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enhuang1971 🏆🏅🏅🏅 金幣 1,994 2025/07/04 #25 hepatus 說: 這個有兩顆眼睛的 我知道,我看過 是小黑蟲 有獎品嗎? 應該說其實是四顆像眼睛的黑點 因為他有時縮起來看起來是一個黑點 但爬行伸展時其實是單面各兩個黑點,因為有點特殊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按一下展開…… 這是眼睛吧
hepatus 說: 這個有兩顆眼睛的 我知道,我看過 是小黑蟲 有獎品嗎? 應該說其實是四顆像眼睛的黑點 因為他有時縮起來看起來是一個黑點 但爬行伸展時其實是單面各兩個黑點,因為有點特殊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按一下展開…… 這是眼睛吧
legendhua 👑👑💎💎💎💎 金幣 35,647 星期三,上午 6:54 #26 前幾天用吹管吹出卡在鐵牛叢中的毛藻,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裡面也是超多會動的傢伙, Dino 似乎也在其中... 看來很多情形都是複合式的藻類混在一起, 沒用鏡檢真的很難分得清楚~ 我這台若是不接更大的螢幕, 放大倍率大約只有80倍, 就算接大螢幕也只是畫面變大, 對最小解析度毫無幫助, 這種倍率要觀察一些生物有點吃力, 因此萌生想要換一台的念頭~ 還是希望能是電子式的,方便錄影拍照, 倍率能夠清晰看到有機會出現在海水缸內的小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推薦一下~
前幾天用吹管吹出卡在鐵牛叢中的毛藻,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裡面也是超多會動的傢伙, Dino 似乎也在其中... 看來很多情形都是複合式的藻類混在一起, 沒用鏡檢真的很難分得清楚~ 我這台若是不接更大的螢幕, 放大倍率大約只有80倍, 就算接大螢幕也只是畫面變大, 對最小解析度毫無幫助, 這種倍率要觀察一些生物有點吃力, 因此萌生想要換一台的念頭~ 還是希望能是電子式的,方便錄影拍照, 倍率能夠清晰看到有機會出現在海水缸內的小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推薦一下~
J jeremie 💎💎💎🏆🏆 金幣 17,376 星期三,上午 7:42 #27 legendhua 說: 前幾天用吹管吹出卡在鐵牛叢中的毛藻,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裡面也是超多會動的傢伙, Dino 似乎也在其中... 看來很多情形都是複合式的藻類混在一起, 沒用鏡檢真的很難分得清楚~ 我這台若是不接更大的螢幕, 放大倍率大約只有80倍, 就算接大螢幕也只是畫面變大, 對最小解析度毫無幫助, 這種倍率要觀察一些生物有點吃力, 因此萌生想要換一台的念頭~ 還是希望能是電子式的,方便錄影拍照, 倍率能夠清晰看到有機會出現在海水缸內的小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推薦一下~ 按一下展開…… 我覺得其實可以直接敗一組教學用的複式顯微鏡來玩玩。 剛查了一下現在三四千塊已經可以買到一些有附銀幕的款式,一般最標準的400X對於多數缸子裡的用途也很夠了,而且之後小孩如果要做科展搞不好也有機會用到XD 不過缺點是要上玻片所以沒辦法直接看珊瑚或石頭之類的立體表面,但這點剛好可以用現有這台補足。
legendhua 說: 前幾天用吹管吹出卡在鐵牛叢中的毛藻,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裡面也是超多會動的傢伙, Dino 似乎也在其中... 看來很多情形都是複合式的藻類混在一起, 沒用鏡檢真的很難分得清楚~ 我這台若是不接更大的螢幕, 放大倍率大約只有80倍, 就算接大螢幕也只是畫面變大, 對最小解析度毫無幫助, 這種倍率要觀察一些生物有點吃力, 因此萌生想要換一台的念頭~ 還是希望能是電子式的,方便錄影拍照, 倍率能夠清晰看到有機會出現在海水缸內的小東西~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推薦一下~ 按一下展開…… 我覺得其實可以直接敗一組教學用的複式顯微鏡來玩玩。 剛查了一下現在三四千塊已經可以買到一些有附銀幕的款式,一般最標準的400X對於多數缸子裡的用途也很夠了,而且之後小孩如果要做科展搞不好也有機會用到XD 不過缺點是要上玻片所以沒辦法直接看珊瑚或石頭之類的立體表面,但這點剛好可以用現有這台補足。
legendhua 👑👑💎💎💎💎 金幣 35,647 星期三,上午 8:45 #28 jeremie 說: 我覺得其實可以直接敗一組教學用的複式顯微鏡來玩玩。 剛查了一下現在三四千塊已經可以買到一些有附銀幕的款式,一般最標準的400X對於多數缸子裡的用途也很夠了,而且之後小孩如果要做科展搞不好也有機會用到XD 不過缺點是要上玻片所以沒辦法直接看珊瑚或石頭之類的立體表面,但這點剛好可以用現有這台補足。 按一下展開…… 類似下面這種的嗎?
jeremie 說: 我覺得其實可以直接敗一組教學用的複式顯微鏡來玩玩。 剛查了一下現在三四千塊已經可以買到一些有附銀幕的款式,一般最標準的400X對於多數缸子裡的用途也很夠了,而且之後小孩如果要做科展搞不好也有機會用到XD 不過缺點是要上玻片所以沒辦法直接看珊瑚或石頭之類的立體表面,但這點剛好可以用現有這台補足。 按一下展開…… 類似下面這種的嗎?
J jeremie 💎💎💎🏆🏆 金幣 17,376 星期三,上午 11:18 #29 legendhua 說: 類似下面這種的嗎? 按一下展開…… 對,就是這種的。 不過有沒有到1500X我是不曉得,但至少400X應該是沒問題。
legendhua 👑👑💎💎💎💎 金幣 35,647 昨天 上午 1:21 #30 jeremie 說: 對,就是這種的。 不過有沒有到1500X我是不曉得,但至少400X應該是沒問題。 按一下展開…… 哈哈~ 我了解~~ 現在很多 DM 都寫得 驚天地泣鬼神 實際用起來才被發現是凡夫俗子被打回原形...
jeremie 說: 對,就是這種的。 不過有沒有到1500X我是不曉得,但至少400X應該是沒問題。 按一下展開…… 哈哈~ 我了解~~ 現在很多 DM 都寫得 驚天地泣鬼神 實際用起來才被發現是凡夫俗子被打回原形...
mizyeh 🏅🔰🔰 金幣 663 昨天 下午 10:51 #31 legendhua 說: 另一團很奇怪, 有不少的白色細長型的蟲攪和成一團, 搞不懂他們在做啥?!?! 按一下展開…… 應該是 nematode 線蟲。 一般吃細菌、藻類、真菌及原生動物,不過有些種類是濾食性的。
legendhua 說: 另一團很奇怪, 有不少的白色細長型的蟲攪和成一團, 搞不懂他們在做啥?!?! 按一下展開…… 應該是 nematode 線蟲。 一般吃細菌、藻類、真菌及原生動物,不過有些種類是濾食性的。
mizyeh 🏅🔰🔰 金幣 663 昨天 下午 11:01 #32 legendhua 說: 鼻涕藻不是藻, 而是會動的壞菌~ 以下是從新放的斷支架上採集來的, 肉眼看起來就像一條軟黏黏的勾芡線, 在顯微鏡下看就像一顆顆會動的小圓球.... 按一下展開…… 畫面上看起來比較像雙鞭毛蟲(Dinoflagellata)。 如果指的是甲藻、雙鞭毛蟲,屬原生動物不是細菌。 也許是和藍綠菌搞混了。
legendhua 說: 鼻涕藻不是藻, 而是會動的壞菌~ 以下是從新放的斷支架上採集來的, 肉眼看起來就像一條軟黏黏的勾芡線, 在顯微鏡下看就像一顆顆會動的小圓球.... 按一下展開…… 畫面上看起來比較像雙鞭毛蟲(Dinoflagellata)。 如果指的是甲藻、雙鞭毛蟲,屬原生動物不是細菌。 也許是和藍綠菌搞混了。
legendhua 👑👑💎💎💎💎 金幣 35,647 今天 上午 12:30 #33 mizyeh 說: 畫面上看起來比較像雙鞭毛蟲(Dinoflagellata)。 如果指的是甲藻、雙鞭毛蟲,屬原生動物不是細菌。 也許是和藍綠菌搞混了。 按一下展開…… 我指的就是 Dino~ 至於中文名稱, 我不專業~ 以國中課本教的(最近幫兒子複習功課才惡補的), 菌也不是只有藍綠菌叫做菌, 原核界(藍綠菌), 原生界菌類, 真菌界也都有叫菌的~ Dino 的確是屬於原生界動物, 但俗名從來沒人叫作鼻涕蟲呀, 反而都叫他鼻涕藻~ 我用壞菌來形容他也不怎麼正確, 不過我只是想強調他不是藻類~ 非常具有侵略性, 在有光的時候戰力爆強, 所以只要在缸內有發現他的蹤跡, 營養品都不能在白天添加! (搶營養的能力, 其他藻類和珊瑚, 在有光時都不是他的對手) 開燈時只要有覆蓋到珊瑚的群體, 都一定要吸出移除~ 初期發現處理, 與整個大爆發後才處理, 要付的功與代價差異非常大.
mizyeh 說: 畫面上看起來比較像雙鞭毛蟲(Dinoflagellata)。 如果指的是甲藻、雙鞭毛蟲,屬原生動物不是細菌。 也許是和藍綠菌搞混了。 按一下展開…… 我指的就是 Dino~ 至於中文名稱, 我不專業~ 以國中課本教的(最近幫兒子複習功課才惡補的), 菌也不是只有藍綠菌叫做菌, 原核界(藍綠菌), 原生界菌類, 真菌界也都有叫菌的~ Dino 的確是屬於原生界動物, 但俗名從來沒人叫作鼻涕蟲呀, 反而都叫他鼻涕藻~ 我用壞菌來形容他也不怎麼正確, 不過我只是想強調他不是藻類~ 非常具有侵略性, 在有光的時候戰力爆強, 所以只要在缸內有發現他的蹤跡, 營養品都不能在白天添加! (搶營養的能力, 其他藻類和珊瑚, 在有光時都不是他的對手) 開燈時只要有覆蓋到珊瑚的群體, 都一定要吸出移除~ 初期發現處理, 與整個大爆發後才處理, 要付的功與代價差異非常大.
samlnf 🏆🏆🏆🏆🏆 金幣 6,145 今天 上午 2:44 #34 legendhua 說: 初期發現處理, 與整個大爆發後才處理, 要付的功與代價差異非常大. 按一下展開…… 是的~ 我有能力控制水質,所以我把Dino當成工具,都是控制在初期,對珊瑚影響程度很低,我是在測試餵食量,控制週期兩周、四周、八周(接近大爆發),觀察珊瑚狀況、KH消耗,以觀察來看,珊瑚看似喜歡爆發時期的營養,但有趣的事情:"KH消耗並未明顯增加",看似喜歡但成長就沒有要理你,實話是珊瑚為了競爭盡力攝食,多這一點點奈米程度的KH消耗CP值不高,所以大概不會再這樣主動測試餵食極限了~ Dino初期只要減少營養、注意NP平衡就可以結束了,難度真的不高,要等要大爆發才處理就真的要耗很多心力~ 忘了總結:過量的餵食未必能有效的讓珊瑚成長。 話說,這次八周的測試Dino結束了,Cyano卻出現了(可能是測試期拉太長),也就順便來研究Cyano,有趣的是跟Dino完全不同,Cyano在SPS缸因為光譜的關係可以抑制,Dino卻喜歡這樣的光,彼此日夜間也互相競爭,最近抓住Cyano的尾巴了,是真的更麻煩的傢伙~ 過去我曾下過抗生素,這次不這樣玩了,直接好好研究特性,也在缸內直接刷石頭(直接讓紅泥擴散到全缸方便研究),刷完石頭,攝食毛直接伸展到隔天開燈還不退縮,這點大概跟你搓沸石有異曲同工之妙,害我也想弄一包來搓XD 我離題太多了~ legendhua 說: 類似下面這種的嗎? 按一下展開…… 我本來也想買這台,但便宜的電子眼畫素一般不好,顯示器當然不太可能配到解析度高的,就怕光學解析度高但電子顯示很鳥,所以就決定一律用手機來拍就好,選一樣這台但是是手機架配件的~ 然後看了又看,又覺得我一定懶得經常性觀察,就買了下面這個小玩具;但如果以長期要觀察來看,入手一台生物顯微鏡還是比較好。 以一般觀察來看,應該算是還不錯,便宜堪用。 最後編輯: 今天 上午 2:51
legendhua 說: 初期發現處理, 與整個大爆發後才處理, 要付的功與代價差異非常大. 按一下展開…… 是的~ 我有能力控制水質,所以我把Dino當成工具,都是控制在初期,對珊瑚影響程度很低,我是在測試餵食量,控制週期兩周、四周、八周(接近大爆發),觀察珊瑚狀況、KH消耗,以觀察來看,珊瑚看似喜歡爆發時期的營養,但有趣的事情:"KH消耗並未明顯增加",看似喜歡但成長就沒有要理你,實話是珊瑚為了競爭盡力攝食,多這一點點奈米程度的KH消耗CP值不高,所以大概不會再這樣主動測試餵食極限了~ Dino初期只要減少營養、注意NP平衡就可以結束了,難度真的不高,要等要大爆發才處理就真的要耗很多心力~ 忘了總結:過量的餵食未必能有效的讓珊瑚成長。 話說,這次八周的測試Dino結束了,Cyano卻出現了(可能是測試期拉太長),也就順便來研究Cyano,有趣的是跟Dino完全不同,Cyano在SPS缸因為光譜的關係可以抑制,Dino卻喜歡這樣的光,彼此日夜間也互相競爭,最近抓住Cyano的尾巴了,是真的更麻煩的傢伙~ 過去我曾下過抗生素,這次不這樣玩了,直接好好研究特性,也在缸內直接刷石頭(直接讓紅泥擴散到全缸方便研究),刷完石頭,攝食毛直接伸展到隔天開燈還不退縮,這點大概跟你搓沸石有異曲同工之妙,害我也想弄一包來搓XD 我離題太多了~ legendhua 說: 類似下面這種的嗎? 按一下展開…… 我本來也想買這台,但便宜的電子眼畫素一般不好,顯示器當然不太可能配到解析度高的,就怕光學解析度高但電子顯示很鳥,所以就決定一律用手機來拍就好,選一樣這台但是是手機架配件的~ 然後看了又看,又覺得我一定懶得經常性觀察,就買了下面這個小玩具;但如果以長期要觀察來看,入手一台生物顯微鏡還是比較好。 以一般觀察來看,應該算是還不錯,便宜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