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齊硬骨海灣 [Keep Learning] P185. (2019.5.28)

各式進口極品珊瑚販售、人工繁殖艷麗硬骨珊瑚
line id:eric326
時間膠囊
========front=======
2019.05.02

2019.01.01

2018.10.10

2018.04.14

2018.01.03
27692124039_d123066b94_c.jpg


2017.11.01
26455157569_0ab46fbcbf_c.jpg


2017.09.24
38087474441_000f282db2_c.jpg


2017.06.20
35387679236_dc5e3175a9_c.jpg


2017.04.24
33837278390_28caaf1641_c.jpg



其他角度FTS移到第二頁來解決首首卡卡的狀況...


FIRST WEEK
16219097576_60187b2c9f_o.jpg




==========
目前這缸"老齊硬骨"(https://www.ph84.idv.tw/vbb/showthread.php?t=148933)不満意的地方還滿多的。譬如說我的有機塩丶硬骨品種的選擇丶硬骨顏色丶 惱人的水流聲丶自動化丶品味....靠,愈想愈多得改進的....

索性重開一版向前輩丶魚友取經。待續.....

BTW, 我在RC開的版(https://www.reefcentral.com/forums/showthread.php?t=2308288)也㑹慢慢轉移到新版向RC魚友取經...

新缸基本條件

1. 開放缸丶獨立缸 (不與任何木製家俱丶牆板連結,人老了膽子小 :em06: )
2. 不動䢖商設計之水管水線丶與自來水公司管線無連結 (人 ㄍㄨ ㄇㄛ)
3. 不會大過132 x 82 x 60 (體力無法勝任)
4. 放置地點以以下幾處綠框框中為主 (老婆目前僅容許這幾處,但尚未做最後確認)

PH84_F_15_130921004423.JPG



討論項目...
A.
魚缸位置 [第001樓]; 結論: 第203樓 Powder Room外牆
B.
燈具昇降 [第009樓]; 結論: 第487樓,使用管狀馬達,接近香港機師設置
C.
溢流位置 [第032樓]; 結論: 第186樓 斜切為主,但亦可能為了Tunze馬達擺設而切成方形
D.
海葵混養 [第034樓]; 結論: TBD
E.
降有機塩 [第064樓]; 結論: TBD
F.
活石擺設 [第112樓]; 結論: 接近第269樓的擺設法
G.
魚缸規劃 [第167樓];
H. 測試劑篇 [第273樓]
I. 水線設計 [第302樓]
J. 造浪魔術 [第341樓]
K. 底櫃現身 [第457樓] 結論:乾濕分離底櫃
L. 燈具昇降 [第480樓] 結論:自動窗簾軸心馬達
M. 燈管選擇 [第504樓]

===============================
My Schedule

History

....B+......AB......B+......C+......LED.....C+.........B+.......AB......B+
(8/17)..(8/17)..(8/17)..(4/18)..........(4/18)..(8/17)..(8/17)..(8/17)

Carbon replace (120g) @ March/23/2018
Zeovit replace (2L) @ April/12/2018

Daily by doser
Apex DoS1 - KH (280g/4L), Ca(300g/L)
Apex DoS2 - Mg(500g/L), RMS (25g/L)
GHL1 - af Component a, af Component b, af Component c, Start3 (1:3)
GHL2 - K+(300g/L), kz Xtra(100%), kz Booster(100%), kz B-Balance(100%)

Daily manual
kz CV, af Build, af Vitality, af Amino Mix

Weekly
Monday - (A) minor water change (5 gallon), (B)Additives: Bak, SPG, AA, A-Balance, CC, (C) af Energy

Thursday - (A) Water change 12%, (B) maintenance include filter change, dose pump exam, (C) Additives: Bak, SPG, AA, A-Balance, CC, (D) af Energy



SPS圖鑑
==========
https://www.meerwasser-lexikon.de/kategorie/95.html

老齊KZ Quick Guide
==========
產品分類
https://cms.korallen-zucht.de/files/20131110_korallenflyer_engl_150dpi.pdf

使用準則
https://cms.korallen-zucht.de/files/produkt_finder_dosage_schedule.pdf


老齊海水大事記
==========
P76 (2015.01.10) 開缸爆藻
P77 (2015.01.14) 新成員及新設備 (小虎精品)
P80 (2015.02.04) 雙主馬 (變頻紅龍入缸)
P85 (2015.02.15) Aquaticlog
P86 (2015.02.16) ATI PAR數
P87 (2015.02.18) LED? 下一個巨人?
P90 (2015.02.23) 馬達卡死
P96 (2015.03.22) 六壯士回家了
P97 (2015.03.28) I feel KZing

定稿圖...

15436744028_90bb97643d.jpg



https://www.reefs.org/library/talklog/c_bingman_040697.html
 
最後編輯:
BeanAnimal's 溢流 設計追求:
1.幾乎100% 靜音。
2.極少的氣泡流入底缸。
3.溢流區水位不需要常常需要調整。
4.穩定的落水速度。
5.二度保障安全。


我大概看了一下後續有人做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 球閥安裝三管皆使用 ( 原BeanAnimal's 溢流 設計 )
PH84_F_15_140901103002.JPG

↓落水孔同一個高度。
PH84_F_15_140901103002_1.JPG


-----------------------------------------------------------------------------------
設計二: 球閥安裝只安裝至第二跟管且落水孔也同一個高度。
PH84_F_15_140901103002_2.JPG


-----------------------------------------------------------------------------------

設計三: 球閥安裝只安裝至虹吸管。
PH84_F_15_140901103002_3.JPG

↓虹吸的落水位置低一些。
PH84_F_15_140901103002_4.JPG


-----------------------------------------------------------------------------------



那小弟大概見解是:

第一個方法,不用考慮單管的虹吸是否可以應付主馬。

第二個方法,需要主馬供應大於虹吸管的最大的落水流量。

第三個方法,需要主馬供應小於虹吸管的最大的落水流量。
此方法我認為是可以更接近無聲無氣泡。

此三總方法 第1.2管皆直接接到底缸水內 第3管接到主馬所在的格子

再來就是來看為何BeanAnimal要設計3根管子。
我就拿第三種方法來敘述一下:


PH84_F_15_140901143622.JPG

此上圖 我有標示編號

設計重點:
1.球閥只需裝在虹吸管。
2.A管(虹吸管)落水孔位置越靠近主缸水位位置越好,但一定要低於其他B和C的位置,
這是為了減少主缸流入溢流區所產生的氣泡。
3.落水孔高度皆低於溢流欄。(由上圖可看出)

使用方法:將A管的球閥調整溢流區的水位至接近第B管的落水位置。

設計概念:

1.幾乎100% 靜音。(使用2根或3根一開始設置皆可符合此條件)
因為此設計落水流量會99%經由A管流入底缸,且虹吸的做動原理就是要管內無空氣,因此
幾乎不會有氣泡流入,所以不會產生任何聲音。

2.極少的氣泡流入底缸。(使用2根或3根一開始設置皆可符合此條件)
因為水大部分都經由A管來負責輸送因此不會有太多氣泡產生。
使用一陣子以後,因為主要落水經由A管,所以會慢慢的因為產生汙垢而減少流量,
此時會因阻塞的流量跑至B管。
所以,會導致溢流區水位稍微上升至B管可以排除的高度水位,
且水流入B管會沿著管壁流入底缸,直達到流入的水量截面積大於孔徑的1/4,
因此減少水把空氣帶入底缸。


但若使用ReefGuy 提供的 (中間的)方法如下圖:
PH84_F_15_140901112344.JPG

會造成以下問題
1.當有污垢時,溢流管的水會增加,因此帶入空氣會更多,此時會產生噪音。
2.若要解決噪音 且必須再把虹吸管的球閥開更大,因此需要去調整球閥,且不易調整。


3.球閥不需要常常需要調整,且容易調整。(配管越小越不容易)
使用BeanAnimal的設計 當污垢產生也不用去立即調整球閥,也不會有噪音產生,也不會有空氣捲入。

且A與B管的落水孔之間的溢流區水量可以當做調節用,所以容易調整。

若只用2根,就必須調整至第二根的落水位置切齊(此調整不易),
若無切齊會導致太靠近虹吸管上方,會產生渦流帶入空氣。


另外此下面,是因為A管完全阻塞有可能會影響到的。
4.穩定的落水速度。
假設2根的設計,因為虹吸管阻塞比較嚴重,有可能會導致完全經由另一根流入到底缸,
此時水流會夾帶空氣流速就會不一樣。
5.二度保障安全。
綜合上述因此三根多了二度保障。



以上是我的見解 請參考~~有覺得不對的地方請提出修改或討論 謝謝。:em01::em01:


........PS 這都要溢流欄沒有阻塞的情況下,才可進行...........

第2總文獻出處

第3總文獻出處
 
最後編輯:
我反而是看不懂第三根上方為什麼還要接RO 2分管 >"<

其實那根我稱為第1根(已修正為A管),也就是虹吸 ,接RO 閥我認為只是方便取出2分管,美觀用。

至於你短訊問到,為何另外一根(B管)為何不裝RO,這是因為他只是要一個封閉,

讓A管,因髒汙所阻擋出來的多餘水量(這因你的虹吸管阻塞狀況而定)從B管排走。

B管的原理,因為會包覆著空氣(因為入出水皆有水擋住),因此才讓多餘的水可以沿管壁流,

他有提到在低於孔徑的1/4內,皆會保持著個狀況(沿著管壁流),因此可以有效點緩噪音。

這是我的猜測....至於為何會這樣....我流體力學倒是學的不夠精.....再請其他大大懂得解釋一下。
 
最後編輯:
請問宗師

您魚缸的水流量一根夠洩嗎
如上述可,
我的作法會是一根接閘閥控制水位高度(=控制落水聲),閘閥位置越近底缸水位越好,管直接入水
另一根不接閥 防潰堤,高度高於上一根且高於主缸水位一點點(溢流規劃在主缸內時,若是外溢流則高於第一根即可)供您參考

靠..看到"一根夠洩嗎"..害我嚇一跳...

"閘閥位置越近底缸水位越好" 也是我的理解...

BeanAnimal's 溢流 設計追求:
1.幾乎100% 靜音。
2.極少的氣泡流入底缸。
3.溢流區水位不需要常常需要調整。
4.穩定的落水速度。
5.二度保障安全。


我大概看了一下後續有人做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 球閥安裝三管皆使用 ( 原BeanAnimal's 溢流 設計 )
PH84_F_15_140901103002.JPG

↓落水孔同一個高度。
PH84_F_15_140901103002_1.JPG


-----------------------------------------------------------------------------------
設計二: 球閥安裝只安裝至第二跟管且落水孔也同一個高度。
PH84_F_15_140901103002_2.JPG


-----------------------------------------------------------------------------------

設計三: 球閥安裝只安裝至虹吸管。
PH84_F_15_140901103002_3.JPG

↓虹吸的落水位置低一些。
PH84_F_15_140901103002_4.JPG


-----------------------------------------------------------------------------------



那小弟大概見解是:

第一個方法,不用考慮單管的虹吸是否可以應付主馬。

第二個方法,需要主馬供應大於虹吸管的最大的落水流量。

第三個方法,需要主馬供應小於虹吸管的最大的落水流量。
此方法我認為是可以更接近無聲無氣泡。

此三總方法 第1.2管皆直接接到底缸水內 第3管接到主馬所在的格子

再來就是來看為何BeanAnimal要設計3根管子。
我就拿第三種方法來敘述一下:


PH84_F_15_140901143622.JPG

此上圖 我有標示編號

設計重點:
1.球閥只需裝在虹吸管。
2.A管(虹吸管)落水孔位置越靠近主缸水位位置越好,但一定要低於其他B和C的位置,
這是為了減少主缸流入溢流區所產生的氣泡。
3.落水孔高度皆低於溢流欄。(由上圖可看出)

使用方法:將A管的球閥調整溢流區的水位至接近第B管的落水位置。

設計概念:

1.幾乎100% 靜音。(使用2根或3根一開始設置皆可符合此條件)
因為此設計落水流量會99%經由A管流入底缸,且虹吸的做動原理就是要管內無空氣,因此
幾乎不會有氣泡流入,所以不會產生任何聲音。

2.極少的氣泡流入底缸。(使用2根或3根一開始設置皆可符合此條件)
因為水大部分都經由A管來負責輸送因此不會有太多氣泡產生。
使用一陣子以後,因為主要落水經由A管,所以會慢慢的因為產生汙垢而減少流量,
此時會因阻塞的流量跑至B管。
所以,會導致溢流區水位稍微上升至B管可以排除的高度水位,
且水流入B管會沿著管壁流入底缸,直達到流入的水量截面積大於孔徑的1/4,
因此減少水把空氣帶入底缸。


但若使用ReefGuy 提供的 (中間的)方法如下圖:
PH84_F_15_140901112344.JPG

會造成以下問題
1.當有污垢時,溢流管的水會增加,因此帶入空氣會更多,此時會產生噪音。
2.若要解決噪音 且必須再把虹吸管的球閥開更大,因此需要去調整球閥,且不易調整。


3.球閥不需要常常需要調整,且容易調整。(配管越小越不容易)
使用BeanAnimal的設計 當污垢產生也不用去立即調整球閥,也不會有噪音產生,也不會有空氣捲入。

且A與B管的落水孔之間的溢流區水量可以當做調節用,所以容易調整。

若只用2根,就必須調整至第二根的落水位置切齊(此調整不易),
若無切齊會導致太靠近虹吸管上方,會產生渦流帶入空氣。


另外此下面,是因為A管完全阻塞有可能會影響到的。
4.穩定的落水速度。
假設2根的設計,因為虹吸管阻塞比較嚴重,有可能會導致完全經由另一根流入到底缸,
此時水流會夾帶空氣流速就會不一樣。
5.二度保障安全。
綜合上述因此三根多了二度保障。



以上是我的見解 請參考~~有覺得不對的地方請提出修改或討論 謝謝。:em01::em01:


........PS 這都要溢流欄沒有阻塞的情況下,才可進行...........

第2總文獻出處

第3總文獻出處

感謝分析,既專業又實用。
第一組設計三管皆有球閥,除了虹吸外,其餘二管球閥只是為了維修時方便。
第二組設計我也同你的看法,可以忽略了。沒有不用調的虹吸...除非在購買管徑大小及底部馬達先把馬達流量和虹吸流量算好好,這....我不想賭...
第三組設計就比第一組少了維修時考量,且少了扁魚下一個問題的答案...

至於二管設計,調整上確實比較頻繁...

我反而是看不懂第三根上方為什麼還要接RO 2分管 >"<

其實那根我稱為第1根(已修正為A管),也就是虹吸 ,接RO 閥我認為只是方便取出2分管,美觀用。

至於你短訊問到,為何另外一根(B管)為何不裝RO,這是因為他只是要一個封閉,

讓A管,因髒汙所阻擋出來的多餘水量(這因你的虹吸管阻塞狀況而定)從B管排走。

B管的原理,因為會包覆著空氣(因為入出水皆有水擋住),因此才讓多餘的水可以沿管壁流,

他有提到在低於孔徑的1/4內,皆會保持著個狀況(沿著管壁流),因此可以有效點緩噪音。

這是我的猜測....至於為何會這樣....我流體力學倒是學的不夠精.....再請其他大大懂得解釋一下。

接RO 2分管是為了當水漫上來阻絕空氣,形成新的虹吸。而虹吸比重力管好處多很多多。美不美觀我也不知。


我倒有一點請各位再幇我看看...
虹吸管閘閥裝置的下方管路不會產生水聲嗎? 我的理解是不會,既然是close pipe, 管粗(下管)細(閘閥)只有水流速影響,而且既然虹吸無空氣進入......!? 但虹吸流速公式明明又只有兩水位高這二個參數,與管徑無關。只有流量和管徑有關。

會這樣問是因為我有可能將來會加第二底缸馬達,為防入水量倍増,所以打算用粗管徑+閘閥來配置虹吸,將來換更大或第二顆主馬時,再將閘閥開大來彈性運用!?
 
恩恩沒錯 封閉管中 因該只會有流速的影響~

是不會有空氣進入的,因為當你再使用虹吸原理時 ,會因該插上2分管然後將裡面的空氣吸出,
也就是為什麼這個球閥才要裝在最上方。

因該可以但是你第二個馬達的流量,一定要小於你所新增的虹吸管所承受的流量,否則閥沒有意義。
 
恩恩沒錯 封閉管中 因該只會有流速的影響~

是不會有空氣進入的,因為當你再使用虹吸原理時 ,會因該插上2分管然後將裡面的空氣吸出,
也就是為什麼這個球閥才要裝在最上方。

因該可以但是你第二個馬達的流量,一定要小於你所新增的虹吸管所承受的流量,否則閥沒有意義。

算了一下...假設我用1.5" (0.038 m) PVC管
h1-h2 約 90 cm….則虹吸流速約 4.2 m/s

流量 V = 3600 x 4.2 x 0.038 x 0.038 x 3.14 = 68550 l/h

而Red Dragon 6500 的零水頭壓也只有6500 l/h...就算我用兩顆,一個1.5"PVC做虹吸應該夠了!? 對吧

另,如果擔心玻璃強度,開太多孔也不太好的因素下,虹吸 1.5" 孔,overflow 1" 孔,Emergency pipe 1" 孔, return pipe 1" 孔,這樣我的內溢流開太多孔了:em06:...
我兩個主馬 pvc pipe 在主缸洞前用Y管接成一管入缸。這有什麼缺點? 優點是少一洞:em01:
 
算了一下...假設我用1.5" (0.038 m) PVC管
h1-h2 約 90 cm….則虹吸流速約 4.2 m/s

流量 V = 3600 x 4.2 x 0.038 x 0.038 x 3.14 = 68550 l/h

而Red Dragon 6500 的零水頭壓也只有6500 l/h...就算我用兩顆,一個1.5"PVC做虹吸應該夠了!? 對吧

另,如果擔心玻璃強度,開太多孔也不太好的因素下,虹吸 1.5" 孔,overflow 1" 孔,Emergency pipe 1" 孔, return pipe 1" 孔,這樣我的內溢流開太多孔了:em06:...
我兩個主馬 pvc pipe 在主缸洞前用Y管接成一管入缸。這有什麼缺點? 優點是少一洞:em01:

問題1. 計算的R是半徑 假設你的管內直徑是38MM那就代錯了。

問題2. 主馬 pvc pipe 在主缸洞前用Y管接成一管入缸。 關於這個你可以2接1在1接二或者1接多皆可

重點在於安裝PVC管不能比馬達本身出水孔的孔徑還要小,且接入Y型時也建議擴大1個order~
 
你似乎不能單用管徑來算,記得1.5吋的水塔頭好像要8-10……
這樣你的溢流區需要的寬度會很長,會不會影響你的造浪以及美觀問題?
 
問題1. 計算的R是半徑 假設你的管內直徑是38MM那就代錯了。

問題2. 主馬 pvc pipe 在主缸洞前用Y管接成一管入缸。 關於這個你可以2接1在1接二或者1接多皆可

重點在於安裝PVC管不能比馬達本身出水孔的孔徑還要小,且接入Y型時也建議擴大1個order~

的確算錯了:em06:...難怪我怎覺得1.5"怎麼這麼好用:em01::em01::em01:
感恩,感恩...

所以1.5" 虹吸只有68550/4 = 17000 l/h....還好也夠...:em06:
 
你似乎不能單用管徑來算,記得1.5吋的水塔頭好像要8-10……
這樣你的溢流區需要的寬度會很長,會不會影響你的造浪以及美觀問題?

"1.5吋的水塔頭好像要8-10……" 這句聽不懂...
虹吸流速只受地心引力和水頭差影響,而流量就只有管徑調整了

我溢流區會儘量寬 (造成水面薄膜效果)...兩旁只留造浪馬達有限空間....本來甚至想造浪藏溢流板後,但後來想想雷射裁切玻璃麻煩而作罷:em10:
 
他的設計 就是溢流區 要長
這樣有兩個好處
1.就是你所說到的薄膜。
2.會使球閥調解的水量增加,因此更好調解。

另外 這些設計挖孔的地方都不是在主缸下部挖洞(都是在背面或者另外製造一個溢流盒),
如果齊大怕挖太多,可以思考看看,我認為在做一個溢流盒比較好。
 
最後編輯:
"1.5吋的水塔頭好像要8-10……" 這句聽不懂...
虹吸流速只受地心引力和水頭差影響,而流量就只有管徑調整了

我溢流區會儘量寬 (造成水面薄膜效果)...兩旁只留造浪馬達有限空間....本來甚至想造浪藏溢流板後,但後來想想雷射裁切玻璃麻煩而作罷:em10:

水塔頭的直徑8-10公分,加上工具使用空間,4個大大小小的孔坐在內溢流裡,你的溢流區會變的很大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