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da

    這是什麼海葵?

  2. Inda

    這是什麼海葵?

    我所知道的是海葵內共生的蟲黃藻如果逐漸死去減少,將造成海葵得不到足夠的共生營養,海葵便會消化自體組織以補充營養,這是海葵觸手會逐漸變短的原因之一,所以蟲黃藻對於海葵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但是造成共生藻減少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樓主多爬爬文就會發現有各種說法,這些說法大致可分為三類:水質、燈光、溫度,水質因素太過多元複雜,有些還牽涉到菌種、微量元素等很微觀的條件,我們畢竟不是學術單位實驗室,要深究水質問題有一定的困難度,而燈光和溫度能靠硬體設備解決,原則上燈照要到達一定條件,溫度要盡量恆定,所以要長期養好軟體都要有專業的海水燈和冷水機,這也是LPS、SPS缸的門檻較高的原因。...
  3. Inda

    這是什麼海葵?

    感覺像是奶嘴或是公主,但是如果一直呈現這種狀態是很不健康的。應該不是地毯。
  4. Inda

    No2檢測結果是否可以放魚了?

    肯定可以,也應該要放魚了,再不放養水不就白養了。就算放魚進去後發生不幸,也不會是硝化系統的問題,除非一次放很多魚。
  5. Inda

    水族打滾多年後心得

    樓主前輩真的是語重心長,當一門專業成為一門產業鏈時,往往就開始變質,而無法用全然的專業角度去思考、作業,商家想要賺錢,顧客想要撿便宜,感覺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有錯,但也能說人人都錯了。樓主這句「海水缸就像魔獸世界一樣知識滿等才是開始。」小弟深有同感,跳缸至今也超過10年了,真的覺得「海水好深啊!」任何魚隻沒有養超過1年,都不要覺得牠已經穩定了,至於軟體、珊瑚的學問就更大更深了,我的經驗是最好養到感覺牠有在成長,比如說海葵有越開越大、草皮有越養越大片的趨勢,才算是基本的成功,如果感覺到牠沒什麼長大,甚至明顯的萎縮,那都是逐漸凋零的信號,而要維持長期成長的趨勢更是門大學問,請注意我們的魚...
  6. Inda

    換水降 NP 的效用

    各位資深的魚友應該都有同感:「海水真的好深啊!」 不管對魚缸採取何種策略都有各自理論,也都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就降低NP濃度來說,當然是大量換水的作用才比較明顯,可是難的就是影響魚缸整體健康的也不是只有NP的因素,大量換水的劇烈震盪確實也會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尤其是缸中有不知名的病原體時,劇烈震盪可能會讓魚隻緊迫,抵抗力下降,沒被NP毒死,卻會感染其他病而死。如何操作才是正確的很難下定論,通常是結果論。...
  7. Inda

    請問小丑得了什麼病及病因?請高手幫忙解答(有圖)

    照片看起來身上的白點很細小,應該是卵圓,真正的白點應該點會再大一點,如果已經很多魚隻感染身亡,那表示卵圓蟲已經散開了,可能..........要有倒缸的心理準備;建議還是先將發病的魚隻都隔離出來,我的經驗是下藥也很難治癒,就試著打氣+換水看看,卵圓蟲主要是攻擊鰓部,讓魚隻缺氧致死,打氣或許有點機會(不過說實話,我自己沒救回來過)。 主缸就先別再進魚了,淨缸一兩週,確認主缸裡的魚沒再發病再開始進魚吧。
  8. Inda

    再度跳海之兩尺側濾

    好棒👍
  9. Inda

    過濾器

    很難說可以還是不可以,樓大的外掛雖然小,但是你有掛蛋白機,又有看起來十分健康的活石,就硝化系統而言真的要用試劑實際量測看看才能下定論,當然還要看你未來飼養的方向和魚口數。 小弟乍看之下會建議換盞亮白一點的燈,整個魚缸的觀賞性應該會比較好,目前這盞燈感覺比較像是補光用的藍燈,當主燈好像太有神祕感了。
  10. Inda

    兩尺缸養水半年請益

    有耐心真的是養海水缸成功的重要條件,樓大具有這種特質,非常鼓勵跳海 ^^。 i 大所言都是重要觀念,我們對於魚缸的各種操作,最好都先搞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做,包括為什麼要等待?在等待什麼? 雖然沒有正式統計過,但我想倒過缸的魚友應該不在少數,甚至占大多數,所以千萬不要怕失敗,當你按部就班完成養水作業後,就大膽地實際進魚看看吧!很多事情真的還是得從失敗中才能學習的,小弟自己的心得是,當你經歷一些挫折,養到有「海水真的好深啊!」的感覺時,就表示你的魚缸要開始順暢了,加油吧!海水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