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liu0801

💎🏆🏆🏆🏆
金幣
6,819
文章搬運到這個版,看會不會有人討論幫忙~

各位觀眾~~ICP test 結果出來啦~~~
對照前一集: (46)寫在icp結果出來之前~
另外附上送測當天缸內水鹽度. (也算準~~)
PH84_250906020107_89bf7.png



老實說, 準確的令人害怕
PH84_250906010752_7efbb.png


(46)寫在icp結果出來之前~ 體感的一樣 Mg跟K的salifert準確性堪慮~~(放太久也很少測是主因)
一方面也是現在比較有信心自己判斷也比較不會慌, 所以擺爛沒買新的測試劑.
NO3的部分感覺Salifert的鑑別度真的堪慮~~還得考慮自己的眼睛不好~~ (0.3跟1, 似乎還是差別有點大阿)
是不是真的該敗一台Trident NP了呢???


RO水跟之前一樣都有測出Si, 不知道是不是濾芯的關係??
但似乎沒什麼影響?
另外也有測出B跟Zr, 感覺也是受到濾心的影響?(之前ICP RO檢測沒有這兩項)
不知道有沒有大神能說明一下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 特別是Zr是不是一種汙染阿?
PH84_250906011553_8292e.png


再來進入到微量跟巨量的部分~~
Sr, K, B, Mg, I, Br & Al這7個偏高的值.

Mg: 不明原因~滴定已停止很久~~ (有大哥可以解釋??)
B: 來源應該來自於同時添加KZ BB 跟 TM 陰陽離子(A)
預計操作: 暫時微調一點點, 但維持在偏高也是我自己想要的, 用來逼SPS顏色, 所以可能小小調整, 下次ICP再看狀況
K: 應該是補了過多的KZ KB
預計操作: 暫時也是微調一點點, 同樣為了顏色跟珊瑚健康
Sr, I & Br: 看起來也只有TM陰陽離子(A, K)會造成偏高
預計操作: 不調整, 除了I 以外, 其他數值偏差不大~暫時不作調整, 觀察珊瑚狀態為主
AI: 推測跟翻缸, 黏造景的東西析出之類的
預計操作: 不做動作, 看下次ICP結果
再來是FM特有的比例關係(預計也是會當作調整的參考):
PH84_250906013426_69350.png

預計操作: 稍稍控制Sr & K, 讓其ratio進到理想區間 (FM這邊是說比例不對會讓珊瑚停止生長)


再來是缺少的元素部分, 有考慮要買單項來補充了(缺少的元素: Zn, V, Cu, Ni, Co, Se)
預計操作:
Zn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說明裡說會讓SPS有斑塊狀脫色, 有點可怕啊~)
V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Cu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Ni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Co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Se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PH84_250906020332_72f88.png




小結論: FM這波操作應該可以賣很多單項元素添加劑阿....有點厲害的行銷~~~

站上的大神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建議可以提供給小弟參考的, 拜託了~~~~
 
NO3的部分感覺Salifert的鑑別度真的堪慮~~還得考慮自己的眼睛不好~~ (0.3跟1, 似乎還是差別有點大阿)
是不是真的該敗一台Trident NP了呢???
會干擾比色型的NO3測試劑的因素本來就比較多, 所以我也不曉得改成Trident差異會有多大。
例如NO2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干擾因子。這東西即使是在穩定的珊瑚缸中也可能有微量的濃度。雖然對生物不會有任何影響,但這一點點的量就有可能使NO3測試劑的結果偏高了。

如果只是不想認顏色的話也是可以試試用Hanna HI736來讀Salifert結果,或是直接買台NO3蛋蛋。

RO水跟之前一樣都有測出Si, 不知道是不是濾芯的關係??
但似乎沒什麼影響?
另外也有測出B跟Zr, 感覺也是受到濾心的影響?(之前ICP RO檢測沒有這兩項)
不知道有沒有大神能說明一下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 特別是Zr是不是一種汙染阿?
Si應該是自來水裡最容易通過RO膜的東西之一,只是通常在缸內會很快的被消耗掉,也幾乎沒什麼直接害處(頂多就矽藻多長一點)。

至於B和Zr的殘留我就很少聽到案例了,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FM是少數會測淡水中這兩項數據的業者。
我自己倒是不會太擔心,畢竟濃度也不算高,且除了污染外也完全有可能是false positive(我也不曉得FM這兩個東西的LOD是多少)。頂多就稍微增加一下DI濾材的量或更換頻率吧。

Mg: 不明原因~滴定已停止很久~~ (有大哥可以解釋??)
鎂的消耗量本來就不會多高,因此若缸內生物量還不大的話消耗確實會很不明顯甚至直接被換水給蓋掉。

B: 來源應該來自於同時添加KZ BB 跟 TM 陰陽離子(A)

預計操作: 暫時微調一點點, 但維持在偏高也是我自己想要的, 用來逼SPS顏色, 所以可能小小調整, 下次ICP再看狀況

K: 應該是補了過多的KZ KB
另一個來源是補充NO3用的硝酸鉀。
大約每補1ppm的NO3就會順便補0.64ppm的鉀。

預計操作: 暫時也是微調一點點, 同樣為了顏色跟珊瑚健康
Sr, I & Br: 看起來也只有TM陰陽離子(A, K)會造成偏高
預計操作: 不調整, 除了I 以外, 其他數值偏差不大~暫時不作調整, 觀察珊瑚狀態為主
AI: 推測跟翻缸, 黏造景的東西析出之類的
預計操作: 不做動作, 看下次ICP結果
再來是FM特有的比例關係(預計也是會當作調整的參考):
PH84_250906013426_69350.png

預計操作: 稍稍控制Sr & K, 讓其ratio進到理想區間 (FM這邊是說比例不對會讓珊瑚停止生長)


再來是缺少的元素部分, 有考慮要買單項來補充了(缺少的元素: Zn, V, Cu, Ni, Co, Se)
預計操作:
Zn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說明裡說會讓SPS有斑塊狀脫色, 有點可怕啊~)
V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Cu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Ni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Co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Se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FM的建議我是覺得看看就好,因為很多都完全沒有任何根據。而且這家公司針對化學方面的論述也是出了名的充滿錯誤,有時候甚至跟Chatgpt有得拼……

我通常是不會把微量元素測不到或是低於廠商建議值這點當作是添加的理由,畢竟也沒什麼證據能證實拉高濃度到底會有什麼優勢。
上述這幾個元素在TM陰陽離子裡也都有了,所以除非是想實驗看看各別的效果,不然我自己是不會想特別再多補。
 
會干擾比色型的NO3測試劑的因素本來就比較多, 所以我也不曉得改成Trident差異會有多大。
例如NO2就是一個很常見的干擾因子。這東西即使是在穩定的珊瑚缸中也可能有微量的濃度。雖然對生物不會有任何影響,但這一點點的量就有可能使NO3測試劑的結果偏高了。
Trident或是其他自動化量測只要穩定我覺得都比蛋機或是Salifert好用(或是說省心)許多。
畢竟是連續性的量測,只要搭配蛋機或icp的值對照幾次後就大概可以知道缸內實際水準(就算有offset)
簡單地說就是,磨合期過後,機器都能有效的讓你不用擔心也相對省事。(不用定期量)

所以我覺得肯定用機器是更方便觀察的啦。

NO2我有蛋機(因為我覺得看氮循環的完整性看NO2比NO3重要)

如果只是不想認顏色的話也是可以試試用Hanna HI736來讀Salifert結果,或是直接買台NO3蛋蛋。
對,所以第一步我應該會去買蛋機。
感謝提醒⏰哈哈哈
Si應該是自來水裡最容易通過RO膜的東西之一,只是通常在缸內會很快的被消耗掉,也幾乎沒什麼直接害處(頂多就矽藻多長一點)。

至於B和Zr的殘留我就很少聽到案例了,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FM是少數會測淡水中這兩項數據的業者。
我自己倒是不會太擔心,畢竟濃度也不算高,且除了污染外也完全有可能是false positive(我也不曉得FM這兩個東西的LOD是多少)。頂多就稍微增加一下DI濾材的量或更換頻率吧。
RO的Si確實每次測都偏高
但缸內海水沒有特別高所以我確實也沒有太擔心這塊。

感謝資訊,看來是不用太擔心RO水了
鎂的消耗量本來就不會多高,因此若缸內生物量還不大的話消耗確實會很不明顯甚至直接被換水給蓋掉。
但換水區間…也沒啥掉….
但維持這個值也行啦。
確定trident值可以參考也夠準就行。
另一個來源是補充NO3用的硝酸鉀。
大約每補1ppm的NO3就會順便補0.64ppm的鉀。
我是用市售的NO3提升劑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用硝酸鉀調配的

但應該還是KZ KB 加過頭比較可能~
畢竟這是直接補K
另一點就是Salifert測得偏低,我雖然有體感應該是偏低但還是持續有加讓他維持在一個值上。
FM的建議我是覺得看看就好,因為很多都完全沒有任何根據。而且這家公司針對化學方面的論述也是出了名的充滿錯誤,有時候甚至跟Chatgpt有得拼……
原來如此
我通常是不會把微量元素測不到或是低於廠商建議值這點當作是添加的理由,畢竟也沒什麼證據能證實拉高濃度到底會有什麼優勢。
上述這幾個元素在TM陰陽離子裡也都有了,所以除非是想實驗看看各別的效果,不然我自己是不會想特別再多補。
所以真的不用管?
對顯色真的沒差嗎?

舉Zn為例,我’應該‘是因為從紅海ABCD改用TM 陰陽離子才歸0的。(因為之前測icp 都有值)
就很想讓他也能被量到,不然感覺就是珊瑚不夠用的感覺。(TM陰陽離子裡面有確還是0,擔心珊瑚不夠用)

另外雖然你這邊有提到沒有證據有優勢
但上次有人測試珊瑚生長良好水域的海水數值(icp test)大多數跟FM蠻接近的, 所以可能可以參考參考?
連結:https://www.ph84.idv.tw/forum/threads/380935/post-3880529

回到我的主要疑問,其實是想問以下幾點
首先應該感覺的出來我是有想要補的。
但有以下的疑慮:
1. 補到太過量的risk?
2. 使用上的建議跟有沒有人有使用的經驗?
3. 怎麼補較好?(參考FM建議還是再分更多天補?)

感恩大神
 
目前珊瑚沒啥問題,狀況也都正常
所以想問的是….
如果要補,該怎麼補。
如果補下去等觀察到異常可能就來不及啦~~
微量元素不足應該不會造成立即掛掉,超標太多就會,別太擔心啦~不然就只能定期送測,大陸有人微量元素都測的出來,不知道怎麼測的,或許你可以去他們的論壇看看。
 
NO2我有蛋機(因為我覺得看氮循環的完整性看NO2比NO3重要)
你是用HI764嗎?一般珊瑚缸會出現的濃度用其他適用高濃度的機台來測靈敏度可能會不太夠。

我是用市售的NO3提升劑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用硝酸鉀調配的

但應該還是KZ KB 加過頭比較可能~
畢竟這是直接補K
另一點就是Salifert測得偏低,我雖然有體感應該是偏低但還是持續有加讓他維持在一個值上。
鉀在多數的缸內其實生物性消耗的量並不會太高,而且和生物量也不見得會有直接關係,因此即使是長滿SPS的缸也有可能完全不需要額外補鉀。
最大宗的消耗因素多半會是滴定造成氯化鈉累積後的鹽度稀釋。
另外一些沸石也有可能吸鉀,但我也不曉得不同市售產品吸收的效率會差多少。

我自己的缸在顧好離子平衡的情況下通常是不需要額外補充也能維持濃度,即使是一天耗2~3dKH的骨缸。
另外一個比較安全的補充方法是直接拉新海水的濃度,這樣再怎麼高也有一個天花板在,不過若你有在頻繁檢測的話就還好。

但換水區間…也沒啥掉….
但維持這個值也行啦。
確定trident值可以參考也夠準就行。
鎂的生物性消耗量的確會因缸而異,但幾乎很難高於一天1~2ppm(多數缸子大概會更低),所以完全有可能在整個換水週期內的消耗都還累積不到能被測得的幅度。

所以真的不用管?
對顯色真的沒差嗎?

舉Zn為例,我’應該‘是因為從紅海ABCD改用TM 陰陽離子才歸0的。(因為之前測icp 都有值)
就很想讓他也能被量到,不然感覺就是珊瑚不夠用的感覺。(TM陰陽離子裡面有確還是0,擔心珊瑚不夠用)

另外雖然你這邊有提到沒有證據有優勢
但上次有人測試珊瑚生長良好水域的海水數值(icp test)大多數跟FM蠻接近的, 所以可能可以參考參考?
連結:https://www.ph84.idv.tw/forum/threads/380935/post-3880529
很多的微量元素其實在天然海域中的濃度變異是很大的,這點就和我們熟悉的巨量元素不太一樣,反而還比較類似營養鹽。
例如鐵或是錳的濃度就可能會因為離河口的遠近、火山活動、或是附近的礦區等因素而在海域間有非常大的差異,而這些不同濃度的地區也完全有可能都有很健康的珊瑚礁。
因此即使是想以天然海水為目標也很難給出一個完美數值,很多業者的濃度建議其實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的儀器測不到更低濃度了。

碘、鉬、鎳、矽這幾個算是在對生物有已知用途的元素中少數比較容易穩定落在ICP-OES可測得範圍的,其他東西則會有很高的地區性差異。
鋰雖然和巨量元素一樣濃度多半比較穩定一些,但是對生物用途我們了解的其實還沒有很多,關於海洋生物則是完全沒有任何已知的重要性(撇除太高所產生的毒性)。
鋇的話通常也是會落在可測得範圍,只是這東西沒有任何已知的生物性用途,我也不會想去特別添加。

想追求特定濃度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我也不曉得到底會不會比較好或比較糟,所以我多半才會比較建議保持著實驗心態來試。
另一個問題則是水族ICP服務不見得對於這些元素的低濃度有很好的靈敏性,還有可能因為運輸過程中的沉澱、微生物消耗、或污染而出現各種偏差,所以我也並不是很放心把這些結果當作添加基準,頂多就用來確認有沒有嚴重過量。

而且即使測出來都是0也不代表不足,有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已經過量了。例如銅由於很容易在缸內沉澱或被消耗,所以是有可能在測不到的情況下毒害到一堆東西(就好比增加餵食有時可以在不拉NP的情況下讓珊瑚顏色變深)。
反之測得到也不一定代表夠,因為很多的微量元素在海水中都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例如不同氧化態、螯和狀態、或是鍵結形式,但不見得每一種都能被生物有效利用,只是ICP完全沒辦法區分這部分的差異。

顯色用途則完全都是源自於水族玩家的觀察,學術研究上則沒有任何相關資料。
當然若補充了珊瑚缺乏的特定微量元素的確有可能讓其健康表現變好進而改善顏色,但我自己並不是很買單“OO元素對應XX顏色”這種論點(也許在部分物種適用,但我不會當作通則)。

回到我的主要疑問,其實是想問以下幾點
首先應該感覺的出來我是有想要補的。
但有以下的疑慮:
1. 補到太過量的risk?
2. 使用上的建議跟有沒有人有使用的經驗?
3. 怎麼補較好?(參考FM建議還是再分更多天補?)

感恩大神
錳、鐵、矽、碘這幾個根據我自己的惡搞經驗以及我翻過的毒性研究來看我認為安全性是滿高的,至於其他東西我也不敢保證加到什麼程度會出事。
除了毒性外另一個可能的結果是促使特定生物的增長,例如我之前添加鐵時就有觀察到石蓴開始冒出來;而加矽則觀察到褐藻(矽藻)的增生,不過這些到底算不算缺點就看你的目標了。

如果是上述四種元素的話直接一次補滿目標濃度通常問題是不大。當然分次補也行,但我也不曉得會不會更好。

其他元素若想增加補充量我通常是會直接改原有的每日添加量,例如想多補鋅就把陰陽離子的每日鋅添加量增加個50%,再來觀察看看生物狀況和下次的ICP結果。
不過因為我現在都是用自己配的添加劑,成分上我很清楚可以和什麼混一起,所以都是直接加到其他綜合滴定液內一起補。若是用市售添加劑的話單獨加可能會比較保險一點。
 
最後編輯:
你是用HI764嗎?一般珊瑚缸會出現的濃度用其他適用高濃度的機台來測靈敏度可能會不太夠。
先感謝哥熱情回覆😂
我主要是測NO2都必須要是0
不然就代表氮循環有問題了
特別開缸初期或是翻缸或是有大動作的時候
鉀在多數的缸內其實生物性消耗的量並不會太高,而且和生物量也不見得會有直接關係,因此即使是長滿SPS的缸也有可能完全不需要額外補鉀。
K 我覺得對顯色蠻有關的,所以才拉比較高耶
而且K都可以算巨量元素了吧。沒有維持在一個level珊瑚是會有狀況的。(我自己的經驗把它當巨量來維護)
最大宗的消耗因素多半會是滴定造成氯化鈉累積後的鹽度稀釋。
另外一些沸石也有可能吸鉀,但我也不曉得不同市售產品吸收的效率會差多少。

我自己的缸在顧好離子平衡的情況下通常是不需要額外補充也能維持濃度,即使是一天耗2~3dKH的骨缸。
另外一個比較安全的補充方法是直接拉新海水的濃度,這樣再怎麼高也有一個天花板在,不過若你有在頻繁檢測的話就還好。


鎂的生物性消耗量的確會因缸而異,但幾乎很難高於一天1~2ppm(多數缸子大概會更低),所以完全有可能在整個換水週期內的消耗都還累積不到能被測得的幅度。
Mg我目前也是這樣覺得, 但畢竟被歸類在三大元素。我看很多人補的量也是蠻多的,跟我自己的狀況差異頗大。
但看來你的經驗跟我差不多?
很多的微量元素其實在天然海域中的濃度變異是很大的,這點就和我們熟悉的巨量元素不太一樣,反而還比較類似營養鹽。
例如鐵或是錳的濃度就可能會因為離河口的遠近、火山活動、或是附近的礦區等因素而在海域間有非常大的差異,而這些不同濃度的地區也完全有可能都有很健康的珊瑚礁。
因此即使是想以天然海水為目標也很難給出一個完美數值,很多業者的濃度建議其實也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們的儀器測不到更低濃度了。

碘、鉬、鎳、矽這幾個算是在對生物有已知用途的元素中少數比較容易穩定落在ICP-OES可測得範圍的,其他東西則會有很高的地區性差異。
鋰雖然和巨量元素一樣濃度多半比較穩定一些,但是對生物用途我們了解的其實還沒有很多,關於海洋生物則是完全沒有任何已知的重要性(撇除太高所產生的毒性)。
鋇的話通常也是會落在可測得範圍,只是這東西沒有任何已知的生物性用途,我也不會想去特別添加。

想追求特定濃度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我也不曉得到底會不會比較好或比較糟,所以我多半才會比較建議保持著實驗心態來試。
另一個問題則是水族ICP服務不見得對於這些元素的低濃度有很好的靈敏性,還有可能因為運輸過程中的沉澱、微生物消耗、或污染而出現各種偏差,所以我也並不是很放心把這些結果當作添加基準,頂多就用來確認有沒有嚴重過量。

而且即使測出來都是0也不代表不足,有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已經過量了。例如銅由於很容易在缸內沉澱或被消耗,所以是有可能在測不到的情況下毒害到一堆東西(就好比增加餵食有時可以在不拉NP的情況下讓珊瑚顏色變深)。
反之測得到也不一定代表夠,因為很多的微量元素在海水中都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例如不同氧化態、螯和狀態、或是鍵結形式,但不見得每一種都能被生物有效利用,只是ICP完全沒辦法區分這部分的差異。

顯色用途則完全都是源自於水族玩家的觀察,學術研究上則沒有任何相關資料。
當然若補充了珊瑚缺乏的特定微量元素的確有可能讓其健康表現變好進而改善顏色,但我自己並不是沒有很買單“OO元素對應XX顏色”這種論點(也許在部分物種適用,但我不會當作通則)。
特定微量(或是某些微量元素組合)對顯色超有幫助的。
這其實我覺得很明顯耶。比如我最近用KZ BB超有感的。(對紅色)
KZ的spur 我沒用但聽說也是很可以洗色。(也很可能倒缸😂

可能這部分真的就是學術跟我們玩家的差異吧。
顏色這種東西玩家比較在意
錳、鐵、矽、碘這幾個根據我自己的惡搞經驗以及我翻過的毒性研究來看我認為安全性是滿高的,至於其他東西我也不敢保證加到什麼程度會出事。
除了毒性外另一個可能的結果是促使特定生物的增長,例如我之前添加鐵時就有觀察到石蓴開始冒出來;而加矽則觀察到褐藻(矽藻)的增生,不過這些到底算不算缺點就看你的目標了。

如果是上述四種元素的話直接一次補滿目標濃度通常問題是不大。當然分次補也行,但我也不曉得會不會更好。

其他元素若想增加補充量我通常是會直接改原有的每日添加量,例如想多補鋅就把陰陽離子的每日鋅添加量增加個50%,再來觀察看看生物狀況和下次的ICP結果。
我不能這樣補,其他元素會過量。
不過因為我現在都是用自己配的添加劑,成分上我很清楚可以和什麼混一起,所以都是直接加到其他綜合滴定液內一起補。若是用市售添加劑的話單獨加可能會比較保險一點。

再來下面是原文中我實際缺少的跟我自己的判斷
我也覺得Cu, Ni比較偏污染
我是沒有要添加。

Zn V Co Se, 這幾個感覺至少可以添加到有數值。
雖然你有提到ICP準確性的問題,但剛剛我也提過比如Zn, 其實之前用紅海ABCD當微量滴定的時候是都有測到值。
現在用Tm陰陽離子沒有值,這讓我覺得是不是不夠。被珊瑚消耗完了。


另外我是要單獨添加沒錯 因為其他微量夠了!
但就想要知道怎麼個添加法比較安全或是有效果
再來是缺少的元素部分, 有考慮要買單項來補充了(缺少的元素: Zn, V, Cu, Ni, Co, Se)
預計操作:
Zn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說明裡說會讓SPS有斑塊狀脫色, 有點可怕啊~)
V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2/3添加)
Cu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Ni (不操作, 個人認為更偏向屬於汙染, 且已有測出微量, 不做另外添加)
Co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Se (0測出量, 做單項添加但採建議量之1/3添加)
 
K 我覺得對顯色蠻有關的,所以才拉比較高耶
而且K都可以算巨量元素了吧。沒有維持在一個level珊瑚是會有狀況的。(我自己的經驗把它當巨量來維護)
我的確聽過很多玩家回報太低的鉀會造成珊瑚狀況不好,我也並不懷疑這點。
我單純只是不確定到底拉到高於天然海水的濃度會不會更好。

Mg我目前也是這樣覺得, 但畢竟被歸類在三大元素。我看很多人補的量也是蠻多的,跟我自己的狀況差異頗大。
但看來你的經驗跟我差不多?
鎂最主要的消耗通常也是滴定的鹽度稀釋效應(大約會是生物性消耗的1~3倍),而這個效應在滴定量高的時候才會比較明顯。

特定微量(或是某些微量元素組合)對顯色超有幫助的。
這其實我覺得很明顯耶。比如我最近用KZ BB超有感的。(對紅色)
KZ的spur 我沒用但聽說也是很可以洗色。(也很可能倒缸😂

可能這部分真的就是學術跟我們玩家的差異吧。
顏色這種東西玩家比較在意
除了提升健康表現外,我知道有些市售微量元素產品的顯色效果反而是透過給與珊瑚一定的stress來達成的,例如spur2就是這樣。
至於BB我就不曉得裡頭是啥了(臺灣這邊常把它翻做硼的補充劑,但原廠其實壓根沒提過裡面含硼)。


我不能這樣補,其他元素會過量。


再來下面是原文中我實際缺少的跟我自己的判斷
我也覺得Cu, Ni比較偏污染
我是沒有要添加。

Zn V Co Se, 這幾個感覺至少可以添加到有數值。
雖然你有提到ICP準確性的問題,但剛剛我也提過比如Zn, 其實之前用紅海ABCD當微量滴定的時候是都有測到值。
現在用Tm陰陽離子沒有值,這讓我覺得是不是不夠。被珊瑚消耗完了。


另外我是要單獨添加沒錯 因為其他微量夠了!
但就想要知道怎麼個添加法比較安全或是有效果
你可能有點誤解我的意思了。
我指的並不是直接提升陰陽離子的量,而是在此之上補上你要增加的東西。
陰陽離子的濃度可參考這篇。舉例來說,若是想增加鋅的補充,我會用硫酸鋅或氯化鋅把原來的陰離子內的1200ppb拉到1800ppb,然後之後再視情況調整。

若是要單獨補的話就要再另外計算了。
比如你目前每天補充1000L的缸10mL的陰離子,那等同每天加了1200÷100÷1000=0.012ppb的鋅。所以你若想要增加50%的鋅添加量的話那就是每天額外多補0.006ppb。
 
我的確聽過很多玩家回報太低的鉀會造成珊瑚狀況不好,我也並不懷疑這點。
我單純只是不確定到底拉到高於天然海水的濃度會不會更好。
我自己覺得高於450比較不會屎色
(但也許也是給珊瑚壓力)
鎂最主要的消耗通常也是滴定的鹽度稀釋效應(大約會是生物性消耗的1~3倍),而這個效應在滴定量高的時候才會比較明顯。


除了提升健康表現外,我知道有些市售微量元素產品的顯色效果反而是透過給與珊瑚一定的stress來達成的,例如spur2就是這樣。
至於BB我就不曉得裡頭是啥了(臺灣這邊常把它翻做硼的補充劑,但原廠其實壓根沒提過裡面含硼)。
BB確定是含Boron,但應該還有別的添加物
搭配Spur2使用要減半用量也能證明裡面應該有些know how. (我猜也是用過量的某些元素或是物質)

附上之前收集的資訊
PH84_250907193930_b0505.jpg



而且其實給珊瑚壓力讓他們顯色只要window夠不要太脆弱其實是我想要的
畢竟玩家需要的是顏色。
屎色珊瑚再健康也只能是最終被淘汰的命運。
你可能有點誤解我的意思了。
我指的並不是直接提升陰陽離子的量,而是在此之上補上你要增加的東西。
陰陽離子的濃度可參考這篇。舉例來說,若是想增加鋅的補充,我會用硫酸鋅或氯化鋅把原來的陰離子內的1200ppb拉到1800ppb,然後之後再視情況調整。

若是要單獨補的話就要再另外計算了。
比如你目前每天補充1000L的缸10mL的陰離子,那等同每天加了1200÷100÷1000=0.012ppb的鋅。所以你若想要增加50%的鋅添加量的話那就是每天額外多補0.006ppb。
感謝提供用法
但我應該會用FM或是AF 調好的單元素

有風險嗎?如果照FM icp建議的添加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