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砂過濾~討論區

KZ系統/ AF系統/ 各類添加劑/ 設備耗材
魚缸規劃、生物販售、設計製作工程
再請教一個問題
蛇麼是雙迴路 + 雙逆流
搞不懂是長什麼樣子
有大大可PO圖或幫小弟講解一下嗎?
 
老千,是自己有股市的事情要忙,沒辦法接下你所要交接的棒子,股市與養魚兩者,個人都是一樣花下無數心血(股市、水族兩者比較,內心還是最鍾愛水族,水族已經是個人一輩子的最愛),在股市中是比較能賺到錢,以海水魚開水族館就比較困難賺到錢,一個海水水族館其無形中的開銷太大,所有利潤全被無形的開銷侵蝕殆盡,要經營海水魚館成功第一先需節省開銷為第一要務,要經營海水館成功需以聯合(非連鎖)方式服務才可行,目前未經營海水館而是在股市中打混,在股市中偶是與別人不一樣,別人在股市中唉唉叫,我在股市中如魚得水輕鬆自在。
老千,設一個有關海水魚的網友專業性一系列研討如何?(黃豆與綠豆已經開始有人提出搞混了,對不起有關黃豆的比喻這是偶的錯)其未來規劃研討內容由你負責,之後在依內容作同步回覆與研討,在時間上個人也比較也好規劃與挪出。
晚了,就明天等你好消息囉!
 
[這篇文章最後由kingo在 2005/10/20 08:29p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LongTan2005/10/19 00:47am 發表的內容:
老千,是自己有股市的事情要忙,沒辦法接下你所要交接的棒子
下面引用由LongTan2005/10/19 00:47am 發表的內容:
在時間上個人也比較也好規劃與挪出。
龍兄
你放心ㄌㄚ
並非一下子就希望你把所有的設置方法全數寫出
俺當初也是與你一樣
一點一滴的慢慢分享與建議
花了1年多的時間才全部匯集總和成1篇
所以不趕ㄌㄚ
下面引用由LongTan2005/10/19 00:47am 發表的內容:
在股市中是比較能賺到錢,以海水魚開水族館就比較困難賺到錢
這是當然的
以海水界來說
"良心"這個東西與"利潤"和"生存"是成反比
下面引用由LongTan2005/10/19 00:47am 發表的內容:
黃豆與綠豆已經開始有人提出搞混了,對不起有關黃豆的比喻這是偶的錯
龍兄
沒這回事ㄌㄚ
將自己的心得與成果分享出來如果就有錯
那俺早已經是千古罪人了
這樣有誰還敢分享
關於此點
其實俺早在你發表文章之前
就打算請將此篇移到文章暫存區
因如前面俺說的原因
長期觀察下來俺認為俺的方式真的越來越不適合新手
所以才有此決定
俺目前打算把此篇39頁之前的文章全數刪除
這樣就沒有搞混的情形會出現了
 
我覺得在觀看學習別人過濾系統的心得時,不論是哪種抽底砂、柏林系統、活砂、DBS亦或是Zeovit,重點是去看在網友們提出的理論下,可以用何種方式為缸子營造怎樣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去除甚麼、提供甚麼。這樣比較容易瞭解文章的說明者要闡明的是甚麼。
雖然我沒有重頭再一次把整篇看完,不過有一點心得,如果不對還請老千與LongTan兩位前輩修正:
首先先感謝各位大大,無私的分享,我覺得兩種設法都很好。但是我覺得兩種過濾的重點不大一樣。
1. 前者建議使用大約5MM的底砂(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約綠豆大),後者建議至少要8MM以上(約為黃豆大)。
2. 前者建議使用適當流量的馬達來抽水,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視情況而做調整(這一點個人覺得對新手來說確實有一點難),後者希望用大流量的馬達來帶動。
3. 前者容許部分有機物均勻地堆積於砂層內,後者則使用雙迴路+雙逆流與強力馬達及較大礫徑底砂,避免有機物堆積於砂層中,並另設沈澱槽的方式集中處理。
4. 在這樣的設法下,前者理論上在有機物堆積處會出現ORP負值的厭養區,而堆積的有機物提供脫氮菌足夠的碳原(雖然有好氧脫氮菌,但是我不認為他們與好氧的消化菌相較下是優勢菌種)。而後者利用沈澱槽的維護方式,應該可以將有機物儘早抽離,這有點像是SKIMMER的基本用意。而大礫徑的底砂,猜測在礫石的中心因該有厭養區的存在,以提供還原環境。
因此我覺得兩者雖然都希望達到將NH3 -> NO2 -> NO3 最後還原回氮,但是採取的手段還是略有不同,也因此前者並不建議沒事吸底砂清理(這樣會破壞原有的厭養環境),而後者則建議換水時將底砂吸乾淨。
不好意思,魯班門前弄大斧,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兩位多加指正。
 
下面引用由xuan172005/10/19 00:43am 發表的內容:
再請教一個問題
蛇麼是雙迴路 + 雙逆流
搞不懂是長什麼樣子
有大大可PO圖或幫小弟講解一下嗎?
xuan17你好:
有關 雙迴路+雙逆洗 等以後如果有機會時現場作一份給你看,你就懂。圖要畫出來,倒不如實品看一遍就懂了比較快。
有關為何「底砂過濾」個人的設計與老千版主不太一樣,只需1.5公分高就好且珊瑚砂顆粒要大約3公分∼5公分左右,總體水流要15分鐘就全部經過過濾底板,過濾底板總面積達魚缸的98%,應該有人在想,這麼快的水流速度有必要嗎?為何珊瑚砂高度是1.5公分左右,顆粒3~5公分左右?這到底有什麼作用存在,老千版主在此篇最前面不是提到[電流效應],確實採用「底砂過濾」就有那一種現象存在,水流速度通過底層不夠快,[電流效應]隨既產生,造景也會產生[電流效應],造景的部分絕對會是產生[電流效應]影響的其中關鍵之一。
以3~5公分的砂石水流的通過阻礙會下降,水流速度快如果再加上用小於3公分以下的珊瑚砂較易堵塞,此時的[電流效應]會在很多區域一塊區域一塊區域產生,那改成水流慢下來,是否會改善[電流效應],底砂顆粒細與水流慢,新缸可能看不出來,一段時間之後(約2~3各月左右吧,看缸子大小與魚群的多寡),[電流效應]必然產生,那生化過濾定打折扣。
以3~5公分珊瑚砂+只有1.5高的砂層+高流通水流+特殊的底層設計移除沈澱在過濾板底下污物,此時的「底砂過濾」會是什麼效果,[電流效應]減到最低,生化過濾達最佳狀態,造景所造成的[電流效應]也會因砂層厚度不高,[電流效應]同樣減到最低,水流快速的目的,除了大幅減少電流效應的區域外,也提供「底砂過濾」上所有的細菌大量的氧氣作生化反應,其效果如同滴流生化球一樣,水流速度快會硬拉住水中懸浮物沈積到砂石中與某些有機物作結合卡在砂石中等待硝化(或消化)與過濾板底下,因珊瑚砂石厚度不高的關係,懸浮物除快速向底砂靠攏也會快速落入過濾板底下,水族缸中的水其透明度自然就增強甚至感覺不出有水在水族箱中(這一部分是所有以前客戶所要求的必備條件)。
於缸中懸浮物與所有的有機廢物都到底層來,問題就會開始產生,水中的高氨、高亞硝酸、高硝酸,立即大量產生,「底砂過濾」設計不良時,底砂的硝化細菌會負荷不了,如果 客戶因為怕心愛的寶貝魚沒有吃到食物魚又養的多,絕對會採大量餵食,所有引爆水族箱的罪魁禍首『瞬間高量有機物』就陸續引動原本生態平衡就不是很穩定的水族箱,開始倒缸、水體污濁、水質惡化、魚兒呼吸困難、病菌到處亂竄,此時的解決之道是什麼,就是換水抽底砂,但客人有哪幾個懂這些水中變化過程,且會即時採取應變行動措施,客人都是魚缸問題很大了,才說,老闆有沒有空,能不能到我家看看我的魚缸好不好!到現場一看,都已是難以處理的局面。
為了客戶這些問題「底砂過濾」才會演變出要加上底部的雙迴路+雙逆流設計,才能一勞永逸解決使用「底砂過濾」的問題,為何有些人非堅持「裸缸」,就是應用「底砂過濾」被倒缸倒到怕,因為不知到要如何清除沈於過濾板底層的沈積污物,也不知道為何倒缸都是幾天之內魚缸立即倒缸,「裸缸」是最容易清理魚缸底層的沈積污物,但「裸缸」碰到珊瑚造景缸,照樣出問題,為何,珊瑚造景是不准你亂動的,造景的部分死角變成藏污納垢的好地方,因為水流沖不到,清也清不到,過濾系統只要負荷不了,譬如停電超過三小時或者有珊瑚死亡掉落入死角中的自行熔解,此時的珊瑚裸缸在倒缸方面比純養魚的海水缸更快速,所以「裸缸」好不好用就見仁見智,在個人的經驗中,最怕珊瑚造景產生水流死角,才會利用「底砂過濾」與珊瑚砂厚度不高的珊瑚砂層加上大面積過濾板與高水流和盡數移除有機物特殊設計方式做為解決因應之道。有了大面積的過濾板,造景產生的死角能補強過來,最起碼造景死角的下方還有過濾的水流可消化堆積在死角的有機物,時間久了這些死角的有機物會變成沈積物掉落到過濾板底下,再由特殊的設計移除它,就不怕珊瑚造景缸的死角產生,珊瑚缸的水體自然潔淨、水質自然可達要求的高氧化還原電位。
這樣的說明知道為何偶要以3~5公分珊瑚砂+只有1.5高的砂層+高流通水流+特殊的底層設計作過濾主體,當然,魚缸在設計上不是只有這樣而已,還有其他補助,在這是針對「底砂過濾」的一些問題提出來共大家參考,以及為何造就出偶的「底砂過濾」設計的因素。
只要是只有用「底砂過濾」沒有其他的過濾系統,且沒有偶這樣的設計,就是必須很勤快按時間或看情況更換水與抽離卡在砂石中的有機物與造景死角的清除堆積的廢棄物,其過濾與養魚的效果就相當不錯,如果偷懶不想一段一段的很辛苦與花時間慢慢抽出底砂中的沈積物與想超密度的養殖,就要向偶一樣的設計囉。
 
[這篇文章最後由LongTan在 2005/10/19 06:32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Brick2005/10/19 11:37am 發表的內容:
我覺得在觀看學習別人過濾系統的心得時,不論是哪種抽底砂、柏林系統、活砂、DBS亦或是Zeovit,重點是去看在網友們提出的理論下,可以用何種方式為缸子營造怎樣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去除甚麼、提供甚麼?...

老千版主的「底砂過濾」厭氧區(等於還原槽的作法)的養成,對於懂「底砂過濾」原理的人是相當管用且最便宜的方式,但個人在以前做養魚販賣業者時就發現,對於不懂厭氧區養成理論的客戶是一大災難,為何,老千版主在魚缸控管上與餵飼上懂得維護,這樣的「底砂過濾」是很棒的系統,客戶卻不懂,客戶只會想多餵魚怕魚不健康不漂亮,問題就出在這,餵食過量與高密度養殖,厚珊瑚砂為基礎做成的「底砂過濾」系統,反倒變成累積高有機物的場所,所有的微生物平衡鏈就此打斷,此時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客戶常質疑「海水水缸的水質容易敗壞,好難維護」,一種好系統因很多人使用不當竟變成人人喊打的爛系統,就是這個客戶容易因愛魚者的愛魚疼魚的心態導致餵飼過多,餵食過多產生水質一日多變的問題,之後「底砂過濾」才引發海水館販賣業者之間很多爭執,逐各自開發不同的各式設計手法與裸缸的盛行來解決此棘手問題。
 
To LongTan :
想再一步請教一下, 在這樣高氧的環境中, no3會累積很快速嗎? 一般含量的數值會維持在多少?
 
下面引用由Brick2005/10/19 10:38pm 發表的內容:
To LongTan :
想再一步請教一下, 在這樣高氧的環境中, no3會累積很快速嗎? 一般含量的數值會維持在多少?

先借用回覆小豪的問題回覆你(小豪抱歉喔!將回覆你的信件中的部分文稿拿來公開)
小豪有幾個問題其中有兩個問題與你的問題類似一併提出
1.氧氣濃度太高對於軟體缸比較不適合ㄇ?
2.CO2打缸中ㄇ?不會有水質變酸的問題ㄇ?
第一個「氧氣」問題,水中的氧氣測定,需有儀器或氧氣測試劑才能知正確融入水中的實質「氧氣」,你看到的水中或過濾時產生的氣泡那是離子活性介面的一種現象,要帶離一些氧化過可與活性化介面結合的物質做拋離,藉著氣體的滾動向上拋向空中作揮發。
魚缸中會不會有「氧氣濃度太高」 絕對不會,一般所說的「氧氣」融入水中過高會對魚不好,那是指水體已經很髒,在水體中產生的氣泡此時是一些空氣中其他元素與有機物結合成濃度較高的油酯性的活性介面物質,此活性介面物質不容易揮發到空氣中(此時用動力式蛋白抽離器,蛋白脫離器會很有效的收集到無數與相當份量的如泡沫的物質),在水體中此「氣泡」看起來活向是超細密氧氣的濃縮氣體球在水中到處遊蕩。
水體中含高離子油酯介面又不容易揮發到空氣中,就會反過來附著在魚或軟體生物上造成傷害,很多愛魚者不懂這一個物理現象,就說「氧氣濃度太高對魚不好」,這樣說明不知懂嗎?會不會有點賣弄學問。
第二個問題CO2的裝置,有一個有名的CO2與Ca的化學公式,忘了如何寫(要找找看),CO2在海水中與要鈣離子與之搭配,它是珊瑚會不會快速作無性繁殖的關鍵之一,CO2只能在珊瑚缸中進行,因為只有珊瑚缸需要(珊瑚的共生藻極度需要),打入CO2加上鈣,水不但不會變酸,還會穩穩的控制住PH值在8.2以上。有關此部分的資料 要在查一下資料,太久沒有碰此系統都忘光了。
第三個問題.在高氧的環境中, no3會累積很快速嗎?如同小豪第一個問題類似,但知道你指的是:高氧對底砂中的硝化作用進而產生的硝酸鹽會過高嗎?高氧的定義與含量是指多少,海水缸中除了在佈滿活體珊瑚與高等藻的環境中並打入適當CO2與加入等比份量的鈣,才會形成真正的高溶氧,在一般魚缸中含氧量都是比海洋的自然界水體偏低,因不是真正融入性的氧,而是經由水流動混合入空氣中所含的氧,所以魚缸沒有高溶氧的現象,水體過髒氧氣的自空氣中融入還會更偏低,硝酸鹽會累積很快速,問題還是出在有機物的轉換和魚缸中微生物鏈的生態平衡,有機物過多一直堆積在魚缸中(魚缸是屬封閉環境),硝化作用的全循環一直無法負荷,自然而然的硝酸鹽一直居高不下或者快速一路飆高,換潔淨無污染的海水是一個降低硝酸鹽的好方法,個人認為最好的方法還是在於有效的控制與避免過量有機物進入魚缸中,但魚缸這一點通常又做不到,魚群密度高,餵食的量自然就高,有機物的控制與之相抵觸,為了魚或海中生物其食物供給一定給予充足,最後還是換水與定期清理沈於缸底的廢棄物做為解決之道。
另外NO3累積快速,在一個以生態平衡以穩定下來的魚缸是不會產生的,會突然累積快速,一定是生物的量徒然增加數量的生態改變,生物量變多了,魚多珊瑚多是最賞心悅目的,每個愛魚者都喜歡,這喜歡之後的問題就是NO3快速增加的來源。
新設立的魚缸初期NO3飆高是正常現象,換水或者用活石或者拿已有大量附有豐富硝化菌的海綿也可立即改善NO3的飆高(移動含有豐富的硝化菌的海綿記得要不含水,海綿含水即可,以塑膠袋裝並打入純氧氣打包好,並注意溫度不可過於劇烈的變化,也不可讓打入塑膠袋中的氧氣外洩,除非你的移動是在30分鐘之內即可完成,那就無關緊要)。
 
看了LongTan 的一連串精闢解說覺得受益良多
但重點來了 ,畢竟網站上的云云眾生大部分應該是新手,
對於你前面所提的雙迴旋雙逆流沉澱槽........ect
應該沒有幾個人看的懂,高深的理論我想LongTan兄一定有
但是新手要的應該不適如此遙不可籍的理論,我們只是要一個範例
教導我們如何設缸帶領我們著些新手們一步一步的踏入著領域
我想新手過了幾多年後再回想起你現在的理論應該心有戚戚焉吧
我想說的事之前看了千大的底砂過濾讓我踏入著領域,至今半年
我覺得我慢慢再成長,但是當初如果沒有千大著篇文章的話我想至今我可能不知倒了幾次
因為養海水缸真的很難,尤其對剛踏入著領域的新手,缸子不大設備無法一次買足的情況下
一訂有很多人懷著滿腔熱雪但稱不到一年便礀羽而歸.
發表著篇文章一來.
希望Long Tan 兄能以2~3呎缸為一範例以多年的專業,(我知雙迴旋雙逆流沉澱槽........ect工程畢竟浩大)融入你的抽底砂理論簡化設缸步驟以圖示帶領後進新手設缸.如此若日後新手設缸反應良好,也會有種桃李滿天下的感覺,不是嗎
二來為了後進新手請命,我也希望千大把抽底砂再Po出來,不管對新手是否有太難或不妥
畢竟很多人應該都是以你的方式範例而起步設缸到現在,且無看到很大的負面效果,代表著個方式依訂有他的優勢在
我只記的一句話沒有不好用的系統,只有不會用和沒用心在魚缸上的人
"不會用" 對新手來說就是不會,一定要靠千大或LongTan大著樣的高手來引導
後續魚缸的照顧端看一個人用不用心在維持自己的魚缸不是嗎\??
以上是,一個愛好水族的新手的感言
 
終於看完七頁的的討論串
LongTan 兄的抽底砂方式 有點像我之前自己想的"抽薄底砂"
我的抽薄底砂就是使用非綠豆沙大小的沙子 用黃豆大小的沙子 鋪淺淺一層
讓沙子單純的當作濾材 硝化菌儲存的場地
而大便殘餌 比較容易流經過浪板 被馬達抽出
而我的抽薄底砂 如果沒有底缸 就需要搭配附過濾(比如圓筒或是上部過濾) 中的白棉來過濾並且移除水中的大便或是殘餌
不過之前我都是用標準浪板 所以似乎儘管如此做 還是會有一堆的污垢藏在浪板下
所以搭配傾斜集塵式浪板似乎就可以集中火力用力把垃圾吸出來
但是現在問題是傾斜集塵式浪板礙於構造的關係 似乎一些定做缸都無法撲滿整個缸底
這讓龜毛派的我有點不是很想使用
所以下一缸我想我會使用裸缸+底缸 雖然主缸醜一點 但是為了長久飼養 還是要做出一些犧牲
換個角度想 裸缸可以讓魚容易撿食沉底殘餌 也是不錯的方式
 
------------------------------------------------------------------------------
小豪的再度來信,問題不錯,對大家都有幫助,轉到網站上來(小豪,對不起囉!又拿你的俏俏話信件,公開在PH8.4上)
你的答覆詳細的勒~怎麼會有所疏忽ㄋ^^
股市達人~沒手癢也設一缸玩玩呀~
海水的世界~就是個無底洞~ㄏㄏㄏ
你的過濾方式好像都沒提蛋白?!
你以前飼養都沒使用ㄇ?!
養fo缸~把那底泥清掉~應該是會減少no3的累積~不過抽底沙會有厭氧層來消除no3ㄇ?!
請賜教摟^^
偶那是什麼達人,鐘愛水族是真的,不是達人。
海水的世界,不會是無底洞,會是無底洞的感覺是錯誤的養殖造成金錢的一直損耗,海水魚是真的很好養,壽命也很長,海水魚難養或者說壽命不長,還是一樣的問題。
第一.從海裡被捕捉時的嚴重體內傷害,再厲害的生物也沒辦法經得起嚴重的內傷。
第二,魚缸的水質過糟,就如同將人放入一個充滿污濁的空氣與環境中,此人壽命一定不長。
蛋白脫離器喔!水中的有機物幾乎都被偶的設計快速移除,蛋白脫離器就失效,所以,用不著蛋白脫離器了,會使用蛋白脫離器且蛋白抽離器會抽引到東西,那就是水體過髒了,油酯性的水中懸浮物過多,過濾的硝化系統失去平衡或者即將崩潰。
「養fo缸~把那底泥清掉~應該是會減少no3的累積~不過抽底沙會有厭氧層來消除no3ㄇ?!」,你的這一的問題已經部分回覆在網站上,以下是回覆在網站上的內容:
『老千版主的「底砂過濾」厭氧區(等於還原槽的作法)的養成,對於懂「底砂過濾」原理的人是相當管用且最便宜的方式,但個人在以前做養魚販賣業者時就發現,對於不懂厭氧區養成理論的客戶是一大災難,為何,老千版主在魚缸控管上與餵飼上懂得維護,這樣的「底砂過濾」是很棒的系統,客戶卻不懂,客戶只會想多餵魚怕魚不健康不漂亮,問題就出在這,餵食過量與高密度養殖,厚珊瑚砂為基礎做成的「底砂過濾」系統,反倒變成累積高有機物的場所,所有的微生物平衡鏈就此打斷,此時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客戶常質疑「海水水缸的水質容易敗壞,好難維護」,一種好系統因很多人使用不當竟變成人人喊打的爛系統,就是這個客戶容易因愛魚者的愛魚疼魚的心態導致餵飼過多,餵食過多產生水質一日多變的問題,之後「底砂過濾」才引發海水館販賣業者之間很多爭執,逐各自開發不同的各式設計手法與裸缸的盛行來解決此棘手問題。』
當你的魚缸有設「底砂過濾」且如同老千版主一樣,屬於高珊瑚砂層與比較慢速水流,並利用此高砂層經一段時間的堆積所形成的厭氧區(還原NO3),要抽底砂清潔砂中的污物,就必須分段進行,不可過渡抽洗,如此厭氧區才能保持一定的足夠範圍應付水缸中的NO3的轉換。
我的作法與老千版主不一樣的是,先移除水中有機物的大量殲滅動作,減輕水體的負擔,爭取魚兒或珊瑚更大的潔淨水質,之後在主缸外面另設一個自行設計的還原槽,為何要這樣做:
一.防範萬一突然來的長時間大停電。
二.保持還原槽的還原最高效能,因要培養出厭氧區的還原NO3的菌種很難,難在哪!難在它們一接觸空氣中的氧氣,立即萎縮與從此消失,要培養出還原菌且看到效果(將NO3快速下降至超安全位置,在一個沒有大變動的魚缸生態下)要將近2個月以上,需要花長時間辛辛苦苦創立培養的還原NO3細菌是得來不易的,所以,偶的作法就變成「底砂過濾」系統是生化過濾兼清除不要的有機物而演化而成的系統,並將寶貴的還原NO3細菌另外給予一個空間好好保住它們,並讓它們活躍在最旺盛的狀態中,作水質的再度淨化處理。
也就是這樣之前你們覺得要採用何種「底部過濾」比較好呢,是要採老千版主的「底砂過濾」,還是採用龍騰式的「底砂過濾」系統,好像兩種都不錯,不知要如何選擇,兩個人的原理都相同的絕對沒有兩樣,只是我比較懶也怕以前的客戶為了水質不好一直要偶去救他們的寶貝魚,出了問題的寶貝魚是很難救的,因如此而研創不同設計理念方式的「底砂過濾」系統來應付曾出不窮卻是相同問題。
單純養海水魚,最省錢的又容易建立的方式就是老千版主的作法,但要勤快與懂得好好照規矩維護,如果很懶,那就要向偶一樣的設計,盡量移除有機物與另外設一個還原槽作NO3的還原處理。(還原槽市面上有在販賣!什麼牌子比較好,就不要問我,請直接問業者,由業者幫你詳細解說如何使用!業者是靠販賣器材與生物為生的,還原槽的設立與使用請問他們吧!)
 
LongTan 兄
先不論你的方式,但是你對老千的抽底砂迉式好像有一點誤解了...
1.因為先前看老千的文章,他的設法似乎並沒有特別去說到有厭氧區消除硝酸鹽的功能,更不是利用浪板下的污泥去作厭氧區....
2.他的設置法主要還是在消除亞硝酸這一段,而硝酸鹽仍是用換水作移除......並沒有厭氧區的問題,因為水不斷流動帶氧進去,不可能造成厭氧區
3.老千的設法,照他所說的方式作,浪板下的污浪應並不會多,甚至說是很少,更不會有發臭的問題.....因此更無所謂有堆積污泥型成厭氧區的功用及問題
以上.....若有說錯請老千指正一下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