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希望大家可以在此頁 分享自己的魚缸全景 也可以讓魚友 瞧瞧您的缸子 不論是大缸 小缸 新缸 老缸 SPS缸 LPS缸 FO缸 都歡迎您的分享 有了您的分享 才能夠豐富這篇 RC參考網址: http://reefcentral.com/forums/showthread.php?t=1497916 PS. 有需要小弟去幫忙拍攝相片的 也不嫌棄小弟拍攝技術爛的話 我也很樂意去幫忙拍照
側濾15L混養小缸,魚口公子丑一對
本人是新手,以前就嚮往著海水魚,遲遲不敢跳海,自己也在此論壇遊蕩很久,才下定決心放手一搏,雖然自己異想天開,DIY也好辛苦啊🤣,不過都樂在其中,搞錯了就從來,感謝此論壇讓不懂的我,也沒有門路的我,能有衝動去亂搞哈哈😆 111/06/03號魚缸到了,不過剛好本人確診只能先放在倉庫,加上魚缸尺寸做錯,到6/20號水館才把魚缸換好,過兩天自己跟家人定位,過程中覺得最難的就是配管,還有冷水機的定位 鐵架請朋友幫我做的,太大哈哈 又再改 最後太吵,太熱,又重新配管移到外面...
[簡介] 一直想在辦公桌上放一個小巧不醒目的缸, 因為不能使用太多設備(要低調), 所以不斷地物色合適的生物, 最近發現從活石抓出來的槍蝦丟在個完全沒有任何設備的一呎魚缸中, 裡面有活石, 大約一兩個禮拜會使用大缸換出來的水100%換水, 幾個禮拜觀察似乎還活得不錯, 於是就決定讓他定居到辦公室小缸了~ 至於魚缸的挑選, 目標是精緻簡潔的魚缸, 網路上一陣亂逛後發現沐野有款微型上下缸的設計還不錯, 於是就入手了... 沐野微缸 by legendhua, 於...
因為被家人說缸子太小(60-30-36),所以只好擴缸~^^ 這次是第二次擴缸,上次是自己買玻璃格背濾,這次就直接交給專業! 3面為8mm優白玻璃,隔間為5mm普通玻璃 缸子為60-45-40,有點奇怪的尺寸,因為不想換冷水機了,所以將水量控制在100公升左右 特許區域! 新缸到位! 開始入水! 移缸完成! 設備全景! 20200507更換主缸活石8kg 20200617更換燈具AI64
上月22號又進魚了,忍不住手癢,來到九隻,但這幾周下來常常覺得很危險 想知道高手們是怎麼讓整缸滿滿,又省事省心,但魚的狀況又能維持很好 先貼自己的,水量240升左右,底濾缸,9隻均大於12公分,有六隻是關刀 弄得又想降低魚口來省心省事,但魚少了沒過多久又心癢進魚 難道這是宿命嗎???
第一缸開缸原因: 簡單養小丑,奶嘴,與一些鈕扣...希望可以當給我寶貝女兒的聖誕禮物,2015-Dec..:em03: 系統: 2尺, 水深只有約22cm,活砂系統,圓筒2213循環,LED 70W , 風扇降溫,簡單混養缸. 第二缸開缸原因: 當然是第一缸倒缸(殺扁蟲後,女兒急診住院, 3天後全倒),所以就擴缸了, 於2016.Dec設缸. 第二缸重開,2022/04/21,鈦管漏冷媒,covid 期間無法修,自我放棄 重開缸:出發2022/06/12
2016/12/8日開始記錄新魚缸,但裡面的活石活砂珊瑚骨都是延用以前魚缸 2021/08/24更新說明 因為上篇文章資訊有點老舊,所以新建此篇記錄🙏 活砂活石厚砂自然系統 要強調的一點,活砂活石所代表的是,已經在自然環境或是人工飼養多年,內含數萬或數億以上的益生菌,所以最有價值的就是這些有益的菌種。 如果使用過量的化學藥劑或是強制熱水煮沸,那就只剩下單純的石頭或砂,要再形成易於環境的消化菌有益菌,可能還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達到自然生態平衡。...
開缸日:2020/02~ 奶嘴入缸日:2021/05 前提:從一個陽春外掛過濾器+白燈+三顆活石開缸後, 經歷了兩次倒缸的慘痛經驗……。 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勇氣讓我堅持到今天😂 後來也一直慢慢的在升級配備, 高手都說養海水最好缸越大越好穩定性高……, 但是我的環境只能養小小微缸…。 奶嘴是我最想要養的軟體, 但是我這個微缸也不知道行不行的通, 就在2021/05的時候, 跟魚友買進一個綠底紅奶。 一開始他很奶顏色很飽和~ 但是時間一久,發現共生藻似乎慢慢的在退去…...
記錄一下超好玩一呎雙連缸 影片...如果會模糊的話請點左上角我的圖像直接連結到YouTube頁面開啟720p觀看。 影片...DIY4頭造浪神氣 影片...旋轉吧我的藻ㄚ 影片...日本八爪又生小寶寶了高興 影片...靜態記錄 魚缸尺寸30*30*30 X2 燈具:水中騎士52W_伊士達高之光14W水草燈(綠盒裝)_自D9W藍補燈_不知名吊燈. 造浪:自D 智能4頭造浪 蛋白:NEW CQQ 沈馬:AP-1000 海水:紅海增色_天然海水...
最新狀態2022/5/2 [前言] 在對草缸出現了疲倦感時,剛好看到一些Youtuber也玩起海缸,於是動了跳海的念,開啟了海缸生涯 [開缸設備] 一尺標準開放缸(玻璃都是刮痕的廢棄缸,還曾漏水補過膠) 360L/H外掛過濾器(新購入)+120L/H外掛過濾(原本廢棄缸的,拿來增加水流),裡面放羊毛絨/生化棉/珊瑚骨 3W藍白LED夾燈 無蛋分,無冷水機,無造浪,不用活石,也沒有添加元素或藥劑 [養護方式] 每晚餵食小丑魚,補充寶特瓶補水器的淡水...
三尺背濾缸 尺寸 :90·45·45 (170L) 主馬 :Karen k-30 蛋白 : jns ws-1 造浪 :Slw20*2 燈具 :mjl-165*2 滴定 :Jebao Doser 3.4 溫控 :24hr冷氣 Eden加溫棒 藥水 :kz bak sponge power start3 Red Sea ab+ 數據 Ca:430 Mg:1290 Kh:7.7 No3:2 Po4:0.1 Ph:8.3 目前魚隻:公子小丑 藍倒吊*2 透紅小丑*2 雙帶小丑 藍雀 美人蝦...
紀錄魚缸 順便補跳海七年的黑歷史 深怕哪天被我養到倒缸⋯⋯ 到時的崩潰還可以看看這些熱情的當初 八年前1.5呎 養了金娃娃 想說汽水域-2014 慢慢加比重到1.020 驚覺這是海水缸了xD 開始的不知不覺逛水族館會到海水區 逛了幾次 不知不覺買了小丑 下一趟買了活石 再下一趟海葵⋯ 隔年終於擴到這個寶貝缸4.2-2015 礙於空間 也就止於4.2了 當時年紀很小(現在回想起來真的不可思議 都是家父金援 養的其實很不好意思 也真的不會養 4.2呎當時混養缸...
之前因為fb被盜,導致帳號無法登入,所以決定重新再創一個新帳,也繼續更新海缸紀錄:) 設備: 1.5尺立方背濾 溫控:日生CL280 蛋白:jns ws–0.5水精靈 燈具:AI hydra 32HD 造浪:AI nero5,捷寶mlw10 系統:Kz 滴定: Jebao 滴定 DOSER 3.4 補水:澳多補水 標準版SATO-260P 水質測試: (莎莉佛)no3,no2,kh,ca,mg,ph (光學比重計)鹽度 (Hanna Po4蛋蛋機 HI736)po4
[簡介] 掉入海水圈三年多, 開始邁入第二缸, 雖然還無法完全隨心所欲的規劃硬體, 但至少已從小往大的方向前進... P6100139 by legendhua, 於 Flickr 這第二缸的規劃, 應該算是從這篇討論 http://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342880&page=4 開啟的, 特別要感謝 扁魚 跟 阿帆 幫忙提了很多會遇到的問題及想法! 差點忘了還要感謝 海夢老闆 幫我從美國買了些器材回來... [魚缸資訊]...
飼養時間約快4個月(2呎立方)!沒有所謂的養水(自來水跑幾天除氯後就下魚跟軟體),只用自己在網路上學習的各種資訊及在站上詢問各前輩所得到的指導,整理成自己想用的方法。途中也經歷過珊瑚掛點、褪色…目前缸內怎麼餵食及添加補品都可以穩定、光譜也漸漸調出自己缸適用的…終於放心…唯獨水太肥、數不盡的扁跳蝦及蜉蝣(包含不知道的生物)…😂 但也越來越不滿足現況,所以心一橫就擴到5呎(用其他玩家說的水體大比較穩定來安慰自己的藉口😄),現在就等缸製作…也分享自己的一些照片留做紀念~希望別嫌棄!
跳海應該也2年多了,一直都是用二呎背濾再亂養,有幸認識竹東的神人,養的也比較穩定了 常常看前輩在這裡記錄自己的美缸,正好前陣子冷水機插頭掉下死了一些骨,突然覺得應該也要把一些美好的畫面記錄下來 魚缸 : 二呎背濾,60x45x60 (140ml) 燈具 : 自製 T5 24W 4燈 德國 GIESEMANN 藍 - ACTINIC BLUE *4 每日開燈10hr Kessil A360WE LED 全藍燈80% 10hr 蛋白 : 主馬達 : EDEN 135型...
原本上岸但還是無法控制對海水生態的喜歡於是、、、
想想~ 因為和先前的礁岩混養缸 設計&養殖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重開一篇來獨立紀錄 也給需要設缸資料的魚友有一個可以參考的案例 :em25::em25: *** 結構規格 *** 主缸水體長寬高約 2.6X2X1.4 米 底缸水體長寬高約 1.6X3.6X0.3 米 總水量估計大約8頓左右 正面觀景窗長高為 2X1 米 側面觀景窗長高為1.5X1米 *** 過濾系統 *** 主缸抽底砂+底部缸設備 *** 儲水設備 *** 三噸儲水桶 *** 燈具 *** 100瓦...
:em11:[這篇文章最後由bear在 2009/08/02 02:07pm 第 22 次編輯] 2019.1月 2016.2月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2016.1月中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2015.12月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記錄一下部份軟体和SPS...... 1.草皮 2.單包 3.澳洲金米粉... 4.澳洲硬骨 5.印尼深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