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下海一年分享

各位版有大家好,小弟今天想來分享我在澳洲養海水缸一年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澳洲海水圈的生態及價格。
下海時還是窮學生,所以很多東西都是撿人家二手跟淘寶淘來的,東拼西湊東省西省最後還是給我湊齊了。
設備如下:

缸:Waterbox 15 gallon peninsula (一體式小缸,Facebook 跟魚友收二手的)
蛋白:BM miniQ(淘宝)
主馬:中科1800(淘宝,絕對是仿AI Axis)
冷水機:奧凌160 (淘寶)
石頭:Marco Rocks (一公斤台幣要五百,真的貴死人)
燈具:紐斯k7 mini > AI Prime 16 HD > Radion XR15 G6 Blue
滴定:Kamoer 單頭滴 TM All For Reef (AFR)

經過一個禮拜的敲敲打打以及一直被強力膠粘到手,總算是黏好造景可以來開缸了。為了不想要帶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進缸,決定效仿米國人不用活石不用活沙開缸,也順便試一下純靠添加的菌種有沒有辦法順利開缸。放入澳洲人最自豪的天然海水後加了2ppm 的ammonia chloride ,加入Dr. Tim 的one and only開始循環。看了很YT在使用one and only後的大約第十至第九天就可以把ammonia 轉變成NO3,我自己的經驗大概是過了一個月。這中間幾乎也是天天測氨、NO2及NO3,可以看到氨轉換成NO3的過程蠻有趣的。這過程因為沒有需要爆藻所以就沒有開燈了。
PH84_250803152544_53671.jpg


為求穩,等第一波循環完成後,我又加了1ppm 的ammonia chloride。一天後再測水,已經測不到ammonia 及NO2了,於是我自行宣布開缸完成。馬上買了兩隻小丑魚試水。這裡最普通的小丑一隻台幣都要接近700,相當不便宜。試水珊瑚放了一顆糖果腦。記得糖果腦在台灣應該不太便宜,但這裡因為產地優勢,如果不是很特別的顏色,價格可能500塊台幣就能買到一些基本款。
PH84_250803152639_2b53d.jpg


PH84_250803152639_16681.jpg


很不幸,開燈第一個禮拜後,石頭上就開始長出紅泥。推測應該是當初加入的菌種太過單一,生態系尚未完全建立,缺乏異營菌及藻類與紅泥競爭導致。好在過了兩個月左右就慢慢退掉了。珊瑚和魚的狀況都不錯有持續生長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PH84_250803152833_a6f25.jpg



珊瑚大量出事,出現在開缸約半年左右,當時LPS差點都死絕了。也爆發了第二次的紅泥,這次還混著鼻涕藻一起發作。心態炸裂、心灰意冷、心情很差,當時都不敢去看魚缸。後來各種騷操作才慢慢把問題解決。這當中串了一個淘寶的紫外燈在冷水機的回水上,也的確有效的抑制鼻涕藻的生長,但珊瑚狀態不佳及紅泥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紅泥的問題,我總結可能跟我PO4長期掛蛋有關(大概過了半年才開始測PO4)。看了很多解決紅泥的影片中都有提到在NP見底時,這些紅泥鼻涕很容易成為優勢種,佔領你的魚缸。我嘗試過靠著大量餵食來拉高PO4,但效果很差,且NO3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除了乾岩石會吸收PO4外,我猜一產出的PO4應該也馬上被紅泥用光,輪不到其他有益的異營菌。最後我的解決方法是直接加入PO4,看他吸得快還是我倒的多。中途我也有持續加入TM全菌及MB7建立更多元的菌群。我也發現在開始直接滴定PO4後,NO3也開始降低。我猜應該是當PO4開始得以被利用時,有益菌種得以大量繁殖把NO3也一起降下來。畢竟生物體的複製應該會需要大量的碳氮磷,至於這些菌種是否直接利用NO3及PO4我就不是很清楚。
PH84_250803152948_dce96.jpg


PH84_250803152948_7b4ef.jpg



再來是元素。我是一直到最近才開始自己泡海水,畢竟澳洲人真的很自豪他們有全世界品質最好的海水。題外話20公斤大概是100塊台幣,我覺得不是很貴。水族館也會避開下雨天及低潮的時候取水,數值蠻穩定的。因為運輸及儲存可能開是免不了蒸發,所以我買回來的比重大該都在1.030,需要自己加水稀釋。在比重1.025時,kh大概在6.5/鈣375/鎂1230。因為前期只滴AFR,所以就靠它把kh 滴到8之後,也沒有測過鈣鎂。大概幾個月前心血來潮買了荷蘭試劑後才發現原來鈣鎂這麼低。於是決定試一下TM的海鹽,用起來蠻穩定的,溶得也快,缺點就是kh有點低。換成手泡海鹽後,也用氯化鈣、氯化鎂把缸子鈣鎂數值拉起來,AFR還是持續滴,一方面也當作微量元素的補充。把鈣維持在420,鎂1320後,鈣藻跟硬骨都有明顯生長。這一年用AFR發現,要單純靠它維持所有元素的穩定有點困難,還是需要單獨調整才能保持所有元素在理想範圍。

魚隻的價格方面,我覺得普遍高於台灣。澳洲對魚隻的進口有相當奇怪的規定,僅允許野生捕撈的魚隻進口,不允許像Biota這些漁場的繁殖魚隻進口。野生黃三角現在在水館看到的價格帶蓋在台幣三萬,雞心吊的價格也要三萬,紫吊相對便宜今年漲價後大概要八千台幣,像雷達這種在地也可以捕撈的魚大概一條也要落在一千二台幣左右,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zebra tang一條換成台幣大概要十五萬。當然也有些澳洲土產的魚類價格就相對便宜,至於這些魚在台灣常不常見我也不得而知。

再來是珊瑚,相較於魚隻對玩家而言很不友善,珊瑚的價錢我覺得相對其他國家划算。硬骨方面,當地水館經常跟野生斷肢的大盤商進貨,一顆野生母株大概一個巴掌大,從採集到水族館零售不到一個禮拜,整株切下來也沒有黏在基座上就直接賣。顏色方面,不得不說有些剛切的野生骨顏色都相當夢幻,看起來皮很薄,很多都不是市場上流通已久的斷肢可以看到的顏色。但通常這些野生母體,在放到人工環境兩道三個禮拜後,顏色會慢慢咖掉或變深,需要再等待幾個月後才會發色,至於顏色會不會回到當初很夢幻的狀態就真的很看運氣。所以這些巴掌大的野生母體價格通常也不是很貴,大約台幣一千出頭,水族館也傾向在他們咖掉之前趕快賣掉,有點像買樂透或抽一番賞的感覺。至於台灣比較常流通的named coral 或signitured coral這裡其實因為法規的關係,理論上是無法進口,當然也是可以找到,但好像不是大家主流的選擇。至於進口這些珊瑚的方式,聽說也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

LPS方面應該就是澳洲的強項,像是甜甜圈、糖果腦、陀螺腦這些都是澳洲的土產。價格方面應該也相對台灣便宜,但其實在地水館也很難找到稀有的品相。儘管澳洲對於進口相當嚴格,但對於出口就是抱著抓都抓了愛賣去哪就賣去哪的態度,所以真的很多大師級的甜甜圈,可能都直接在大盤就被財力雄厚的米國人或亞洲人選走了。畢竟我猜批發這些高價珊瑚應該也是像愛馬仕配貨一樣的概念,可能要消費到一個固定的金額才有機會配到幾顆(純屬猜想)。澳金的價格換成台幣則是在四千塊上下,但澳金好像都是脈狀,飼養上好想會比支狀要求在更高一些。

至於繁殖方面,本地的水族館應該都不會進行大規模的繁殖。因為北昆士蘭大堡礁級班德堡附近有很多規模超級大的繁殖場,比較有名的幾個像是Monsoon Aquatics、Sustainable Reef等等。也有也採為主的大盤商像是Aus Fish Coral,至於台灣有沒有從這些盤商進口我也不是很清楚。

最後一起來看一下這一年死了哪些活了哪些。

當初與魚友一起分切的野生骨。顏色很夢幻,老闆說從大堡礁那面採上來不到一個禮拜。隔天我跟魚友的骨就RTN脫皮死了,老闆說這些剛採上來的野生骨,換到人工環境又經過運輸可能已經承受很多壓力,這時候再加上分切可能真的扛不住。
PH84_250803153110_84a92.jpg


PH84_250803153110_84a92.jpg


澳洲也很容易找到一些很便宜顏色很繽紛的Chalice,不是很確定這個台灣叫什麼。
PH84_250803153756_0ed1e.jpg


PH84_250803153756_f9790.jpg


再來是糖果腦、水晶腦跟阿凡達。左邊那顆糖果腦是人工繁殖的,顏色相當漂亮,也算是這邊糖果腦裡面價格比較高的了。這種人工繁殖的糖果腦一般不太會褪色,就算給他強一點的光也一樣。至於右邊那顆應該就是野生母體採集上來後被店家分切的,最明顯的區別是野採普遍可以看到原本的石頭
,人工繁殖的通常就是整顆腦包滿基座後才會拿出來賣。野生的糖果腦我自己的經驗是,不管養在多弱的光下,會變色就是會變色。記得看過一個WWC的影片就有提到90%的彩虹糖果腦最後都會變紅色或橘色,所以最好買繁殖的。阿凡達跟水晶腦也是澳洲土產,相對也很便宜。阿凡達在LPS大滅絕時死了一大半,最近開始慢慢長回來了。
PH84_250803154043_bbb37.jpg


硬骨的部分,除了迪士尼高機率是走私進來外。其他多為本地品種。草莓蛋糕在澳洲特別便宜(斷肢一顆應該台幣600內,也可以找到巴掌大的線採母體),也很好找到,但目前這顆的狀態是有在包底,顏色咖掉後才會開始慢慢回來。紅色的milliepora 新長的地方跟有一些背口開始變綠色蠻酷的,這種變色在milliepora 上好像蠻常見的。反而鳥巢跟DG好像都沒什麼在長,顏色也不是很滿意。
PH84_250803155404_4ca0c.jpg


PH84_250803160315_0d3a4.jpg


米粉我目前都沒有養活,其中一顆是澳金,另一顆是hulk torch。這兩顆都是脈狀米粉,等有特價再來試試看。
PH84_250803161308_5a725.jpg


PH84_250803161308_fb945.jpg



最後是甜甜圈,我知道這個在台灣好像蠻貴的,但也不是很確定我缸裡這幾顆在台灣會賣到什麼價錢。最左邊橘色那顆是顏色稍微比較普通的,大概台幣一千五,LPS滅絕期間,多少有受到一點影響。現在狀態好多了,但我發現他似乎只是澎起來的時候把肉蓋回原有的骨頭上,並沒有真的長回去。左二那顆大概一個銅板大,很多顏色還有出金。這顆跟右邊那顆小的是在珊瑚展的時候亂殺價買的。左二我記得當初買大概台幣三千,右二大概台幣七百。最右邊那顆大的bleeding apple 也是特價的時候買的,價錢大概也就台幣三千塊左右。
PH84_250803161032_45b4a.jpg


最後是魚缸全貌及俯視。
PH84_250803161410_ccb77.jpg


PH84_250803161411_ba527.jpg



感謝收看!!!
 
紅泥的問題,我總結可能跟我PO4長期掛蛋有關
真的,PO4觸底掛蛋,導致紅泥藻問題,不妨再繼續增加一些P,不然連珊瑚的健康也會不好。
您有使用碳源嗎?要不要也一同都停止掉。
 
真的,PO4觸底掛蛋,導致紅泥藻問題,不妨再繼續增加一些P,不然連珊瑚的健康也會不好。
您有使用碳源嗎?要不要也一同都停止掉。
因為餵食量算大,有機物應該不少,所以一直也沒有用碳源。開始滴PO4後,紅泥沒過多久就退掉了。現在一切安好👌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