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好魚就不會生病?或者是生病也會自然好的謬論(7/4補充個案說明)

KHG KH全自動監視控制器
台灣總代理 海洋夢水族館
我相信水質良好也不能治病的,但是何謂水質良好何謂不良好就很難界定了

我現在的做法是 魚口少少 總共6隻小魚 都在5公分內左右
固定換水,不伸手亂改造景 目前已經持續八個月多 魚口依然健康活著
你說我的缸子有沒有病源?我肯定一定有 但是我相信的是不要太密集的養
有規律的作息(固定開關燈時間、換水時間、維護設備時間)生物都會習慣的
 
用人的觀念去想就沒有甚麼大問題

或許標題應該是

水質好不易生病 生病不需下藥自然痊癒的機會也較高
 
河邊舉這例子 就有點科了....

不是說藍倒吊沒鑑別度 而是這條魚真的難度太低 ...



非常贊同這幾句話 海水魚真的非常麻煩

SPS水質 都不敢說放魚百發70中了

不懂其他缸子所謂的水質好 是怎麼個好法?
Buyfish是科班出身對海水疾病的認知絕對是會比我這個"外行人"多的,所以在下是懷著敬意詢問這個問題,沒有任何誤解請放心...

我也非常認同水質是基本,因為細菌性感染很容易在水質不良的時候發生,目前我也沒有很好的防禦策略來避免且完全不發生的可能性...藥物實在很難避開硝化菌專打病原菌...

"保持水質良好是一張one way ticket, 只能一直往前走, 努力保持水質更好"我百分百贊同...

我的疑問就是良好的水質真的能提供魚類(不分品種及大小),不分任何種類的病原微生物百分百的防禦力嗎?

人類的環境又與魚類的環境有何不同??人類遭遇的各種病原微生物不可能只是一般的感冒病毒這麼簡單吧,百年前的天花病毒讓世界人口六成受感染且造成世界人口一成以上的人類死亡...虐疾原蟲也曾經造成大傳染...現代的愛滋病毒,SARS...禽流感等,人類會遭遇到頑劣的寄身蟲細菌病毒,魚類的環境就沒有嗎??這點我真的很懷疑...

PS.抱歉天氣太熱我也引用錯誤,我是要引用impulse那篇文>"<
 
最後編輯:
向來都不敢說做到好水質的魚缸,亦毫不諱言是個濫藥(銅)者,但對混養缸倒有一看法,在濾食性珊瑚的存活下,白點是可以受到控制,更可做到不藥而癒的.
數年前有一小檢疫缸,期後棄置不用,改而變作一小型珊瑚缸,養有小魚十來隻,一次不幸中了白點,將所有小仙小丑誘捕出來,送往主缸FO治病,剩下捉不到的一隻黃丹吊,和隱居石下的幾隻蝦虎魚,與白點摶鬥,在沒有使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白點自行消失,黃丹吊身上的白點都治癒了,期後一年雖然也曾加入新魚,但白點病從未復發,及後放棄了小珊瑚缸,一隻隱者蝦虎遷移至FO主缸,活了三年多,最諷刺的是黃丹吊最後是死於黑點病.
 
贊成

推赤子大!!
太多人用一句水質一定不好鞭打問問題的魚友
根本沒有正視問題所在!:em22:
 
拍謝啦~太熱頭腦不清楚,本來打對的又改成錯的,
小弟原意是: 水質良好是提高病魚存活率的必要條件, 但不能反推水質良好就能治百病-->這樣才對
 
病源菌無處不在,也總是趁魚虛,要魚命,
從FO轉LPS,似乎在較自然的環境中,
魚隻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好......
 
病源菌無處不在,也總是趁魚虛,要魚命,
從FO轉LPS,似乎在較自然的環境中,
魚隻的抵抗力也會比較好......
所以FO環境其實是與LPS,SPS環境有很大的區別的,我認為珊瑚缸的環境微生物的食物鍊斷層比較沒FO缸這麼嚴重,且低密度飼育加上沒有難度很高的魚種,還是能提供相對的疾病防禦力...所以只要是混養缸的魚友疾病求助我都是建議儘量低密度養殖且改善水質,藥物檢疫很難達到該有的效果的...

但我還是不認為良好的水質對疾病有百分百的防禦力,且能讓已經生病的魚百分百的有自癒能力...但混養缸唯一能作的不就是改善水質嗎?我實在很難有更好的建議了...
 
推赤子大!!
太多人用一句水質一定不好鞭打問問題的魚友
根本沒有正視問題所在!:em22:
如果一個醫生面對各種疾病患者的問診時都是回答一句"環境好病自然就會好"...恐怕也很難讓所有患者信服吧...發生疾病的原因太深太廣,所以全世界投入了非常多的資源在疾病的研究上...
 
拍謝啦~太熱頭腦不清楚,本來打對的又改成錯的,
小弟原意是: 水質良好是提高病魚存活率的必要條件, 但不能反推水質良好就能治百病-->這樣才對
你現在不是應該忙著拆設備準備打包搬家嗎? 還有時間在這裡閒晃
你紅字的部分我完全認同.

水質好密度低我覺得會有幫助, 自體免疫力提高對於抵抗病菌入侵會有效果.
但如果比擬魚的寄生蟲(白點, 卵圓), 再健康的人還是會有跳蚤上身, 蛔蟲入侵
仍得靠其他方式讓蟲脫落, 讓被啃噬過的皮膚有機會復原.
 
BuyFish你好,"無可否認的是, 水質良好是提高病魚存活率的必要條件, 但不能反推水質良好不可能治百病??"我剛仔細看了一下您的意思是說水質好可以治百病?

在下曾經去參觀過海大養殖所的實驗室,該FRP養殖桶的海水量約一噸以上,24小時抽換天然海水,就只有養幾支小蝶魚依然爆發了大規模的白點感染....箱網養殖業者的魚的水質就是大海的水質,依然還是有可能爆發外寄身蟲的感染,弧菌本來就是海生常在菌,良好的水質真的能治百病嗎?

赤子大您好~

24hr不停的流加天然海水卻仍有白點有兩個原因:
1) 白點蟲存在於過濾槽濾材內, 底砂內, 只是流加水無法擺脫寄生蟲的生活史
(珊瑚礁魚中了白點, 幾天內白點蟲成熟脫落, 魚游走到其他水域, 被白點蟲糾纏致死的機率不高)

2) 近海水質並不如想像中美好, 漁港撈上岸的魚一過淡水成千上萬貝尼登吸蟲脫落, 抽換的算是中高汙染的海洋水了


那箱網怎麼說呢? 小弟大學時剛好是挪威箱網引進台灣鼎盛時期, 魚塭養不好的魚, 統統送到箱網去養, 但開始發現魚越來越難養, 百病叢生, 所以近幾年也沒聽到什麼箱網養殖的新聞了,
Why ?
1) 箱網建置成本高昂, 避開冬天, 生長季節短, 又要避開颱風前採收, 有破網就要趕緊補, 為求回本, 養殖業者必須高頻率的餵食, 下雜魚一車一車打, 飼料一勺一勺灑, 殘餌經年累月逐漸累積在箱網下, 讓箱網附近的水質變差, 細菌感染寄生蟲問題開始出現

2) 箱網設置要避開颱風路徑, 所以緊臨深海黑潮經過的宜花東海岸無法設置, 大部份設在台灣西南沿海和澎湖的沿岸, 都是大陸棚的淺水區, 水流不如想像中通透, 因此上述殘餌汙染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 於是又變成漁民和天氣, 疾病的拔河, 只是戰場從陸地換到了海上


海水浴場每年夏天開放前一定會驗弧菌數, 超標的話表示汙染嚴重不能開放戲水, 西部的海水浴場因河川汙染與濱海工業區排放廢水, 水質並不乾淨. 人都不敢下水的水質, 不是珊瑚礁魚正常生活的水質條件

弧菌屬是海洋常在菌沒錯, 但在高汙染的海域, 這種常在菌單為濃度更高, 也更為致命.
 
拍謝啦~太熱頭腦不清楚,本來打對的又改成錯的,
小弟原意是: 水質良好是提高病魚存活率的必要條件, 但不能反推水質良好就能治百病-->這樣才對

推~~~~~回文和謙的張兄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