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hing0730

🏅🔰🔰
金幣
72
大家好
請問魚缸濾材越多越好嗎?
因為我發現我魚缸PH值變低, NO3變高
然後我移除部分濾材就PH變高, NO3變低了
聽說濾材過多 硝化菌太多 會造成PH變低等問題
所以是不是濾材剛好讓NH3, NO2變成0就不用額外加濾材了?
 
單純是你濾材太髒吸附太多np和有機垃圾。
表示你的菌並沒有很健全,
而且有機污染超過負荷污染太多。
在無限的空間前提下濾材是越多越好,
但是你要能使濾材上有健全的菌種。
而且要有濾材清潔的方式~這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濾材確實不是越多越好,無論你濾材到底保持的有多乾淨、水流多通暢都還是有些副作用。

以NO3來說,若你有使用像蛋白機或白棉之類的物理過濾,過多的濾材就有可能在有機物被移除前就先分解走完硝化作用,自然也更容易累積NO3。

ph的話只要你的濾材上還有好氧菌就勢必會不斷產生CO2而拉低ph,基本上可以看作多了一條魚在呼吸。此外氧氣的消耗量也是會增加,停電之類的意外發生時是也更容易缺氧。

這也是為什麼現今一般以柏林系統為基礎的混養缸不太會使用除了活石以外的濾材,目的就是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生物作用,並經由物理過濾排除多餘的污染。

當然如果你的目標是高密度FO缸那NO3或ph可能就不會是太大的問題,所以還是會以化除氨為重並盡量讓濾材都能在最佳狀態下發揮應有的效果。
 

柏林系統
use of 1 kg of living rock every 5 liters of water;

多和少,總是要有個定義出來。
我想大部分人都沒達到這門檻,更不用說多了。

如果都有”健全”的菌種生態
相同4呎缸,
我認為200公斤的活石會比100公斤活石的缸更容易走上穩定的道路。
 
自己是FO之前發生狀況是活石偏多跟珊瑚骨比利是3:1的量,詢問過專業人的評估是活石長時間產生的震盪(淤泥),後來撤掉了一部分的活石也清洗後換成2:2活石與珊瑚骨的量,後來也就穩定了很多。給您參考
 

柏林系統
use of 1 kg of living rock every 5 liters of water;

多和少,總是要有個定義出來。
我想大部分人都沒達到這門檻,更不用說多了。

如果都有”健全”的菌種生態
相同4呎缸,
我認為200公斤的活石會比100公斤活石的缸更容易走上穩定的道路。
一般我們看到的1kg活石對5L水是1970年代柏林系統成型時所訂的。當時人們對於珊瑚的了解也沒現在多,於是便照著第一個成功飼養硬珊瑚的系統依樣畫葫蘆而訂出了簡單易懂的標準。現今來看,100L的缸子要塞20kg的石頭根本也沒什麼造景空間可言只是堆一座山罷了。

初期在活石品質優良且給予充足光照和水流而非隨便塞在底缸的情況下,大量活石確實可以加快系統的成熟,但隨著放入的生物增加、成長,活石除了佔空間外對資源的消耗也會越來越明顯。

活石與一般生物濾材的差別在於上頭並不只有細菌,還包含各種濾食生物、橈足類、以及表面行光和作用的藻類等等。由於內部可以自成一個循環,副作用確實比一般濾材小,不過再怎麼樣都是些有成長繁殖需求的生物,與你想養的生物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不過若你想養的是一個如早期缸子一樣真正生態完整的reef tank而非以珊瑚或魚為主,石頭多一點當然是更好玩啦,所以最終還是取決於你缸子的主角究竟是什麼。
 
一般我們看到的1kg活石對5L水是1970年代柏林系統成型時所訂的。當時人們對於珊瑚的了解也沒現在多,於是便照著第一個成功飼養硬珊瑚的系統依樣畫葫蘆而訂出了簡單易懂的標準。現今來看,100L的缸子要塞20kg的石頭根本也沒什麼造景空間可言只是堆一座山罷了。

初期在活石品質優良且給予充足光照和水流而非隨便塞在底缸的情況下,大量活石確實可以加快系統的成熟,但隨著放入的生物增加、成長,活石除了佔空間外對資源的消耗也會越來越明顯。

活石與一般生物濾材的差別在於上頭並不只有細菌,還包含各種濾食生物、橈足類、以及表面行光和作用的藻類等等。由於內部可以自成一個循環,副作用確實比一般濾材小,不過再怎麼樣都是些有成長繁殖需求的生物,與你想養的生物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

不過若你想養的是一個如早期缸子一樣真正生態完整的reef tank而非以珊瑚或魚為主,石頭多一點當然是更好玩啦,所以最終還是取決於你缸子的主角究竟是什麼。

雖然是1970年的柏林但基本觀念我想是一致的,活石的放置就是類似直接搬一塊珊瑚生態圈回家。時間的推移,技術進步,藥水的使用,也單單是為了讓活石減少,增加空間。並不是因為活石有真正意義上的壞處。

而生態完整就是我在意的.
除了空間外,我是不認為石頭上的生態圈會有什麼壞處。 基本上活石在下水前都會把一些較大型的生物和藻去除,有時還會泡kcl.
至於資源的消耗我是感覺不出,消耗什麼~

當然1公升對5公斤活石真的有點多,
但是這就是個建議用量,
起碼目前沒有一個新的飼養方式敢訂出個標準,就表示這標準還是有他的道理在。
達不到一回事,有沒有好處是一回事。
是利大於弊,還是B>z。個人看法不同

開版問的問題我認為只是他對於濾材種類的選擇和處理手法上有問題,並不是單純濾材多寡的問題。
難道他拿一些起來ph上升.no3下降。
問題就解決?,
他最根本的問題點在於他的菌不健全無法處理no3,有機物也太多造成ph下降。
 
雖然是1970年的柏林但基本觀念我想是一致的,活石的放置就是類似直接搬一塊珊瑚生態圈回家。時間的推移,技術進步,藥水的使用,也單單是為了讓活石減少,增加空間。並不是因為活石有真正意義上的壞處。

而生態完整就是我在意的.
除了空間外,我是不認為石頭上的生態圈會有什麼壞處。 基本上活石在下水前都會把一些較大型的生物和藻去除,有時還會泡kcl.
至於資源的消耗我是感覺不出,消耗什麼~

當然1公升對5公斤活石真的有點多,
但是這就是個建議用量,
起碼目前沒有一個新的飼養方式敢訂出個標準,就表示這標準還是有他的道理在。
達不到一回事,有沒有好處是一回事。
是利大於弊,還是B>z。個人看法不同

開版問的問題我認為只是他對於濾材種類的選擇和處理手法上有問題,並不是單純濾材多寡的問題。
難道他拿一些起來ph上升.no3下降。
問題就解決?,
他最根本的問題點在於他的菌不健全無法處理no3,有機物也太多造成ph下降。
資源消耗比較明顯的例子像是同樣的餵食量在傳統柏林缸和標準kz缸中柏林那缸會需要更大的量才有明顯效果。這也讓我聯想到前幾年常被討論的菌種單一化,我自己的理論是活石上某種生物(不一定是菌)取得了優勢與珊瑚競爭養分等資源,這在砂石量大的缸子似乎更為明顯。而解決方式便是更換活石,這個動作算是再重新引入新的生物相讓生態回歸平衡。

我也很認同缸子生態的重要,如果要開新缸我還是會用活石。至於量我現在都以造景及生物放置需求為主,不會管多少水量要對多少石頭。

回到樓主的問題吧,看樓主之前發的文似乎養的是FO,之前也有問過類似的問題。FO的話ph或NO3的問題幾乎可以不用管,不過我還是會建議先把濾材量擺一邊將重點放在讓濾材發揮最大效益。濾材是否容易卡到第一線的糞便殘餌?是否能提供充足的水流通過以保證氧氣及避免死角?這些都遠比濾材量重要得多。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