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再出發SPS缸

瓶頸過了,累積的經驗值也不少,越來越得心應手~


PH84_250104172531_20480.jpg



紀錄:
FM_ICP_20250505 (第一次)
FM_ICP_20250623 (第二次)
FM_ICP_20250909 (第三次)

SPS分享:
Acropora sp. wildfire 野火
 
最後編輯:
為了改善水流~
另一方面要脫離單一藻相造成的NP困境~

更換造景了~耶~

基座清理,幾乎都是暴力刮除藻類,也修掉一些不健康的包底。單胞、腦類也修了基座,把有的沒的刮除,重新上基座。
PH84_251121162018_60427.jpg


金米粉一大頭變一大坨。
PH84_251121162018_47fd5.jpg


人眼觀察從頂光變成順光是一個優點。
PH84_251121162018_2ad96.jpg


PH84_251121162018_61ac8.jpg
在狀況還不錯的時候, 能下決心去大動造景, 真的是很有勇氣~~~
當你發現你動越多操作, 珊瑚狀況越好的時候, 代表自己的實力更上層樓了~~~

少碰魚缸狀況才稍微比較好的人, 大多還在一知半解的階段~
 
為了改善水流~
另一方面要脫離單一藻相造成的NP困境~

更換造景了~耶~

基座清理,幾乎都是暴力刮除藻類,也修掉一些不健康的包底。單胞、腦類也修了基座,把有的沒的刮除,重新上基座。
PH84_251121162018_60427.jpg


金米粉一大頭變一大坨。
PH84_251121162018_47fd5.jpg


人眼觀察從頂光變成順光是一個優點。
PH84_251121162018_2ad96.jpg


PH84_251121162018_61ac8.jpg
大大這是活石景? 換造景不怕系統震盪嘛?
 
大大這是活石景? 換造景不怕系統震盪嘛?
怕啊,哈哈~
還是有評估過狀況:
1. 如果是咕咾石造景我會花一個月分批轉換造景;活石花一天一次到位,最後選活石,主要還是活石的藻相、微生物多元。
2. 不動底砂的情況下,風險降低很多。
3. 因為珊瑚、魚狀況不錯,所以風險也降低一些。
 
簡單記錄一下,更換造景幾天後的狀況,一樣最近在找一兩支骨測試水質。

被我刮破包底的部分大多數骨都已收斂恢復一些,修復速度真的很快,幾次經驗下來,我也不太怕弄傷包底的部分了,所以這次才會暴力刮藻,哈哈。

顏色變化ing,這次也是給了一個強光位試看看。
PH84_251124230450_94fa8.jpg


變白後調整,恢復很快,直接強光位也ok,顏色要養回深紅應該沒問題~
PH84_251124230451_cd862.jpg


野火角度改變後看了好不習慣,小斷支長大到這程度真的開心~
PH84_251124230451_94ff9.jpg


前陣子變白,調整後恢復一些了,看狀況應該還不錯~
PH84_251124230451_c9ea6.jpg


前陣子變白,調整後還沒恢復,還好沒縮毛。
PH84_251124230451_db886.jpg


嗯…好慢……
PH84_251124230452_b0f65.jpg


前陣子變白,沒太多影響,生長頭特徵沒消失。
PH84_251124230452_4d868.jpg


慢慢的~慢慢的~
PH84_251124230452_c9c7a.jpg


被我搞到變白的紙屑,上一波白化事件反而沒影響,倒是生長力道變強了。
PH84_251124230452_091c2.jpg


換個角度好醜XD,也是小斷支養大,也提供了很多信心跟經驗值~
PH84_251124230453_1ea0e.jpg


狀態越來越好~
PH84_251124230453_cbae5.jpg


沒太關注這支XD
PH84_251124230453_297fd.jpg


這支要加油~
PH84_251124230453_eaef3.jpg


長相普通但是耐看的骨,好養,環境變動耐受度高。
PH84_251124230453_ea4a3.jpg


到底要怎麼樣才會亮呢?感覺要強光催下去?
PH84_251124230454_53346.jpg


單胞長好快,預計還能進三顆單胞,耶~
PH84_251124230535_f36d7.jpg

PH84_251124230535_e77c6.jpg

PH84_251124230536_5824a.jpg


兩顆甜圈穩穩的。
PH84_251124230536_cb40e.jpg

PH84_251124230536_f84fd.jpg


水流改善後,更大了一些,開始怕金米粉大伸展、攻擊觸手了,小缸就是這問題困擾~
PH84_251124230536_d01f2.jpg


後來給糖集中一下,這邊也是比較好看細節的位置。
PH84_251124230536_46517.jpg
 
怕啊,哈哈~
還是有評估過狀況:
1. 如果是咕咾石造景我會花一個月分批轉換造景;活石花一天一次到位,最後選活石,主要還是活石的藻相、微生物多元。
2. 不動底砂的情況下,風險降低很多。
3. 因為珊瑚、魚狀況不錯,所以風險也降低一些。
恭喜換景~
我也是今年初換造景(美咕)
但…一般很難分批中央安換造景吧?
我當時是一天處理完就是了
有什麼招能分批處理嗎?(沒有第二缸的話)

話說跟你比起來
我的骨長的速度怎麼好像快很多啊~
看到你這個小紀錄
讓我也想再來拍一輪照片了
 
恭喜換景~
我也是今年初換造景(美咕)
但…一般很難分批中央安換造景吧?
我當時是一天處理完就是了
有什麼招能分批處理嗎?(沒有第二缸的話)

話說跟你比起來
我的骨長的速度怎麼好像快很多啊~
看到你這個小紀錄
讓我也想再來拍一輪照片了

只要造景分小模組,入缸養一陣子,再取出來黏合後替換,缸內兩座的話就這動作做兩次,會比直接替換還安全~

我一直再做餵食、營養的實驗阿,狀態一直上上下下的,雖然餵食實驗差不多了,又在玩顏色,正在找飽和跟果凍的中間值,目前有些眉目,所以長的慢算合理拉,不過比我預期的長得快很多了,實驗過程知道怎麼催生長速度了,不過小缸還是有限制,還是慢慢養就好。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