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

🏅🔰🔰
金幣
0
請問
1.魚缸內生物死亡後會產生氨源,再經消化菌分解氨源成NO2,所以氨源是消化菌的食物
2.當消化菌分解氨源成NO2,再經過厭養菌分解NO2成NO3,所以NO2是厭養菌的食物

以上是否正確?
還是說消化菌與厭養菌的食物不是NO2與NO3,而是所謂的碳源,也就是酒精或糖..等,所以當系統穩定後需每天加入少量的碳源充當菌種的食物,讓菌種能存活並分解NO2與NO3.
謝謝
 
硝化菌有很多種, 這只是一個統稱
從氨轉化為NO2, 是一種硝化菌
從NO2轉為NO3, 又是另一種硝化菌
到目前為止都是消耗氧氣吐回二氧化碳的細菌

從NO3轉回氮氣與氧氣則有多種途徑, 但在海水缸最常見的是兩種,
某一種能在低含氧量環境下大量繁殖的細菌, 統稱為厭氧菌(的一種)
嗜硫菌, 則不一定需要低氧環境, 但是需要搭配硫磺珠

加碳源的目的不是要促進消化菌的增殖
而是要促進異營菌的增殖(海水裡的細菌種類很多, 很多, 非常多)
異營菌的成長會消耗少許的氮與磷, 異營菌太多時會互相黏結形成膠羽狀, 此時可由蛋白機方便打出
異營菌也是消耗氧氣吐回二氧化碳, 當水體的CO2增加, 也可讓沙層裡的低氧環境更容易形成, 促進厭氧菌的增加
 
最後編輯:
以下有誤請不吝指教~
缸中非常重要的養料,分別是氮N,磷P,和碳C。
碳~大多數以二氧化碳形式出現於大氣,或大多數以重碳酸鹽(HCO3)形式出現於海水中。藻利用碳,藉由光合作用或化學合成,轉化成碳水化合物提供所需能量,而碳也會被用於珊瑚或鈣苔的鈣化作用,而產生碳酸鈣(CaCO3)。氨轉化成亞硝酸鹽,是靠碳來促進生長硝化菌的,由於能源源不斷地混進二氧化碳,滴漏過濾可大量的生產硝化菌從而有效地進行硝化作用。


消化菌-->異營性細菌,好氧性菌,能分解水中的有機物。

硝化菌--->自營性細菌,好氧性菌,水中的氨或亞硝酸分解。

二者是競爭的關係,二者都好氧,都要面積附著棲息~

光合細菌-->自營性細菌,厭氧性菌,分解水中有機物質。(用於水產養殖上,不適合水族用)

硝化系統是硝化反應系統的簡稱,指硝化細菌將氨(NH3)氧化亞硝酸鹽(NO2),或將亞硝酸鹽氧化硝酸鹽(NO3)的反應系統。硝化細菌,分別是「亞硝酸菌」及「硝酸菌」,在有氧氣存在時,首先由亞硝酸菌把氨氧化為亞硝酸鹽,其次由硝酸菌再把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 最後,厭氧性細菌透過反硝化作用使硝酸鹽轉化,而釋放出氮氣
 
最後編輯:
再問一下
不管過濾區怎麼設置,流過過濾區的水流大或小,是否一定會產生好養區與厭養區?還是說在設置過濾區時就要劃分好養區與厭養區?
因為目前在養水期~對各需要的菌種生長環境比較有問題
我的缸是一般的2尺背濾缸(裸缸~背濾格3格~落水格放珊瑚砂10~15mm+陶瓷環~第2格放珊瑚砂1/3高後續要加蛋白機~出水格只放沉馬)
謝謝
 
你是裸缸, 就沒有條件形成低氧區.

通常低氧區存在於沙層裡 (沙水交界線以下一寸左右處開始, 看你主缸的含氧量)
以一般過濾的水流速來說, 過濾區不會出現低氧區
 
你是裸缸, 就沒有條件形成低氧區.

通常低氧區存在於沙層裡 (沙水交界線以下一寸左右處開始, 看你主缸的含氧量)
以一般過濾的水流速來說, 過濾區不會出現低氧區

沒有低養區就無法產生厭養菌,也就無法分解NO3,所以無法養LPS只能養魚(除非增加NO3化除器或一些能分解NO3的設備或固定換水是嗎?)

謝謝
 
沒有低養區就無法產生厭養菌,也就無法分解NO3,所以無法養LPS只能養魚(除非增加NO3化除器或一些能分解NO3的設備或固定換水是嗎?)

謝謝
是的

化除NO3可以靠細菌, 或者換水, 或利用藻類吸附(設置藻缸, 用巨藻或是微藻)
如果是大顆的活石, 活石表層再進去也能有低氧區存在, 但是效用有限, 很有限
但是如果說沒有厭氧區就只能養魚, 這也太超過了, 大部分的人是靠換水來稀釋NO3, 仍是可以養LPS
蛋白除沫機也可以將有機物尚未轉成NO2之前先行移出, 來延長換水的週期
也可以用碳源搭配蛋白機, 讓消耗NO3的細菌盡快被打出
這都是可以成功養LPS的方式

自己摸索看看, 看哪種適合你的生活作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