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運輸的魚是否應該直接對水?

KZ系統/ AF系統/ 各類添加劑/ 設備耗材
魚缸規劃、生物販售、設計製作工程
上週逛水街聽到一個客人和老闆的對話
客 : 我小丑一直買卻一直死,養死了15隻,每隻都是沒幾天就掛了,但其他魚都很正常!
闆 : 小丑有脫膜嗎?
客 : 有!!
闆 : 對水時間多長??
客 : 對水??? 我都買回家就直接丟進缸的!!!
闆 : ..............
我的os : 死了15隻後你才打算開始請教如何養魚?
 
有時間的話還是要對溫對水
沒時間的話也要確定一下缸中海水比重跟袋中的比重差多少
個人經驗,缸中的比重如果比袋中的比重高,差很多,直接丟馬上凸眼給你看
比重高的進到比重低的就還好
治白點的低比重療法就是幾天內把缸中比重降到超低,達成讓白點蟲無法存活
所以比重高到低比較不會有問題
這也和我目前的認知相同。
我的對水流程以往處理鹽度差10ppt以上的狀況也沒遇過問題,所以我這次才覺得由36ppt對到34ppt(而且也是高到低)是死因的機率不大(當然多少會有個體或物種差異)。

你講的是要準備一個跟袋內水一樣比重的部份,再另外對水是嗎??
但對水不是只是對滲透壓跟氨而已,所以實務上的操作,你的多一動作並沒有對生物造較好的影響
還可能因為ph整盪造成離子失衡魚隻暴斃,對水並不是只有對一樣,而是對整體環境的參數,讓生物慢慢適應過去

另外就是不同的來源太多,每個人的缸子對上太多不同來源,新增多一動作,反而是增加變數,如果測量不對
調整錯誤呢??

以前分享過一個案例,再重提一次,客人養五年的紫吊(不死系的魚)要捉出來做淡水浴(正常這很簡單)
淡水還加了水穩,還調了ph,結果溫度忘了注意,手摸到才發現差了五度,魚再緊急放回原缸也是抽筋掛了...所以參考看看囉
感謝提醒,我好像真的在滲透壓和氨的迴圈卡太久了。
長途運輸的pH下降本身確實也是個問題,若是連這個也要調好像就不太現實了(而且通常還得由高到低)。
 
上週逛水街聽到一個客人和老闆的對話
客 : 我小丑一直買卻一直死,養死了15隻,每隻都是沒幾天就掛了,但其他魚都很正常!
闆 : 小丑有脫膜嗎?
客 : 有!!
闆 : 對水時間多長??
客 : 對水??? 我都買回家就直接丟進缸的!!!
闆 : ..............
我的os : 死了15隻後你才打算開始請教如何養魚?

你講到小丑,我也來分享,因為我們的系統開缸快,展覽的場合都是極短時間,就要開起來
有次小丑廠的來支持放魚,他滴水對水的速度大約是我的1/10,我問他有需要對那麼慢嗎??
他說如果能把可能出狀況的變數降到最低,至少你不用考慮是不是對水問題,這是一家月產萬尾的小丑魚
老闆是百大青農,還是疾病防治委員,所以你說對水重不重要呢??
 
關於你講的部分
我有印象看過小張提過
剛剛去翻了一下,或許也可以一起參考留意


★過程中不要打氣唷,因為曝氣會快速提高pH值,讓袋內的氨產生致命的毒性。過強的曝氣動作也會導致魚隻受驚嚇適應不良。

(此點針對長途運輸後,袋內水已經嚴重汙染,若是短時間運輸後,則建議可以稍微打氣避免缺氧發生)
 
我只會對溫而已,長途運輸的水通常溶氧低、氨濃度高,裡面都是代謝廢物,這種環境待久造成的壓力可比水質變化來得嚴重,尤其是高密度運輸;況且脊椎動物是體內恆定的,一些小參數的改變根本無傷大雅。

在海水魚的運輸中,滲透壓不會是主要死亡的原因(窄鹽性魚類大概±5-10 psu 都不會是問題),這是因為海水中的離子濃度比魚血漿中還高出非常多,魚在海水中只會流失水分,不會流失離子,所以正常的海水魚不會離子失衡。

剛進口的魚隻通常都已經因為連續的環境改變、運輸壓力導致代謝紊亂、生理功能受損,我認為這時追求對水對溫的細節帶來的改善就像杯水車薪,反而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體弱的個體通常註定會死亡。
 
最後編輯:
我只對水而已不對溫..因為我光對水就滴了一整天.檢疫缸的水幾乎與室溫相同...對完水保麗龍內的水也跟檢疫缸相同了

然後.保麗龍的水滴到快滿時再撈出一半.繼續滴.....就這樣3輪.直到把袋內水的有毒物質稀釋掉..盡量對到保麗龍內的水跟檢疫缸

裡的各素質差不多才丟進去

有一說是.....比重的不同或水質的不同會導致魚鰓處理水進入體內的程度.沒讓他適應他會抽筋暴斃

所以目前一直使用這方式讓魚入缸..已經買過近20條魚...都沒有暴斃過

反而餓死的.咬死的.跳缸死的.鬱卒死的好幾隻...
 
新魚來時,天氣只要不是太熱或太冷的話,我主要以先對水為主,因為通常裝新魚來的水比重都偏低
我缸中大約都在1.025~1.027,而新買魚袋中的水時常是1.017~1.020
對水方式是新來的魚跟水一起倒入6L滴流桶內,水位約保留在2000~2500ML
以風管調整滴缸中水進桶,速度差不多30分鐘/400~500ML
然後每30分鐘打開6L滴流桶下方出水閥,放掉500ML後繼續滴,水中若有毒素也能藉次淡化
重覆差不多5~6次後一直到桶內比重與缸中差距在0.001左右,
再把魚跟水裝洗乾淨的袋內泡在缸裡對溫15~20分鐘
然後撈魚入缸
底缸空間夠的話,對水時其實可把對水容器直接泡在底缸內順便對溫
我底缸太滿了,所以只能分段執行
 
最後編輯:
1.對溫 預防下缸瞬間白點
2.對水 魚剛到 ,袋子裡面有的PH低到4以下,如果你瞬間加你魚缸裡面PH8以上的水進去
魚的鰓或者表皮一下就灼傷了
所以需要對溫對水,覺得魚缺氧,也不會差那個2-30分鐘
 
關於你講的部分
我有印象看過小張提過
剛剛去翻了一下,或許也可以一起參考留意


★過程中不要打氣唷,因為曝氣會快速提高pH值,讓袋內的氨產生致命的毒性。過強的曝氣動作也會導致魚隻受驚嚇適應不良。

(此點針對長途運輸後,袋內水已經嚴重汙染,若是短時間運輸後,則建議可以稍微打氣避免缺氧發生)
我目前就是參照小張大的對水法,只是在想有沒有可能即使不打氣對水時的曝氣就足以造成氨中毒。

我只會對溫而已,長途運輸的水通常溶氧低、氨濃度高,裡面都是代謝廢物,這種環境待久造成的壓力可比水質變化來得嚴重,尤其是高密度運輸;況且脊椎動物是體內恆定的,一些小參數的改變根本無傷大雅。

在海水魚的運輸中,滲透壓不會是主要死亡的原因(窄鹽性魚類大概±5-10 psu 都不會是問題),這是因為海水中的離子濃度比魚血漿中還高出非常多,魚在海水中只會流失水分,不會流失離子,所以正常的海水魚不會離子失衡。

剛進口的魚隻通常都已經因為連續的環境改變、運輸壓力導致代謝紊亂、生理功能受損,我認為這時追求對水對溫的細節帶來的改善就像杯水車薪,反而沒有什麼意義,因為體弱的個體通常註定會死亡。
當然小至鈣鎂離子這種程度可能真的沒什麼差,但鹽度以及pH我不覺得算是小參數,兩者的瞬間大變動都有機會造成魚隻出狀況。
確實若包裝水或魚隻狀況很糟時對不對水可能真的就不是那麼重要,但並不是每次買魚都是這種情形,因此我目前還是認為適當操作的對水是有幫助的。

±5-10 psu畢竟是個range,也就是說不同物種或個體的適應能力有別,我也遇過很多次包裝水及缸內水差異超過這個range的狀況。
而且魚類的泌鹽機制確實是會隨著環境而有所調控,所以長期在低鹽度水體的魚若直接移到高鹽度環境完全有可能因此脫水。

另外我反倒認為就是因為魚類是有複雜恆定機制的動物所以對水才有其意義。
若是像珊瑚海葵這種構造簡單的動物我就真的覺得沒必要對水,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甚麼生理pathway能在幾個小時內產生像樣的調控。
 
我會量鹽度,差很多會對水,新舊水量約1:1,半小時內對完的速度
一般商家的鹽度都很低
若是跟魚友買的鹽度差不多就對溫一下就下水了
冬天對水一定會弄個加溫棒順便對溫,免得對水過程溫度掉太快
但我覺得對水的重要性要把數量拉大才比較有差
一般魚友久久買一次魚的,死魚原因是沒對水為主要死因佔比太低了
更多的是做好對溫對水下水還是死的...
所以其實贊助商說的也沒錯
只是他是把量拉大得到的結果
我之前在某貿易商工作過
每次進魚都馬是開袋直接進大缸
新舊水都直接混一起
做法都一樣,來源都一樣,但就常常有一批存活量高,某一批來開袋沒多久就死傷慘重
死傷慘重那批若魚友買回家就算對溫對水能活的多好我也很懷疑
在我看來對水是玄學...理論上需要,但實際上又沒有數據證明....
所以我看到小張的新魚入缸文章後非常認同他的做法
對水不一定要,就算要做也不要做太久又打氣啥的

PS.我還曾聽說用魚的價格來規畫入缸手續的,便宜的直接入,貴的對好對滿,我也是滿頭問號,買平安符的概念?
 
最後編輯:
我實在是看不太懂這樓可以聊那麼久要聊啥,連玄學都出來了
蛋白無用論的玄學意思一樣,不懂的用個玄學或平安符啥的出來把水族用成什麼了....

任何作法與用品機制一定有他的意義在,懂就懂,不懂就不懂,
可以分享自己的作法經驗與看法,但不要把事情搞的太亂,就是擾亂視聽而已了

對水對溫是多數人會做的事,不管你是家用還是商用,大量還是少量
實務上,有做一定比沒做保險,你已經長途運輸了,魚泡屎尿中已經有十幾到三十幾小時了吧
有差你30分一小時對個溫對個水,二者環境誤差未知(你也不可能每袋量誤差,九成的人不會量)
不曉得誤差的情況,不對水直接丟就是在賭誤差不大
(光是PH就可以讓你的生物直接抽筋死)不用管到比重鹽度與溫度誤差大

所以,我們知道袋內水跟缸內水有存在誤差可能性,不對水跟有對水,那種風險比較大??
以上,就不討論科學細節了,我也懶得請獸醫出來了,你們不對水,代替業者感謝你們~~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