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餌料生物 橈足類

vekin

🏅🔰🔰
註冊時間
2002/10/20
文章
418
按讚
4
經驗點數
206
金幣
26
魚缸大小
加一加大概超過十噸
系統類別
天天換水派
生物種類
小丑為主、雀鯛為輔、珊瑚做實驗中
微青海洋
餌料生物(十三)橈足類
餌料生物(十四)橈足類培養與利用

最近整理了一些有關橈足類的東西,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節錄部份內容,有些太細節部份請連到我部落格參觀

六、橈足類

(一)橈足類生物學

1. 橈足類介紹

橈足類(Copepods)是生活在海洋及淡水環境中的一類細小甲殼類動物,其體型小,數量多,分佈廣,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浮游動物為橈足類,是海洋水域中許多動物攝食的蛋白質來源。

在養殖的利用上,橈足類相對於豐年蝦而言,富含更多量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DHA與EPA,是培育海水魚苗的重要餌料生物。其次,橈足類在生活史中擁有不同的型式,如無節幼蟲(nauplii)、橈足幼體( copepodites)及成體,可以選擇適合的大小來餵食魚苗。

2. 分類與型態

(1)分類地位
橈足類(Copepods)在分類上屬於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甲殼亞門(Crustacea)
顎足綱(Maxillopoda)
橈足亞綱(Copepoda)
哲水蚤目 Calanoida
劍水蚤目 Cyclopoida
隱水蚤目 Gelyelloida
猛水蚤目 Harpacticoida
異水蚤目 Misophrioida
怪水蚤目 Monstrilloida
摩門水蚤目 Mormonilloida
平角目 Patycopioida
杯口水蚤目 Poecilostomatoida
管口目Siphonostomatoida

(2)型態特徵
橈足類一般體長約1-3毫米,最大可達1公分,體形一般呈水滴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3. 生殖與發育

(1)生殖
雌雄異體,有少數寄生型種類為雌雄同體。一般進行兩性生殖,少數猛水蚤也營孤雌生殖。微青海洋

產卵形式可分為:

自由產卵型:異足水蚤(Heterocope屬)和湖哲水蚤直接將受精卵受精卵單個分散的排放於水體中。

卵囊型:大部份種類的雌性會抱卵,所帶之卵囊是由輸卵管後部的腺細胞,或獨特的粘液腺所分泌的物質將排出的卵粘合成團,並有薄膜包覆,形成卵囊,粘著在生殖節上。

黏性卵:產黏性卵,黏附在胸足上(如擬哲水蚤)。

(2)發育
從受精卵中孵出的為無節幼體(nauplii),後來發育成為橈足幼體( copepodites),再由橈足幼體發育為成體。

無節幼體共有5或6個齡期,橈足幼體有5個齡期,成體不再蛻皮。
無節幼體:無節幼體可分6個時期,前3個時期吸收卵黃營養,到了第4期肛門開口,開始攝食,此時應該投餵餌料。

橈足幼體:當第6期無節幼體蛻殼後,變態成橈足幼體。

橈足幼體發育到第5期,性成熟,蛻變為成體,有雌雄區別。

(3)耐久卵
許多種類的橈足類在惡劣的環境條件會產生休眠耐久卵,作為生存的策略,類似於豐年蝦及輪蟲的耐久卵。休眠卵可以耐受於25 ° C的乾燥下或於-25℃的凍結,它們能夠抵抗低溫(3-5℃)長達9到15個月。這些特點使耐久卵在培養橈足類的接種上非常有吸引力。

(二)、橈足類培養與利用

1. 食性與餌料

(1)食性:
橈足類可分為濾食性、捕食性和混食性三種。

濾食性的橈足類種類很多,人工培養的橈足類多屬濾食性的。其主要餌料為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

捕食性的橈足類有刺水蚤(Euchaetidae)、寬水蚤(Temoridae)等。

混食性的橈足類有刺水蚤等,主要以濾食方法攝取微小浮游生物,有時也捕食小型橈足類,兼有濾食和捕食兩種方式。

(2)餌料
大部分浮游植物是橈足類適宜的餌料。底棲種類(如虎斑猛水蚤)與浮游種類比較,對營養要求的可塑性較大,食譜廣。除各種單胞藻外,酵母、細菌、有機物碎屑、魚蝦肉、人工發酵液等均可被攝取。

浮游種類的橈足類主要利用浮游植物作為餌料。在人工培養的情況下,多數是培養單胞藻投餵。

2. 小量培養

(1)培養設備
主要培養設備有小型培養容器、攪拌器、通氣裝置、升溫裝置等。小型培養容器容量多樣化,約從1L~5噸水量都可稱之。小水體可使用玻璃缸或塑膠(or FRP)水箱,水量到達1噸以上,可以使用水泥池來培養。

(2)培養用水處理與接種
培養用水最好通過砂濾,如果無砂濾設備,也可以用80目的絹網綁於進水管過濾,以濾除水中的大型動物。

種源可以從兩個途徑而來 : 一是從自然水域中所採集的橈足類,經分離、擴大培養後,再倒至大型培養容器中接種。二是採集橈足類的卵進行孵化。接種量越大越好,接種量大時,增殖到可收穫的密度時間短,生產效率高。接種量最大可以達到當時培養條件下最大密度的一半。

(3)投放附著基質
培養底棲和半底棲的橈足類,需要投放附著基。

(4)管理
投餌應根據橈足類的食性選擇適宜的餌料
雜食性橈足類的餌料種類很多,適於大量培養。除了餌料種類外,還要控制投餌量。

攪拌與充氣
攪拌和充氣的作用,一是增加培養水中的溶解氧,二是防止餌料下沉,是培養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但要適當控制攪拌和充氣的強度。底棲和半底棲的橈足類有在池壁附近生活的習性,攪拌強度過大或充氣量過大,有可能對其產生不利影響。

控制溫度和光照度
橈足類對於溫度的耐受範圍廣大,隨著種類有所不同。培養時,溫度不宜變化過大,儘量維持在25~30℃間,增殖較佳。光照度則控制在適宜範圍,如在室外小型開放池,最好可加遮陰網。

水質控制指標
橈足類培養中水質變化不宜過大,特別是投餵人工餌料時更要注意。培養過程中,溶氧應大於5ppm,pH值應控制在7.5~8.6。如果溶氧和pH值過低,應加強打氣。 鹽度以20~30ppt最佳。

收穫
橈足類最高密度都有一定界限,並且隨培養條件不同而不同。據報導,虎斑猛水蚤的增殖密度,在1升水槽中為3萬個/升,在30升水槽中為1.8萬個/升,1T水槽中可達1.5萬個/升,在40T水池中(用油脂酵母做餌料)達到3.6萬個/升,在200T水池(用麵包酵母做餌料),增殖密度也達到1.58萬個/升。在密度達到一定水平後,就要收穫其中的一部分,這對橈足類長期穩定的增殖是有利的。每次收穫量的大小,以不影響其增殖為準。如果每次的收穫量過小,則現存量就大,橈足類則處於較高密度狀態,對其生長繁殖不利。相反,如果每次的收穫量過大,則現存量就小,參與繁殖的個體數量就少,也影響其增殖的速度。每次收穫以10%左右為宜。收穫方法是用網目0.33毫米的網撈取。收穫的個體主要是成體和後期幼體。
 
讚~~~~~~~~~~~~
 
微青大大的部落格是少數具規模很許多有參考性資料的好格子
大大謝謝囉~
 
長知識~感謝!
 
很專業的文章,謝謝分享:em02:
 
请问下一般copepods是放藻水让copepods作为食物,但一般多久数量会增加?需要一周时间还是几天就会有明显增加?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