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wnfish78

🏅🔰🔰
金幣
1,395
如题,前两周发现双带左侧腹鳍这边好像有白色烂肉,一侧腹鳍也不打开了,一直在海葵上蹭,估计小丑很难受。
本来想捞出来下黄粉,网上买的上野黄粉,不过鱼缸中石头和八爪太多,所以估计会很难抓,想想算了,念起一句三字箴言:少折腾!
许多时候鱼儿有些不舒服其实没事,你老折腾又是捞鱼又是下药反而会出事,于是下决心暂时不管,但不是真的不管,测了水中NO2,透明,NO3不测了,估计肯定有,但不至于爆红,没有氨的问题就行,期间多换水,保持水质,一周左右烂肉慢慢减消,今天仔细看的确没有了,小鱼也很欢腾,两侧起落架都正常放下,说明鱼没事了。
其实有时候鱼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无所谓纠结到底是什么,但保持好水质,大多数鱼都会康复,因为海水鱼许多都是野生捕捞,所以身体基因和金鱼完全不一样,不需要太多折腾,把水质保持好一般都能自愈。
美图镇楼,多图杀猫
PH84_250726201922_082eb.jpg


PH84_250726201922_00d9a.jpg


PH84_250726201922_4d832.jpg


PH84_250726201923_dcf3b.jpg


PH84_250726201923_e5168.jpg


PH84_250726201923_45831.jpg


PH84_250726201923_2288f.jpg


PH84_250726201924_694c8.jpg


PH84_250726201924_cb30f.jpg


PH84_250726201924_b3e12.jpg
 
是的、一直都觉得中低密度最稳。好多那些缸里动不动就几十条鱼的背后经常死鱼换鱼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潜过水的应该都懂真正的珊瑚礁90%的核心都以小鱼为主、像好多缸里把吊类、大仙跟蝶鱼全凑一起其实违背了自然规律。看起来好看是好看但自己总觉得哪不太对劲。长期看国外论坛然后跟那些有个几十年经验的鱼友交流他们几乎都会告诉你鱼不能太多条。每条鱼觉得舒服、没了压迫感、才不容易打架、这样就不容易生病。

然后就是我见过好多10年以上的缸很少有主打SPS的、就算曾经那样到后来也回到软体 + 个别LPS。长期维持跟打理SPS缸太麻烦、太花时间精力了。

养眼归养眼、想持久那另一码事。别被网上各种账号里 (某音、xx书、ins) 看到的给骗了。毕竟要蹭流量。在我看来能把哪怕两三条鱼、两三个珊瑚养个十来年那才有成就感。自己安心、手里的生物也过得好。

好多海水鱼寿命堪比甚至超过小猫小狗、每个生命都是份责任。我看过最有美感的缸都是好多小鱼围绕着几只大鱼或者相对大一点的鱼、那才叫reef tank (珊瑚缸). 大鱼使劲塞那只叫collection (收藏).

比如一个老美的缸、他好像前两年从 180 x 60 x 60 (“标准” 180加仑) 升级到了180 x 75 x 75 (大概280加仑、75高估计他个子至少有个185)。他缸里只放了七八条鱼吧、但其中一对公子 (最早一批人工繁殖) 跟黄金吊养了快30年了。毛巾 (灰肚)、金眼吊 (夏威夷那会还没禁)、跟2B (美国红鹰) 均超过了10年。上次听他说好像进了条拉马克、1-2只小雀鲷、有可能进了条小神仙。不过总共加起来也不超过10条鱼、不到一半属大型鱼。像这种养法、以每条鱼的“身心健康”为起点、我觉得是正确的。他也特意提到低密度 = 最好方案。

人是贪心的欲望不好满足、走、修仙去。😂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