熱棒已經燒了)
下圖是五月較熱的時候,慢風扇先吹,溫度壓不下來再啟動快風扇,深綠虛線是目標溫度,淺綠線是水溫,藍色水平虛線是抽風扇,如果紫色線室外氣溫比橘色室溫低,就把涼空氣抽進室內。
PH84_240523125534_f539e.png


下圖是 5/12 那幾天,溫度突然降到17度,冷到要穿外套,紅色代表加熱棒在運作
PH84_240523125533_e4a28.png


下圖是 50L 的臨時缸,透過風扇降溫的溫控結果,與遷移到150L新缸之後,透過冷水機的溫控作為比較。可以得知冷水機的溫控將近 0.8 度的溫差,而且目標溫度只是個常數。定頻的壓縮機就只能做到這樣。簡單粗暴,不知道魚和珊瑚喜歡哪一個?

PH84_240523125534_f4209.png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