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上我倒是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操作,平時也不會刻意去清理底材,只有偶爾移動珊瑚時可能會順便喇一喇。
有趣的是對於很多生物而言珊瑚骨似乎同樣也是更類似於石頭。比如倒吊或螺等食藻生物就會直接把珊瑚骨當石頭來啃;而在沙粒間隙中除了各種沙中常見的節肢或環節動物外,還能找到海綿、管蟲、水螅、甚至珊瑚(有時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哪來的)附著在上頭。

不過前期光禿禿的碳酸鈣表面的確很容易引各種雜藻上去,而粗粒徑的珊瑚骨也確實沒那麼容易滾動翻攪。
實際養起來會比較類似咕咾石之類的死石基材,因此一開始可能也會需要靠減弱光照或食藻生物等方法來爭取一點時間讓鈣藻等其他東西先穩住陣腳來與雜藻競爭。

但這缸之後如果繼續讓地上的珊瑚生長的話應該也會越來越難注意到底材,最後視覺效果可能也是會變得和長滿珊瑚的裸缸差不多就是了。


另一缸軟珊瑚缸就真的是典型的珊瑚太多蓋住底層的狀態。
這缸的珊瑚覆蓋率應該已經有95%以上了,若是在珊瑚全開狀態根本看不太到底下有沒有舖東西,被蓋住的底層也已經幾乎自成一個生態系了……

看到花環,讓小弟想到前陣子才送出去給朋友,主要是長太大了(當初進缸時不到掌心大小,養了近兩年,全開時比我的臉還大),容易擠壓或遮光其它珊瑚了

題外話,前輩也是水產實驗室的,不知能否請教您海神仙有養久的技巧嗎?(小弟很喜歡這款魚),其實小弟很少把魚養死,但唯獨海神仙我一直養不久,以前缸內海綿長一堆時,海神仙吃得白白胖胖,但吃完後,最後雖開口吃飼料但還是突然變黑葛屁了(為期只一個多月),我有個學弟也是水產實驗室出來的,也曾因為官派而認識全模里西斯最大的海水觀賞魚養殖業者,但我得到的答案是,有些魚只適合大海,不適合一般家庭魚缸這樣的答案,所以不曉得您有無撇步,可以把這款魚養久可以分享🙏
 
看到花環,讓小弟想到前陣子才送出去給朋友,主要是長太大了(當初進缸時不到掌心大小,養了近兩年,全開時比我的臉還大),容易擠壓或遮光其它珊瑚了

題外話,前輩也是水產實驗室的,不知能否請教您海神仙有養久的技巧嗎?(小弟很喜歡這款魚),其實小弟很少把魚養死,但唯獨海神仙我一直養不久,以前缸內海綿長一堆時,海神仙吃得白白胖胖,但吃完後,最後雖開口吃飼料但還是突然變黑葛屁了(為期只一個多月),我有個學弟也是水產實驗室出來的,也曾因為官派而認識全模里西斯最大的海水觀賞魚養殖業者,但我得到的答案是,有些魚只適合大海,不適合一般家庭魚缸這樣的答案,所以不曉得您有無撇步,可以把這款魚養久可以分享🙏
我自己也沒有長期的成功飼養經驗,不過如果我還想再飼養海神仙的話以下是我會嘗試的方向(資訊來源主要是匯整了一些我見過肯分享經驗的2年以上飼養案例):
1. 高纖維和熱量的食物。對一般玩家來說餵食大量海綿實在不太現實,不過藻類同樣也是他們在野外會攝取的食物,而幾乎所有我看過的成功案例都至少有在餵食大量紫菜,我甚至還看過很多玩家會餵香蕉。有趣的是Mortimer等人的一篇研究還有發現海神仙的腸胃成分也有約10%的軟珊瑚,所以也許丟一些缸內長太多的雜草軟珊瑚也會有幫助。

2. 持續供應的食物。他們的代謝率似乎還高於很多倒吊,甚至趨近於部分海金魚,所以全天供應的大量食物我認為是一大重點。其他玩家比較常見的操作方法包含隨時都掛上一大片紫菜讓他們啃、用自動餵食器多次餵食藻類基底的乾燥飼料、並配合盡量多次一點的人工餵食。

3. 大空間。我自己的話是不會想在小於120×60×60cm的缸裡長期飼養,甚至有些國外玩家還建議至少1000L以上。和他們的親戚刺尾鯛一樣,海神仙同樣也是活動力很高的魚,所以我不認為長期在小空間內對他們的健康會是什麼好事。另外大缸也有助於增加領域性的緩衝並提供多一點的天然食物(如果有用活石的話)。

P.S. 小小澄清一下,我們實驗室的研究主軸其實比較偏向生態而非養殖,所以倒不算水產實驗室。
我們的研究對象也多半是珊瑚等無脊椎動物或是微生物,魚類反而很少碰。所以我的觀點也不用當做什麼專家的見解,就純粹只是一位玩家的看法而已。
 
抱歉
想問一下這2張照片都是珊瑚骨嗎
其實之前我有想過要這樣用但不確定這樣可行嗎
千萬別撲珊瑚骨啊⋯
雖然海水是在鹼性環境中,但真的沒必要撲珊瑚骨….
一不美觀,二可能放出什麼元素之類的難以控制
如果不是大神或是只想養簡單皮實的生物的話

真心不建議
還不如裸缸~

撲沙真的不可怕….
沙上再髒也比裸缸美很多
畢竟我的沙上也有些地方有點藻
只要不要搞到滿地紅泥鼻涕,撲沙絕對不會後悔啦
而且如果搞到紅泥鼻涕的話,就算沒撲沙也得調整。

再來,有撲沙還能增加一點光強度(白沙會反射)
底下亮度會差蠻多的(par不知道,但至少肉眼視覺上亮超多)

再附上個尼羅河影片,你可以重點關注一下底沙的部分。
 
千萬別撲珊瑚骨啊⋯
雖然海水是在鹼性環境中,但真的沒必要撲珊瑚骨….
一不美觀,二可能放出什麼元素之類的難以控制
如果不是大神或是只想養簡單皮實的生物的話

真心不建議
還不如裸缸~
撇除比較主觀的美觀問題,可以解釋一下為何你會認為珊瑚骨比起細沙更容易放出其他物質嗎?

照這個邏輯那除了少部分人工材質的市售沙子外,所有天然來源的碳酸鈣基質,包含珊瑚沙、咕咾石、或活石等全都有一樣的問題,甚至因為細沙更高的表面積反而風險還更大。
 
撇除比較主觀的美觀問題,可以解釋一下為何你會認為珊瑚骨比起細沙更容易放出其他物質嗎?

照這個邏輯那除了少部分人工材質的市售沙子外,所有天然來源的碳酸鈣基質,包含珊瑚沙、咕咾石、或活石等全都有一樣的問題,甚至因為細沙更高的表面積反而風險還更大。
珊瑚骨 可以用作鈣反之填充物
以補充珊瑚所需元素(我理解鈣反環境為酸性)
對我而言只要不是自己控制的(ex:滴定)
就算釋放出來的是珊瑚所需我也不樂意使用就是了。
哥也是理工的吧,那應該知道環境ph 值只是釋放的程度差異,所以鹼性環境我相信也是會釋放只是量比較少比較慢而已。

當然我必須要重申
美觀跟清理難易度還是主因啦


所以我內文有說…雖然海缸是鹼性
But沒必要
實務上應該也很少人這麼做….吧….

我是認為啦…多提供一個方向是不錯…
但….這可以等進階班再開始玩?
一開始要嘛裸缸要嘛撲沙….
比較好一點啦。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