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BENZ250 🔰 金幣 6 2018/05/06 #1 各位大大好 請給小弟幾個降no3的方法 推測應該是營養鹽過高 因為紅泥藻也爆了~ 這是小弟的上缸 這是小弟的下缸 之前半個月前濾材有三大袋約八公斤的珊瑚股跟大約七公斤的活石混枯老石 但爬文得知珊瑚股會累積營養鹽暨升高no3就把珊瑚股拿起來了 活石也用要兩年了也就 一起拿起來了想說可以降No3到測的到 結果一樣紅到測不到(試劑為荷蘭試劑) 上缸75*40*35下缸則一樣大小 魚隻7-10公分兩隻5-7公分11隻 一天餵一次量大概每隻都吃的到而已 請各位前輩幫小弟我降降no3我好想養軟體啊啊啊
各位大大好 請給小弟幾個降no3的方法 推測應該是營養鹽過高 因為紅泥藻也爆了~ 這是小弟的上缸 這是小弟的下缸 之前半個月前濾材有三大袋約八公斤的珊瑚股跟大約七公斤的活石混枯老石 但爬文得知珊瑚股會累積營養鹽暨升高no3就把珊瑚股拿起來了 活石也用要兩年了也就 一起拿起來了想說可以降No3到測的到 結果一樣紅到測不到(試劑為荷蘭試劑) 上缸75*40*35下缸則一樣大小 魚隻7-10公分兩隻5-7公分11隻 一天餵一次量大概每隻都吃的到而已 請各位前輩幫小弟我降降no3我好想養軟體啊啊啊
homemneo 🏅🔰🔰 金幣 1,567 2018/05/06 #2 參考看看~ 1.活體有點多 2.增強造流~活石堆放方式感覺很容易累積 3.下缸是濾材要夠多夠厚才有辦法承受密集養殖~都拿掉?那要靠什麼培菌呢... 4.沒軟體等於FO缸..NO3高好像是正常的@@?因為排泄物都轉為NO3了阿..有差嗎@@?
參考看看~ 1.活體有點多 2.增強造流~活石堆放方式感覺很容易累積 3.下缸是濾材要夠多夠厚才有辦法承受密集養殖~都拿掉?那要靠什麼培菌呢... 4.沒軟體等於FO缸..NO3高好像是正常的@@?因為排泄物都轉為NO3了阿..有差嗎@@?
B BENZ250 🔰 金幣 6 2018/05/06 #4 homemneo 說: 1.活體有點多 2.增強造流~活石堆放方式感覺很容易累積 3.下缸是濾材要夠多夠厚才有辦法承受密集養殖~都拿掉?那要靠什麼培菌呢... 4.沒軟體等於FO缸..NO3高好像是正常的@@?因為排泄物都轉為NO3了阿..有差嗎@@? 按一下展開…… 那活石是要重新更改一次嗎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養魚 但軟體也會下一點好看的而已~
homemneo 說: 1.活體有點多 2.增強造流~活石堆放方式感覺很容易累積 3.下缸是濾材要夠多夠厚才有辦法承受密集養殖~都拿掉?那要靠什麼培菌呢... 4.沒軟體等於FO缸..NO3高好像是正常的@@?因為排泄物都轉為NO3了阿..有差嗎@@? 按一下展開…… 那活石是要重新更改一次嗎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養魚 但軟體也會下一點好看的而已~
Z zilong 💎🏆🏆🏆🏆 金幣 5,122 2018/05/06 #5 主缸活石的量足夠培菌,底缸濾材拿掉可以避免多餘的有機質壘積,徹掉濾材的方向是ok的。 但主缸活石的堆疊法,兩座山正下方及山背的粉塵污垢要怎麼用造流帶走? 活石表面是否也卡了不少粉塵? 不知道是燈色的關系還是怎樣,水色不夠透亮,我會思考是否為缸內有機質太多了。 過多的有機質若沒有找到有效的處理掉,久了自然就分解成無機質了。 有機質除了去蛋白之外,落水區可考慮白棉或濾袋,主缸可調整更有效率的造流方式 除了主缸的硝化系統之外,也可考慮添加外來的菌種。
主缸活石的量足夠培菌,底缸濾材拿掉可以避免多餘的有機質壘積,徹掉濾材的方向是ok的。 但主缸活石的堆疊法,兩座山正下方及山背的粉塵污垢要怎麼用造流帶走? 活石表面是否也卡了不少粉塵? 不知道是燈色的關系還是怎樣,水色不夠透亮,我會思考是否為缸內有機質太多了。 過多的有機質若沒有找到有效的處理掉,久了自然就分解成無機質了。 有機質除了去蛋白之外,落水區可考慮白棉或濾袋,主缸可調整更有效率的造流方式 除了主缸的硝化系統之外,也可考慮添加外來的菌種。
B BENZ250 🔰 金幣 6 2018/05/06 #6 zilong 說: 主缸活石的量足夠培菌,底缸濾材拿掉可以避免多餘的有機質壘積,徹掉濾材的方向是ok的。 但主缸活石的堆疊法,兩座山正下方及山背的粉塵污垢要怎麼用造流帶走? 活石表面是否也卡了不少粉塵? 不知道是燈色的關系還是怎樣,水色不夠透亮,我會思考是否為缸內有機質太多了。 過多的有機質若沒有找到有效的處理掉,久了自然就分解成無機質了。 有機質除了去蛋白之外,落水區可考慮白棉或濾袋,主缸可調整更有效率的造流方式 除了主缸的硝化系統之外,也可考慮添加外來的菌種。 按一下展開…… 那是否要重新造景呢把些多餘的活石拿出來不要那麼密讓水流好流通 兩呎半需要到兩顆造浪嗎 這一顆是Rw-8 那在去添購新鮮活石放底缸當濾材變柏林系統這樣添加外來物種方法行得通嗎
zilong 說: 主缸活石的量足夠培菌,底缸濾材拿掉可以避免多餘的有機質壘積,徹掉濾材的方向是ok的。 但主缸活石的堆疊法,兩座山正下方及山背的粉塵污垢要怎麼用造流帶走? 活石表面是否也卡了不少粉塵? 不知道是燈色的關系還是怎樣,水色不夠透亮,我會思考是否為缸內有機質太多了。 過多的有機質若沒有找到有效的處理掉,久了自然就分解成無機質了。 有機質除了去蛋白之外,落水區可考慮白棉或濾袋,主缸可調整更有效率的造流方式 除了主缸的硝化系統之外,也可考慮添加外來的菌種。 按一下展開…… 那是否要重新造景呢把些多餘的活石拿出來不要那麼密讓水流好流通 兩呎半需要到兩顆造浪嗎 這一顆是Rw-8 那在去添購新鮮活石放底缸當濾材變柏林系統這樣添加外來物種方法行得通嗎
legendhua 👑👑💎💎💎💎 金幣 35,538 2018/05/07 #7 飼養密度高, 不用些逆天的方法, NO3 是降不下來的(只靠柏林活石是沒用的!), 你可以在站上搜尋一下降 NO3 的方式(碳源, NP豆... 等) 另外若要養軟體, 燈的需求也要留意一下.
Z zilong 💎🏆🏆🏆🏆 金幣 5,122 2018/05/07 #9 BENZ250 說: 那是否要重新造景呢把些多餘的活石拿出來不要那麼密讓水流好流通 兩呎半需要到兩顆造浪嗎 這一顆是Rw-8 那在去添購新鮮活石放底缸當濾材變柏林系統這樣添加外來物種方法行得通嗎 按一下展開…… 缸裡的好像都是小活石,首先我會先準備兩大桶海水, 把所有活石拿出來放在其中一桶海水刷洗一翻,之後再用另一桶乾淨的海水洗滌一次, 趁缸子活石清空的同時,用虹吸管把看得見的污泥粉層吸乾淨,玻璃面的藻也一併清潔一下。 重新造景時缸子四面玻璃盡可能留空間以便日後可用括刀或磁刷清潔,也能任意擺放造浪。 堆疊活石時注意底部盡可能用最少的接觸面積讓水流可以通過,能有效使用造浪將粉塵集中於一處移除。 建議樓主多去魚缸分享區看看其他魚友的造景,站上好幾位大佬缸的造景都很值得效妨。 國外也有許多可以參考的,我最常看到一座大山一座小山,當然也要視缸子本身大小量力而為, 不要一窩蜂塞好塞滿的習慣,多餘的活石先放底缸養著,後續要處理或改造景都還用得到。 這樣下來的工程搞得跟翻缸一樣,但會有較明顯的降NP效果,這需要時間持之以恆對抗。 先天環境搞好來,再來研究添加設備、菌種等如何維持住低NP的輔助方式才能事半工倍。
BENZ250 說: 那是否要重新造景呢把些多餘的活石拿出來不要那麼密讓水流好流通 兩呎半需要到兩顆造浪嗎 這一顆是Rw-8 那在去添購新鮮活石放底缸當濾材變柏林系統這樣添加外來物種方法行得通嗎 按一下展開…… 缸裡的好像都是小活石,首先我會先準備兩大桶海水, 把所有活石拿出來放在其中一桶海水刷洗一翻,之後再用另一桶乾淨的海水洗滌一次, 趁缸子活石清空的同時,用虹吸管把看得見的污泥粉層吸乾淨,玻璃面的藻也一併清潔一下。 重新造景時缸子四面玻璃盡可能留空間以便日後可用括刀或磁刷清潔,也能任意擺放造浪。 堆疊活石時注意底部盡可能用最少的接觸面積讓水流可以通過,能有效使用造浪將粉塵集中於一處移除。 建議樓主多去魚缸分享區看看其他魚友的造景,站上好幾位大佬缸的造景都很值得效妨。 國外也有許多可以參考的,我最常看到一座大山一座小山,當然也要視缸子本身大小量力而為, 不要一窩蜂塞好塞滿的習慣,多餘的活石先放底缸養著,後續要處理或改造景都還用得到。 這樣下來的工程搞得跟翻缸一樣,但會有較明顯的降NP效果,這需要時間持之以恆對抗。 先天環境搞好來,再來研究添加設備、菌種等如何維持住低NP的輔助方式才能事半工倍。
B BENZ250 🔰 金幣 6 2018/05/07 #12 legendhua 說: 飼養密度高, 不用些逆天的方法, NO3 是降不下來的(只靠柏林活石是沒用的!), 你可以在站上搜尋一下降 NO3 的方式(碳源, NP豆... 等) 另外若要養軟體, 燈的需求也要留意一下. 按一下展開…… 總水量大概170L(扣除活石佔有水量)十三條魚會太多嗎~ 也不會養什麼高難度的軟體 我一個禮拜前有使用添加酒精的方式但遲遲不見效果就停了 我覺得這個燈不錯啊72W 缸內兩顆奶嘴三頭鈕扣都開的不錯
legendhua 說: 飼養密度高, 不用些逆天的方法, NO3 是降不下來的(只靠柏林活石是沒用的!), 你可以在站上搜尋一下降 NO3 的方式(碳源, NP豆... 等) 另外若要養軟體, 燈的需求也要留意一下. 按一下展開…… 總水量大概170L(扣除活石佔有水量)十三條魚會太多嗎~ 也不會養什麼高難度的軟體 我一個禮拜前有使用添加酒精的方式但遲遲不見效果就停了 我覺得這個燈不錯啊72W 缸內兩顆奶嘴三頭鈕扣都開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