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

🏅🏅🔰
金幣
0
內容:軟絲仔的育嬰房
受過度開發、濫捕、毒電炸魚影響,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每下愈況,過去東北角海域盛產的萊式擬烏賊(台語俗稱「軟絲仔」)產量也日漸減少,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 和 潛水教練郭道仁首創「竹子礁」。 「竹子礁」放置在東北角海域,當作軟絲仔的育嬰房,順利吸引大批軟絲仔產卵,估計三年來已復育五十萬尾軟絲仔,產值達兩億元。
鄭明修表示,軟絲仔會在每年五到九月,隨黑潮到東北角海域,在軟珊瑚枝幹間產下卵鞘,但是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惡化,軟絲仔找不到適當產卵場所,就勉強產在海底垃圾上;郭道仁指出,魚網、枯木、繩子、廢輪胎等,都成為軟絲仔產卵場所,當海浪大時,這些垃圾會在海水中翻滾,附著其上的卵鞘很容易摩擦死亡,軟絲仔產量也大為減少。

-- 軟絲仔卵鞘快要孵化時,可以看出一格格接近透明的卵粒內,有一隻隻的小軟絲仔。
-- 母軟絲仔,會鑽到用沙包固定在水中的竹叢深處產下卵鞘。

喜歡到東北角海域潛水的郭道仁說,過去經常看見大批已到產卵期的軟絲仔,因為找不到地方產卵,他很不忍心;後來想到可用台灣常見的綠竹綁成一叢,製成「竹子礁」,用沙包固定在海底來取代珊瑚。
他和鄭明修商量後,從五年前開始執行這項計畫,結果「效果好的出乎意料之外」,剛放下去沒多久,就吸引大批軟絲仔在竹子礁上產卵;尤其去年和今年,在竹子礁附近潛水時,有八成機率會看見軟絲仔群來這裡產卵。
鄭明修和郭道仁從三年前開始統計復育成果,發現軟絲仔卵鞘數從第一年的近七千條,成長到今年的五萬六千多條。鄭明修說,若以每個卵鞘平均有六個卵、孵化率八成來計算,近三年來已經產出五十萬尾軟絲仔;軟絲仔是高經濟價值海產,一年可以長一公斤,每公斤市價在三百元到五百元之間,以平均四百元來計算,竹子礁已成功復育價值兩億元的軟絲仔。附近漁民也告訴他們,這兩年軟絲仔捕獲量確實大增。
鄭明修表示,全世界臨海國家都面臨漁業資源減少的相同問題,也設計出各種不同人工魚礁,但大部分都是硬式沈底魚礁如水泥塊、電線桿等,最近幾年則開始流行廢軍艦;但這些人工產品放很久都不會壞,可能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價格昂貴,又容易被漁船拖網鉤住而破壞。
竹子礁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點,鄭明修指出,竹子爛了以後,也只是回歸自然,對環境沒有不良影響;竹子有彈性,被拖網鉤住時較有可能免於被破壞;另外竹子隨處可見,幾乎不用成本。
鄭明修說,也是潛水教練的郭太太,曾經用手摸過成年軟絲仔,但是只有母的讓她摸,公的絕對不肯;他希望能獲得政府支持,在東北角開發潛水生態旅遊,一定可以吸引大批遊客,提振當地經濟。他呼籲漁民在產卵期應避免捕撈軟絲仔,做長遠打算;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在竹子礁附近攻擊軟絲仔,因為軟絲仔會互相傳遞訊息,只要有一人去竹子礁附近炸魚或使用漁槍,那一年軟絲仔一定都不會再接近竹子礁。【攝影:鄭明修】,【2002/10/23 聯合報,李名揚】

一個休閒潛水人能為大海做些什麼?如果夠執著,5年可以在台灣的海洋中創造上億的財富,這些財富雖不會落進個人的荷包裡,但分享者不止潛水同好,也許您家餐桌上享用的一尾美味軟絲仔,就有可能是今年或去年從潛水教練郭道仁所設置的「人工產房(軟絲仔人工魚礁)」上孵化的。郭道仁5年來執著的試驗,不但在東北角的海底造了一場奇觀景象,也豐饒了台灣的海洋。
時序已到深秋,狂亂的東北季風將統治台灣北部的海洋,台北市「愛之海潛水站」總教練郭道仁,也送走了今年最後一批的「軟絲仔寶寶」,統計5年來從「私立郭家軟絲仔育幼院」誕生的軟絲仔,已有數十萬尾,如果以高價魚類的產值評估,金額一定上億,可是一角也未落進郭道仁的口袋,到目前為止,東北角的漁友說的「這兩年東北角的軟絲仔確實變多了」,和海洋生態學者的眾多掌聲則是最大鼓勵。
郭道仁不但是專精的潛水教練,也是職業的海底攝影師和資深的生態觀察者,5年前,從馬來西亞詩巴丹島海底懸浮的椰葉人工魚礁獲得構想,當年就在東北角海域選了一角,開始了國內從沒人實驗過的新嘗試。因為在台灣不容易取得在海水中特別耐腐的椰子樹葉,他嘗試了許多種人工的天然魚礁「建材」,最後才確認台灣到處都有的桂竹紮叢,最能吸引軟絲仔靠近產卵。

從此每年4月上旬,當東北風勢力開始消退,郭道仁在海中紮起第一座竹叢魚礁,往往懸浮竹叢還沒落定,就已有軟絲仔迫不及待的靠近產卵,接著就在一束束的「海底竹林」附近集結,最多的時候,可以看到成百成百的軟絲群繞著竹叢飛舞配對,然後產卵,每一束十來枝桂竹紮起的竹叢,就像掛起密密麻麻的葡萄串。
原本專為軟絲仔設計的魚礁附近,從春末就開始上演著一幕幕的海底奇觀,先是只有小指甲大小的小軟絲仔在卵囊內成形,然後「破殼」跳突到海水中。
成千上萬的小軟絲和卵囊以及竹叢上附生的藻類,當然也吸引了附近的魚群,麻麻密密天竺鯛就好像義務守護軍團一般,到後來連成百洄游的大群雙帶鯵和紅魽鯵部隊,也在附近徘徊不去。一幕幕的奇景,連長年在國內各海域潛水的中研院動物所魚類專家鄭明修博士也不禁嘖嘖稱奇,表示從未見東北角近海岸海域有如此豐饒的魚族奇觀。
這種海底奇觀上演季節到9月下旬落幕了,郭道仁送走了最後約50尾小軟絲,拆散人工產房兼育幼院的結構,讓易腐的竹叢留在海中,收回架構用的尼龍繩。等待明年春天,回家來繁衍下一代的軟絲仔,再和他們的「養父」一道享受東北角水晶宮中的天倫之樂。
明年,也許每一個潛水同好社團都可以用「郭道仁的方法」選一個海底的僻靜角落為自已、也為台灣的海洋經營一個省本多利的小型魚礁園地,如果那一個同好萬一誤闖進一座軟絲仔群漫天飛舞的魚礁樂園,請萬萬高抬貴手,千萬別見獵心喜,因為只要放過人工產房邊的軟絲仔,包管來年「野地裡」的軟絲家族會更見繁盛,會令漁友、釣友、潛水同好甚至用餐的台灣民眾,生活得更快樂。【2002/12/18 民生報,張銘隆】
轉貼自台灣水肺潛水世界
 
特地找出這篇文章.因為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有一群為生態默默耕耘的人.在做連國立海生館都沒做的事.也為鄭明修 和 郭道仁感到敬佩.當初我知道參與這項工作是自掏腰包做的.過了這麼多年.不知道我們政府有沒有開始給予經費補助?不過以我目前知道.好像沒有.想想.海生館幾億都在做.這個復育只需10幾萬.
 
下面引用由lin2006/07/29 00:54am 發表的內容:
特地找出這篇文章.因為有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有一群為生態默默耕耘的人.在做連國立海生館都沒做的事.也為鄭明修 和 郭道仁感到敬佩.當初我知道參與這項工作是自掏腰包做的.過了這麼多年.不知道我們政府有沒有開始給 ...
讚~~~~~~~~
政府朝野忙著爭權奪利~~~~~~~人民死活都不管了, 哪還有可能管海底生物的死活阿=.=!!!
不過我相信 民間還是很多熱愛生命與大自然的人士默默的在耕耘, 努力的拯救台灣僅存的一點自然資源
立正~~~~~敬禮~~~~~~~~~~~~~~~~~~~~~~~~~~~~~~~~~~~~~~~~~~~~~~~~
 
感動加痛恨,不管藍綠政府都一樣,沒看過為
台灣島國經濟做過任何事,單靠民間,上次看了
台灣炸船的人工魚礁電視,明為護漁,炸船,看完
真的氣炸了,國外如何做人工魚礁,台灣是亂炸沉船
---------灰心-
題外話---國立海生館是BOT民間經營,才能經營成功
若國營早就倒了---也期待有資源,有興趣的,能為海島
經濟再創台灣奇績,上次聽朋有也有考慮繁殖台灣毛蟹
我想台灣靠海,繁殖是一條不能斷的路,但台灣污染的
問題要能解決------靠海的朋友真好,中部 艾-----
最近常看到站上越來越多人才,有繁殖小丑達人--今天又
看到了五爪貝達人(有可能繁殖)-----我只繁殖過食藻螺ㄏㄏ
----有發現現在水族館的小丑都人工繁殖的嗎 ?--超小-也超好
----是我也不買野生的----也算盡一點點小力
 
阿瑪斯號殘骸 續危害龍坑海域
【呂理德�調查採訪】
 阿瑪斯號貨輪擱淺事件,即將屆滿兩週年,貨輪沈入海底也有半年以上,這個曾經重創南台灣墾丁國家公園海域污染事件,逐漸在國人記憶中消褪,但阿瑪斯號沈船卻仍繼續危害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附近海域珊瑚部分已出現白化或被船身殘骸刮除死亡,再加上三、四噸的鐵礦砂,隨著潮流四散並覆蓋海床上的生物棲地,受到破壞的面積,已超過一萬八千平方公尺。
 中研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說,該地區海域除了受到重創後,不但生態環境受到破壞,附近海域也成為永遠的危險海域,各種船隻禁止進入,以免再次碰撞阿瑪斯號這一座「大暗礁」,發生二度海難事件。
 阿瑪斯號擱淺事件,讓環保署長林俊義黯然下台。接任環保署長郝龍斌在墾丁油污週年的記者會上,宣布將一月十四日定為「台灣海域受難日」,希望大家不要忘記油污染的傷害,同時也提醒政府相關單位,應該致力保護海洋。但是,郝龍斌的宣示,顯然並未替墾丁龍坑海域帶來新希望。
 九十一年六月初,負責打撈作業的交通部宣稱:殘骸大多已被打撈上岸,並運往高雄港區處理,並通知各單位準備結案。但根據鄭明修的追蹤了解,阿瑪斯貨輪的船體約二萬一千餘公噸,打撈起來的殘骸約一千多公噸,充其量實際打撈起來的殘骸也才十分之一而已。
 進入沈船海域可以發現,阿瑪斯貨輪的殘骸,在海底滾動、衝撞了近兩年,已裂解成六截、十七塊大殘骸,以及難以計算之小鐵片,這些殘骸主要散佈的範圍約三七0公尺乘以二五0公尺,離岸約一到一.四公里,水深一一.五米到十六米之間,初估遭破壞的面積約一萬八千平方公尺。
 這些殘骸鐵片隨著潮浪翻滾、衝撞,除了刮除附近礁岩上的生物及活珊瑚以外,鐵礦沙和金屬的船殼,受到海水侵泡之後,會逐漸的鏽蝕,大量的鏽水或金屬離子,會進入附近的海域,珊瑚礁及魚苗都會受到影響。而負責船貨移除的交通部官員表示,因為船貨移除經費四百多萬美元已快用光,受限於經費問題,已決定將這些殘骸礦砂留在原地,充作人工魚礁,不再加以處理。
 為了評估阿瑪斯貨輪漏油事件,對海洋生態造成的損失,環保署及墾丁國家公園也委託海洋生物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持續在進行海域監測,一年多來,發現潮間帶的生物相,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已經慢慢在回復,但實際上,有多少物種或生物,在這一場風暴中消失了,學術界到目前為止,還在尋找答案,龍坑的生態環境,在阿瑪斯貨輪污染事件之前,並沒有建立完整的基礎資料,所以學術界在事件之後的調查,沒有辦法明確對照,生態環境到底恢復了幾成,這是生態保育學界目前最感遺憾的事情。
 台大地理系教授王鑫及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系副教授面文彥都說,很難處理是一個事實,但是不是就不要處理,仍需要進一步探討,不能官方說了就算了,擺在那裡的確會對龍坑保護區造成污染與破壞,則是不爭的事實。他們也都承認,這樣的生態災難實在是可以避免,但因掌握的時間不精確,才會造成無可彌補缺憾。
 鄭明修說,龍坑海域冬季強勁的風與浪,雖然加速了潮間帶油污的清除,但是潮浪的力量,卻也將擱淺的阿瑪斯號貨輪完全摧毀。九十年二月底,阿瑪斯號貨輪的船身就已經斷裂成兩截,導致船艙內的礦砂外漏。尤其,從九十年六月起,前後經歷了五個颱風的襲擊之後,貨輪主體更分解成六截,船尾與船頭就往西北漂移,船頭不但被推移到離岸邊不到二百公尺。
 在貨輪擱淺了六個月之後,龍坑生態研究人員鄭明修以協助公視再一次潛水回到海難現場時,發現阿瑪斯號貨輪的殘骸碎片,散落在十米到十八米深的近岸海域。部分船體撞擊礁岩所遺留的痕跡,更是處處可見,這些散落的船殼鐵片,就像脫殭野馬似的,在海底隨著潮浪翻滾、衝撞,附近海底的活珊瑚,部分已出現白化或被船身殘骸刮除的死亡現象,這些畫面,將在今日的公視正式播出,以喚醒國人重視此一問題。
 淺水域十公尺左右,原本珊瑚群聚的覆蓋率是百分之八十、九十,經過阿瑪斯號碎片刮磨過的珊瑚礁,破損相當嚴重,礁岩上的生物受到很大的傷害。
 較令人擔心的是,這些逐漸裂解的船體,將隨著季風或颱風的強浪,在附近海域四處飄移,就如同一個流動的暗礁,對途經當地的船隻,將造成安全威脅。另外,船體都是一些金屬物質,如果繼續殘留在珊瑚礁海域,將影響珊瑚幼苗的著苗率,抑制珊瑚繁殖。
 鄭明修說,當時就曾經告知相關單位如果要做漁礁,必須拖到外海四十公尺水深地方,這樣才不會受到海浪拍打影響,但這項忠告仍言猶在耳,卻因為一場颱風而無法及時完成拖離,而造成無法收拾的困境。
 墾丁國家公園的陸域與海域範圍,廣達三萬三千多公頃,龍坑生態保護區內,有高位珊瑚礁所組成的崩崖、峽谷等特有地形景觀,更有珍貴的潮間帶生物,如藻類、蝦、蟹、貝類等珊瑚裙礁生態系,在墾丁海域的鯨豚族群量,高達十五種,二千多隻,而海鳥也接近三十種。這樣的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大自然的,何時才能擺脫污染破壞的夢魘?
------------------貼一下政府的努力----民間的努力-------------------舊新聞-----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據中廣新聞彭清仁報導)隨著電纜地下化的進行,台灣台電公司這幾年每年回收的舊電線桿也成為燙手山芋,經過和漁政單位的研究之後,目前廢電桿在換裝處理後成為人工漁礁,對海洋生態貢獻相當大,而且也能防止大陸的拖網漁船破壞海底生態,可說是一舉多得。
新竹南寮漁港最近運入大量回收水泥電線桿,並由工人正趕工疊成井字型,放置在港區平台內,吸引不少遊客的注意,而這些疊成井字型的水泥電線桿,卻是目前台灣沿海最佳的人工漁礁。
據新竹市政府漁業課指出,台灣近海漁源枯竭,民眾食用的魚有八成以上來自大陸,為了撫育海底生態漁類,過去一旦查獲漁船走私,查扣沒入的漁船都打沈做為人工漁礁,但為了避免污染海域,漁船在拆除引擎和機油等工程相當繁複,而且隨著大陸貨品逐漸開放貿易商進口之後,漁船人工漁礁來源也減少,人工漁礁的設立也一度讓漁政單位傷透腦筋,經過研發之後,將廢棄的水泥電線桿裁斷改為人工漁礁的方式,卻大受歡迎,而且漁族的復育率相當高。
台電新竹營業處課長倪煥森指出,台電因為電纜地下化,每年回收的水泥電桿近千支,每支電桿光是打碎就要兩百元的工資,打碎後的水泥塊的棄置也是一大問題,改為人工漁礁之後,也解決台電的燙手問題,對生態保育又有正面的幫助,可說是一舉多得。
10/15/2004 3:15:48 PM-----很好笑的報導,台灣是這樣搞保育的----看下篇解答----難怪台灣沒魚
---------廢物就往海裏丟八-----台電的燙手問題
珊瑚殺手? 綠島投礁喊停

--------------------------------------------------------------------------------

【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漁業署原訂昨天對綠島海域第二波投擲廢電桿漁礁,因島上民眾強烈質疑投礁復育出現破壞珊瑚生態的反效果,揚言海上抗爭,使得綠島投礁行動及時喊停,礁體將於今天上午改投成功海域竹湖人工漁礁區。
鄉民取消海上抗爭
漁業署委託載運廢電桿的船隻前天從高雄興達港出發,原訂昨天上午抵達綠島海域投礁,漁業署三位官員也抵綠島接應,但卻遭遇民怨而臨時召開協調會,鄉民出示珊瑚礁被電桿礁破壞的照片,說服漁業署暫緩投礁,鄉民也取消海上抗爭行動。
經漁業署與台東縣政府、成功區漁會協調後,廢電桿將全數改投台東成功鎮與長濱鄉海域之間的竹湖人工漁礁區,此區去年曾投放鋼鐵礁,海底地質也不像綠島那樣複雜,應不致出現綠島的狀況。
此波投礁行動運礁船共載運二百二十電桿礁,因風大加上逆流,運礁船速相當緩慢,昨天雖已駛進台東海域,但船長回報今天上午才會抵達竹湖礁區。
綠島發起抵制電桿礁行動的單位包括鄉公所、代表會、綠島文化生態保育協會、綠島生態保育協會等,鄉長陳嘉文說,漁業署投礁復育珊瑚立意良好,但一來選錯地點,才發生礁體碰撞天然珊瑚礁的情況,另一方面,綠島天然礁體已足供復育,根本不需人工礁體。
綠島文化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林登榮批評,漁業署的珊瑚復育計劃,要將人工培育的外來種珊瑚種在綠島海域,根本是錯誤復育,危及原有的珊瑚生態環境。
漁業署官員說,投擲人工漁礁的聚魚效果十分良好,所以每年都有投礁計劃,綠島海域出現意外撞及天然礁體情形,應是投礁位置失準所致,此例不影響其它地區的投礁計劃。

存活率真相 下海查證 數字會說話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針對本報披露投放在綠島的電線桿壓死珊瑚礁,漁業署昨天發佈聲明,強調電桿礁結構完整,而且珊瑚存活率達六成七。不過,綠島潛水人蕭平思氣憤地說,不論親眼目擊或錄影帶,都顯示珊瑚存活率僅有一成不到,「歡迎漁業署人員一起下水數看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漁業署現計劃要在成功外海投放電桿礁,卻沒有經過嚴謹的調查, 明顯欠缺考慮。就學術觀點來說,漁業署既然說成效好,就請他們公佈資料並接受檢驗,不要自說自話。
陳昭倫也強調,最早執行人工漁礁的以色列,最近有報告顯示,人工漁礁只有前兩年有榮景,十年之後卻發現一些生物根本不會附著上去,效果並不是很好。
漁業署緊急發佈聲明指出,海生館於去年11月進行調查顯示,所投放的一百五十座電桿礁,經過颱風侵襲後依舊完整。而且當初移植的一百六十一株珊瑚,僅有五十二株掉落或死亡,存活率達到六成七,只要再經過一、兩年,就可以完全與當地海底景觀融合。
聽到這樣的回應後,蕭平思激動地表示:「六成七?他們是用哪隻眼睛數的?」去年7月海棠颱風前,他和幾位關心保育人士曾下水去數,珊瑚復育率不到一成;去年11月19日,他們再度下水去數,只要冒出一點的就通通列入,結果一百八十六株中,僅有十八株存活,存活率一成不到,這一切有錄影帶為證,漁業署可以拿去請公正的第三者做檢驗!
蕭平思說,漁業署說電桿礁結構完整,事實上,下水看到的卻是東倒西歪,還有很多直接壓在當地原有的珊瑚上。最糟糕的是,當地原有生長的是軟珊瑚,結果漁業署移植的卻是硬珊瑚,根本不適合當地生態。
-------------------------------------------------心有所感,----轉貼新聞有不當之處請見諒--------
 
[這篇文章最後由jones888在 2006/07/30 03:49pm 第 1 次編輯]

再轉貼廢軍艦投海(有些也沒考慮地點如綠島)-----------這樣的保育品質---
轉自海洋部落格:
http://blog.yam.com/belugadream/archives/1650585.html
再貼轉自你們的公共電視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content.php?XPAENO=170&XPBENO=297&XPCENO=1902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