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沙系統不用換水??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加活菌而已! LK-BIO N
了解,所以單純就只是5~8cm的包裝活沙產品搭配菌種製劑(盲猜個BacillusRhodopseudomonas)直接配咕咾石開缸放生物囉?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觀察過使用不同種類或是數量的珊瑚來開缸對系統建立的影響呢?畢竟若完全不使用活石的話那缸內的生物相來源就得完全依靠生物帶入,因此初期用來引種的生物可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比如以底部基石和骨骼比例大的珊瑚來開缸所能引入的東西勢必和完全切掉基座只留珊瑚本身會有一定的差異。

有空可以來我這裡看看沒再換水的缸子表現如何喔:ROFLMAO:
下次回台中有空再過去聊聊,不過我有可能會賴在那邊喇賽煩你一整個下午XD

不過你提出來的這兩點也確實是可以研究的,我原本也確實是使用鈣反,印象中第4年的時候改反出問題導致KH過高硬骨死光光,那次之後就上KHG改滴定了,滴定用了4年也沒什麼問題,珊瑚生長速度也是挺快的,顏色表現也不錯!L缸玩了8年一桶紅海海鹽用不完:ROFLMAO:
如果你目前手邊還有運行數年沒換水的系統的話我覺得無聊的話是可以送個ICP試試。

至於有機物質的部分臺灣這邊似乎就沒有太多選擇了,我能想到的大概就Triton的N-DOC和FM ICP可加購的SAK254(這如果有分光光度計的話其實也可以自己測),不過這些方法也就只能觀察大致的有機物總量變化就是了。

我是個實際操作大於理論的人,但有求知慾還是會想去研究(有時間的話),之前回家務農也是去唸了農藝系的研究所,只想印證實際跟理論搭不搭的上:ROFLMAO: 我的指導教授也直接跟我說,我們業界其實是領先學界的,印為我們在第一線碰到問題就得趕快解決,學界碰到問題首先要研究、培養....一系列的科學驗證,我種高麗菜等學界研究完菜大概死光在田裡了:ROFLMAO::ROFLMAO::ROFLMAO:
我記得開工作室的時候,我老婆還開玩笑的問我....你該不會想去念海洋相關的研究所吧!:LOL:
之前有學者來看過我的系統,很驚訝的說...你真的都不開白燈嗎?不開白燈你的生物會生長嗎?會健康嗎? 我心想...我完繁殖起家的,珊瑚不生長,我要賣什麼:ROFLMAO: 相信有來過雲林看過我之前養的生物狀態或是跟我買過米粉的應該就懂我在說什麼!
正好和我這種用嘴養珊瑚的傢伙相反:em01:
有點好奇該學者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是做光生理相關研究我覺得這反應還蠻正常的,畢竟也不是所有人平常都有興趣或時間接觸自己領域外的東西。
 
以前居然有必須開白燈的說法嗎?
我從開始下海的第一天看到的資料都是
珊瑚主要吸收波段是藍紫光波段呢~
全藍燈的養法其實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變主流的,不然在LED盛行前絕大多數人也都還只是把藍燈當補光而已,主燈的色溫多半仍是偏白。
我當初寫那篇光照文章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稍微更新一下論壇上舊文章的資訊,提供一個比較適用於現代設備的參考文。

不過PAR區間的其他波段珊瑚倒也不是不能用,甚至光合作用效率還可能更好。只是那些較長波長的光到底有沒有其他生理上的重要意義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觀點。
我目前還是有聽到一些玩家或珊瑚繁殖戶回報在偏白的燈光下部分珊瑚的表現會更好,但這究竟是什麼機制所致我也不太確定。
我自己的話也還是比較老派一點,接受不太了整缸一直都處於夜店狀態,因此仍舊習慣以14000K左右的色溫為主軸,頂多在日落日出時安排一點全藍的時間。
 
偏振是偏振….
但你講的光波高低…又是啥
學術一點的話應該沒有所謂光波的說法喔
光波的高低又是啥….
然後又被珊瑚的螢光影響了啥….
然後什麼叫做連結每個都在光譜內….
(世界上所有光都在光譜內啊,包含肉眼看不見的電磁波也是廣義上的光…畢竟光就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就一定有波長,也一定有光譜)
還是你說的光譜是可見光譜?
然後水波影響就…更詭異了
水波是啥?
還是你要說誰的折射率造成的波長變化?
那確實會有,光穿過水跟玻璃都會折射。
公式=> V=f*波長; 頻率不變,水中光速V會變化因此波長會變化….
很簡單的公式喔….

但…你眼睛在空氣中,所以他回到空氣中的時候又會回到原本的波長囉….
我們講的應該都是以眼睛看到為主
還是你的水波另有所指….


你講的有點不清不楚啊…
有點難幫你釋疑…
我是覺得你可能要再研究清楚一點…

不過其實你看我講的就基本上正解了啦不用懷疑….
v (波速) 和f (頻率) 與波長(λ) 的關係公式為 λ = v/f。 這表示波長是波速除以頻率,波速愈快、頻率愈低,波長就愈長;波速愈慢、頻率愈高,波長就愈短。
詳細解釋:
波長(λ):: 指波在一個週期內傳播的距離,也就是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
v (波速):: 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
f (頻率):: 指波每秒振動的次數。
公式應用範例:
聲音波長:
若音速為344 m/s,則100 Hz 的聲音波長為3.44 公尺,1000 Hz 的聲音波長為34.4 公分。
光波長:
光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以奈米(nm) 為單位。 頻率越大的光,波長越短,例如紫外線的波長比紅外線短。
無線電天線:
無線電波的波長與速度和頻率有關,天線長度通常會根據所需頻率來設計,使其能夠在該頻率上諧振。
總結來說,v、f 和λ 是描述波的重要物理量,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為λ = v/f,並根據不同類型的波(如聲波、光波)和介質有不同的具體數值,為什麼沒有光波的說法呢?水就是介質影響,他的波不是在空氣中一樣不會變動,導致跟螢光波有抵銷,不是一直錯開的,我在講水中影響不是肉眼看的,可見光是人類可看見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一般是落在360 - 400 nm~760 - 830nm,這段電磁波譜又稱為可見光譜, 其頻率範圍在830 - 750THz~395 - 360THz 。這個範圍因人而異,部分人群甚至可以看到310nm的紫外光或是1100nm的近紅外光,你說的都對。
 
不說了,我歪樓了,等等台中最大海水水族批發商,又會出來洗臉我珊瑚養的很差,我自己有par儀器跟光照度計,雖然螢光微弱數值很小,在一定的深度跟燈具光的數值是一樣的,能量相同照上面的理論更會抵銷到。
 
最後編輯:
全藍燈的養法其實也是近幾年才開始變主流的,不然在LED盛行前絕大多數人也都還只是把藍燈當補光而已,主燈的色溫多半仍是偏白。
我當初寫那篇光照文章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稍微更新一下論壇上舊文章的資訊,提供一個比較適用於現代設備的參考文。

不過PAR區間的其他波段珊瑚倒也不是不能用,甚至光合作用效率還可能更好。只是那些較長波長的光到底有沒有其他生理上的重要意義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公認的觀點。
效率更好?
但從珊瑚吸收頻譜看起來長波長的響應就是很差啊。
甚至到UV也會掉下去。
藍光地方的響應最高耶。
至少文獻上是這樣。
我目前還是有聽到一些玩家或珊瑚繁殖戶回報在偏白的燈光下部分珊瑚的表現會更好,但這究竟是什麼機制所致我也不太確定。
這我倒是很少聽說…
我本身已經是少數白光開比較多的哈哈哈(跟身邊遇到的魚友比起來)
眼睛不喜歡太藍….
但也大概開個20%而已….
我自己的話也還是比較老派一點,接受不太了整缸一直都處於夜店狀態,因此仍舊習慣以14000K左右的色溫為主軸,頂多在日落日出時安排一點全藍的時間。
這得看養的珊瑚吧,我想~
有些要靠自然光的珊瑚確實白光多一些反而比較好看。
而現在很多螢光系的珊瑚。在藍燈下才能突然顯他的顏色。
比如米粉榔頭等等~
特別有些較rare的珊瑚有些也得靠藍光打出顏色。

但薑系列確實需要…白光
附上100%白光跟20%對比
(燈具G6 XR15 *6)
PH84_250824072721_24051.jpg


PH84_250824072721_fde73.jpg
 
v (波速) 和f (頻率) 與波長(λ) 的關係公式為 λ = v/f。 這表示波長是波速除以頻率,波速愈快、頻率愈低,波長就愈長;波速愈慢、頻率愈高,波長就愈短。
詳細解釋:
波長(λ):: 指波在一個週期內傳播的距離,也就是波峰或波谷之間的距離。
v (波速):: 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速度。
f (頻率):: 指波每秒振動的次數。
公式應用範例:
聲音波長:
若音速為344 m/s,則100 Hz 的聲音波長為3.44 公尺,1000 Hz 的聲音波長為34.4 公分。
光波長:
光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以奈米(nm) 為單位。 頻率越大的光,波長越短,例如紫外線的波長比紅外線短。
無線電天線:
無線電波的波長與速度和頻率有關,天線長度通常會根據所需頻率來設計,使其能夠在該頻率上諧振。
總結來說,v、f 和λ 是描述波的重要物理量,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為λ = v/f,並根據不同類型的波(如聲波、光波)和介質有不同的具體數值,為什麼沒有光波的說法呢?水就是介質影響,他的波不是在空氣中一樣不會變動,導致跟螢光波有抵銷,不是一直錯開的,我在講水中影響不是肉眼看的,可見光是人類可看見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一般是落在360 - 400 nm~760 - 830nm,這段電磁波譜又稱為可見光譜, 其頻率範圍在830 - 750THz~395 - 360THz 。這個範圍因人而異,部分人群甚至可以看到310nm的紫外光或是1100nm的近紅外光,你說的都對。
只能說….
不明所以….
不知道你要講的重點是什麼😂
大概只有公式是對的哈哈哈
什麼跟螢光波抵銷….
到底什麼跟什麼抵銷啊….
然後如果影響的肉眼看不到…
那為啥要討論….

不過哥整篇我都看不懂
也許是屬於未來的學問吧😂
太深了太深了

但首先你得能描述清楚…
什麼光波 螢光波怎麼抵銷的😂
(光是一種波,但討論珊瑚發光或是可見光波段都用波長來講)
而且我們的討論不是在討論看到的珊瑚顏色怎麼來的嗎…
 
不說了,我歪樓了,等等台中最大海水水族批發商,又會出來洗臉我珊瑚養的很差,
不予置評😂
我自己有par儀器跟光照度計,雖然螢光微弱數值很小,在一定的深度跟燈具光的數值是一樣的,能量相同照上面的理論更會抵銷到。
雖然我不知道你有這些儀器可以解釋什麼?

但par度計確實可以cover到700nm
以mq510為例,如下圖
PH84_250824075328_82987.jpg



But, 螢光的強度….
弱到沒有人會把它算進來跟燈具一起討論啊…
你拿空缸跟珊瑚缸對照一下就知道了….
你的‘照上面的理論抵銷掉’這句話
是指你的par值 還會抵銷嗎😂
燈具跟珊瑚的螢光互相抵銷…..

還是您分享一下您的照度計型號跟par計型號咧?
 
不予置評😂

雖然我不知道你有這些儀器可以解釋什麼?

但par度計確實可以cover到700nm
以mq510為例,如下圖
PH84_250824075328_82987.jpg



But, 螢光的強度….
弱到沒有人會把它算進來跟燈具一起討論啊…
你拿空缸跟珊瑚缸對照一下就知道了….
你的‘照上面的理論抵銷掉’這句話
是指你的par值 還會抵銷嗎😂
燈具跟珊瑚的螢光互相抵銷…..

還是您分享一下您的照度計型號跟par計型號咧?
分享也沒用😂那個要實驗室才能測出抵銷量,兩個光波波幅撞到,怎麼測?😂在任何一邊都會擋另一邊的光,而且研究這個沒什麼效益😂,不同光的波幅不同就少衝到,所以說同顏色的光效益比較差。
 
分享也沒用😂那個要實驗室才能測出抵銷量,兩個光波波幅撞到,怎麼測?😂在任何一邊都會擋另一邊的光,而且研究這個沒什麼效益😂,不同光的波幅不同就少衝到,所以說同顏色的光效益比較差。
你是不是要講偏振光在剛好相位差180度的時候會
你有說你有測到又說實驗室才能測….
老實說這跟我們看珊瑚一點都不相關啊…..所以你也不可能測到….

偏振光是要透過偏振片去做出來的…
沒有那麼容易在你的缸子裡產生
就算有也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光分量產生出偏振光
而各個方向的偏振光組合起來我們才會說一般看的都是全偏振….

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要先…做點功課看點文獻再發表啦…
不然太多這種錯誤資訊了啦….

如果想了解偏振光到底是什麼…
你再私訊我,這真的是我唸的專業
我可以教教你真正的光偏振….
 
PH84_250824004348_41af8.jpg


我以一個入海三年的玩家,缸子裡面95%的米粉,上圖代表發話人權
我人在台中,一開始也是在X箱,是他們教我入海的,兩尺開放缸+外掛蛋白+內部活石+沙子美觀

當時我就亂買,反正我喜歡就買,買了一堆八爪鈕扣草皮,到現在專門蒐集精品米粉(價位1w~5w)
我想跟討論串的人分享我為什麼用厚沙,我為什麼不換水,我怎麼解決珊瑚糧跟元素問題(調整比重不算)
為什麼改厚沙:
1.因為玩厚沙的老闆米粉都很亮很壯
2.沒其他原因了
為什麼不換水:
1.因為玩厚沙的老闆沒在換水,我手癢想換水就會被老闆碎念
2.我很懶,換水有夠麻煩,真TM麻煩。純水要乾淨,海水素要買對,比重要調好,溫度要同缸溫,不能直接倒要用流的....
我怎麼解決珊瑚糧跟元素問題: 我問過老闆這個問題,老闆貼了很多LK藥水敘述貼文給我,我真的也懶得看,直接"老闆你有賣的都給我來一罐",反正我買了老闆也會教我怎麼用,例如每天多少,發生什麼用什麼。
因此上面的照片就這麼誕生了,並且已維持了兩年
另外想分享的重點在這裡
,我要請外勞我不用學當仲介,我要自地自建我不用學當建築師,我生病了我不用自己得是醫生
這些領域各有原本的高手,他們可能是專業人員可能是水店老闆或是正在寫論文的學生,研究這些東西是他們的事情,不是我的(除非你自己有相關專業或有興趣)
我只是玩家,我要的只有
我希望買的珊瑚不要死,現在我做到了,最後幾個重點是我自己玩來的經驗
1.不要到處問,因為每個老闆有他們的解方,他們的解方基於某種理由可能不適合你的缸子,5個廚師煮同一道菜絕對難吃
2.你想養什麼珊瑚就得去看看哪個老闆這種珊瑚養得好,並且絕對性的複製養法,包含硬體設備,藥水
3.完美的海水缸=穩定的系統(缸子自己有能力完成循環轉化),嚴禁手癢又做什麼事情去影響循環,對我來說換水就是

我遇到這個老闆,我覺得我少走很多冤枉路,我用兩年證明我當初我遇到這個老闆我賭對了
如果是玩家,還正在尋覓你缸子的真理,我的信仰在這裡,歡迎你一起加入。
我不是老闆買來的廣告,單純希望大家走在海缸的路上不要死得又煩又氣,我常常在老闆店裡蹭冷氣,有緣來巧遇吧!
感謝你的完全信任
這也是一開始教會我玩海水前輩教的觀念
找一個你喜歡的魚缸並且願意完全教學的前輩跟著學就對了!

了解,所以單純就只是5~8cm的包裝活沙產品搭配菌種製劑(盲猜個BacillusRhodopseudomonas)直接配咕咾石開缸放生物囉?
不曉得你們有沒有觀察過使用不同種類或是數量的珊瑚來開缸對系統建立的影響呢?畢竟若完全不使用活石的話那缸內的生物相來源就得完全依靠生物帶入,因此初期用來引種的生物可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比如以底部基石和骨骼比例大的珊瑚來開缸所能引入的東西勢必和完全切掉基座只留珊瑚本身會有一定的差異。
活砂只是因為不用洗才用他沒別的原因了!所以他不是重點:ROFLMAO:
我還是會用活石,因為砂層裡面有些微生物還是必須靠活石帶入(麗如一些砂蟲..生物等等)
如果真的不用活石,那就需要挖一杯我的砂當種砂,帶入這些生物,
不過目前這樣的案例不多,所以也沒辦法拿出來討埨

下次回台中有空再過去聊聊,不過我有可能會賴在那邊喇賽煩你一整個下午XD
歡迎~有些東西我也是會想知道理論跟實際的落差到底多少:ROFLMAO:
如果你目前手邊還有運行數年沒換水的系統的話我覺得無聊的話是可以送個ICP試試。
目前雲林L缸沒生物了應該不準,明年我這裡的可以驗看看
至於有機物質的部分臺灣這邊似乎就沒有太多選擇了,我能想到的大概就Triton的N-DOC和FM ICP可加購的SAK254(這如果有分光光度計的話其實也可以自己測),不過這些方法也就只能觀察大致的有機物總量變化就是了。
這我是真的沒考慮過,因為底剛滿滿的一層粉塵我是都不理他:ROFLMAO:
正好和我這種用嘴養珊瑚的傢伙相反:em01:
有點好奇該學者的背景是什麼?如果不是做光生理相關研究我覺得這反應還蠻正常的,畢竟也不是所有人平常都有興趣或時間接觸自己領域外的東西。
應該不是研究光的:ROFLMAO:

補充一下你說的離子,我用的鈣跟鎂都是游離態的,所以沒有氯的問題
我是覺得添加的東西越單純越好,餵食也都是有經過提純粹取出所需要的養分其他不要的都去除
這樣就不會增加魚缸的負擔

你是不是要講偏振光在剛好相位差180度的時候會
你有說你有測到又說實驗室才能測….
老實說這跟我們看珊瑚一點都不相關啊…..所以你也不可能測到….

偏振光是要透過偏振片去做出來的…
沒有那麼容易在你的缸子裡產生
就算有也只是很小一部分的光分量產生出偏振光
而各個方向的偏振光組合起來我們才會說一般看的都是全偏振….

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要先…做點功課看點文獻再發表啦…
不然太多這種錯誤資訊了啦….

如果想了解偏振光到底是什麼…
你再私訊我,這真的是我唸的專業
我可以教教你真正的光偏振….
你們聊這太專業了!下次來教我:LOL:
我剛好有一些光譜的東西想研究跟測試
這次開店用了很多沒用過的燈,困擾了我很久o_O
 
小弟淺見,下海8年多,從小缸玩到大缸,一直是用薄沙,之前也是都靠著換水維持缸裡生態,但期間也遇過倒缸,也曾有放棄上陸念頭,去年2月剛買新缸,也是用薄沙且第一次養米粉,但最後還是全GG養不起來,甚至造成魚也接連死亡,當時很絕望,後來朋友引薦認識一位好友,來看過我的缸後建議改厚沙系統,當下也是抱持著死馬當活馬醫;4月翻缸改厚沙系統到現在,照著方式只有滴定營養素,還有定期下活菌,第一次感到是玩海水,不是被海水玩,缸裡生物相當穩定,且也省掉買一堆設備及藥水的費用,歷經1年多真的從沒換水過,看著缸裡美景真的很欣慰找到對的人。附上圖片,有圖有真相。
PH84_250824205441_d9725.jpg


PH84_250824205441_29d46.jpg


PH84_250824205441_3ffb3.jpg
 
最後編輯:
返回
上方 下方