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水第四週,這樣的藻相正常嗎?

silence

🔰
註冊時間
2016/05/24
文章
119
按讚
0
經驗點數
51
位置
新北市
金幣
0
魚缸大小
25cm缸
系統類別
混著
已經邁入第四週,但跟我想的藻相階段似乎不太一樣,可以幫我檢驗看看嗎?謝謝

缸壁上都一絲絲的
PH84_F_16_160530093128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這張也是
PH84_F_16_160530093231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正常

每個人開缸藻相都不盡相同

取決於。活石品質(帶入藻種多寡)

光照(成長速度)

水流(你會發現缸壁某些位置容易長,刮掉也一樣)

如果是想要豐富性 買新鮮活石比較可能達成
 
我覺得很正常
差不多可以放除藻生物了
 
正常

每個人開缸藻相都不盡相同

取決於。活石品質(帶入藻種多寡)

光照(成長速度)

水流(你會發現缸壁某些位置容易長,刮掉也一樣)

如果是想要豐富性 買新鮮活石比較可能達成

我覺得很正常
差不多可以放除藻生物了



可以放隻食藻螺或者是藍腳寄居蟹了嗎?

另外只要出水口正對的玻璃會特別容易爆褐藻
 
正常  只是覺得沒有完全爆出來而已  
 
正常  只是覺得沒有完全爆出來而已  

我的感覺好像也是完全沒有"爆藻"的跡象,只是看到有綠藻跟褐藻併存,難道將要大爆發了嗎?
 
我對藻期的理解是這樣子,雖然不一定對,但版主可以參考一下。

設缸開缸後,依設缸的方式,污染源的不同,後來的藻相也會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利污染源來培養硝化菌的過程。在有污染源當養分的狀況下,硝化菌的數量和種類會逐漸成長,這時污染物會被硝化成一些藻類可以吸收的養分,以平常比較常取得的測試劑NH3、NO2、NO3這些來說,就是先有NH3,然後產生NO2,再產生NO3。

NO3是低等藻可以吸收的養分來源,當開始有藻產生時,表示系統中有不少的硝化菌可以將NH3一路硝化到NO3了,缸中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硝化系統。但因為NO3需要厭氧菌的作用才能再轉為N2,這時厭氧菌還沒培養完成,所以藻類會持續成長去吸收掉NO3。而這時因為水流光線有機物等等的不同,藻相不一定都一樣,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養水期是石蓴大爆發。共通狀況應該是NO3持續上升,低等藻也一路成長。等到厭氧菌也慢慢開始作用去處理NO3,低等藻就因為養分不足而逐漸停止成長,死亡白化。大部份人都建議在此時開始換水,並且準備開始進試水生物。

不過在NO3和藻大量發生的階段,如果確定NO2都測不到,也可以考慮進一些比較不受NO3影響的除藻生物,一方面除藻,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物的代謝提供污染源,加速硝化系統的發展。

總之只要有經歷這些階段,大方向沒錯就可以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和狀況都會不同,多觀察會很有趣。
 
正常  只是覺得沒有完全爆出來而已  

我對藻期的理解是這樣子,雖然不一定對,但版主可以參考一下。

設缸開缸後,依設缸的方式,污染源的不同,後來的藻相也會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利污染源來培養硝化菌的過程。在有污染源當養分的狀況下,硝化菌的數量和種類會逐漸成長,這時污染物會被硝化成一些藻類可以吸收的養分,以平常比較常取得的測試劑NH3、NO2、NO3這些來說,就是先有NH3,然後產生NO2,再產生NO3。

NO3是低等藻可以吸收的養分來源,當開始有藻產生時,表示系統中有不少的硝化菌可以將NH3一路硝化到NO3了,缸中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硝化系統。但因為NO3需要厭氧菌的作用才能再轉為N2,這時厭氧菌還沒培養完成,所以藻類會持續成長去吸收掉NO3。而這時因為水流光線有機物等等的不同,藻相不一定都一樣,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養水期是石蓴大爆發。共通狀況應該是NO3持續上升,低等藻也一路成長。等到厭氧菌也慢慢開始作用去處理NO3,低等藻就因為養分不足而逐漸停止成長,死亡白化。大部份人都建議在此時開始換水,並且準備開始進試水生物。

不過在NO3和藻大量發生的階段,如果確定NO2都測不到,也可以考慮進一些比較不受NO3影響的除藻生物,一方面除藻,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物的代謝提供污染源,加速硝化系統的發展。

總之只要有經歷這些階段,大方向沒錯就可以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和狀況都會不同,多觀察會很有趣。


萬分感謝X大的開釋,開缸過程也蠻有趣的,各階段的變化都不一樣。
 
我對藻期的理解是這樣子,雖然不一定對,但版主可以參考一下。

設缸開缸後,依設缸的方式,污染源的不同,後來的藻相也會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利污染源來培養硝化菌的過程。在有污染源當養分的狀況下,硝化菌的數量和種類會逐漸成長,這時污染物會被硝化成一些藻類可以吸收的養分,以平常比較常取得的測試劑NH3、NO2、NO3這些來說,就是先有NH3,然後產生NO2,再產生NO3。

NO3是低等藻可以吸收的養分來源,當開始有藻產生時,表示系統中有不少的硝化菌可以將NH3一路硝化到NO3了,缸中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硝化系統。但因為NO3需要厭氧菌的作用才能再轉為N2,這時厭氧菌還沒培養完成,所以藻類會持續成長去吸收掉NO3。而這時因為水流光線有機物等等的不同,藻相不一定都一樣,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養水期是石蓴大爆發。共通狀況應該是NO3持續上升,低等藻也一路成長。等到厭氧菌也慢慢開始作用去處理NO3,低等藻就因為養分不足而逐漸停止成長,死亡白化。大部份人都建議在此時開始換水,並且準備開始進試水生物。

不過在NO3和藻大量發生的階段,如果確定NO2都測不到,也可以考慮進一些比較不受NO3影響的除藻生物,一方面除藻,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物的代謝提供污染源,加速硝化系統的發展。

總之只要有經歷這些階段,大方向沒錯就可以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和狀況都會不同,多觀察會很有趣。


感謝大大的解釋,小弟一直很想弄清楚大家說的養水要看藻相它的前因後果到底是為什麼!我知道養水的中後段NO3會變高,所以會開始爆藻,但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大家會說爆完藻之後藻又會自動消失,這時候養水才算完成。如果藻類消失的原因像大大所說的是因為厭氧菌培養好了開始處理NO3導致NO3降低,那小弟有個疑惑是:除了活砂跟後砂系統外(系統成型的時間較久),其他大部分的過濾系統有辦法培養厭氧菌嗎?或許可能有些許厭氧菌但有辦法培養出可以將NO3處理到0那麼多的厭氧菌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請知道的大大幫小弟解惑一下
 
我對藻期的理解是這樣子,雖然不一定對,但版主可以參考一下。

設缸開缸後,依設缸的方式,污染源的不同,後來的藻相也會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利污染源來培養硝化菌的過程。在有污染源當養分的狀況下,硝化菌的數量和種類會逐漸成長,這時污染物會被硝化成一些藻類可以吸收的養分,以平常比較常取得的測試劑NH3、NO2、NO3這些來說,就是先有NH3,然後產生NO2,再產生NO3。

NO3是低等藻可以吸收的養分來源,當開始有藻產生時,表示系統中有不少的硝化菌可以將NH3一路硝化到NO3了,缸中已經建立一定程度的硝化系統。但因為NO3需要厭氧菌的作用才能再轉為N2,這時厭氧菌還沒培養完成,所以藻類會持續成長去吸收掉NO3。而這時因為水流光線有機物等等的不同,藻相不一定都一樣,像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養水期是石蓴大爆發。共通狀況應該是NO3持續上升,低等藻也一路成長。等到厭氧菌也慢慢開始作用去處理NO3,低等藻就因為養分不足而逐漸停止成長,死亡白化。大部份人都建議在此時開始換水,並且準備開始進試水生物。

不過在NO3和藻大量發生的階段,如果確定NO2都測不到,也可以考慮進一些比較不受NO3影響的除藻生物,一方面除藻,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物的代謝提供污染源,加速硝化系統的發展。

總之只要有經歷這些階段,大方向沒錯就可以了。每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和狀況都會不同,多觀察會很有趣。


感謝大大的解釋,小弟一直很想弄清楚大家說的養水要看藻相它的前因後果到底是為什麼!我知道養水的中後段NO3會變高,所以會開始爆藻,但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大家會說爆完藻之後藻又會自動消失,這時候養水才算完成。如果藻類消失的原因像大大所說的是因為厭氧菌培養好了開始處理NO3導致NO3降低,那小弟有個疑惑是:除了活砂跟後砂系統外(系統成型的時間較久),其他大部分的過濾系統有辦法培養厭氧菌嗎?或許可能有些許厭氧菌但有辦法培養出可以將NO3處理到0那麼多的厭氧菌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請知道的大大幫小弟解惑一下
 
感謝大大的解釋,小弟一直很想弄清楚大家說的養水要看藻相它的前因後果到底是為什麼!我知道養水的中後段NO3會變高,所以會開始爆藻,但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何大家會說爆完藻之後藻又會自動消失,這時候養水才算完成。如果藻類消失的原因像大大所說的是因為厭氧菌培養好了開始處理NO3導致NO3降低,那小弟有個疑惑是:除了活砂跟後砂系統外(系統成型的時間較久),其他大部分的過濾系統有辦法培養厭氧菌嗎?或許可能有些許厭氧菌但有辦法培養出可以將NO3處理到0那麼多的厭氧菌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請知道的大大幫小弟解惑一下


這個問題我覺得赤子大的說法蠻有道理的:
http://www.ph84.idv.tw/vbb/showpost.php?p=2906452&postcount=14

也就是說只要有濾材,都有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的空間,差別只在於量的多寡。

至於無法由脫氮作用除掉的NO3,就交由其他各種方法,比如NO3化除器、NP豆豆、碳源法、藻屏等等,當然換水也是一個方法,藻類也會吸收掉一些。
 
這個問題我覺得赤子大的說法蠻有道理的:
http://www.ph84.idv.tw/vbb/showpost.php?p=2906452&postcount=14

也就是說只要有濾材,都有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的空間,差別只在於量的多寡。

至於無法由脫氮作用除掉的NO3,就交由其他各種方法,比如NO3化除器、NP豆豆、碳源法、藻屏等等,當然換水也是一個方法,藻類也會吸收掉一些。


我倒是覺得跟厭氧菌沒有絕對的關係  
一般沒有專門要培養厭氧菌空間的系統   要培養出厭氧菌   實在有一定的難度
  

又何況 厭氧菌的培養  在開放空間要產生效果   不是兩三個星期就可以作用的  

如果有養過活沙   就會知道那是一個多漫長的過程   


赤子兄那樣的說法 

"也就是說只要有濾材,都有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的空間,差別只在於量的多寡。"

比較適合用在一個完整成熟的系統   而非在養水階段


但是就算有培養厭氧菌的東間 也要看他能帶來多大的效果啊?!!! 
( 這句是題外話 )


打了半天重點沒有打  很簡單說一下
 
你有發現藻類在死亡時   大多是從底部開始白嗎?  



另外樓主這缸   我不覺得有算完整的養水   

這樣養  沒有一定的操作手法     之後黃金期會較短   然後藻類會爆的嚴重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