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了一陣子,發現最近都沒有看到商家有達芬奇小丑魚,請問是為什麼呢,就特別喜歡牠呀
很簡單,國產沒什麼生,沒什麼量,進口的沒人進,那就沒有魚了,
要找還是有啦,但量不多,美醜也有差,講到這個,我多年前買過一次純黑的達芬奇,可惜就一次
再找就找不到了,太可惜了,純黑的a

最近青雀加價了嗎?
應該說美金匯率與航空運費漲價囉,這個單價低的,其實雀很多業者包含我們都不是很想進了
因為工錢不划算,魚來是一隻一隻,要拆開對水,沒餵會餓死,雀會互打....
所以感覺上因為養的人少了,業者就相對也少,市場中看不見的手就會推動商品的價格波動了(經濟學)....
 
想請問 店家進魚之後到成功銷售出去之前,折損率大概多少 ? 有超過 30% 嗎 ? 特定魚種會超過 50% ?
進貨來源有區分 貴但是穩 vs. 便宜 但不穩 ?
以至於存在 快進快出 衝量便宜賣品質參差不齊 vs. 叨穩再賣少量高單價 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的店家 ?
還是都是每一批隨緣 ?

有時後去水管 老闆都會說 我們魚比較穩 別家的回去兩天就死了 再便宜也沒用 之類的
就在想這真相為何 困擾已久 很想了解內幕 謝謝
 
想請問 店家進魚之後到成功銷售出去之前,折損率大概多少 ? 有超過 30% 嗎 ? 特定魚種會超過 50% ?
超過30%的基本上離倒店不遠,超過50%的,基本要收掉了,
店家如果不能壓在10~20%以下,基本上建議轉職(拉瑪客在3~5%以下)
進貨來源有區分 貴但是穩 vs. 便宜 但不穩 ?
有,國外魚場很多,同一產地有非常多的出口商,有的是淡海水全部有,有的是做食用魚兼觀賞魚
有的買空賣空,有的觀光工廠(一個批場內十幾家出口商)各種模式應有盡有,有華人投資的,日本人投資的
有老闆親臨甚至自己下海採集的,有太多不同的供應商類型在不同的產地,同一產地裡就會有高級的跟差的
價格反應在品質上,從貨色多跟少,貨色美不美(頂級好貨的多跟少),貨色穩不穩定,現場處理的情況
以至於存在 快進快出 衝量便宜賣品質參差不齊 vs. 叨穩再賣少量高單價 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的店家 ?
不只有這二種,甚至還有同時有這二種服務的業者,剛到賣便宜,處理後賣貴,
也有更多不同的類型服務,比如你的缸我包了,你就不用管那些,花錢就行
或者是有的店家,是專做繁殖的,所以沒有進穩不穩,而是他是母株分切賣子株
也有些是//////的工作室,他有本業,他的服務是看心情的,要賣貴或便宜他自己考量,其他有些不同的類型
還是都是每一批隨緣 ?
觀賞水族是休閒,所以是隨緣,有時只是跟店主磁場合,貴便宜都沒差,開心玩就好
但做生意的話,如果都隨緣,要嘛不是家有礦,要嘛就是等倒閉.....
有時後去水管 老闆都會說 我們魚比較穩 別家的回去兩天就死了 再便宜也沒用 之類的
就在想這真相為何 困擾已久 很想了解內幕 謝謝
困擾很久其實要考慮的是自己的環境,養很久了,買魚買珊瑚不會買要死不死或是不開的珊瑚回家
買隻活動力好的魚或表現好的珊瑚,去到家中環境,如果環境比業者好,生物會表現的更好
環境不好,當然就適應不好,至於店家攻擊同行這個,聽聽就好,活體沒有100%

買便宜是把活體風險扣在生物價格上,買貴就是把風險降低,其他這個大約就是經濟學上的事了
我能給的建議就是把環境用好,挑合眼緣符合預算,店主磁場會合的來買囉~~
參考看看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