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海水缸測量的必要與否,操作方式還有心態,目前您是用什麼方式在養海水缸呢


  • 投票人總計
    114

LMKALAN

💎💎💎🏆🏆
合作商家
金幣
8,440
最古早的時候,可能就一個桶子,天然海水輪轉,好一點裝台蛋白機吧,
測試水質??那只有在發燒友才會接觸的,蛋蛋機十幾年前也只有少數玩家有在用.....
盒裝測試劑,每個店家一定都有賣到過期的,更不用說上游賣一波就不賣了的品牌,像紅X、TX等等一堆,因為都會過期賠錢

一般用戶,早期9成9就是插花式養殖,現在大約是6~7成還在插花式養殖,插花式的目前還是主流,只是有在改變了
從業者到消費者,隨著生物的價格漲價,消費型態的改變,慢慢的從憑感覺,大約或許有可能水質如何
到現在用電子儀器,簡單方便的提供魚缸內較為正確的數值,來方便判斷魚缸的狀況或進程
藉此做出適當的調整與處置~~

前言過長.....
我大約是七、八年前開始比較有在量測水質,早期(40年公司)我們真的就是很陽春的操作
生物量非常大的進出台灣市場,進來還沒餵就已經要下一批了~~但如今店家數已從二百多家少到現在可能不到百家海水業者
目前不到百家業者中,我們看到有愈來愈多的業者選擇儀器來幫用戶測量,免除古早那種用大約的方式來判讀水族箱狀況

好幾年前當時我的考量是sps我們進來就要讓店家全部帶走,因為不好存放(很快變黑),所以開始做測量,做系統上的操作與優化
當時是用colombo(一樣荷蘭的試劑)每次操作就一大堆瓶跟藥水,使用上真的是覺得頂麻煩的,變色還要搖,ml數還要+-
還跟另一牌不一樣,一個是看剩下的,一個是看用多少....然後一格代表的數值由左至右範圍又大,所以就往蛋機前進
然後我就從一般用戶-->經銷-->總經銷-->現在是水族總代理了....
如果產品沒有市場需求,市佔不會逐步增加,目前年增率應該有30~50%....

當時另一個考量是我們前二年新出的滴定機銷售上十分成功(一年超過100台),但我比較擔心的是不少用戶其實都是滴個大約
並沒有適時量測來對應調整滴定量,甚至我們也聽到不少用戶水族業者上門安裝也是裝個大約,有在跑就好....
當然有在滴比沒有在滴的好,但長期來說,沒有經過測量的情況,仍然是有可能造成偏差,只不過是拉長時間而已~~
----故事太多

總之,華人就是差不多先生,大約就可以,生物正常表現良好就可以,那其實業者也很可以,因為生物就持續有人要消費(插花式養殖)
又或是有些單位,可以合法取得珊瑚,那麼再挖就有~~但我最常說的就是現在魚蝦也繁殖,珊瑚也繁殖,別人在繁殖,你還在插花....
是不是從水質的掌握來看看呢~~畢竟養的活跟養的好是有差別的~~

不過我又常說這個是一個愉快的休閒行為,如果量測水質造成壓力,試劑、儀器購買造成預算壓力,買生物是放鬆壓力的話,那沒測也可以養
你自己的缸,自己決定要怎麼玩~~來留言探討下,你是什麼心態在養海水缸呢~~
或者是你目前都怎麼玩設備呢,站長說的最好笑,養的如何一回事,設備上可不能輸人家~~哈哈這個我最喜歡
-----------
雖然我已經講鹽度比重好多年了,相信還是有人不曉得是什麼情況,所有的測量,我想這個鹽度(比重)最先測清楚比較要緊,這個測錯了,後面錯一堆
這二篇還可以溫習一下哦

羅生門系列】天然海水vs人工海水 (另有鹽度比重大解析)

https://www.ph84.idv.tw/forum/threads/389187/
聊聊水族比重計/鹽度計的世代演進

----------------​

其他想到什麼再來追加,或蓋大樓來聊天吧~~​

 
最後編輯:
所謂科學看的與其說是‘’數據‘’不如說是‘’證據‘’,只是很多人似乎都有不小的誤解。
數字當然是個很好的量化工具,不過它本身離證據可還差得遠了。
6 dKH和7 dKH下不同珊瑚的表現究竟有什麼差異?NO3到底多高才會以什麼機制對哪些生物造成傷害?不同參數的變動與震盪到底各別會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無論是去問學者還是玩家,現階段恐怕還是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都有點排斥直接提供一個答案,因為很多事我自己也還沒能得出什麼結論,只是我也知道這樣對於新手而言可能只會更混亂。

之前在Tidal garden的影片有聽到一句我覺得蠻適合貼在牆上的話:“If it's not fun, something is terribly wrong.”
如果一個興趣開始不再有趣的話確實就失去本意了,而我也的確很常讓自己掉進這個坑中。
應該很少有人能把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做到登峰造極吧,所以學會享受我認為也是進步的一大要件。


嗯……真的有點扯太遠了,回到測水質吧。
多數新手剛開始玩水族時都會卡在無法理解水生生物的物質交換媒介和我們是不同的這點。
以養狗來說如果你家裡的空氣你自己呼吸起來沒有問題那你的狗當然也ok,但對半封閉的水族箱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不同的缸子我的測量習慣也會不太一樣。
如果是小缸且飼養的生物消耗量也不大的話我可能就只會測鹽度和溫度而已,剩下的東西就靠定期大換水reset,不過再怎麼樣鹽度和溫度仍是我的必測項目。

P.S. 有沒有學術機構但預算不足的選項:em01:
 
所謂科學看的與其說是‘’數據‘’不如說是‘’證據‘’,只是很多人似乎都有不小的誤解。
數字當然是個很好的量化工具,不過它本身離證據可還差得遠了。
6 dKH和7 dKH下不同珊瑚的表現究竟有什麼差異?NO3到底多高才會以什麼機制對哪些生物造成傷害?不同參數的變動與震盪到底各別會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無論是去問學者還是玩家,現階段恐怕還是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都有點排斥直接提供一個答案,因為很多事我自己也還沒能得出什麼結論,只是我也知道這樣對於新手而言可能只會更混亂。

之前在Tidal garden的影片有聽到一句我覺得蠻適合貼在牆上的話:“If it's not fun, something is terribly wrong.”
如果一個興趣開始不再有趣的話確實就失去本意了,而我也的確很常讓自己掉進這個坑中。
應該很少有人能把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做到登峰造極吧,所以學會享受我認為也是進步的一大要件。


嗯……真的有點扯太遠了,回到測水質吧。
多數新手剛開始玩水族時都會卡在無法理解水生生物的物質交換媒介和我們是不同的這點。
以養狗來說如果你家裡的空氣你自己呼吸起來沒有問題那你的狗當然也ok,但對半封閉的水族箱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不同的缸子我的測量習慣也會不太一樣。
如果是小缸且飼養的生物消耗量也不大的話我可能就只會測鹽度和溫度而已,剩下的東西就靠定期大換水reset,不過再怎麼樣鹽度和溫度仍是我的必測項目。

P.S. 有沒有學術機構但預算不足的選項:em01:
選項新增上投票選單囉,但我接觸過的,偉大的老師們如果真的要買是都能生出預算,
但有時計畫沒下來,或是手上還有舊的案還沒跑完,確實會有預算卡卡的問題

我們去年有捐一點HANNA給

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如果貴單位有需要的話,可以私下聊聊囉~~
可以實際比較看看蛋機的應用對於實驗上的幫助有沒有比試劑型來得方便與精準^^

 
我是懶鬼
鹽度用Milwaukee MA887(1個月1-2次)
CA MG K(aquaforest看看自動設備有沒有亂跑(1個月2-3次)
KH 蛋蛋機 (1星期一次)
Po4 蛋蛋機(1個月一次)
CA MG KH (卡默爾CMK)
No3 不測
PH 屁股癢的時候用筆插一下
 
所謂科學看的與其說是‘’數據‘’不如說是‘’證據‘’,只是很多人似乎都有不小的誤解。
數字當然是個很好的量化工具,不過它本身離證據可還差得遠了。
6 dKH和7 dKH下不同珊瑚的表現究竟有什麼差異?NO3到底多高才會以什麼機制對哪些生物造成傷害?不同參數的變動與震盪到底各別會有什麼影響?這些問題無論是去問學者還是玩家,現階段恐怕還是不會有統一的答案。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都有點排斥直接提供一個答案,因為很多事我自己也還沒能得出什麼結論,只是我也知道這樣對於新手而言可能只會更混亂。

之前在Tidal garden的影片有聽到一句我覺得蠻適合貼在牆上的話:“If it's not fun, something is terribly wrong.”
如果一個興趣開始不再有趣的話確實就失去本意了,而我也的確很常讓自己掉進這個坑中。
應該很少有人能把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做到登峰造極吧,所以學會享受我認為也是進步的一大要件。


嗯……真的有點扯太遠了,回到測水質吧。
多數新手剛開始玩水族時都會卡在無法理解水生生物的物質交換媒介和我們是不同的這點。
以養狗來說如果你家裡的空氣你自己呼吸起來沒有問題那你的狗當然也ok,但對半封閉的水族箱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不同的缸子我的測量習慣也會不太一樣。
如果是小缸且飼養的生物消耗量也不大的話我可能就只會測鹽度和溫度而已,剩下的東西就靠定期大換水reset,不過再怎麼樣鹽度和溫度仍是我的必測項目。

P.S. 有沒有學術機構但預算不足的選項:em01:

其實科學上數據也是很重要的阿~至少我做學術的時候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沒有之一.
畢竟所學是半導體相關, 數據的準確度(accuracy)跟量測穩定度(tool stability/reliability)都是極為重要的.

回到珊瑚飼養上面, 我能理解J大要表達的意思所以來補充一下, 意思應該是要大家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數據
畢竟生物不是只有單一數據能養好.(不過我覺得可以有一個理想值, 然後緩緩地去靠近那個數字)
ex: 人喜愛生活在20度的空間, 但如果直接從35度的空間瞬間讓你進到20度的空間你可能會感冒, 用在珊瑚上同樣適用

所以在我短短下海的幾年時間裡面我學到最重要的就是養珊瑚這件事情是要"慢慢來"的

基於這個前提, 關於水質測試我的見解就是選擇足夠穩定的方式(Apex/GHL, salifert, HANNA,......)
這邊就因人而異了, 畢竟有人顏色辨識能力不好或是操作手法不夠完善可能就不適合特定的方法.
但只要能找到足夠穩定的測量方式並且不要偷懶(這個測量的frequency也跟飼養密度有關就是了)應該都是很好的測量方式.

而且以海水缸來說(特別是有珊瑚的). Accuracy 不一定那麼重要, 反而是stability比較重要. 如何維持缸中數值的穩定才是要注意的.
ex: 長期飼養在KH12的環境下缸子一切正常的話, 無論他測試的KH對與不對, 只要量測手法不變的情況下, 持續保持12就對了. 不需要特意去拿別的設備來確認現在的KH到底是多少(不過我常做這件事情就是了, 很是好奇)

但也是上面提到的我認為"穩定stable"很重要, 所以我對魚定期大換水這個操作是持懷疑態度啦, 畢竟要能夠確保換的水跟缸內水數值穩定. 我感覺比起少量換水(<50%)+滴定難多了. 所以除非缸子出了解決不了的狀況需要reset, 不然我是不會做這個操作的.

Anyway, 最後用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詞來總結一下我下海的心得吧~
Reefkeeper這個詞我一直覺得用的很好: 每個下海的人都是keeper, 主軸就是keep.
How to "keep" your reef, is the major thing.
 
我是懶鬼
鹽度用Milwaukee MA887(1個月1-2次)
CA MG K(aquaforest看看自動設備有沒有亂跑(1個月2-3次)
KH 蛋蛋機 (1星期一次)
Po4 蛋蛋機(1個月一次)
CA MG KH (卡默爾CMK)
No3 不測
PH 屁股癢的時候用筆插一下
那你還不夠我懶, 以下借用你的表格哈哈

鹽度用APEX(即時), Milwaukee MA887(調海水才用, 同時測主缸調到一樣, 約一個半月兩個月一次)
KH CA MG(APEX tridnet 每天), HANNA蛋機(當APEX那邊數字怪怪的時候拿來驗證, 幾個月可能有機會一次)
Po4 (RF smart tester 每天) HANNA蛋機(當RF那邊數字怪怪的時候拿來驗證, 幾個月可能有機會一次)
NO2 (HANNA, 一個月兩個月一次)
No3 (salifert, 一個禮拜一次)
K (salifert, 沒要做什麼實驗的話兩個禮拜一次)
PH (APEX 即時)
 
選項新增上投票選單囉,但我接觸過的,偉大的老師們如果真的要買是都能生出預算,
但有時計畫沒下來,或是手上還有舊的案還沒跑完,確實會有預算卡卡的問題

我們去年有捐一點HANNA給

中華鯨豚協會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如果貴單位有需要的話,可以私下聊聊囉~~

可以實際比較看看蛋機的應用對於實驗上的幫助有沒有比試劑型來得方便與精準^^

我們目前的狀況比較算是百廢待舉吧。
原先的合作計畫已經結束了,但當初的缸子及生物還是打算繼續養下去。
不過確實與其說是實驗室真的沒預算不如說是沒有撥太多到水缸養殖這邊吧,畢竟這也只是我們眾多工具之一而已,研究產值也不能說特別高。

我之後再來問問我們老師對於其他水質參數有沒有興趣好了。
雖然我們確實也有其他的Hanna測量設備,不過目前用在水缸測試的也就只有鹽度和PO4而已,其他的仍舊是靠Salifert。


其實科學上數據也是很重要的阿~至少我做學術的時候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沒有之一.
畢竟所學是半導體相關, 數據的準確度(accuracy)跟量測穩定度(tool stability/reliability)都是極為重要的.

回到珊瑚飼養上面, 我能理解J大要表達的意思所以來補充一下, 意思應該是要大家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數據
畢竟生物不是只有單一數據能養好.(不過我覺得可以有一個理想值, 然後緩緩地去靠近那個數字)
ex: 人喜愛生活在20度的空間, 但如果直接從35度的空間瞬間讓你進到20度的空間你可能會感冒, 用在珊瑚上同樣適用

所以在我短短下海的幾年時間裡面我學到最重要的就是養珊瑚這件事情是要"慢慢來"的

基於這個前提, 關於水質測試我的見解就是選擇足夠穩定的方式(Apex/GHL, salifert, HANNA,......)
這邊就因人而異了, 畢竟有人顏色辨識能力不好或是操作手法不夠完善可能就不適合特定的方法.
但只要能找到足夠穩定的測量方式並且不要偷懶(這個測量的frequency也跟飼養密度有關就是了)應該都是很好的測量方式.

而且以海水缸來說(特別是有珊瑚的). Accuracy 不一定那麼重要, 反而是stability比較重要. 如何維持缸中數值的穩定才是要注意的.
ex: 長期飼養在KH12的環境下缸子一切正常的話, 無論他測試的KH對與不對, 只要量測手法不變的情況下, 持續保持12就對了. 不需要特意去拿別的設備來確認現在的KH到底是多少(不過我常做這件事情就是了, 很是好奇)

但也是上面提到的我認為"穩定stable"很重要, 所以我對魚定期大換水這個操作是持懷疑態度啦, 畢竟要能夠確保換的水跟缸內水數值穩定. 我感覺比起少量換水(<50%)+滴定難多了. 所以除非缸子出了解決不了的狀況需要reset, 不然我是不會做這個操作的.

Anyway, 最後用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詞來總結一下我下海的心得吧~
Reefkeeper這個詞我一直覺得用的很好: 每個下海的人都是keeper, 主軸就是keep.
How to "keep" your reef, is the major thing.
數據對研究而言當然重要,只是以我們比較偏基礎科學的生物研究而言多數情況下實在不太可能做到像應用端或其他理工領域那種程度的精準與穩定。

對我們來說數據比較像是一種“說故事”的工具。
你會發現很多生物領域的paper所呈現的數據其實是透過各種統計、建模、或演算的方式估出來的而非毫無爭議的實際狀況,所以同樣的結果常常都可以被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讀。
做實驗時當然會希望變因盡量少一點,但以生物體為目標時實在很難確保這點。
這也是為什麼“Biological replicates”的概念會那麼重要,為的就是透過複數獨立於彼此的生物個體甚至實驗系統來盡可能減少個體差異的影響,但即使如此在各大期刊中也還是可以看到一堆科學家在用paper吵架的有趣現象。

也因此就算我有一個缸子的光照和水流條件、鹽度、溫度、pH、KH、Ca、Mg、各種營養鹽、DOC、以及所有能透過ICP測得的元素等的可靠數據我也沒辦法判斷這缸究竟會養得如何,因為這些abiotic factor終究只是所有環境因子的冰山一角而已。

至於穩定這點大方向來說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也要知道大海可遠遠算不上是個穩定的環境。
地區、季節、天候、日夜、甚至是生物性因子(e.g. 魚群或是浮游生物的遷徙)都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珊瑚礁環境。
即使是KH這項大家都很重視穩定的數據也沒有什麼共識到底多大幅度的變動才算有害,說不定適當的變動還可能有一些幫助呢(至少在pH上是有一些研究支持適度變動對珊瑚的生長是有幫助的)。

而定時大換水我認為並不是少量多次加上滴定補充可以替代的。
即使你透過無鈉鹽來處理長期添加two-part造成的氯離子和鈉離子累積,仍然有許多能測得或不能測得的物質會隨著時間累積或消耗,而這些東西或許隨著我們的了解增加後也能透過其他方式處理,但至少現在我並不認為每週十幾二十%的換水能夠完全cover(我自己是有過數次透過連續大換水解決老缸子無解怪問題的經驗)。

我認為缸子的穩定就好比駕駛帆船,當你航行時自然會隨著時間慢慢偏移航道,只是到底要偏離到什麼程度才要調整風帆就因人而異了。
 
看完上面二位大神的發表真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哈哈沒有啦,是真的收獲很多
也可以看到生物科學領域跟半導體電子電機領域對於所謂的測量看法不同與差異,不過這個離題太遠
我們回到休閒行為的海水水族箱吧~~

那麼我也來講講我對於測量上的應用在水族上的看法
一般來說,我們都聽過全球暖化,二氧化碳造成海水酸化影響全球珊瑚,這個應該不用再多說
所以這二個現像在一個封閉(沒有跟大海與其他水源併接)海水缸如果沒有藉由設備與管理來控制環境參數
那就是災難

全球暖化加劇!世界最北珊瑚礁也白化了..

但神奇的來了,珊瑚礁有沒有白化死光呢,沒有,有些適應下來了,但我們的水族箱要用物競天擇的方式來養嗎??
就是插花式的養法,適應下來的持續,新的通常不會活(水族館都賣養不活的給我)......
但其實是我們的水族箱已經離大海太遠了(參數偏離過多),正常我們在水族館買時,不太可能會買要死不活的吧
要掏錢時一定是挑喜歡的,漂亮的,甚至是健康衝顆粒的~~但為何回到家就又不一樣了.....相信這個是半數以上用戶的心聲~~
---------------
我敢說全台上萬個海水族箱中有控溫的沒有過半(不過這個要另開一個投票問卷來看看準不準)
那就更別說其他的數據參數對於過半的這些沒控溫的用戶來說也不是非常的重要了
(所以看投票%就能知道插花式養殖是不是6~7成)別離題~~拉回來

所以魚缸裡會是一直變動的,餵進去的食物(你養的是動物所以要食物)產生的廢棄物,最後堆積成營養鹽
大海裡營養鹽不會高到那裡的,所以珊瑚本身並不是主要靠營養鹽,其他的參數例如鈣鎂,珊瑚成長會消耗掉
你沒有補進去,就只會愈來愈低,不論你是大換水還是定期換水,不會愈來愈高的

重點要講的就是魚缸裡只會愈來愈差,不太可能會愈來愈好,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明來讓大家理解
所以不會愈來愈好這點是確定的話,靠著換水,或其他各種設備、藥水來添加,調整,這樣應該大家都能知道為何要這樣做
上面像繞口令的其實就是最基本的概念,只是大多數人卡關在更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先有共識
魚缸不會自己變好,封閉環境只會愈來愈差(離大海愈來愈遠)能養活的種類愈來愈少,別人在繁殖,我們在買生物...業者感謝你~~
------------
所以講回來測試水質參數的必要性,精準好用簡單的測量,讓我們知道魚缸的狀況,要做什麼調整
遇到狀況時要怎麼處理,比如np高了,高到那,要怎麼降,沒有量我怎麼知道呢??
高np可不可以養,可以啊,但廠商新進貨的澳洲草莓蛋糕,可能放下去就卡b黑掉啞巴,運氣好半年活過來,運氣不好直接脫...

篇幅有點長了,過幾天再來說說各種測量的有趣事~~如果有人想要講講自己的測量經驗與看法,還有心態
上面二位大大的心態都說得好,我覺得論壇就是這樣,我理解你即使我不認同,但你的缸你高興就好
好好講,分段講清楚,讓大家看的懂,上面二位大大的文字我就看得懂~~但不要那麼困難啦
有點懷念起以前論壇上那些啦塞的人了~~
 
最後編輯:
非常贊同切勿追求數據!!!不然為何有人能高NP養骨還養的美長的快(反之大多數人即是追求接近大自然海水的數值),所以要說海缸真的不是像數學1+1=2的單一答案;

蛋機一整套有了,但是也已久很少在使用,只有在感覺骨長大太多才會檢測下,尤其是KH部分,不然光是測水質都嫌麻煩了我,最近也有在考慮想入手海神,一方面又想到底有沒有這必要性🥲🥲🥲
 
看完上面二位大神的發表真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哈哈沒有啦,是真的收獲很多
也可以看到生物科學領域跟半導體電子電機領域對於所謂的測量看法不同與差異,不過這個離題太遠
我們回到休閒行為的海水水族箱吧~~

那麼我也來講講我對於測量上的應用在水族上的看法
一般來說,我們都聽過全球暖化,二氧化碳造成海水酸化影響全球珊瑚,這個應該不用再多說
所以這二個現像在一個封閉(沒有跟大海與其他水源併接)海水缸如果沒有藉由設備與管理來控制環境參數
那就是災難

全球暖化加劇!世界最北珊瑚礁也白化了..

但神奇的來了,珊瑚礁有沒有白化死光呢,沒有,有些適應下來了,但我們的水族箱要用物競天擇的方式來養嗎??
就是插花式的養法,適應下來的持續,新的通常不會活(水族館都賣養不活的給我)......
但其實是我們的水族箱已經離大海太遠了(參數偏離過多),正常我們在水族館買時,不太可能會買要死不活的吧
要掏錢時一定是挑喜歡的,漂亮的,甚至是健康衝顆粒的~~但為何回到家就又不一樣了.....相信這個是半數以上用戶的心聲~~
---------------
我敢說全台上萬個海水族箱中有控溫的沒有過半(不過這個要另開一個投票問卷來看看準不準)
那就更別說其他的數據參數對於過半的這些沒控溫的用戶來說也不是非常的重要了
(所以看投票%就能知道插花式養殖是不是6~7成)別離題~~拉回來

所以魚缸裡會是一直變動的,餵進去的食物(你養的是動物所以要食物)產生的廢棄物,最後堆積成營養鹽
大海裡營養鹽不會高到那裡的,所以珊瑚本身並不是主要靠營養鹽,其他的參數例如鈣鎂,珊瑚成長會消耗掉
你沒有補進去,就只會愈來愈低,不論你是大換水還是定期換水,不會愈來愈高的

重點要講的就是魚缸裡只會愈來愈差,不太可能會愈來愈好,我們用最簡單的說明來讓大家理解
所以不會愈來愈好這點是確定的話,靠著換水,或其他各種設備、藥水來添加,調整,這樣應該大家都能知道為何要這樣做
上面像繞口令的其實就是最基本的概念,只是大多數人卡關在更多奇奇怪怪的地方,先有共識
魚缸不會自己變好,封閉環境只會愈來愈差(離大海愈來愈遠)能養活的種類愈來愈少,別人在繁殖,我們在買生物...業者感謝你~~
------------
所以講回來測試水質參數的必要性,精準好用簡單的測量,讓我們知道魚缸的狀況,要做什麼調整
遇到狀況時要怎麼處理,比如np高了,高到那,要怎麼降,沒有量我怎麼知道呢??
高np可不可以養,可以啊,但廠商新進貨的澳洲草莓蛋糕,可能放下去就卡b黑掉啞巴,運氣好半年活過來,運氣不好直接脫...

篇幅有點長了,過幾天再來說說各種測量的有趣事~~如果有人想要講講自己的測量經驗與看法,還有心態
上面二位大大的心態都說得好,我覺得論壇就是這樣,我理解你即使我不認同,但你的缸你高興就好
好好講,分段講清楚,讓大家看的懂,上面二位大大的文字我就看得懂~~但不要那麼困難啦
有點懷念起以前論壇上那些啦塞的人了~~
其實我打字時已經盡量濃縮了,不然我還蠻常不小心就跟魚友聊到好幾個小時(還好現在有Line不用擔心電話費:em01:)。
所以還有人願意在論壇上討論或喇賽我也是蠻開心的啦,不然開口閉口都是在買賣真的是有點無聊。
 
非常贊同切勿追求數據!!!不然為何有人能高NP養骨還養的美長的快(反之大多數人即是追求接近大自然海水的數值),所以要說海缸真的不是像數學1+1=2的單一答案;

蛋機一整套有了,但是也已久很少在使用,只有在感覺骨長大太多才會檢測下,尤其是KH部分,不然光是測水質都嫌麻煩了我,最近也有在考慮想入手海神,一方面又想到底有沒有這必要性🥲🥲🥲
肯定是推薦買下去啦
無論追求數據與否
也要先能量測到才行。這些自動化量測工具至少穩定也準確一點(相較其他手動量測,包含Hanna)

kh 真的一兩天沒量可能就有滅頂之災
 
我們目前的狀況比較算是百廢待舉吧。
原先的合作計畫已經結束了,但當初的缸子及生物還是打算繼續養下去。
不過確實與其說是實驗室真的沒預算不如說是沒有撥太多到水缸養殖這邊吧,畢竟這也只是我們眾多工具之一而已,研究產值也不能說特別高。

我之後再來問問我們老師對於其他水質參數有沒有興趣好了。
雖然我們確實也有其他的Hanna測量設備,不過目前用在水缸測試的也就只有鹽度和PO4而已,其他的仍舊是靠Salifert。



數據對研究而言當然重要,只是以我們比較偏基礎科學的生物研究而言多數情況下實在不太可能做到像應用端或其他理工領域那種程度的精準與穩定。

對我們來說數據比較像是一種“說故事”的工具。
你會發現很多生物領域的paper所呈現的數據其實是透過各種統計、建模、或演算的方式估出來的而非毫無爭議的實際狀況,所以同樣的結果常常都可以被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解讀。
做實驗時當然會希望變因盡量少一點,但以生物體為目標時實在很難確保這點。
這也是為什麼“Biological replicates”的概念會那麼重要,為的就是透過複數獨立於彼此的生物個體甚至實驗系統來盡可能減少個體差異的影響,但即使如此在各大期刊中也還是可以看到一堆科學家在用paper吵架的有趣現象。

也因此就算我有一個缸子的光照和水流條件、鹽度、溫度、pH、KH、Ca、Mg、各種營養鹽、DOC、以及所有能透過ICP測得的元素等的可靠數據我也沒辦法判斷這缸究竟會養得如何,因為這些abiotic factor終究只是所有環境因子的冰山一角而已。

至於穩定這點大方向來說我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也要知道大海可遠遠算不上是個穩定的環境。
地區、季節、天候、日夜、甚至是生物性因子(e.g. 魚群或是浮游生物的遷徙)都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珊瑚礁環境。
即使是KH這項大家都很重視穩定的數據也沒有什麼共識到底多大幅度的變動才算有害,說不定適當的變動還可能有一些幫助呢(至少在pH上是有一些研究支持適度變動對珊瑚的生長是有幫助的)。

而定時大換水我認為並不是少量多次加上滴定補充可以替代的。
即使你透過無鈉鹽來處理長期添加two-part造成的氯離子和鈉離子累積,仍然有許多能測得或不能測得的物質會隨著時間累積或消耗,而這些東西或許隨著我們的了解增加後也能透過其他方式處理,但至少現在我並不認為每週十幾二十%的換水能夠完全cover(我自己是有過數次透過連續大換水解決老缸子無解怪問題的經驗)。

我認為缸子的穩定就好比駕駛帆船,當你航行時自然會隨著時間慢慢偏移航道,只是到底要偏離到什麼程度才要調整風帆就因人而異了。
確實海水缸養法百百種
但雖然kh 變動多大有害沒有共識,至少穩定不會有事。但一旦短時間內變化太大出事的人不在少數。(當然可能只有部分珊瑚有事)

這也可以同理對應你認為大海變化多端的故事。海裡面變化很多所以常常有整片白化的現象啊。(我們的魚缸可不想要有這種狀況,特別有些sps很容易因震盪就掛了。我自己就經歷好多次,每次都從貴的開始死…)

所以才會說你說的老缸症候群或是出了問題已經有骨不行的情況下才會去大換水(因為沒招了)不然一般情況下還是覺得要盡量避免。

畢竟私人觀賞用魚缸不是大海,經不起物競天擇。我們更像是溫室,要求是盡善盡美讓花(珊瑚)開的漂亮。

BTW, 老缸症候群可能也只是有些因子我們還沒研究出來而已。我相信總有一天會知道少了什麼或是累積了什麼。到時候再以科學的方法監控或是添加及移除就能更進一步維持觀賞用魚缸的穩定了。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