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piewang
🏅🏅🏅🏅
- 金幣
- 134
說的真好啊~
每次進魚都是一次風險,所以現在都嚴格執行隔離檢疫,至少2-3週以上(不一定要下藥)才會入主缸,寧可掛在隔離缸也不要在主缸躺平.
不怪也怪在最近一次進魚下主缸還是會掛,都掛在搶地盤,該找些不會躲到活石後面的魚,免得佔到金透紅的地盤.
真的~魚病問題解決了~海水魚本身領域性強~也有聽聞~養一起一段時間的魚~突然開始有互鬥~甚至到死傷的情形~大大檢疫觀察時間能做到完整真的不簡單.
說的真好啊~
每次進魚都是一次風險,所以現在都嚴格執行隔離檢疫,至少2-3週以上(不一定要下藥)才會入主缸,寧可掛在隔離缸也不要在主缸躺平.
不怪也怪在最近一次進魚下主缸還是會掛,都掛在搶地盤,該找些不會躲到活石後面的魚,免得佔到金透紅的地盤.
第一看時間:
如果下班後的時間都盯著魚缸 從19:00-24:00眼睛都在看魚缸, 週末六日都在看魚缸,或去海邊提水,我會用高密度把顏色填滿,想買的收齊,才對得起自己的眼睛
如果養魚只是我眾多嗜好的其中一個, 一三五下班後跟朋友打屁聊天, 六日出去露營騎腳踏車, 魚缸只是匆匆一撇,偶爾餵魚開心,那建議低密度, 因為很多狀況發生時人不在現場馬上處理, 譬如細菌感染, 下錯藥, 連鎖效應擴大後會無法收拾
第二看自動化的程度
如果高度自動化, 出差好幾天魚缸運轉如昔, 還可以遠端監控, 這種科技控一般做事很縝密, 魚也是檢疫再檢疫才放主缸, 那個高低密度隨個人開心, 因為出錯的機率很低了
如果完全手動, 那麼就回歸到上一個時間問題
第三看空間
君不見寸土寸金的香港養魚都是超高密度, 因為魚缸佔走的那一坪是很多香港人努力一輩子買不起的, 高密度是委曲求全, 低密度是浪費空間
如鄉下房子幸運徴到免費的二手五呎缸, 放在客廳氣派豪華, 客人來讚嘆連連, 低成本低密度養幾隻魚也很容易, 是很便宜的嗜好, 如要追求高密度就再要下重本砸設備了
興趣跑來跑去, 一下沉迷這個一下沉迷那個, 魚口密度與設備的增減減也都很正常, 所以二手交易區這麼熱絡
我很認同樓主的觀念,我自己也養8年了真的心有戚戚焉,什麼大風大浪都遇過的人才會有這般體驗說出這麼中肯的話,我相信對新手來說是很難做到,因為不了解魚的相容性和缸中生態適不適合看到只要是海水魚喜歡就買就覺得只要海魚都能養,魚死了也不知原因還是一直買,無形中犧牲了很多寶貴的生命,我相信會想養海魚的人一定是喜愛海魚對海魚有熱情之人誰也不希望看到魚養不活,但又似乎這是個必經過程等有天累了才能體會這番道理。
感謝大大分享
小弟聽從您的觀念低密度飼養 並檢疫 目前缸中進了粉藍倒吊都沒有白點…本來很擔心(因為聽說是白點王
真的好險有低密度飼養 然後養到自己真的喜歡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