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c1753

🏅🏅🏅
金幣
173
各位前輩..小弟心中有些疑問..想請問..

小弟之前在一個藍色不透光的大水桶中放入兩顆大咕咾石..
水桶中的海水是換水下來的滿滿一桶..之後..我放了幾隻死魚..
沒有打水..蓋子蓋上..放在廁所的洗手台下..
二周後打開蓋子..奇臭無比..魚屍也沒腐爛..水很混濁..
一個多月後再打開蓋子..沒有臭味..魚屍也沒了..水很清徹..
請問..桶子裡的是厭氧菌還是好氧菌..
若我將石頭拿到有過濾循環的缸子中..菌是否會全死光..

另外..缸子沒有馬達循環..沒有生物..裡面放滿了咕咾石跟珊瑚骨..
能否產生硝化菌..
承上題..若是將原本主缸中已有帶菌的咕咾石及珊瑚骨放入這個沒有馬達循環
沒有生物的缸中..菌是否會減少..或會繁殖到其他的咕咾石及珊瑚骨中呢..

以上是小弟的疑問..謝謝..
 
先說明,一個魚缸之中不是"只有"硝化菌有功能性.......

首先..魚隻丟入水中..需要靠他自身的酵素作用與微生物作用來腐爛,此時會需要異營菌(腐生菌)的生長

當異營菌作用後或魚隻本身酵素作用釋放出產生的氨氣或其他氣體產生腐臭味....

這時候就是啟動第一階段的硝化系統 將氨或銨->NO2 接下來再啟動第二階段硝化系統 NO2-> NO3

在沒有水流氧氣又不足夠的狀態下...自然的腐爛速度較慢....所以等到一個月後才達到完全分解作用...

補充....有機質會促進異營菌增生.....但有機質與異營菌都會抑制硝化菌生長....

在狀況良好的情況下 異營菌的分裂宿度可在1~20分鐘就完成一個世代,而硝化菌需要24~36小時

而厭氧狀態不會促進硝化菌生長...而是促進反硝化系統生成...也就是NO3->N2....

硝化菌的能量來源為氨...異營菌為有機質...反硝化系統的能量為炭源類...

所以再一缸沒有循環沒有食物來源的狀況下...最後可能會導致菌種失衡及死亡...

以上如有錯誤請前輩指正...
 
回覆你得問題

1. 一個月未循環又密封的水體,又放入了死魚,恐怕裡面是反硝化(最愛厭氧環境) 與 異營菌為主 (淤泥是他的家)....因為硝化菌在後期沒有食物來源而休眠或死亡

2. 放入循環系統中反硝化細菌可能會因為生存環境的不適應,只留下了中心較不會接觸到外部水流的菌體,而外部可能還是異營菌為主

3. 我想沒有任何汙染源的狀況下...硝化菌恐怕不會為優勢菌種...不然大家不用這麼"搞缸"得要促進他生長

4.硝化菌不太會懸浮在水中生長,他會附著在物體表面.....倘若直接丟在一個沒有循環的系統裡面,沒有能量來源狀況之下,菌體會死亡或是休眠...一定會有菌株跑到咕咾石上面..但效果肯定不大...

由於我手邊沒有1000倍的顯微鏡....不然我也滿想實際採樣染色看看....
 
問題一 一個月或許還有什麼菌,如果是時間再延伸可能只剩下一些大腸桿菌了,但是你忘了一件事就      是測水質。

其它問題裡有一個問題,所謂的無生物是絶對的嗎?浮游生物,微生物,大腸杆菌等等?還是只是指沒
有飼養的生物。如果把條件定嚴苛點我覺得要在實驗室裡才能逹到。

我也不知道結果,不過我也很好奇大大是想測試還是玩什麼嗎?分享一下吧 
 
我也曾經在50公升的水桶中做過測試
約放了15公升的珊瑚骨
只有一顆水流很弱的沉馬做循環
倒了一瓶無糖豆漿養水
只測了氨跟NO2
約2個月一直居高不下
倒豆漿後2天水就清了
我猜測應該是水中一直是缺氧狀態
硝化作用一直無法大量生成
所以氨一直維持很高
 
小莊魚友寫的太棒了

站上很多魚友太迷信科學數據了
如果你搜尋8.4最初始的文章到現在
可發現不少魚缸是在最佳數據倒缸的

如果你願意做科學實驗
在水質最佳數據的情況下,把你的濾材全部洗一遍
不,有人說硝化菌是淡海水性的
所以把你的濾材煮一遍好了
魚缸玻璃也清潔一遍
再測量你的水質數據,你的水質數據真的會完全變糟嗎
如果没有,那水質數據怎會代表硝化菌呢
所以太多人的養水說,值得懷疑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