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實際操作大於理論的人,但有求知慾還是會想去研究(有時間的話),之前回家務農也是去唸了農藝系的研究所,只想印證實際跟理論搭不搭的上:ROFLMAO: 我的指導教授也直接跟我說,我們業界其實是領先學界的,印為我們在第一線碰到問題就得趕快解決,學界碰到問題首先要研究、培養....一系列的科學驗證,我種高麗菜等學界研究完菜大概死光在田裡了:ROFLMAO::ROFLMAO::ROFLMAO:
真的是很認同這段話啊~
有時候還是只能靠自己的經驗還對應
特別是自己的缸…
不然理論雖然是一套,但用下去就沒用或是更糟的情況都有…
感覺實際情況比起實驗室單變因或是少量變因的情況複雜太多。
還是得靠點經驗跟撞一點牆🤣

但能跟你一樣玩出一套可以無限複製的手法也是很厲害
既然都可以複製應該也離知道做對了什麼不遠了吧?
我記得開工作室的時候,我老婆還開玩笑的問我....你該不會想去念海洋相關的研究所吧!:LOL:
之前有學者來看過我的系統,很驚訝的說...你真的都不開白燈嗎?不開白燈你的生物會生長嗎?會健康嗎? 我心想...我完繁殖起家的,珊瑚不生長,我要賣什麼:ROFLMAO: 相信有來過雲林看過我之前養的生物狀態或是跟我買過米粉的應該就懂我在說什麼!
以前居然有必須開白燈的說法嗎?
我從開始下海的第一天看到的資料都是
珊瑚主要吸收波段是藍紫光波段呢~
 
真的是很認同這段話啊~
有時候還是只能靠自己的經驗還對應
特別是自己的缸…
不然理論雖然是一套,但用下去就沒用或是更糟的情況都有…
感覺實際情況比起實驗室單變因或是少量變因的情況複雜太多。
還是得靠點經驗跟撞一點牆🤣

但能跟你一樣玩出一套可以無限複製的手法也是很厲害
既然都可以複製應該也離知道做對了什麼不遠了吧?

以前居然有必須開白燈的說法嗎?
我從開始下海的第一天看到的資料都是
珊瑚主要吸收波段是藍紫光波段呢~


某些店家的骨缸反而白光開的很強
搞的都不太清楚白光的比例應該要佔多少😵‍💫
 
某些店家的骨缸反而白光開的很強
搞的都不太清楚白光的比例應該要佔多少😵‍💫
其實看珊瑚是什麼顏色就是他不需要的光譜,因為我們人眼看到的就是物體反射的顏色,假如他綠色你用綠色光譜會反射比其它還多,其它沒反射的光譜就是被吸收掉了,什麼光都有比較平均,par值夠是基本。
 
某些店家的骨缸反而白光開的很強
搞的都不太清楚白光的比例應該要佔多少😵‍💫
我粗淺的認知是白光著又餓又是拿來調整色溫而已(看自己喜歡怎樣的觀看顏色)
特定珊瑚是靠反射的就需要白光,大部分我們買的珊瑚屬於有瑩光蛋白的,吸收藍光就會放光了,白光太多反而會蓋掉他的顏色。


其實看珊瑚是什麼顏色就是他不需要的光譜,因為我們人眼看到的就是物體反射的顏色,假如他綠色你用綠色光譜會反射比其它還多,其它沒反射的光譜就是被吸收掉了,什麼光都有比較平均,par值夠是基本。
這好像有點錯誤😂
你這說法是給某些珊瑚的,比如斐濟紅薑這種靠自己本身顏色的珊瑚。

其他珊瑚在白光下基本上是屎色。需要靠短波長(藍紫光)激發螢光蛋白再放出長波長的光(紅、黃、綠)。

可以去查一下相關文獻其實都蠻詳細的。
Google珊瑚的吸收頻譜就會有了
 
前幾天才去消費 :ROFLMAO:
有種在逛精品店的感覺(y)
我逛的海水店不多(10根手指頭還剩很多根:ROFLMAO:),不過這裡的種類是我目前看過最多的(ps.台中地區~)
感謝支持,之前就是玩精品的,所以比較喜歡收藏各種不同的珊瑚
歡迎再來坐坐:love:

真的是很認同這段話啊~
有時候還是只能靠自己的經驗還對應
特別是自己的缸…
不然理論雖然是一套,但用下去就沒用或是更糟的情況都有…
感覺實際情況比起實驗室單變因或是少量變因的情況複雜太多。
還是得靠點經驗跟撞一點牆🤣

但能跟你一樣玩出一套可以無限複製的手法也是很厲害
既然都可以複製應該也離知道做對了什麼不遠了吧?

以前居然有必須開白燈的說法嗎?
我從開始下海的第一天看到的資料都是
珊瑚主要吸收波段是藍紫光波段呢~
能玩出這樣一套可以複製的方法,也是花費了很多時間跟金錢去測試實驗
目前只要完全按照我的方法操作,基本上都開成功!飼養起來也都非常輕鬆

以前都是全光譜在飼養,我自己目前都是全藍燈,其他都不開!這樣養起來比較螢光!
阿~~有拉我有開白燈(日光燈):ROFLMAO:
 
這我倒是蠻想聽聽看你們的做法。廣告的話我是覺得不用太擔心,反正也只是交流一下不同的操作方式而已。當然如果你覺得是商業機密那就沒辦法了。

回到換水的話題。
我也見過數缸換水頻率相當低或是沒換過但表現也不錯的缸子,不過若是想複製這種操作的話,除了基本的元素補充外我還會考慮到以下兩點:
1. 離子的平衡
這點乍聽之下簡單,但實務上其實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絕大多數臺灣玩家所使用的補充系統(小蘇打、氯化鈣、氯化鎂的組合)都會導致氯化鈉的累積,而為了維持鹽度勢必會造成其他離子的消耗。其中影響最大的會是硫酸根離子和鉀離子(其他濃度更低的東西影響會比較容易被生物性消耗或是沉澱蓋掉)。鉀倒是還有些人會測量補充,但除了ICP外一般玩家基本上沒有測量硫酸根的手段,而若是不換水的話用這種滴定配方基本上一定會讓其偏低。不過硫酸根的濃度到底對生物有什麼直接影響我也不曉得就是了,只是這東西姑且也是海水中第三大的離子,因此我還是會偏好將其維持在接近天然海水的濃度。
解決方法當然也不是沒有。若是要繼續以上述的鹽類系統補充的話那最理想的方法會是Balling method。改為用鈣反補充也是一個做法,只是長期下來鈣有可能偏高,因此會需要搭配適量的鎂石(白雲石)來調整。

2. 有機物質的累積
海洋化學家或是生物學家常會把海水中的有機物分為兩大類,labile organics和refractory organics。前者指的是可以被許多微生物直接分解利用的有機物,例如胺基酸、蛋白質、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或有機酸等;後者則是指相對難以被多數生物分解的有機物,而這類型分子在海洋中甚至可能在那賴著上千年還不被分解。
然而這些有機物的確切組成對於科學家來說仍舊是充滿謎團,更別說是水族玩家了。不過以這篇的結果來看,我會預期在多數不換水的缸中,即使有蛋白或是活性碳等過濾仍會有部分難以分解的有機物持續累積。只是這些有機物到底有沒有害處、底沙是否能協助分解或是沉降、市售其他有機物吸附產品是否能減少累積等問題目前我也還沒看過任何實驗證據,所以基本上也是個黑盒子議題。


至於厚沙可能有的其他優勢我想得到的大概就這幾個吧:作為PO4的備用庫存避免見底、協助部分有機物的代謝或沉降、沙層低pH區域可溶解出少量離子補充些許消耗、以及沙中的微生物可能可以與一些菌藻競爭鐵之類的微量元素。
不過這些也就只是機制上還算合理而已,實務上在缸內到底有沒有顯著的效果以及會不會被其他作用蓋掉我就不曉得了。
你說得確實沒錯,氯化物會造成離子失衡,通常會在氯化鎂裡面混入比例的硫酸鎂,或者每周換5-10%的水,可以減少這種失衡方式.
 
我粗淺的認知是白光著又餓又是拿來調整色溫而已(看自己喜歡怎樣的觀看顏色)
特定珊瑚是靠反射的就需要白光,大部分我們買的珊瑚屬於有瑩光蛋白的,吸收藍光就會放光了,白光太多反而會蓋掉他的顏色。



這好像有點錯誤😂
你這說法是給某些珊瑚的,比如斐濟紅薑這種靠自己本身顏色的珊瑚。

其他珊瑚在白光下基本上是屎色。需要靠短波長(藍紫光)激發螢光蛋白再放出長波長的光(紅、黃、綠)。

可以去查一下相關文獻其實都蠻詳細的。
Google珊瑚的吸收頻譜就會有了
我講的應該不是錯的,肉眼看到的光譜是380到780奈
我粗淺的認知是白光著又餓又是拿來調整色溫而已(看自己喜歡怎樣的觀看顏色)
特定珊瑚是靠反射的就需要白光,大部分我們買的珊瑚屬於有瑩光蛋白的,吸收藍光就會放光了,白光太多反而會蓋掉他的顏色。



這好像有點錯誤😂
你這說法是給某些珊瑚的,比如斐濟紅薑這種靠自己本身顏色的珊瑚。

其他珊瑚在白光下基本上是屎色。需要靠短波長(藍紫光)激發螢光蛋白再放出長波長的光(紅、黃、綠)。

可以去查一下相關文獻其實都蠻詳細的。
Google珊瑚的吸收頻譜就會有了
聽起來有點難,自然光是不連貫的 - 意思是所有波的峰和谷沒有對齊(異相)。它也沒有偏振 - 所以如果你從末端看那些波,它們是錯位的。要「抵消」光,你需要相同量的光(和頻率),在同一平面上偏振,相位相差 180°(所以一個波的峰與另一個波的谷對齊),與你想要抵消的光相同,沿著同一路徑傳播,珊瑚的螢光蛋白的光能被肉眼看到,代表也在380-780奈米間的光譜,可是螢光蛋白是覆蓋珊瑚整體,加上水體擾動多少會影響燈具的光跟珊瑚本身的螢光相互抵銷,上面說的相同量的光跟頻率是假設完全抵銷,同顏色的光譜比不同顏色的光譜更有機率抵銷,以上見識分享,也歡迎大家指教小弟,我上面說的反射確實如Peterliu0801大大說的白光下沒錯,這是相同顏色光的抵銷,總結少用跟珊瑚一樣的光照他比較沒效率😂
 
最後編輯:
我講的應該不是錯的,肉眼看到的光譜是380到780奈
嗨 基本上380nm看不太到喔
然後雖然肉眼看到的是一樣的波長沒錯
但產生的方式不同
需要給他的光不同
以下解釋給你聽

物體反射出來讓肉眼的光
跟螢光蛋白’吸收‘再’激發‘的光是兩種不同模式喔

簡單的說,
紅色物體如你所說,吸收其他顏色反射紅色因此肉眼看到紅色。
而螢光蛋白或是其他類似螢光粉(phosphor)或是量子點(quantum dot)的模式是不同的喔。
他們是吸收短波長(通常是uv or blue) 而自發出其他長波長的光(黃綠紅等等)跟熱。

日常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白光led: 藍色led 配上黃色螢光粉,螢光粉吸收460nm藍光再發出黃光 混光成白光。
再比如去夜店用UV bar 激發某些人衣服上面的螢光藥劑or貼紙等等都是喔

Summary:
珊瑚本身有顏色的,需要白光(全波長)來反射自身的光。
珊瑚有螢光蛋白的(螢光蛋白本身通常是屎色)
需要短波長的光激發他。

是兩種mode喔
聽起來有點難,自然光是不連貫的 - 意思是所有波的峰和谷沒有對齊(異相)。它也沒有偏振 - 所以如果你從末端看那些波,它們是錯位的。要「抵消」光,你需要相同量的光(和頻率),在同一平面上偏振,相位相差 180°(所以一個波的峰與另一個波的谷對齊),與你想要抵消的光相同,沿著同一路徑傳播,珊瑚的螢光蛋白的光能被肉眼看到,代表也在380-780奈米間的光譜,可是螢光蛋白是覆蓋珊瑚整體,加上水體擾動多少會影響燈具的光跟珊瑚本身的螢光相互抵銷,上面說的相同量的光跟頻率是假設完全抵銷,同顏色的光譜比不同顏色的光譜更有機率抵銷,以上見識分享,也歡迎大家指教小弟。
你這邊說的…偏振…
其實跟我們看到顏色沒什麼關聯性喔….
除非你特別去偏振出某種波長的光
然後又再抵銷他什麼的
不然其實….一般我們說看到顏色沒那麼複雜喔。
(偏振主要是為了純化某波長的光出來)
(如你所提的,一般的光是全偏振的,沒有特定偏振相)

還是你是要解釋我說的被白光蓋掉的部分嗎?
我可能用詞不好,主要是螢光蛋白激發出來的螢光在白光下會比較沒那麼顯眼。
就如同夜店總是黑漆漆一樣。
單純這個理由。
所以白光在珊瑚缸我的認知就是調整色溫到你自己喜歡的觀賞顏色就可以了。
主要還是靠UV & blue/ purple 來養。

附上珊瑚幾種螢光蛋白的吸收跟放光譜
PH84_250824001213_96a10.jpg


這篇我收藏很久了可以多多參考

另外多提一點
珊瑚螢光蛋白的激發頻譜強度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

燈光光譜*螢光蛋白吸收頻譜兩者的積分=激發頻譜積分+熱


小弟剛好是這個專業的
分享給你聽聽
 
嗨 基本上380nm看不太到喔
然後雖然肉眼看到的是一樣的波長沒錯
但產生的方式不同
需要給他的光不同
以下解釋給你聽

物體反射出來讓肉眼的光
跟螢光蛋白’吸收‘再’激發‘的光是兩種不同模式喔

簡單的說,
紅色物體如你所說,吸收其他顏色反射紅色因此肉眼看到紅色。
而螢光蛋白或是其他類似螢光粉(phosphor)或是量子點(quantum dot)的模式是不同的喔。
他們是吸收短波長(通常是uv or blue) 而自發出其他長波長的光(黃綠紅等等)跟熱。

日常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白光led: 藍色led 配上黃色螢光粉,螢光粉吸收460nm藍光再發出黃光 混光成白光。
再比如去夜店用UV bar 激發某些人衣服上面的螢光藥劑or貼紙等等都是喔

Summary:
珊瑚本身有顏色的,需要白光(全波長)來反射自身的光。
珊瑚有螢光蛋白的(螢光蛋白本身通常是屎色)
需要短波長的光激發他。

是兩種mode喔

你這邊說的…偏振…
其實跟我們看到顏色沒什麼關聯性喔….
除非你特別去偏振出某種波長的光
然後又再抵銷他什麼的
不然其實….一般我們說看到顏色沒那麼複雜喔。
(偏振主要是為了純化某波長的光出來)
(如你所提的,一般的光是全偏振的,沒有特定偏振相)

還是你是要解釋我說的被白光蓋掉的部分嗎?
我可能用詞不好,主要是螢光蛋白激發出來的螢光在白光下會比較沒那麼顯眼。
就如同夜店總是黑漆漆一樣。
單純這個理由。
所以白光在珊瑚缸我的認知就是調整色溫到你自己喜歡的觀賞顏色就可以了。
主要還是靠UV & blue/ purple 來養。

附上珊瑚幾種螢光蛋白的吸收跟放光譜
PH84_250824001213_96a10.jpg


這篇我收藏很久了可以多多參考

另外多提一點
珊瑚螢光蛋白的激發頻譜強度可以用以下公式算出

燈光光譜*螢光蛋白吸收頻譜兩者的積分=激發頻譜積分+熱


小弟剛好是這個專業的
分享給你聽聽
發完又覺得這好學術啊
講到自己專業相關的好像就講過頭了….

其實能養就ok啦
燈買好一點有藍紫光就對了哈哈哈
 
發完又覺得這好學術啊
講到自己專業相關的好像就講過頭了….

其實能養就ok啦
燈買好一點有藍紫光就對了哈哈哈
偏振(Polarization):
光是一種電磁波,其電場(或磁場)的振動方向,未偏振光是向所有方向振動,而偏振光則有特定振動方向。
我知道我們看到的光譜是沒偏振的,上面說是假設要完全抵銷時才要偏振,我的理解是螢光也在光譜波段內,光就會有光波高低起伏,你提供的連結每個都在光譜內,在水波影響下光譜波幅不一,多少會被珊瑚的螢光所影響到,大家討論交流沒誰對誰錯。
 
偏振(Polarization):
光是一種電磁波,其電場(或磁場)的振動方向,未偏振光是向所有方向振動,而偏振光則有特定振動方向。
我知道我們看到的光譜是沒偏振的,上面說是假設要完全抵銷時才要偏振,我的理解是螢光也在光譜波段內,光就會有光波高低起伏,你提供的連結每個都在光譜內,在水波影響下光譜波幅不一,多少會被珊瑚的螢光所影響到,大家討論交流沒誰對誰錯。
偏振是偏振….
但你講的光波高低…又是啥
學術一點的話應該沒有所謂光波的說法喔
光波的高低又是啥….
然後又被珊瑚的螢光影響了啥….
然後什麼叫做連結每個都在光譜內….
(世界上所有光都在光譜內啊,包含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也是廣義上的光…畢竟光就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就一定有波長,也一定有光譜)
還是你說的光譜是可見光譜?
然後水波影響就…更詭異了
水波是啥?
還是你要說誰的折射率造成的波長變化?
那確實會有,光穿過水跟玻璃都會折射。
公式=> V=f*波長; 頻率不變,水中光速V會變化因此波長會變化….
很簡單的公式喔….

但…你眼睛在空氣中,所以他回到空氣中的時候又會回到原本的波長囉….
我們講的應該都是以眼睛看到為主
還是你的水波另有所指….


你講的有點不清不楚啊…
有點難幫你釋疑…
我是覺得你可能要再研究清楚一點…

不過其實你看我講的就基本上正解了啦不用懷疑….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加活菌而已! LK-BIO N
了解,所以單純就只是5~8cm的包裝活沙產品搭配菌種製劑(盲猜個BacillusRhodopseudomonas)直接配咕咾石開缸放生物囉?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觀察過使用不同種類或是數量的珊瑚來開缸對系統建立的影響呢?畢竟若完全不使用活石的話那缸內的生物相來源就得完全依靠生物帶入,因此初期用來引種的生物可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比如以底部基石和骨骼比例大的珊瑚來開缸所能引入的東西勢必和完全切掉基座只留珊瑚本身會有一定的差異。

有空可以來我這裡看看沒再換水的缸子表現如何喔:ROFLMAO:
下次回台中有空再過去聊聊,不過我有可能會賴在那邊喇賽煩你一整個下午XD

不過你提出來的這兩點也確實是可以研究的,我原本也確實是使用鈣反,印象中第4年的時候改反出問題導致KH過高硬骨死光光,那次之後就上KHG改滴定了,滴定用了4年也沒什麼問題,珊瑚生長速度也是挺快的,顏色表現也不錯!L缸玩了8年一桶紅海海鹽用不完:ROFLMAO:
如果你目前手邊還有運行數年沒換水的系統的話我覺得無聊的話是可以送個ICP試試。

至於有機物質的部分臺灣這邊似乎就沒有太多選擇了,我能想到的大概就Triton的N-DOC和FM ICP可加購的SAK254(這如果有分光光度計的話其實也可以自己測),不過這些方法也就只能觀察大致的有機物總量變化就是了。

我是個實際操作大於理論的人,但有求知慾還是會想去研究(有時間的話),之前回家務農也是去唸了農藝系的研究所,只想印證實際跟理論搭不搭的上:ROFLMAO: 我的指導教授也直接跟我說,我們業界其實是領先學界的,印為我們在第一線碰到問題就得趕快解決,學界碰到問題首先要研究、培養....一系列的科學驗證,我種高麗菜等學界研究完菜大概死光在田裡了:ROFLMAO::ROFLMAO::ROFLMAO:
我記得開工作室的時候,我老婆還開玩笑的問我....你該不會想去念海洋相關的研究所吧!:LOL:
之前有學者來看過我的系統,很驚訝的說...你真的都不開白燈嗎?不開白燈你的生物會生長嗎?會健康嗎? 我心想...我完繁殖起家的,珊瑚不生長,我要賣什麼:ROFLMAO: 相信有來過雲林看過我之前養的生物狀態或是跟我買過米粉的應該就懂我在說什麼!
正好和我這種用嘴養珊瑚的傢伙相反:em01:
有點好奇該學者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是做光生理相關研究我覺得這反應還蠻正常的,畢竟也不是所有人平常都有興趣或時間接觸自己領域外的東西。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