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感受

目前 AI Blade Glow 已經上線三天, 初步分享一下使用情況:

1. 開燈時間
全開狀態三種燈色都設在 60%, 時間與 T5 啟動時間一樣, 不過因為 LED 可以排程,
所以開啟與關閉都有設定緩慢 增亮 與 減暗 的設定.

下圖可以看出開燈時間與功耗
(6/28換燈)
PH84_250701085424_ec158.jpg



2. 光譜差異
人眼其實看不太出換燈前後差異 (在全亮時可以稍微感受到"一點點"比較紫的感覺)
但相機拍起來可完全不是這樣, 若是不重新調整白平衡, 照片就有一層紫氣!!!
即使調整了白平衡, 仍是拍不出之前的感覺, 昨晚就在相機跟電腦間來回設定,
深有同感….
都想為了調相機設定買一台筆電💻了….
樓梯爬到死….
但無奈時間太少(燈要進入休眠), 只能之後再多培養感情了~

背景淡藍色的窗簾, 顏色都會變得很怪
P6300028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P6300038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怪怪的紫氣
P6300113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P6300108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話說這紫氣應該可以調色相那邊調掉才對(OM 軟體)
但可能拍不同景不同珊瑚的時候都要微調了

3. 生物狀況

目前沒觀察到甚麼異常的變化, 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將燈開更強~



4. 燈具散熱

因為目前也只開到 60%, 燈具背面會發熱, 手是能一直接觸不會被燙到不舒服~
看哥用的好像蠻順~
打算最近也來升級一下。
他的擴散片似乎也蠻厲害,嬰幼兒友善?🤣
 
深有同感….
都想為了調相機設定買一台筆電💻了….
樓梯爬到死….

話說這紫氣應該可以調色相那邊調掉才對(OM 軟體)
但可能拍不同景不同珊瑚的時候都要微調了


看哥用的好像蠻順~
打算最近也來升級一下。
他的擴散片似乎也蠻厲害,嬰幼兒友善?🤣
調色調是可以調整, 但除了累之外, 也很容易調成怪怪的色調~
還是儘量能設定成調整白平衡就好~

我是覺得藍光對嬰幼兒都不友善, 能遮還是遮一下的好~
 
調色調是可以調整, 但除了累之外, 也很容易調成怪怪的色調~
還是儘量能設定成調整白平衡就好~
有些角度吃到太多藍光的時候好像都得調一下,或是某些珊瑚不調整顏色會怪怪的。(或說是我不會設定)
好難~
我是覺得藍光對嬰幼兒都不友善, 能遮還是遮一下的好~
是啊 但還是有開櫃子的時候🤣
 
固定 AI Blade 的治具總算到貨了~
換下了鋁線纏繞的暫時蛇管~

治具內容:
1. M8公 轉 1/4母 螺絲轉換頭
2. 調轉向小怪手
3. 蟹夾

原本以為小怪手的兩邊可以任意調整方向, 但其實兩端能調整180度角度的開口槽必須是一樣的,
限制了能調整的空間...

燈架 AI Blade Glow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燈架 AI Blade Glow AI52HD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固定 AI Blade 的治具總算到貨了~
換下了鋁線纏繞的暫時蛇管~

治具內容:
1. M8公 轉 1/4母 螺絲轉換頭
2. 調轉向小怪手
3. 蟹夾

原本以為小怪手的兩邊可以任意調整方向, 但其實兩端能調整180度角度的開口槽必須是一樣的,
限制了能調整的空間...

燈架 AI Blade Glow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燈架 AI Blade Glow AI52HD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感覺直接分享在這個討論串就行?
也想著升級補燈一陣子了。遲遲沒有下手~
這次看到大哥升級~立馬跟上~

目前用幾天來看
除了價錢有點痛以外~沒什麼缺點啊

顯色比我本來的補燈好看蠻多的~
(本來的偏藍,讓我總是覺得吃掉radion的色)
Radion配AI blade蠻好看的,有變亮的感覺!

不過受限於燈箱沒辦法跟你一樣打那麼斜
感覺你這樣可以大大改善陰陽臉啊。
也可以照顧底層的骨 不怕上面被遮光了。

目前先從60%開起~ 之後再慢慢調升 目標77%。
上影片~
 
感覺直接分享在這個討論串就行?
也想著升級補燈一陣子了。遲遲沒有下手~
這次看到大哥升級~立馬跟上~

目前用幾天來看
除了價錢有點痛以外~沒什麼缺點啊

顯色比我本來的補燈好看蠻多的~
(本來的偏藍,讓我總是覺得吃掉radion的色)
Radion配AI blade蠻好看的,有變亮的感覺!

不過受限於燈箱沒辦法跟你一樣打那麼斜
感覺你這樣可以大大改善陰陽臉啊。
也可以照顧底層的骨 不怕上面被遮光了。

目前先從60%開起~ 之後再慢慢調升 目標77%。
上影片~
你的動作也好快呀~

我換上燈經歷了假日(才能整天在家觀察燈的狀況), 發現目前只開 60%,
眼睛感覺亮度就已經超越了原來 T5 的配置(雖然沒有par meter 來佐證)

AI 52HD 3盞: 85W x 3 = 255W (很多人算燈瓦數都是用全開規格來算的, 但其實有些燈火力全開時, 光譜並非我們想要的!)
AI Blade Glow 30in(60W) 2盞: 36.5W x 2 = 73W (60%)
ATI T5 39W 4根: 40W x 4 =160W

需要耗費的電還省了超過一半! 160W -> 73W
整個發色T5也是遠被甩在後面...

難買, 易衰退, 半年~一年要換一次燈管(700x4=2800), 長時間算下來也未必便宜...
T5的時代應該真的是要結束了....

PH84_250711083431_911bb.jpg
 
你的動作也好快呀~

我換上燈經歷了假日(才能整天在家觀察燈的狀況), 發現目前只開 60%,
眼睛感覺亮度就已經超越了原來 T5 的配置(雖然沒有par meter 來佐證)
來找我拿阿, 不要客氣 哈哈
AI 52HD 3盞: 85W x 3 = 255W (很多人算燈瓦數都是用全開規格來算的, 但其實有些燈火力全開時, 光譜並非我們想要的!)
AI Blade Glow 30in(60W) 2盞: 36.5W x 2 = 73W (60%)
ATI T5 39W 4根: 40W x 4 =160W

需要耗費的電還省了超過一半! 160W -> 73W
整個發色T5也是遠被甩在後面...

難買, 易衰退, 半年~一年要換一次燈管(700x4=2800), 長時間算下來也未必便宜...
T5的時代應該真的是要結束了....

PH84_250711083431_911bb.jpg
T5的時代是真的結束了阿, 感覺顯色還有亮度都跟不上了
話說~我Energy bar 沒那麼多位置 頗可惜~看不到燈的實際消耗瓦數~
(補燈在智慧排插上還行, 但主燈都在牆上的插頭了)

顏值上更是差很遠啊~雖然我明明櫃子都封著看不到 哈哈
AI blade是真的做得很輕, 散熱也好. (跟我舊的LED補燈比也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