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海的第6年,借此版來記錄一下自己的魚缸
有時間的話也想慢慢地把以前的紀錄整理上來給魚友參考。
PH84_250427135807_0d8d9.jpg


目前站上以高等藻為主的海缸似乎沒有很多,也經常看到有人在詢問相關的資訊
目前這一缸開缸約3年了在今年的三月份重新翻缸並調整為高等藻為主的魚缸
在此特別感謝藍箱水族的阿銓 細心的完成整個翻缸流程,也感謝斑斑及小威協助規劃。

[設備]

魚缸:Redsea reefer170 G2
燈具:Redsea LED90 *2
造浪:Ecotech MP10 *2
蛋分:reef Octopus 110sss
主馬達:Jebao 3500
捲棉機:Redsea reefmat 500
冷水機:Teco TK500
滴定機:Redsea reefdose4

控制器:Apex A2 + trident
反應器:Aqua Medic multi reactor s
PH84_250427145903_5ce8b.jpg


PH84_250427145903_5c474.jpg


PH84_250427145904_be1bf.jpg


PH84_250427145904_db6e2.jpg


PH84_250427145904_31d15.jpg


[日常保養]

[日]餵食:早上自動餵食器一次(高夠力marine s)+ 晚上 糠蝦塊*1 and Redsea AB+ 5ml
[日] BWA 高等藻營養液3ml
[周]換水12L (Redsea增色鹽) + 藻類修剪
[月]更換:FM活性碳(30g)+ FM Po4 吸附劑(30g)

[魚民]

公子小丑*2
紫羅蘭海金魚*2
藍眼海金魚*2
六線龍*1
美國草莓*1
黃腹藍雀*1

[照片集]
PH84_250427145236_bb66a.jpg


PH84_250427145236_91005.jpg


PH84_250427145237_9f461.jpg


PH84_250427145237_ee291.jpg


PH84_250427145237_9469c.jpg


PH84_250427145238_d36eb.jpg


PH84_250427145238_42d65.jpg
 
最後編輯:
WK518 更新

缸內的羽毛藻莫名的白化了一段!
上週還很翠綠且生長明顯的在本週突然迅速的退掉了葉綠素
白化部分的尾端出現了細毛,目前進入觀察期若沒有好轉就要整段移除了..
希望有大師能解答一下!

白化的部分

PH84_250503151631_f49a4.jpg


PH84_250503151631_cbe55.jpg


健康的羽毛藻

PH84_250503151714_06655.jpg


整體更新

PH84_250503151812_ae155.jpg


PH84_250503151812_a6e81.jpg


PH84_250503151812_5efd1.jpg
 
這是準備要開始釋放配子了。
蕨藻在有性生殖後親代通常會直接GG,而且釋放的配子以及其他物質也會造成不小的污染,所以我會建議直接移除。
 
這是準備要開始釋放配子了。
蕨藻在有性生殖後親代通常會直接GG,而且釋放的配子以及其他物質也會造成不小的污染,所以我會建議直接移除。
原來!
之前拜讀reef2reef的藻類大神Daniel@R2R的文章有看到類似的問題
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讓他們不要進入這個階段?

附上他的文章連結,有興趣玩高等藻的都可以去看看

移除後莫名的清爽
PH84_250504111342_c43f1.jpg
 
原來!
之前拜讀reef2reef的藻類大神Daniel@R2R的文章有看到類似的問題
不知道怎麼樣可以讓他們不要進入這個階段?
說法有很多,但目前也還沒有個定論。

我有聽過的手段包含:確保營養鹽不要見底、補充鐵或是錳等微量元素、定期修剪避免長太密、增加光照時間、加強水流、或是維持溫度恆定。只是似乎也沒有哪個方法真的能百分之百確保不會發生。
 
說法有很多,但目前也還沒有個定論。

我有聽過的手段包含:確保營養鹽不要見底、補充鐵或是錳等微量元素、定期修剪避免長太密、增加光照時間、加強水流、或是維持溫度恆定。只是似乎也沒有哪個方法真的能百分之百確保不會發生。
沒錯,能做的也只能盡量避免元素的失衡
缸內其他物種都沒事也不打算做調整就靜觀其變八!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