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鋪底沙

KZ系統/ AF系統/ 各類添加劑/ 設備耗材
魚缸規劃、生物販售、設計製作工程
回頭看了一下自己的回覆發現我的人設好像快變成珊瑚骨推銷員了XD,但我的本意也只是多提供一個我認為可行的選項給大家參考。
當然使用珊瑚骨舖底的玩家的確較少,但目前我還沒有找到什麼理由能說服我這個操作長遠下來有什麼足以嚴重影響飼養成果的致命問題,單純只是各有優缺點而已。


我自己喜歡珊瑚骨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沒事在裡頭尋寶也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生物,這邊有一些我剛剛順手拍的東西。

殼狀珊瑚藻我覺得是被多數人忽略的一大類生物。玩家通常把他們統稱為鈣藻,不過這類群的種類其實非常豐富,也有許多不同的生長型態和質地。
PH84_250722193718_38884.jpg


從珊瑚骨上長出來的玫瑰狀鈣藻
PH84_250722193717_4a5d6.jpg


來路不明的M屬
PH84_250722193718_a13ee.jpg


兩種著床後開始生長的圖釘
PH84_250722193717_4ad7c.jpg


這種紅管蟲在我這邊還滿多的
PH84_250722193717_4eac2.jpg

PH84_250722193718_27965.jpg


海綿也有不少
PH84_250722193718_899c6.jpg



三年後如果我人還健在的話再來看看這幾缸長期飼養的結果吧(抱歉浪費樓主這麼多版面)。
PH84_250722194853_5e327.jpg
玫瑰狀鈣藻也太美了 好酷
 
回頭看了一下自己的回覆發現我的人設好像快變成珊瑚骨推銷員了XD,但我的本意也只是多提供一個我認為可行的選項給大家參考。
當然使用珊瑚骨舖底的玩家的確較少,但目前我還沒有找到什麼理由能說服我這個操作長遠下來有什麼足以嚴重影響飼養成果的致命問題,單純只是各有優缺點而已。


我自己喜歡珊瑚骨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沒事在裡頭尋寶也是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生物,這邊有一些我剛剛順手拍的東西。

殼狀珊瑚藻我覺得是被多數人忽略的一大類生物。玩家通常把他們統稱為鈣藻,不過這類群的種類其實非常豐富,也有許多不同的生長型態和質地。
PH84_250722193718_38884.jpg


從珊瑚骨上長出來的玫瑰狀鈣藻
PH84_250722193717_4a5d6.jpg


來路不明的M屬
PH84_250722193718_a13ee.jpg


兩種著床後開始生長的圖釘
PH84_250722193717_4ad7c.jpg


這種紅管蟲在我這邊還滿多的
PH84_250722193717_4eac2.jpg

PH84_250722193718_27965.jpg


海綿也有不少
PH84_250722193718_899c6.jpg



三年後如果我人還健在的話再來看看這幾缸長期飼養的結果吧(抱歉浪費樓主這麼多版面)。
PH84_250722194853_5e327.jpg
感謝前輩解惑~ 我是淡水跳海的,所以會把一些觀念帶到海水的環境裏
而且很常看到大家會更換活石,以為那是必要的操作

另外想請教怎麼養出這些漂亮的鈣藻,魚缸帶點粉色真的很漂亮~
 
很不錯的分享啊~
但缸內的生物偏簡單跟密度也不高
如果一般玩家後期都是不夠空間的狀況下
珊瑚骨就會讓人很崩潰
而且可能很多其他比較難的品種會養不起來喔。
半年多前我也是因為整天被嘴只會養垃圾骨所以還是跟風買了分切的小根特價沙巴牛和火蟻XD,目前除了長得慢以外倒也沒遇到什麼障礙(顏色可以盡量噴,反正自己是沒那麼在乎:em01:),沒有什麼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話我也是有一定的信心可以讓他們在缸中繼續成長到我不想養或是沒辦法繼續養的時候。



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與其爭這種事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實驗、讀讀文獻、寫寫文章、跟其他玩家聊聊天、然後好好享受飼養的樂趣,反正我現在也已經沒那麼執著於Acropora了。
當然對於多數玩家來說還是眼見為憑,所以如果我能呈現的結果入不了其他人的眼的話確實不需要在意我的論點,畢竟養得比我好的人也是隨處可見。

不過我會在論壇上講話的出發點也只是想提供大家一些我認為還算有趣的資訊或想法而已。
所以若有任何人因為我的建議而有不好的飼養體驗的話,我也會希望除了開噴外可以把經驗分享出來讓大家參考,也讓我自己有機會學習以及修正原有的觀點。


P.S. 你居然還會對觀察圖釘到處長有興趣😂
我最近是很煩惱他長到造景上啊…
想把母株處理掉後其他清一清了
這東西在我這裡同樣也是雜草狀態,不過著床在珊瑚骨上的話倒是很容易直接撿起來上基座。
至於造景上礙到其他東西的我要嘛是等大一點再剪掉,要嘛是直接當垃圾海葵氫氧化鉀伺候。
 
玫瑰狀鈣藻也太美了 好酷
我也是今天找了一輪才發現其中一缸還滿多這東西的。
後來有去問一位做殼狀珊瑚藻研究的朋友,不過他也不是很肯定是什麼種類,也許之後會再抽DNA送定序看看。

感謝前輩解惑~ 我是淡水跳海的,所以會把一些觀念帶到海水的環境裏
而且很常看到大家會更換活石,以為那是必要的操作

另外想請教怎麼養出這些漂亮的鈣藻,魚缸帶點粉色真的很漂亮~
多數的鈣藻物種其實都比較偏好弱光,甚至一般室內光源可能還更適合,所以強光珊瑚缸養久了多半會被少數幾種生長快速又耐強光的薄殼物種佔滿。

不過有趣的是似乎很多比較厚的弱光物種反而有更強的表面競爭力,通常一旦長穩了就很難有其他東西再長上去(有些種類甚至可以分泌黏液清理自己),反之長得快的強光種就比較容易被一些毛藻之類的其他東西長上。

所以若想維持珊瑚缸內鈣藻的多樣性的話我應該會嘗試在放珊瑚前讓缸子以低光狀態養久一點給弱光物種時間扎根。
另外我曾經觀察到碘以及鍶的添加似乎會造成鈣藻增生,不過我也沒有再做後續實驗驗證就是了。但若是想玩玩看的話也許可以先做個ICP看看元素的濃度(這兩個元素在ICP中的可靠度都不錯)再來判斷要不要加。

不過也要注意缸子飼養的主角到底是誰就是了。對珊瑚來說鈣藻也是競爭對手之一,所以操作上的優先順序還是要分清楚。

像這個就是我其中一顆死於鈣藻之手的米粉寶寶。他剛好著床在某種厚殼物種上,我也沒辦法在不弄碎的情況救他出來,結果最後撐了幾個月還是打不過就被徹底包掉了
PH84_250722222133_f2635.jpg
 
半年多前我也是因為整天被嘴只會養垃圾骨所以還是跟風買了分切的小根特價沙巴牛和火蟻XD,
先說明一下,我沒有要嘴的意思啊哈哈哈
簡單的東西或是便宜的能養成景也是蠻壯觀的就是少了點顏色而已。
能養活就很厲害了啦~
這種東西量力而為,畢竟顏色好看的有些實在下不去手,死了也心疼。

我純粹是講我的見解啦哈哈哈。畢竟簡單的骨跟難養的骨,難度是天差地遠。
目前除了長得慢以外倒也沒遇到什麼障礙(顏色可以盡量噴,反正自己是沒那麼在乎:em01:),沒有什麼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話我也是有一定的信心可以讓他們在缸中繼續成長到我不想養或是沒辦法繼續養的時候。

很厲害啊~如果你成功讓他長大出色
那就可以成為我第一個看到用珊瑚骨底沙養活的缸了哈哈哈。我看你也是很有信心,沒問題的

我鐵牛死了不知道多少隻去囉~
沙巴火蟻目前也是你這種屎色~努力中~
PH84_250722224545_b61a1.jpg

我的鐵牛~也是跟你的一樣小不拉機的
不過不一樣的是 我沒把握養大😂
最近似乎可以養活鐵牛了~打算想辦法弄一隻迪士尼來試試~
希望這次能成
成的話,三年後就是一條好漢了~

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與其爭這種事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實驗、讀讀文獻、寫寫文章、跟其他玩家聊聊天、然後好好享受飼養的樂趣,反正我現在也已經沒那麼執著於Acropora了。
當然對於多數玩家來說還是眼見為憑,所以如果我能呈現的結果入不了其他人的眼的話確實不需要在意我的論點,畢竟養得比我好的人也是隨處可見。

不過我會在論壇上講話的出發點也只是想提供大家一些我認為還算有趣的資訊或想法而已。
所以若有任何人因為我的建議而有不好的飼養體驗的話,我也會希望除了開噴外可以把經驗分享出來讓大家參考,也讓我自己有機會學習以及修正原有的觀點。
很棒啊,就是需要多分享
養珊瑚博大精深,好難啊

再來就是我也不是開噴啦
分享經驗的話….我盡力了,哈哈哈
但我只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研究過的,畢竟眼見為實。
講白點就是…身為一個海水新手…
確實也沒太多可以分享的😂
這東西在我這裡同樣也是雜草狀態,不過著床在珊瑚骨上的話倒是很容易直接撿起來上基座。
至於造景上礙到其他東西的我要嘛是等大一點再剪掉,要嘛是直接當垃圾海葵氫氧化鉀伺候。
氫氧化鉀我怕傷到附近的骨 都只能等大一點剪 蠻煩的~
PH84_250722224832_17e78.jpg

已賣出的母株(現在的母株是之前長到出水口的部分,改天要把它處理掉了)
 
最後編輯:
大家討論好熱烈啊

我來說說我的經驗 剛好這些這幾年我都經歷過
以前用過珊瑚骨當濾材 也用過小塊活石當濾材
當時的狀態就是整天再跟降NP降有機物作戰

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差異真的就是水流,塞在底缸的小格子裡跟放在滿滿造浪水流的主缸應該是天壤之別…尤其是清潔⋯當時都是時間到數據太失控前就分批換 省的洗 就成本考量也不該洗。

再來是沙子, 一直以來我也覺得沙子難照顧,以前裸缸時印象就是維護很輕鬆,所以大概半年前我就把沙子抽掉,底缸的濾材也移除的乾乾淨淨,加上我的造景是咕咾石,真正做到了底缸沒濾材,結果是 硝化作用在珊瑚缸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缺乏,我這樣的狀態之下,靠著捲紙機蛋白機 跟用了2年的死石造景,硝化作用一樣是足夠的。
但隨之而來的是,NP開始不足,直到雙0。

我的是SPS為主混養LPS,不同的珊瑚量需求也不一樣,沒有足夠的孔隙面積去培菌 養微生物,NP沒辦法有效的維持需要的濃度。

我開始發現沙子除了美觀以外的功能,如果有翻砂生物(例如蝦虎)很有效率的每天翻一部分,穩定的讓有機物釋出,沙子就不會只剩美觀的功能。
前二個月我又把沙子舖了回來,只是這次用的量更少,大概只有半包ATI M號,可能連一公分厚都不到,不過我已經覺得很足夠,然後底缸放進8塊邁光的磚,並且用壓克力架讓它分層架高,選用磚單純只是不想清潔⋯然後增加一點養菌的面積,但跟硝化沒有關係,被Dino /cyano 折磨了很多次,覺得細菌系統也要關注一下而已。

珊瑚骨能被長久大量使用,應該是有他的道理,但是要放底缸就三思能不能定期清潔,才能達到平衡。
至於主缸底層舖沙我後來是想開了,在穩定系統這件事上,沙子真的功能巨大,特別是死石開缸的我,清潔問題考慮到造景無法用洗沙器,也不可能什麼定期換沙(震盪更大)加上我又懶XD


我目前的做法是
花一晚上抓到萬惡的殺手草莓魚,送他去天堂下水道終身遊,(幾年來被它幹掉的魚應該超過半打了…尤其是蝦虎青蛙等底棲)
引進橘點蝦虎進駐,養這麼多年第一次無障礙養定橘點不用蓋網子,所以魚的空間壓力問題解決真的比較重要。
另外放二條大海參,一大堆寄居蟹,這部分就供需平衡問題可能要自己抓數量,目前看起來我的是足以維持乾淨的。
 
最後編輯:
大家討論好熱烈啊

我來說說我的經驗 剛好這些這幾年我都經歷過
以前用過珊瑚骨當濾材 也用過小塊活石當濾材
當時的狀態就是整天再跟降NP降有機物作戰

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差異真的就是水流,塞在底缸的小格子裡跟放在滿滿造浪水流的主缸應該是天壤之別…尤其是清潔⋯當時都是時間到數據太失控前就分批換 省的洗 就成本考量也不該洗。

再來是沙子, 一直以來我也覺得沙子難照顧,以前裸缸時印象就是維護很輕鬆,所以大概半年前我就把沙子抽掉,底缸的濾材也移除的乾乾淨淨,加上我的造景是咕咾石,真正做到了底缸沒濾材,結果是 硝化作用在珊瑚缸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缺乏,我這樣的狀態之下,靠著捲紙機蛋白機 跟用了2年的死石造景,硝化作用一樣是足夠的。
但隨之而來的是,NP開始不足,直到雙0。

我的是SPS為主混養LPS,不同的珊瑚量需求也不一樣,沒有足夠的孔隙面積去培菌 養微生物,NP沒辦法有效的維持需要的濃度。

我開始發現沙子除了美觀以外的功能,如果有翻砂生物(例如蝦虎)很有效率的每天翻一部分,穩定的讓有機物釋出,沙子就不會只剩美觀的功能。
前二個月我又把沙子舖了回來,只是這次用的量更少,大概只有半包ATI M號,可能連一公分厚都不到,不過我已經覺得很足夠,然後底缸放進8塊邁光的磚,並且用壓克力架讓它分層架高,選用磚單純只是不想清潔⋯然後增加一點養菌的面積,但跟硝化沒有關係,被Dino /cyano 折磨了很多次,覺得細菌系統也要關注一下而已。

珊瑚骨能被長久大量使用,應該是有他的道理,但是要放底缸就三思能不能定期清潔,才能達到平衡。
至於主缸底層舖沙我後來是想開了,在穩定系統這件事上,沙子真的功能巨大,特別是死石開缸的我,清潔問題考慮到造景無法用洗沙器,也不可能什麼定期換沙(震盪更大)加上我又懶XD


我目前的做法是
花一晚上抓到萬惡的殺手草莓魚,送他去天堂下水道終身遊,(幾年來被它幹掉的魚應該超過半打了…尤其是蝦虎青蛙等底棲)
引進橘點蝦虎進駐,養這麼多年第一次無障礙養定橘點不用蓋網子,所以魚的空間壓力問題解決真的比較重要。
另外放二條大海參,一大堆寄居蟹,這部分就供需平衡問題可能要自己抓數量,目前看起來我的是足以維持乾淨的。
所以草莓是活得好好地被沖馬桶了嗎😥
 
半年多前我也是因為整天被嘴只會養垃圾骨所以還是跟風買了分切的小根特價沙巴牛和火蟻XD,目前除了長得慢以外倒也沒遇到什麼障礙(顏色可以盡量噴,反正自己是沒那麼在乎:em01:),沒有什麼操作失誤或意外的話我也是有一定的信心可以讓他們在缸中繼續成長到我不想養或是沒辦法繼續養的時候。



但後來冷靜下來想想與其爭這種事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實驗、讀讀文獻、寫寫文章、跟其他玩家聊聊天、然後好好享受飼養的樂趣,反正我現在也已經沒那麼執著於Acropora了。
當然對於多數玩家來說還是眼見為憑,所以如果我能呈現的結果入不了其他人的眼的話確實不需要在意我的論點,畢竟養得比我好的人也是隨處可見。

不過我會在論壇上講話的出發點也只是想提供大家一些我認為還算有趣的資訊或想法而已。
所以若有任何人因為我的建議而有不好的飼養體驗的話,我也會希望除了開噴外可以把經驗分享出來讓大家參考,也讓我自己有機會學習以及修正原有的觀點。



這東西在我這裡同樣也是雜草狀態,不過著床在珊瑚骨上的話倒是很容易直接撿起來上基座。
至於造景上礙到其他東西的我要嘛是等大一點再剪掉,要嘛是直接當垃圾海葵氫氧化鉀伺候。
我可是從你分享的文章及觀點中受益匪淺~
所以每次讀到新東西, 就會拿來與平時經驗對應, 對上的會豁然開朗,
對不上的則會想是不是另外還有甚麼因素交叉作用了, 畢竟實驗與實際上很多因素影響的魚缸,
未必所有條件都能一致~
一時想不出原因的, 就放在心裡, 搞不好之後遇到甚麼新的input , 就能串起來了~

至於你說到養垃圾骨這件事~
我覺得應該拆成兩個面向來看, 一是飼養難易度, 一是個人喜好~

飼養難易度
原本我也以為, 一樣品種的珊瑚, 難度應該差不多, 但自從摸過幾個精品後,
還真發生過不明原因就衰敗掉的問題(譬如 米粉, 阿凡達...之類的),
不知是不是就是紅顏多薄命, 或是就因為難養+少見, 價錢就墊高了~

另外有些不同品種間的難易度, 的確也蠻明顯的, 尤其把時間軸一拉長,
感受會越來越深, 這也反映在大部分分享的影片中, 見光率高的(很多人能分享的),
很高機率都是比較好養好顧的種類~

所以有時候判斷養工, 難免就會先看缸內有沒有高難度的品種 (就好比體操或跳水比賽, 動作有分不同難度的一樣),
接著再看是否健康, 是否發色, 是否處在生長狀態, 最近我又加了個條件, 生長骨型是否正常~


個人喜好
不同的人有不同喜好, 這天經地義, 尤其是休閒娛樂, 沒道理只有自己喜歡的樣子, 就要其他人都認同是最好的,
剛好喜歡到比較好養的物種, 並不代表那是垃圾珊瑚, 反而更容易能達成自己心中的目標~
有人喜歡高等藻, 有人喜歡飄逸的 LPS, 有人就是喜歡雜亂感, 有人則是喜歡精美乾淨一塵不染的樣貌,
所以這種與喜好審美有關的論點, 我就會強調是我自己喜歡的樣子, 而不是一個標準答案~

同理套用在飼養系統與配備, 我認為沒有絕對可以成功, 或一定會失敗的方式,
我們要了解每個方法的優點, 與要面對缺點是甚麼, 取適合自己操作的方式來運作,
才能比較能長久的養下去~

相信大家都一樣, 隨著飼養經驗累積, 當你看到一個系統的操作, 馬上知道那方式軟肋是甚麼,
第一時間會去看是否真的有那情形, 或是對方怎麼克服那個軟肋, 也可能印證果然就是有那個缺陷~
放開心胸去接受每種方式, 能讓自己成長更快, 心情也會更愉悅~
 
所以草莓是活得好好地被沖馬桶了嗎😥
是的…不過是這樣
不能養蝦虎 沙子就難顧 難顧就醜 系統也難控制 缸子就時不時都在整理
然後不能進新魚 偶爾假日想帶小孩買魚也不行
老婆天天看到聽到不是醜就是不能加新魚就心煩 煩久了就會叫我撤 更別提有朝一日我還想擴缸XD
加上老婆親自幫忙抓 抓了2小時才抓不到
抓到火大都叫我造景都搬出來了
除了下水道以外 沒有別的去處了它
感謝它多年來的貢獻
阿彌陀佛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